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文写了作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哪些事情

2021-01-15 13:53:32 字数 6320 阅读 4983

1楼:匿名用户

三件事情:

1、提问“怪哉” 2、同窗们到后园自寻乐趣 3、师生读书场面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

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

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鲁迅12岁至17岁时在此求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选文写了作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哪些事情

2楼:沐雨萧萧

1、提问“怪哉”一虫的事;

2、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 里去寻找乐趣;

3、师生读书的场面;

4、学生做戏、画画儿。

3楼:弥敏博泉心

陈设行礼

提问受斥

读书生活

院内玩耍

偷偷描画

三味书屋

枯燥无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中,作者写了哪些我感兴趣的事?

4楼:爱帅哥_爱比伯

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中,作者写了哪些“我”感兴趣的事?

1、提问“怪哉”一虫的事;

2、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里去寻找乐趣;

3、师生读书的场面;

4、学生做戏、画画儿.

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绚丽明快、充满生气的乐园,充分表达了我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好奇 、求知的性格特点.。

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的对比:

⑴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⑵ 学习生活: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⑶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侧面描写)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

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人教版,课内现代文阅读,全部答案!

5楼:生命的落叶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2段

1.第1段中“似乎”和“确凿”两个词放在一起是否矛盾,为什么?

因为距离“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了”,所以一开始回忆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达不肯定的语气;然而儿时的生活很快又历历在目了,所以用“确凿”表达肯定语气。

2.给第2段划分层次,用“║”在文中划中,并说说划分的依据。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第一层概括介绍了百草园有趣的景和物;

第二层重点写泥墙根一带的乐趣。

3.在泥墙根一带可以做哪些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4.第2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用“ ”在文中标出。

5.介绍“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这个传说有何作用?

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让景物更有精神内涵,这也是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重要原因。

6.品味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生动勾画出黄蜂饱吸蜜汁时的神态,也符合它肥胖的体态特点。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

(3)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活泼的写出了昆虫鸣叫声的和谐悦耳,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0—24段

1.选文写了作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哪些事情?

拜师行礼,向先生请教“怪哉”,读书、习字、对课,小园中寻找乐趣,课上做游戏、画画。

2.学生问“怪哉”,表现了小孩子什么心理?先生答“不知道”又表现了什么心理?

表现了小孩子对稀奇事物好奇的心理。表现了先生排斥、反对学生对书本以外的东西感兴趣的守旧心理。

3.用波浪线划出对先生肖像描写的语句,说说从肖像可以看出先生怎样的特点?

质朴和博学

4.从选文看,你觉得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作者对他有怎样的情感态度?

是一个方正、严肃、渊博、守旧的人。作者对他怀着恭敬之情。

5.分析下列动词的表达效果。

(1)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

具体地写出了在小园中寻找到的乐趣,反衬了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单调和枯燥。

(2)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动词连用,体现了先生读书入神,虽有些迂腐,但自得读书之乐,不失可爱之处。

(三) 《爸爸的花儿落了》54—68段

1.第⑿自然段有两个空,请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括号里。(2分)

a.镇静 b.镇定 c.平静 d.安静

2.“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9分)

①我听懂了老高的话,意识到爸爸已不在人世,首先想到:“这里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要承担起照料弟弟妹妹的责任。

②然后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未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③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3.选文首段“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是一种什么修辞?在选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6分)

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急于见到爸爸,把自己这一天的事情告诉他的急切心情,是一种不祥的预感,也是后文的伏笔。

4.第⑵自然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旁边的夹竹桃……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环境描写,借家庭环境的“静悄悄”、“夹竹桃花的散散落落”来渲染家中的凄凉,冷寂的气氛,暗示爸爸已经不在人世。

(四)《最后一课》20—29段

1.选文第(1)段“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6分)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含义:只要掌握祖国语言,就可以激起人们的爱国之心,就能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2.请分析第(2)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原句是——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表现了他对侵略者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和憎恨,也表现出了他对热爱祖国的浓烈情感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3.第(6)段中“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有什么特殊含义?(2分)

“钟声”意味着最后一节课的结束,从此这所学校将与法语告别。

4.“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感情?这句话暗示了韩麦尔先生具有怎样的高贵品质?(4分)

对韩麦尔先生的理解和尊敬,表现了韩麦尔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5.读⑹—⑾段,用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4分)

无可奈何 悲痛欲绝

6.写“法兰西万岁”两个字,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他为什么要写这几个字?(4分)

①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眷恋和对敌人的憎恨。

②最后几个字把故事推向高潮,使“最后一课”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7.小弗郎士在回家路上的心理是怎样的?设想一下,用第一人称的语气表达出来。(3分)

(六)《社戏》10—13段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文段的内容。(1分)

“我”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2.以上文段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的描写。请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2分)

视觉: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嗅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触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听觉:似乎听到歌吹了

3.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0分,每个2分)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欢喜轻快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以“踊跃”写山有何效果?“我却还以为船慢”突出了我的什么心情?)

这是比喻说法,以“踊跃”写山,将静的山写活了,同时也反衬出船行之快。“我却还以为船慢”突出了我的急于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3)飞一般的径向赵庄前进去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船行之快,反衬出我“急切看社戏的心情。

(4)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具体地表现了小朋友驾船技术熟练,同时也渲染了去看社戏的一种欢喜轻快的心情。

(5)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这种安排布置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是最受优待的,也说明了小伙伴们考虑的细心周到。

(七)《安塞腰鼓》全文

1.选文写的是表演前的情况,背景是一片高粱地、咝溜溜的南风。人物是茂腾腾的后生。性格是朴实的。神情是沉稳而安静。而腰鼓则是呆呆地,不曾响过。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为下文写腰鼓表演铺垫蓄势。

2. 请说说叠词“茂腾腾、咝溜溜”在此处的作用?(2分)

“茂腾腾、咝溜溜” 叠词的运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后生”们的虎虎生气和活力以及南风的清爽,表达了作者喜爱、赞赏之情。

3.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安塞腰鼓的舞姿特点是什么?请用几个词语概括(2分)

壮阔、豪放、火烈

4.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请问它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既使文章一咏三叹,又加强了感情的宣泄,强烈的叩击着读者的心弦。

5.在选文中找到并用横线画出表现这群后生的一组排比喻句,并指出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3分)

举例: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表达效果:运用排比的修辞,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后生们的虎虎生气和震撼人心的奇丽舞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强烈的表达了对安塞腰鼓表演和后生们的深深喜爱及赞颂之情。

(八)《猫》16—35段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他们家养的第三只猫,第三只猫有哪些特点?作具体分析。

围绕形态、性情两个方面写出了第三只猫的可厌可懒惰。(此题要求作具体分析,所以必须引用相关的原文语句。)

2.周家丫头代表哪一类人,家人对此持什么态度?

代表那些事不关已,漠不关心的人。家人责怪她

3.不知名的夺小猫的人代表了哪一类人?对此“我”持什么态度?

不顾别人利益自私自利的人。怅然、愤恨、诅骂

4.对第三只猫的结局“我”的感受是怎样的?

难过、痛苦、内疚、自责、懊悔

5.文章结尾的三个感叹句有什么作用?

强烈地表现了我的悔恨和自责之情

6.为什么说“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我冤苦了这只不能辩诉的动物,内心充满了内疚和自责

7.“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作者因为自己的过失造成第三只猫的死亡,痛苦自责后作出的决定,。“我”十分难过,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8.说说你曾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的事,并说说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九)《斑羚飞渡》9—12段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①自然段的内容。

描写第一对斑羚成功飞渡山涧的全过程

2、找出第一自然段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这时、突然、差不多、同时、瞬间。

3、第①自然段是作者刻画斑羚形象最精彩的段落,属于场面描写,是精彩传神的飞渡过程,扣人心弦,撼人心魄。

4、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老斑羚自动坠落“,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原文照应前文“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改动后的句子没有;原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老斑羚牺牲得更悲壮,该句则显得平淡。

5、斑羚飞渡过程有哪些特点?请用原文回答。

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

6、请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一些“我”想法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我”的想法的句子: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作用是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敬重之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写了哪些事

1楼 蝎之樱桃 1 问老师 怪哉 虫是什么 2 爬上花坛折腊梅 寻蝉蜕 捉苍蝇喂蚂蚁 3 师生一起读书的场面 4 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游戏 5 用 荆川纸 蒙在 的绣像上一个一个描下来 2楼 匿名用户 讲的主要 鲁迅先生对女老师的懵懂以及对对人对物的描写。主要是从百草园到骚味书屋的理解。 从百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1楼 匿名用户 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地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2楼 爱燃不尽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 幼稚 欢乐的心理。 全文最后一句,所表达的思想也有深层含义,实是指作者的童真童趣的一去不复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描写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

1楼 匿名用户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鸣蝉 黄蜂 叫天子 泥墙根 油蛉 蜈蚣 何首乌藤 木莲藤 覆盆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 5 2楼 采采柔逸 1 作者描写百草园,从整体到局部,由植物到动物,从宏观到微观,有详有略,有色彩 有香味 有声音,那是一个孩童眼里的世界,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