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小费
目的行为主义
托尔曼坚持认为心理学必须以客观的方法来研究可以外部观察的行为。但托尔曼所谓的行为与早期行为主义者有所不同,他反对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行为,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整体行为,而且整体行为是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的。在他看来,所有行为都是由目的来指导的,如白鼠走迷津、猫试图逃出迷箱等都是由目的导向的,白鼠每次走迷津,都是越来越快地达到目标,这就是说,白鼠正在学习,正是学习这种行为为达到目的提供了高度客观的证据。
逻辑行为主义
赫尔认为可以建立一条从简单的电子质子运动一直到复杂的目的性行为的连续不断的逻辑链索,并把它作为科学的研究目标。赫尔提倡把数理演绎系统作为模型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和形式化的行为系统。这一假设—演绎系统开始于假设,每个假设都充分、完满地与一个逻辑系统相合,从中演绎出结论来。
如果结论与经验事实相符合,假设就保留;否则,假设就需要被修改或者排除。赫尔力图使心理学体系数量化,他的学习理论一度成为西方最有影响的学说。
操作行为主义
斯金纳强调行为的科学研究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其任务就是建立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情境与继之而来的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斯金纳的立场是严格的行为主义,他只研究能够观察到的行为;他所关心的是描述行为,而不是解释行为。斯金纳关于操作条件作用的原理是他对有机体行为进行分析的核心部分。
他把条件作用区分为s型和r型。s型反应是由一个特殊的、可观察的情境刺激所激起的反应,他称之为应答性反应;r型反应是在没有任何可观察的外部刺激情境下发出的反应,他称之为操作行反应。他认为,在行为和环境的因果关系中,反应、刺激和强化是顺序发生的基本的偶合(contingency)。
在这个过程中,强化的作用很重要。斯金纳按照操作强化原理制成的能够帮助教学的教学机对美国影响很大。在所有的新行为主义者中,斯金纳是坚持行为主义基本立场最激进的一位,也是对当代心理学影响最大、重要的新行为主义者。
在所有的新行为主义观点中,斯金纳的观点是最纯粹、最极端的,也是与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也最接近。 接近联想行为主义
相对于其他新行为主义者来说,埃德温·古斯里的立场和观点更加与早期行为主义接近。他认为,条件作用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而刺激与反应的接近则是条件作用发生的普遍原则。因此,刺激和反应接近的条件作用原理可以说明人类的学习行为,其他概念诸如练习、动机、习惯、强化、遗忘等都是不必要的,因为它们都可以用接近原理来说明。
古斯里的成就主要反映在他的学习理论中,而他的学习理论则只强调刺激与反应的客观联结。古斯里主张,联结只发生于可观察的刺激与反应之间;而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只需要一个条件,即刺激和反应的接近,或称同时性条件作用。古斯里的接近联想行为主义简明扼要,并被其**集成和发展,并被广泛发展成为行为技术学,应用于多种行为**中。
但他的理论也因为过于简单而遭到批评。
诱因动机理论
斯彭斯是赫尔的合作者和继承者。他对赫尔理论和体系最主要的修正和发展,就是关于诱因动机(incentive motivation)的理论。赫尔认为,诱因动机是刺激—反应联结的中介者,其强度受强化条件的影响。
也就是说,强化在某一特定刺激做出某一特定反应上的奖励作用越大,那么它在那个刺激—反应上所产生的诱因动机作用也越大。而斯彭斯则主张把奖励设想为对习惯有激励作用,而不认为它直接影响习惯强度本身。这是假定习惯强度是s-r接近次数的函数,奖励是通过诱因动机作用而对反应发生影响的。
这个学说兼顾了诱因动机和接近原理。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是解释人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行为主义理论。它是在华生、赫尔、斯金纳等人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着重阐明人如何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其人格特征。早期社会学习的代表多拉德和米勒合著《社会学习与模仿》等书,进行模仿的实验研究,强调行为受社会条件制约。
由于他们是从动物行为研究的模式中去推论人的社会行为,终究无法摆脱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20世纪60年代,班杜拉创立了现代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即观察他人行为和模仿他人的榜样形成的。在这一社会学习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环境,人们只要控制了环境,就可促使儿童的社会行为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米契尔还提出了认知社会学习理论,主要用五种变量来阐明人们是怎么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即认知和行为的构成能力、对行为的转译策略和个人的认知构成物、对自己行为结果的预期、主观上的刺激价值的倾向,以及自我调节系统和计划。这五个变量既是决定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又是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班杜拉和米契尔既属于行为主义的范畴,又与传统的行为主义有区别,体现出了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渐趋一致。
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楼:不忘初心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介绍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al psychology)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以客观的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从而**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它可区分为古典行为主义学派和新行为主义学派。
古典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其次则有霍尔特、亨特、拉什里和魏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则为托尔曼、赫尔、斯金纳、班杜拉等。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社会背景
行为主义心理学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所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之所以能够产生于美国,主要与当时美国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社会改良的需要有关。首先,行为主义的产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需要的反映。
美国于19世纪后半期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国家**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这一需求促使心理学家从对意识的研究转向对适应性行为的研究。同时,为了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还需要对工人的活动效果进行研究。
其次,行为主义是美国政治生活中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政治革新运动要求撤换政治机构中的老成员,启用能够科学管理社会的人对社会进行控制。
发展历程
早期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
20世纪30年代后,一些心理学家对早期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内部因素、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极端观点感到不满。他们开始尝试对早期行为主义进行改造,这就是所谓的新行为主义。托尔曼提出目的行为主义理论。
赫尔提出逻辑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行为主义理论,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新的新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在美国乃至世界心理学界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长达五十多年,但也暴露出严重的缺陷和不足。许多心理学家开始放弃行为主义的立场转而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此时认知心理学正迅速崛起。
被早期行为主义拒绝的心理概念,如意识、思维、表象、记忆等,再次成为心理学合法的研究对象。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一部分新行为主义者试图在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之间开辟一条折中的道路,从而导致了新的新行为主义(new neo-behaviori**)的诞生。古斯里提出条件作用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而刺激与反应的接近则是条件作用发生的普遍原则。
斯彭斯对赫尔的理论和体系做出了修正和发展,提出了诱因动机理论(theory of incentive motivation),兼顾了诱因动机和接近原理。托尔曼的追随者试图表述新托尔曼派的理论,综合了联结主义和认知理论,把联结主义纳入了认知的轨道上去。
学派式微
行为主义历经几代学者的发展,从开始的极端排斥研究意识,到新行为主义对其进行改造,再到面对认知主义潮流的再次改造和发展,到了20世纪中叶,行为主义研究陷入了泥潭,影响越来越小,心理学的发始朝着多种理论综合的方向发展。
3楼:乐为人师
答: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有:
(1)华生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2)华生认为,强化很重要,只要找到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强化,使刺激和反应间建立牢固的联系,就可以**、控制改变人的行为。(3)斯金纳指出:
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
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100
4楼:乐为人师
答: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有:
(1)华生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2)华生认为,强化很重要,只要找到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强化,使刺激和反应间建立牢固的联系,就可以**、控制改变人的行为。(3)斯金纳指出:
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
5楼:咩咩抓水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1分)强化在刺激一反应之间的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分)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1分)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2分)
6楼:不忘初心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介绍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al psychology)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以客观的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从而**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它可区分为古典行为主义学派和新行为主义学派。
古典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其次则有霍尔特、亨特、拉什里和魏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则为托尔曼、赫尔、斯金纳、班杜拉等。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社会背景
行为主义心理学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所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之所以能够产生于美国,主要与当时美国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社会改良的需要有关。首先,行为主义的产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需要的反映。
美国于19世纪后半期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国家**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这一需求促使心理学家从对意识的研究转向对适应性行为的研究。同时,为了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还需要对工人的活动效果进行研究。
其次,行为主义是美国政治生活中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政治革新运动要求撤换政治机构中的老成员,启用能够科学管理社会的人对社会进行控制。
发展历程
早期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
20世纪30年代后,一些心理学家对早期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内部因素、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极端观点感到不满。他们开始尝试对早期行为主义进行改造,这就是所谓的新行为主义。托尔曼提出目的行为主义理论。
赫尔提出逻辑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行为主义理论,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新的新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在美国乃至世界心理学界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长达五十多年,但也暴露出严重的缺陷和不足。许多心理学家开始放弃行为主义的立场转而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此时认知心理学正迅速崛起。
被早期行为主义拒绝的心理概念,如意识、思维、表象、记忆等,再次成为心理学合法的研究对象。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一部分新行为主义者试图在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之间开辟一条折中的道路,从而导致了新的新行为主义(new neo-behaviori**)的诞生。古斯里提出条件作用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而刺激与反应的接近则是条件作用发生的普遍原则。
斯彭斯对赫尔的理论和体系做出了修正和发展,提出了诱因动机理论(theory of incentive motivation),兼顾了诱因动机和接近原理。托尔曼的追随者试图表述新托尔曼派的理论,综合了联结主义和认知理论,把联结主义纳入了认知的轨道上去。
学派式微
行为主义历经几代学者的发展,从开始的极端排斥研究意识,到新行为主义对其进行改造,再到面对认知主义潮流的再次改造和发展,到了20世纪中叶,行为主义研究陷入了泥潭,影响越来越小,心理学的发始朝着多种理论综合的方向发展。
简述什么是行为主义理论,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100
1楼 天风海雨楼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 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 刺激 反应 的联结。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 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1楼 百度用户 1 科学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管理的方法代替传统管理的方法。 3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劳资双方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来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 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2楼 戚广利 1 工作定额制 2 标准化原理 3 能力与工作相符 4 实行差别计...
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楼 戚广利 1 工作定额制 2 标准化原理 3 能力与工作相符 4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5 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6 实行职能工长制。 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2楼 枕边吹风会 现代经管教育把科学管理概括为 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办事 和谐 ,而不是合作 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 以最大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