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色摩尼珠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2020-12-11 20:32:55 字数 4684 阅读 4875

1楼:匿名用户

解释:六字箴言,其汉字音译为:唵(ong)、嘛(ma)、呢(ni)、叭(bei)、咪(mi)、吽(hong)。

表示‘归依莲华上之摩尼珠’之义。此真言为阿弥陀佛赞叹观世音菩萨(莲华手菩萨)之语,为一切福德智慧及诸行之根本。由来:

六字箴言为藏传佛教名词,据说是佛教秘密莲花部之“根本箴言”。它包含佛部心、宝部心、莲花部心及金刚部心等内容。“唵”,表示佛部心,“嘛呢”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心”,“叭咪”,梵文意为“莲花”,表示“莲花部心”,“吽”表示“金刚部心”。

清净三业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2楼:恋劳

1.佛家的三业指的是: 身、口、意三业。

佛家的三业中的业:主要指身、口、意的行为、以及随此行为而来的延续的结果。

清净三业就是身、口、业要清净。

2.佛家指三业中的不正当的具体行为如下:

(1). 身之孽业:杀、盗、淫.

(2). 口之孽业: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3). 意之孽业:贪、嗔、痴.

3.清净三业出自《缨珞经》:

经云。须菩提。问佛色身。佛即以三业答之

一身行清净谓身之所行。能防塞一切诸不善法。是名身业清净。

二口言真诚谓凡所言说。真实诚信。永离邪妄之语。是名口业清净。

三意专向道谓收摄身心。常居寂定。无他异念。是名意业清净。

3楼:匿名用户

佛学大词典 对

“清净三业”解释如下:

三藏法数 对

“清净三

业”解释如下:

【清净三业】 [出缨珞经] 经云。须菩提。问佛色身。

佛即以三业答之。(梵语须菩提。华言空生。

又云善现。)一身行清净谓身之所行。能防塞一切诸不善法。

是名身业清净。二口言真诚谓凡所言说。真实诚信。

永离邪妄之语。是名口业清净。三意专向道谓收摄身心。

常居寂定。无他异念。是名意业清净。

甘露日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4楼:林学礼

“甘露日”解释如下:甘露日指的就是佛教的大善日。

即七曜与二十八宿相对应之日。宿曜经卷下中写道:‘太阳直日,月与轸合;太阴直日,月与毕合。

(中略)土曜直日,月与星合。已上名甘露日,是大吉祥,宜册立受灌顶法、造作寺宇及受戒习学经法、出家修道,一切并吉。’

其他解释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甘露日”解释如下:【甘露日】 (杂名)以七曜与二十八宿相应之日名甘露日,为大善日。宿曜经下曰:

‘太阳直日,月与轸合;太阴直日,月与毕合;(中略)土曜直日,月与星合;已上名甘露日,是大吉祥。宜册立受灌顶法,造作寺宇,及受戒习学经法,出家修道,一切并吉。’

身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5楼:繁星流动

身是身体、群体。在《无碍解道》里提到有两种身:

1、名身(nàma kàya),包括受、想、思、触、作意等名及名身,又称心行(cittasakhàrà)。

2、色身(rpa kàya),包括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入息、出息等,又称为身行(kàyasakhàrà)。身念处的身是指色身。如果是修入出息念的话,则是指呼吸身

外缘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6楼:荒诞不经

外缘,眼、耳、舌等感觉,缘起于色、声、味等外物。遂泛指使人与外界发生关系的各种因素。

指来自外在,而能助益事物之生起、变化之缘。即一法能在另一法之上产生间接之影响。与‘内因’相对。系四缘中之增上缘。其影响可分二种:

(一)与力增上缘,能促使他法产生。

(二)不障增上缘,不妨碍他法产生。

因万物皆互有影响力,故无一法不具有此缘之功能。然法须待内因与外缘和合之机,始得示现,如人界受生一事,须以自己之业识为内因,以父母之精血为外缘,由是因缘和合,乃得受生。又如佛所具有之‘利他’功德,乃众生成佛之外缘;然众生须以其自身之如来藏为证得菩提之内因,始有因缘和合之契机可言。

另据大乘起信论载,增上缘又有差别缘与平等缘之分。[大毗婆沙论卷二十

一、卷一二

七、成唯识论卷

八、成唯识论述记卷八本、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下本]

7楼:烦恼即菩提

色受想行识,色受为外缘。

浮木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8楼:热心网友

佛学大词典对“浮木”解释如下:

1、“浮木”人身之难得,佛法之难闻,譬如海中盲龟之逢浮木,千载难有一遭。(杂阿含经卷十

五、北本涅槃经卷

二、卷二十三)

2、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浮木”解释如下:

(1)“浮木”(譬喻)幸运难遇,譬如海中之盲龟逢浮木也。杂阿含经十六曰:“大海中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遇出头,复有浮木,正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

盲龟百年一出,得遇此孔。(中略)凡夫漂流五趣海,还复人身,甚难于此。”

(2)涅槃经二曰:“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法华经八曰:

“佛难得值。如优昙波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

”辅行记五之二曰:“如大海中有一盲龟,尔时海中复有浮木,唯木一孔,可立龟身。此龟三千年,方得一出,亿百千出,何由可值浮木孔?

”3、佛学经典:

(1)一涅槃:《涅槃经》。三大经:《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三大咒:《楞严咒》《大悲咒》《尊胜咒》。

(2)十小咒:《如意宝轮王陀罗尼》《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准提神咒》《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药师灌顶真言》《观音灵感真言》《七佛灭罪真言》《往生咒》《大吉祥天女咒》。

(3)四阿含经:《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

(4)十大般若:《大般若经》《放光般若》《摩诃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学品般若》《胜天王所说般若》《仁王护国般若经》《实相般若》《文殊般若》。

扩展资料:

佛学研究分类:

1、佛学研究之分类,可由几个不同角度加以观察。从历史之观点看,可分原始佛教和发展佛教之佛教思想;从地理之观点看,分为南传和北传佛教思想两系;从教义之内容看,则有大小二乘、权实二教、圣净二门、显密二教、教禅二宗等各种之二分法。

2、而于现代之佛学发展,中外学者亦皆致力于佛学之重新分类,作为新研究之先决条件,成为一股现代佛教学术思潮。

3、例如日本学者高楠顺次郎所归纳之研究体系为:

(1)研究之佛教,如俱舍、成实、唯识等各宗之教义。

(2)思索之佛教,如般若、华严、天台等宗之教义。

(3)观想之佛教,如禅宗、真言宗之教义。

(4)信念之佛教,如净土宗之教义。

(5)实行之佛教,如律宗之教义。美国学者迈格文博士则把佛学分为超越哲学(本体论)与相对哲学(宇宙论)二门。

4、近代学者多把全部佛学分为以说明万法真相为目的,以理论为中心之“宇宙论”,与诠示解脱之真义、方法,以实践为旨趣之“解脱论”二大门。

5、佛学之宇宙论包容广阔,有就现象事物之因果连续来说明万有由多元生起之学派;有主张物质现象为精神原理所开展之唯心一元论之学派;有肯定超越现象之实在本体论之学派;有不辨本体与现象,以现象归于本体活动,提倡现象即本体之学派。

意近行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9楼:荒诞不经

‘意近行’之‘意’,指六识中之‘意识’。把意识的‘受’分成十八种,即称为十八意近行。具云十八意近行受,略云十八受、十八意行。

在十二缘起支中,由触生受。受由其所相应的识之不同而有眼、耳、鼻、舌、身、意等识的受。此中,意识的受又可分为十八种,即十八意近行受。

‘意近行’的‘行’是寻伺、观察之意。所以‘意近行’是指意识的‘受’包含着意识对于受的性质和所缘境界的了知,这种了知就叫作‘意近行’。意识的受就是由于受的性质和所缘境界的不同,而分成十八种。

受的性质有三,即喜、忧、舍。所缘境界有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十八意近行就是色喜意近行、色忧意近行、色舍意近行,以至法舍意近行等。

所以说,意识的受是由于意近行的差别而分成十八种,而意近行的差别是由受的性质及所缘境界的不同而建立的。

此外,十八意近行受又依染善的差别,分成三十六意近行受。随顺善品的叫‘出离依受’,随顺染品的叫‘耽嗜依受’。三十六意近行受,即耽嗜依喜色意近行受、出离依喜色意近行色,乃至耽嗜依忧法意近行受、出离依忧法意近行受等等。

三十六意近行受又称为‘三十六师句’,《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九说,这三十六种差别句,是佛大师能知能说无滞碍,故称为‘师句’。

‘意近行’之‘意’,指六识中之‘意识’。把意识的‘受’分成十八种,即称为十八意近行。具云十八意近行受,略云十八受、十八意行。

在十二缘起支中,由触生受。受由其所相应的识之不同而有眼、耳、鼻、舌、身、意等识的受。此中,意识的受又可分为十八种,即十八意近行受。

‘意近行’的‘行’是寻伺、观察之意。所以‘意近行’是指意识的‘受’包含着意识对于受的性质和所缘境界的了知,这种了知就叫作‘意近行’。意识的受就是由于受的性质和所缘境界的不同,而分成十八种。

受的性质有三,即喜、忧、舍。所缘境界有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十八意近行就是色喜意近行、色忧意近行、色舍意近行,以至法舍意近行等。

10楼:如道居士

指苦、乐、忧、喜、舍等五受中之喜、忧、舍三受。此三受仅第六意识上有之,能为意识亲近之缘,使意识行之,故称意近行。其所缘各各有六境,合为十八意近行。[大毗婆沙论卷一三

九、俱舍论卷十]

摩纳婆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频婆罗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1楼 aaa 王 摩纳婆 一 梵语ma nava。意译胜我。即毗纽天外道在有情身中所执着的胜妙之我。 新华严经卷十 九 大宝积经卷三十 五 大日经疏卷二 二 梵语ma n ava 或 ma n avaka。 又作摩纳缚迦 摩纳 摩那婆。意译为儒童 少年 仁童子 年少 年少净行 净持。即青年,又特指婆...

频婆罗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罗网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1楼 光音飞乐 一 梵语vim vara。古代印度数量名。 又作频婆 频跋罗 毗婆诃。意译为十兆。佛本行集经卷十二所载频婆罗之夹注谓此数当于十兆。 玄应音义卷一 二 指频婆树之果实。其色鲜赤。佛本行集经卷二十八 大三 七八二上 口唇明曜赤朱色,或如频婆罗果形,亦似珊瑚及胭脂。 罗网 是什么意思,佛学...

玄赜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唐代佛教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1楼 佛学大词典 对 玄赜 解释如下 玄赜 唐代僧。生卒年不详。为禅宗五祖弘忍之法嗣。 太原祁县 山西汾阳 人,俗姓王。唐玄奘自贞观二十年 646 正月十七日至闰二月二十九日间,于弘福寺翻经院译出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时,师曾任笔受之职。又于玄奘译出大菩萨藏经二十卷时,与行友同任缀缉。 咸亨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