匆匆第一自然段借描绘了什么表明了什么

2020-12-28 06:50:03 字数 6085 阅读 8782

1楼:暮静雨

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

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匆匆》第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2楼:慕容安曦_茉茉

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3楼:识字小路

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4楼:珺媛宝贝

应该说是对比,我们上课讲了的

5楼:野蛮

他们说的不对,那些都是修辞手法,应该是抒情的表达方法

朱自清匆匆的第一自然段描绘春景与时间什么形成了鲜明的什么?

6楼:匿名用户

这几句话将描绘的春景与时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而无法挽回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惋惜。

7楼:匿名用户

《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

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

朱自清的《匆匆》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写作手法

8楼:延延妹

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间逝去而无法挽回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

9楼:沐雨萧萧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用排比的句式描绘出生机勃勃的春景,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作者描写自然界的生命轮回是为了与我们的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使人联想到,许多美好的事物都可以去了再来,唯独时间不能再来,人生短暂,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

(修辞方法:排比、对比)。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呢?(修辞方法:设问)

一连串的提问,问而不答,而答案隐含其中,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思念。

10楼:匿名用户

有连续发问直接抒情的特点

朱自清的匆匆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11楼:哎艾

用排比的句式描绘出生机勃勃的春景,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作者描写自然界的生命轮回是为了与我们的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使人联想到,许多美好的事物都可以去了再来,唯独时间不能再来,人生短暂,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

匆匆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12楼:116贝贝爱

是表示解释说明的作用,同时也是表示语言的延续。

原文选段: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 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 们罢: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又到了**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此文出自现代·朱自清《匆匆》

写作背景:

《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匆匆》写于1922年3月,恰逢“五四”运动落潮期。当时的“五四” 知识青年忙于救国,忙于追求进步;他们备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压迫, 却没有停止追求进步的脚步;他们苦恼、彷徨, 却在冷静的沉思后, 继续追赶人生的路。

“五四”运动落潮期的现实情况让朱自清失望,但作者在彷徨中并不甘心于沉沦。朱自清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著地探寻与追求。

作者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它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

”(朱自清《给俞平伯的信》一文中的内容)朱自清依托春景激发内心情感,借助想象释怀美好。

《匆匆》的风格是一种自叙式的,仿佛作者的自言自语,是很直白,素朴的。而其中穿插的一些比喻和拟人化的描写就为文章增添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形成内容上的节奏变化。

如第三段中,“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

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作者将太阳拟人化,纯粹的伤感之中又有那么一份幽默’与无可奈何,为文章那种忧郁茫然的调予注入了一些鲜活的生命的东西,而这种生命的东殛的消逝又更带来凄然之伤。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13楼:enjoy北极星

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语音的延长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表示插说

5.电脑应用

6.加强重点

7.分行举例

8.用在副标题前

9.标明作者

10.补充说明

11.表示总结上文

12.表示语言的延续

14楼:匿名用户

是对上一句的补充说明

读匆匆第一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时间流逝写得具体可感?

15楼:暮静雨

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间逝去而无法挽回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怀念。

《匆匆》段落的主要内容

16楼:晓龙修理

第一段(第1自然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的留恋。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作者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

第三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

内容简介:

《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写作背景:

《匆匆》写于1922年3月,恰逢“五四”运动落潮期。当时的“五四” 知识青年忙于救国,忙于追求进步;他们备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压迫, 却没有停止追求进步的脚步;他们苦恼、彷徨, 却在冷静的沉思后, 继续追赶人生的路。

“五四”运动落潮期的现实情况让朱自清失望,但作者在彷徨中并不甘心于沉沦。朱自清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著地探寻与追求。

作者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它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朱自清依托春景激发内心情感,借助想象释怀美好。

文章简介:

在缓急中体现节奏这里的缓急主要是从作者叙述的语调和语速而言的,急则如火山喷发,如飙风急雨、飞星走电,缓则如春风细雨,如山涧小溪。

《匆匆》以一串排比开头,接之以四个阀句。形成一种急切之势,表达出作者迷茫、困惑和苦恼的心理状态。而第二段说“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以平静甚至可以说是颓然的语调将第一段的快节奏降了下来,转入一种自我心理的陈述。第三段则延续第二段的抒写,继续细致的刻画笔者所感受到的时光易逝。第四段则又回到第一段的节奏上,以六个问句反映出作者心中的焦虑,向人生发出一种追问。

而文章结尾一句“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同样是问句,却显得忧伤、淡漠,像一片轻盈的叶了落在读者的心头,久久回味。正是这“急——缓——急——缓”的变化,使全文有了灵动的生命,使作者的情绪和感受更能引起共鸣。

《匆匆》中“反复”的使用,在这些连绵的反复中。语言的节奏感,不仅是声音的重复给人造成的感觉,而是把人们对文词、思想、行动以及美的感受都鼓动起来了,因而也就产生了艺术的力量。

17楼:匿名用户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匆匆》写于1922年3月,恰逢“五四”运动落潮期。当时的“五四” 知识青年忙于救国,忙于追求进步;他们备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压迫, 却没有停止追求进步的脚步;他们苦恼、彷徨, 却在冷静的沉思后, 继续追赶人生的路。

“五四”运动落潮期的现实情况让朱自清失望,但作者在彷徨中并不甘心于沉沦。朱自清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著地探寻与追求。

作者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它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朱自清依托春景激发内心情感,借助想象释怀美好。

文章简介:

在缓急中体现节奏这里的缓急主要是从作者叙述的语调和语速而言的,急则如火山喷发,如飙风急雨、飞星走电,缓则如春风细雨,如山涧小溪。

《匆匆》以一串排比开头,接之以四个阀句。形成一种急切之势,表达出作者迷茫、困惑和苦恼的心理状态。而第二段说“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以平静甚至可以说是颓然的语调将第一段的快节奏降了下来,转入一种自我心理的陈述。第三段则延续第二段的抒写,继续细致的刻画笔者所感受到的时光易逝。第四段则又回到第一段的节奏上,以六个问句反映出作者心中的焦虑,向人生发出一种追问。

而文章结尾一句“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同样是问句,却显得忧伤、淡漠,像一片轻盈的叶了落在读者的心头,久久回味。正是这“急——缓——急——缓”的变化,使全文有了灵动的生命,使作者的情绪和感受更能引起共鸣。

《匆匆》中“反复”的使用,在这些连绵的反复中。语言的节奏感,不仅是声音的重复给人造成的感觉,而是把人们对文词、思想、行动以及美的感受都鼓动起来了,因而也就产生了艺术的力量

《匆匆》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1楼 飞的翅膀 我认为应是排比,如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构成了排比。 其次是拟人,如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

匆匆倒数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1楼 匿名用户 体现了作者对以前时间的流逝感到惋惜和懊悔,作者没能好好地珍惜时间让时间白白的流逝,因此一无所有的作者表现了要我们珍惜时间! 匆匆中的倒数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体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 2楼 少女心似海底针 体现了作者对以前时间的流逝感到惋惜和懊悔,作者没能好好地珍惜时间让时间白白的流逝,因此...

匆匆一文中第三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楼 生问寒资熙 《匆匆》是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 匆匆 两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2楼 麻辣土豆丝 我们学过,大概意思是 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经有所觉醒,但又为自己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