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与文言文相比,文言文有什么特点

2021-01-11 17:55:33 字数 5721 阅读 4062

1楼:华全动力集团

1、白话文,

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用白话写成的文章。也称语体文。

白话文相对于文言文,即用白话写成的文章,也称语体文。那么白话文也就是现代汉语更加书面化。古代的正式文体是文言文。

古代在东汉以前,使用竹简、丝帛等作为文书载体,必然要求文字简洁。 东汉发明了造纸,随着工艺的改善,加上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后,这些都为白话文体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2、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文言文与白话文有什么区别

2楼:暴走少女

一、概念不同

1、文言文是以古汉语文雅的口语为基础的书面形式,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平常的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2、白话文是指“汉语书面语”的一种。它是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如唐代的变文,宋、元、明、清的话本、**等,及宋元以后的部分学术著作和官方文书。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在全社会上普遍应用的。

二、特点不同

1、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2、白话文,浅显通俗,在语言上,生动、泼辣、粗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表现力。综观“五四”白话文运动,它广泛吸收了西方的词汇资源、语法结构,在语言、文字、思想等多层面。

这场运动不只是“语言内部的自足变革”,它同整个思维观念的革新及国家现代化运动紧密联系。“白话”与“文言”的较量,很大层面上也是两种不同价值体系与社会意识形态的撞击。

三、历史起源不同

1、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2、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清末的“新文体”是夹用口语的“通俗文言文”。“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象小脚放大的“语录体”。

三十年代的“大众语”提倡彻底的口语化,文体改革趋于成熟。

言文脱节、格式束缚,早在唐宋时代就有人出来反对。唐代韩愈(768-824)提倡散文,反对骈体,史称“文起八代之衰”。八代:

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骈体起源于汉魏,成熟于南北朝,讲究对仗和声律,四字六字相间,称“四六文”。

韩愈反对这种注重形式、束缚思想的文体,提倡接近口语、表意自由的文言散文,使文体恢复到未受骈体束缚以前的时代,所以称为“古文运动”。“古文”其名,“革新”其实。

唐代寺庙,宣传佛教,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群众。一边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图画称为“变相”,说唱底本称为“变文”。

有散文韵文相间的,有全部散文的。后世发展成为鼓词和弹词。这是早期的白话文学。

3楼:nm牛虻

文言文与白话文有含义、特点和形成发展三个方面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又称语体文、俗语,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白”与文言文的第一个“文”相对应,意思是不加修饰。白话文的意思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2、特点不同

文言文的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具有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的特色。

白话文浅显通俗,在语言上,生动、泼辣、粗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表现力。由于方言的差异,白话文在各地差别较大,因此交流呈现出地域差异的特性。

3、形成发展不同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当代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白话文是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如唐代的变文,宋、元、明、清的话本、**等,及宋元以后的部分学术著作和官方文书。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在全社会上普遍应用的。

4楼:文以立仁

“古诗文”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诗词和文章的总称。

“文言文”广义的概念指所有用文言语体写成的文章,包括有韵的,如诗词歌赋等等;以及无韵的散体文章;还包括当代人用文言写的作品。因此,古诗文属于文言文一部分。

狭义的“文言文”,特指用文言语体写的散体文章,包含古文、现代人的作品。

5楼:还是可靠

文言文和白话文最大的区别在哪儿?梁文道这样讲,不愧是文化大家!

6楼:yiyuanyi译元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白话文又称语体文、俗语,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它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

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首先应该是语域(register)范围之内的问题,而且确实是应该加个时间范围作为标准,讲“x x 时代的语言的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更为确切.接下去的诸如汉代的汉语是属于中古汉语,还是上古汉语(抱歉,我随便说了)等问题,就属于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了.

现代汉语的语域(register)分别有日常语(可与“白话文”对),书面语(可与“文言文”对),科学用语等等.

7楼:

除了在人与人的交流上的困难之外,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要按时间先后来分。在古代,那时还没有白话文,人们交流只能靠文言文,也就是那时候的语言系统;而如今,社会经济发达了,在当今经济发达的年代,还有谁会没事在平常正式的交流中说文言文呢?这是按时间来分,白话文比文言文更具优势。

但是,学习文言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同时也能了解中国文化的绚丽多彩。而且古代文言文它有很多句式是当今白话文所没有的,什么宾语前置啦,状语后置啦,等等。就其历史价值来说要比白话文要多得多。

以上是我个人的愚见,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8楼:匿名用户

i don't know

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区别?

9楼:易书科技

白话文是任何人在任何场合都普遍使用的文体。这种白话文是五四运动前后才有的。此前,课本,包括已经出现的洋学堂中使用的课本,都是文言文,学生是不会用白话文写作的。

当初,“五四”运动的先驱者们提倡写新文学的时候,首先要发起国语运动。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方言太多,白话文是语体文,到底要按哪种“语”来“文”呢?

方言成了大障碍,非推广一种大家公认的语音不可。语体文要上阵,先得讲国语,大家按标准音说话,再按标准语行文。

文言文则不是如此,它不是按说话的规律来行文,不管发什么音,按什么地方的方言去朗诵,反正不识字的一律听不懂。

什么是文言文呢?目前很难拿出一个理想的尺度,只能举出一些作品作为例子来说明。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梁启超的“新文体”只能算“半文言”,不是标准的文言。可以从先秦两汉的散文以及后来的“古文”中来看文言文。从语法方面看,文言文中有大量诘屈聱牙的句子,有各种以“之乎者也”构成的语法句式,有多种省略、宾语前置现象;从词语方面看,有很多生僻的词语和典故,涉及很多古代陌生的名物典章制度。

中学生可以阅读浅易文言文著作,如《孟子》、《史记》(纪传部分)、《梦溪笔谈》、《聊斋志异》等。

文言文与白话文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文言文中往往是用单字来表示白话文中一个词语的意思;而有些字即使现在还用,其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10楼:茆曲文熊轩

汉语自古以来就有文言文和白话文之分,而文言文则是官方的语言,属于书面语,白话文是平常老百姓会话所用的语言,平民百姓不懂什么文言文,更不可能用文言文来作为日常会话。但白话文才是中国历史上占绝对多数使用人口和使用频率的汉语。而现代文就是从这个平行的汉语中演变而来的,主要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建立起来的语言体系,特别是语法体系。

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唐宋白话文文学、元代的戏曲、明代的像《三言两拍》等古代文学作品中窥视到古代的白话文跟现代文其实并没有象跟文言文一样的太大的差别。如果不能考证它们的发音,起码它们的语法和文字的使用在纸面上是一目了然的。古代的白话文经五四的现代白话文到现代文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现代人把西方的语法给它做了条理化和增加了很多的词汇。

11楼: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文言文的优点在于文字精链、微言大义、文字优美、合于音律。而且以文解文的特性能够不拘一时一地,所以现代人也可以读懂孔子等人著作的论语。文言文的缺点在于难懂、不易普及,要读懂文言文须经过适当的训练才能够了解其中的含意,而要写作文言文的难度更高,所以五四运动后强调“我手写我口”、“能识字便能读文”的白话文渐渐的取代了文言文。

白话文,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白话文在古代也有一段很漫长的历史,在宋代己有话本,明清两代也有部分白话**,如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不过为古白话,而且白话文作品在古代文坛上只占少数,文言文在当时仍然是主流。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代了文言文,成为写作的主流,使文言文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它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所以文言文和白话文是以双方的存在来以此区分彼此的。

白话文的特点:白话文,浅显通俗,在语言上,生动、泼辣、粗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表现力。综观“五四”白话文运动,它广泛吸收了西方的词汇资源、语法结构,在语言、文字、思想等多层面,这场运动不只是“语言内部的自足变革”,它同整个思维观念的革新及国家现代化运动紧密联系。

“白话”与“文言”的较量,很大层面上也是两种不同价值体系与社会意识形态的撞击。

“文言文和白话,实物是古已有之,名称却是近几十年来才流行的。”两者都是书面语,不同的是文言文的意思是只见于文而不口说的语言。白话,白是说,话是所说,总的意思是口说的语言可见,同口语的亲疏远近是文言和白话最大的区别。

但事实上,文言同口语的关系也是相当密切的,只不过是所谓的口语标准不同而已。因为文言文是建立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口语则是以唐宋以来的北方话为基础的,今天大家使用的白话文,即现代汉语普通话书面语,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相比.有什么特点

1楼 氵亚巴顿灬 与日常语言相比 一 文学语言具有模糊性和暗示性, 而日常语言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所指性。 二 文学语言中的词语具有特定的含义,而日常用语只是某个概念的载体。 三 文学作品作品的搭配有可能不符合语法规则,而日常用语的搭配则不能这样。 与科学语言相比 一 文学语言表达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思...

文言文校释是什么意思,与白话文一样吗?谢谢

1楼 zjc 座 校释校释xi o sh ,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校勘注释。 白话文与文言文相比,文言文有什么特点 2楼 华全动力集团 1 白话文, 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用白话写成的文章。也称语体文。 白话文相对于文言文,即用白话写成的文章,也称语体文。那么白话文也就是现代...

文言文的固定句式,文言文的固定句式有那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楼 du知道君 常见文言习惯说法 固定句式 的翻译与举例 不知道是不是你需要的答案 一 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 如 何 若 何 奈 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 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 把 怎么样 对 怎么办 怎样对付 处置 安顿 。 例如 其如土石何? 公叔病有如不可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