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最先看见什么,心理学最先看到鲜艳的红色想到什么

2021-01-11 21:53:10 字数 6233 阅读 2368

1楼:艾德教育全国总校

心理学:你最先看见的是什么?测出谁是你生命中的贵人?

a:骷髅头

b:两个人

c:闹钟

d:棋盘

答案分析:

选择a的你,你性格比较外向而且你善于与人打交道。你生性活泼,开朗,你很注重自己的外表,喜欢精心打扮自己,让自己变得特别的漂亮。你外表看起来没心没肺,其实你很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你会容易把自己给封闭起来,不别人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你虽外向,爱与人说话,但是你从不会在外人面前透露自己的心思,透露自己的想法,让别人一眼看穿你。所以,你是一个外向而谨慎的人。

选择b的你,你的性格比较内向,孤僻。你不爱与别人打交道。甚至觉得与别人交朋友是一件很无聊很困难,很害怕的事情。

你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你是一个有计划,有目标,有原则的人,而且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的高。你会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点点地往上爬,完成自己的小目标。

但是在你成功的路上会缺少朋友,你会感觉到特别的孤单。

选择c的你,你今生的爱情会非常的幸福。你会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有一对可爱的儿女,有一个非常疼你的爱人。当然你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你善于处理家庭之间的矛盾,能够很好地化解家人之间的矛盾,你是一个情商非常高的人。

所以,你是一个非常幸福的人。

选择d的你,你今生是很富有的,你是富贵命。你会通过这一双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老老实实的创造自己的未来。一步一步的走上自己的人生巅峰,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心理学最先看到鲜艳的红色想到什么

2楼:匿名用户

这个没有最顶尖之分的。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认知,也有不同的代表,没有法可以进行比较。给你介绍一下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四次思潮,帮你了解一下。

有点长,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学派名称心理错觉学图内容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日内瓦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思潮心理学四次思潮也就是所谓的四次革命:行为主义革命、精神分析革命、认知心理学革命、人本心理学革命美国心理学家巴斯(a.

r.buss,1978)在《心理学革命的结构》一文中,认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四次革命(注:buss,a.

r.(1978).thestructureofpsycholog-icalrevolutions,journalofthehistoryofthebehavioralsciences.

14,57~64.):第一次革命:

行为主义革命,它是从构造主义心理学到行为主义的革命,即由主观心理学(意识心理学)向客观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的转化。不仅华生本人坚持此种看法,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说行为主义心理学犹如伽利略在天文学上的一次革命。在华生看来,行为主义革命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行为主义对传统心理学(即构造心理学)进行了一场彻底的革命,即把构造主义的主观心理学转变成为行为主义的客观心理学。在这一由主观心理学向客观心理学的演变中,机能主义心理学只起着中介和桥梁的作用,而行为主义既继承机能主义关于心理适应环境的思想,又提出环境改变行为的主张,这样就使行为主义成为唯一合乎逻辑的和最彻底的机能主义,并且把心理封闭在主体之中的主观心理学变成可观察行为的客观心理学。第二次革命:

认知心理学革命,它是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革命,即由外部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向内在认知过程探索的转化,也就是由客观心理学回归于主观心理学。如果说20世纪初行为主义的出现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巨大的转变,那么,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则是第二次新的巨大的转变。认知心理学的变革意义在于:

(1)它扭转了行为主义的外周论,重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使意识与行为统一起来作为心理学完整的研究对象,为当代心理学提出一个崭新的研究内部心理机制的理论范式。(2)它扭转了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精神分析非理性主义的范式,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了高级过程对低级过程的影响和认知策略的重要功能,使感性与理性、理性与非理性统一起来作为心理学完整的研究对象,为当代心理学提出了一个主动实现信息加工的理论范式。第三次革命:

精神分析革命,它是从意识心理学到潜意识心理学的革命,即由理性心理学向非理性心理学的转化、由表层心理学向深蕴心理学的转化。弗洛伊德本人曾经对别人讲过精神分析学的产生是人类科学思想领域里的三次革命之一,即与哥白尼的宇宙学革命(日心说)、达尔文的生物学革命(进化论)并列的一场心理学革命(发现心灵的黑大陆——潜意识王国)第四次革命:人本主义心理学革命,它是从物化心理学到人化心理学的革命,即由非人的心理学回归到人的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托思(aanstoos,1994)指出:“心理学在整个20世纪的大多数时光是致力于非人性的研究,那些关在笼子里的、饥饿的、发生了变异的白鼠成了主要对象。在过去的20年代发生了一种转变,认知心理学取代了行为主义,成为心理学的主要范式,于是,白鼠出去了,计算机模型进来了。

但是唯一不变的仍然是心理学中真正人的边缘状态”(注:wertz,f.j.

(ed.)(1994).thehumanisticmovement:

recoveringthepersoninpsychology.lake-worth,fl:cardnerpress.

inc.6.)。

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则把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提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高度,这在人类心理学史上来说是一个创举。彪勒指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革命性就在于:“(1)它提出了一种积极的人性模式;(2)它的倡导者承认他们自己的存在,认为生活是主观进行的,就像它产生的那样。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科学家”(注:布勒(陈宝铠译,1990):《人本主义心理学导论》,北京市:

华夏出版社,24页。)。布根塔尔指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史上“一场重大的突破”,也是“人关于自身知识的一个新纪元”。它“在人类状况方面会发生的变化,将同我们在过去那个世纪已看到的物理学方面的变化同样深刻”(注:戈布尔(吕明等译,1997):

《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市:上海译文出版社,149页。

)。对四次心理学革命也有不同认识。多数学者承认行为主义革命和认知心理学革命,但有的学者如肯德勤(h.

h.kendler,1984)在《进化还是革命》(注:kendler,h.

h.(1984).evolutionorrevolution?

inpsychologyinthe1990's,northholland.)一文中,认为所有这些都不能称为“革命”,只能称之为“进化”,即由一个学派向另一个学派的转化或过度。如行为主义并没有彻底抛弃构造主义,仍然继承了其自然科学化和元素主义分析法;认知心理学虽然接受了s-o-r公式,但并未把中介因素视为生理刺激,而是把它视为知识或心理表征。

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虽然严厉批评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但却是更大的包容心理学。在他们看来,渐进发展过程只是进化,并不是破旧立新的革命。

当你看到心理学这三个字词你会想到什么

3楼:百舟渡海

难以捉摸

1.读音:

[ nán yǐ zhuō mō ]

2.近义词:

高深莫测,不堪设想,不可思议,莫名其妙,不可捉摸3.反义词:

洞若观火,一望而知,了若指掌,一览了然,不言而喻,一览无遗4.造句:

她的脾气越来越坏,让人难以捉摸。

他为人处事,常常不露圭角,让人难以捉摸。

心理学的十大效应定律

4楼:小鱼无海

十大心理效应是一种心理学,涉及鸟笼逻辑、破窗效应、责任分散效应、帕金森定律、晕轮效应、霍桑效应、习得性无助实验、证人的记忆、罗森塔尔效应和虚假同感偏差等心理效应。其中,破窗效应告诉我们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被阻止,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责任分散效应告诉我们事情不管是真是/p>

5楼:life大林子

1.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由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提出: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其含义是:任何微小的初始变化,经不断放大都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影响。

2.鳄鱼法则: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3.鲇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但是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时间久了人们发现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

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才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由于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启示: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4.青蛙现象

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实验内容为:

沸水煮青蛙:当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并安然落地。

温水煮青蛙:当青蛙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缓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等后来感到热度难忍时已经来不及了。

启示:居安思危。舒适的环境就是最危险的时刻。已习惯的生活方式,也许就是你最危险的生活方式,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而且相信任何事都有再改善的地方。

5.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

6.刺猬法则: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

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管理上启示:距离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则来维持,这种原则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既可以约束领导者自己,也可以约束员工。掌握了这个原则,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诀。

7.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8.破窗理论: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启示: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9.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

启示: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木桶理论:

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水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水桶理论”也即“水桶定律”。

启示:整个社会与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

扩展资料

近因效应

是指在人际沟通过程中,知觉对象最近给人留下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种效应。

首因效应一般在较陌生 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而近因效应一般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生影响。两者都是对人或事的片面了解而主观臆断,使得决策信息失真。

男生想学心理学应该看什么书,我想学心理学, 初学 看什么书好呢

1楼 真岛华子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曹日昌 《心理学纲要》 美 克雷奇等 文化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 苏 彼得罗夫斯基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 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苏 e c 库兹明,b e 谢苗诺夫 卢盛忠译 我想学心理学 初学 看什么书好呢 2楼 ...

心理学,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学,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的心理学是什么?

1楼 蘇蘇小仙女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一般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举个例子。 就是把群体的活动表现总结起来,再放到个体中去验证。 心理学不是玄学,不是猜测别人的心理,心理活动永远都有外在表象。 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的心理学是什么? 2楼 洋果冻爽歪歪 心理学没有最顶尖之分的。 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认知,也有...

心理学有什么好处作用,多看心理学方面的书有什么好处?

1楼 新东方 网络课堂 心理学它既然是一门学问,最通俗的讲,它能让你自己更加理性的认识到人的行为的某些机制。让你能对自己的心理过程,能有个了解,或者说是认识。 心理学不会直接告诉你怎么与人沟通,怎么开导别人,它是学问而非工具书。 你要利用心理学的一些理论自己理解沟通方式,这个是需要生活经验,而不是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