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2020-12-02 09:52:46 字数 6257 阅读 8995

1楼:匿名用户

所谓“教学”即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组成。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而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双主体。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2楼:匿名用户

1.教与学的关系.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 满堂灌”“牵着鼻子走”是其具体表现.

显然, 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因为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束缚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及应有的创造力.究其根本原因, 传统的教学颠倒了主次,是以教师为主,把课堂当“讲堂”.

后来, 稍有所改变,但也只是追求形似,而非神似.因此, 要真正地改过来,就必须为学而教,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当“ 学堂”.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一语中的.

2.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

语文学科尤其如此.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以说, 播种在课内,收获在课外.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只能是点“睛”、 点拨、点“种”,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间

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3楼:镓丶

所谓“教学”即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组成。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而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双主体。教学过程中,双主体应该在各自的领域中进行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形成相互理解、共同提高。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如何“教”,学生又如何“学”呢?下面本人**一下自己的观点,以此共勉。

一、教师如何“教”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落实性1、领会教材,认真备课。上课之前,首先通读本课教材内容,了解教学内容要求的课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我认为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整合,充分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给学生一个鲜活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备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课本以外的亮点,因材施教。同时,在教材内容处理的过程中,还应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前沿信息,并加以筛选、整理、加工,变成学生所需要的和感兴趣的,这样你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要想使学生听你讲,就需要抓住当下,才能讲的精彩,当然这需要平时的积累,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这样在“教”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就完全在你的控制范畴之内,即所谓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大大提高教学课堂的实效性。

2、讲究“教”的策略。(1)巧设疑,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人的思维活动是与一定的问题和任务相联系的。

思维从问题开始,又深入到问题之中,没有问题,没有任务,就不会产生积极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在授课中就要不断地设置疑点,设置思考题,问几个“为什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看了这些问题,必然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形成了积极的思维活动。

(2)妙引导,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要疏通障碍,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只有导之有方,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使其畅通无阻。

反之,则事与愿违。因此,教师设疑要通观全局,富有预见性,要选好新颖的角度,符合逻辑的顺序。引导学生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方向,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又要思维过程灵活而不钻牛角尖。

(3)多联想,发散学生思维的广度。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比如让学生说出多个表示悲伤或是高兴的词语、句子,然后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选其中最为贴切的词组和句子,再形成一篇优美、流畅的作文。只有让学生联想,发散思维,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才能扩大思路,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

(4)勤训练,养成学生思维的习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教师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深入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依据教师及学生的思维水平,来抓思维训练点,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循序渐进地训练,同时辅以适量的习题进行训练,每节课结束后都应该配以一定的练习,但练习的设计要精心筛选,对于重点、难点问题要进行反复训练,让学生加深印象,以课程标准作为最好的依据,选用灵活多样题型。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运用和强化,使学生养成善于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的思维习惯。习惯的力量是伟大的,一段时间以后一定会看到效果的。3、“教”的手段和方法灵活多样。

(1)充分利用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充分利用多**,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比如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利用多**以其鲜明的图像,夸张的表情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的同时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利用多**手段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中,把开展主体班会、演讲、“我是值日生”课前演说等活动,在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自我介绍的同时,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长处与短处,对孩子们身上的种种行为及时、准确地进行提倡和摈弃,让学生认知语言在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通过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学生要如何“学”才能取得实效性1、大声“读”。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说过,“语文是读出来的”。这足以看出“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古人也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训示。可见“读”一直就是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之一。因为“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最直接有效的凭借,教师要恰当而准确的利用这一凭借深入文本。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和感悟,并寻找问题的答案。如何将“读”落实到阅读教学中,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心呢?(1)学前读。

我教给学生“预习三步法”;初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读课文,划生词,说说文章的大致内容;三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中读。学习课文离不开一个“读”字,但“读”时也不能毫无目的、方法,一味“让我们读一遍”、“让我们再读一遍”,这样只能变成“老和尚念经”。

要落实“以读为本”,应让学生明白,读书不是一遍又一遍不假思索地读、机械地、低效率地读,而是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要读出文章独特的韵味。只有读地投入,才会在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读中寻找答案、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提高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3)学后读。

课文学完,应强调对精彩片断的熟读成诵,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熟读课文,学生才能直接与文本对话,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

范读、齐读、自读、诵读、同桌互读、小组读等形式,并尽量扩大学生的读书面,及时进行纠正和朗读评价,不断提高读的质量。学生自然就在不知不觉的“读”中获取了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多提问。

(1)让学生要敢于提问。读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设疑问,而且更要善于指导学生善于巧设问题,以便及时扣开阅读的大门。

如,学习诗歌时,我们可以这样提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或事?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学习课文前可以这样提问:文章讲了什么?

读后明白了什么?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等等。这样巧设疑问,让学生在疑中读、在读中解疑,使读问有机结合。

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掌握了读问结合的方法,要有问必读、有读必问,这样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要长期坚持这一方法,让学生们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技能。(2)让学生要善于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熟读精思,读思结合”的习惯。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划,可以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提出问题,可以划出自己认为文章中特别优美的语句,思考这些语句妙在何处,也可以就文章某处发表或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认识,使学生善于提问。这样手脑并用,读思结合,就会提高阅读效率。

并将这一方法落实在每一篇文章的阅读学习中,阅读能力就会逐渐提高。3、勤书写。事实上读书的过程,就是将文本咀嚼、消化、吸收的过程。

俗话说:好记性比不过烂笔头。真正让学生加深记忆的莫过于动笔。

例如,对于所学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体味、领悟美妙的语言,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积累下来丰富生活。接着,鼓励他们观察身边是否存在这样的景色、人物等,并将观察到的景物及时地写下来。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使学生掌握了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本领。

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应该强行灌输,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

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体位置。在“教”的过程中做到:转换角色——也就是教师要由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

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4楼:知识shi产业

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学生认识客体的活动过程中起引导和指导作用。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组织和指导才能顺利进行。

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他们的认识能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又必须而且只有经过他们自觉的、积极的努力才能做到,教师是不能包办代替的;学生固然有学习的需要,但要使这种要求得到持续而充分的发挥,也需要教师有效的启发和正确的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这种相互联系、作用、制约关系,是教学认识过程区别于其他任何认识的基本特征。教学实践证明,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是推动教学过程不断进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

在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有一种习惯的看法是值得商讨的。这就是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决定着教学的目的、内容、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规定作业的形式和顺序,领导整个教学活动并予以检查和评定。

学生只是在教师的要求、指导下,按一定指令参与一些教学活动。显然,这种看法并没有把学生看作是认识的主体,是生动活泼的、具有独特个性、富于进取精神和创造潜能的探索者,而只是把他们看成是缺乏主动积极性的、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他们只能在服从外来要求的情况下行动。这种教学的后果是,学生虽然能获得一些知识,但却严重地抹杀了他们的个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

如果把教学活动比作登山活动,教师就是向导,而学生则是登山运动员。向导当然熟悉登山的过程和到达山峰将会遇到的种种险阻和困难等。但他作为向导,可以为登山运动员准备适当的条件,指出方向和克服困难的方法等,但决不能代替运动员登山山顶,也不应把他们抱在怀里登山。

从理论上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一定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说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并不是不重要。我们知道,外因是促使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对于事物的变化,有时可以起很重要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起决定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外因的作用,就要尊重学生,要把学生看成生动活泼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富有进取精神和创造潜能的探索者。还要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教与学、已知与未知、学习与研究统一于学生的认识过程之中。

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同科学家探求未知事物的认识过程在本质上是基本一致的。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两者是等同的,也不是要学生重复前人走过的弯路,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动脑、动口,亲自去观察、实验、记录、整理、比较、归纳、分析,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有血有肉的、有实质意义的知识。也只有这样,学生的能力、意志品格等才能得到切实而充分的发展。

第一,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不能光是教师讲、学生听。科学知识不是教师讲懂的,而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悟懂的。

作为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好探索知识的引路人,而不要当保姆,抱着学生走,包办一切。

第二,建立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充分发表意见,课堂气氛才会活跃,为此需要破除教学上的“师道尊严”观,正确对待学生在**过程中的不同意见,特别是要正确对待片面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学习的活动量。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的学习活动(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去学习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当然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爱学习、会学习,具备学习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认识的主体。

第四,花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般学生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也很差。要求一个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根本不可能的。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发展的。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看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看;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应尽量让他们去做;读、写、算、说……都是如此。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启发、诱导,重点应放在方法的指导上,其余都尽量让学生自己活动。

这样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就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最后还应注意,“教”与“学”这对矛盾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的。随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加强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指导作用的份量、内容和方式等也应随之变化,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水平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

教学中如何处理文本细节,浅谈如何处理教学中的细节

1楼 匿名用户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 简称新课标 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修改 如何处理教学中的细节 2楼 匿名用户 对因村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 公正的前提是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有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 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不同的学...

如何处理好数据库中每个实体间的关系

1楼 匿名用户 首先要分析客户需求 分析出实体和具有的属性 实体就代表 表 属性就代表表中的一列 如果实体和实体之间具有关系 要分析出是 一对一,一对多 ,多对多 的关系再利用三大范式整理出表之间的外键关系 我只会点皮毛 把我知道的说给你吧 2楼 匿名用户 首先建好你数据库中的表 然后确定有几个表 ...

如何处理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1楼 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对于突出计算教学核心,抓住计算教学关键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计算教学中 计算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2楼 匿名用户 计算的算理是指计算的理论依据,通俗地讲就是计算的道理。算理一般由数学概念 定律 性质等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