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020-11-24 14:23:19 字数 4616 阅读 5826

1楼:新野旁观者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兴趣以及爱好数学的愿望。

情境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它会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问题情境创设得合适,更能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动力。大量课堂教学实验也表明,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积极性,有效营造了课堂学习的氛围,为实现有效课堂奠定了前提。那么,怎样创设有价值、能帮助课堂教学的数学问题情境呢?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服务于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任何情境的创设,包括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均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以,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各种问题情境必须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如果创设的问题情境,不能很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仅仅是浮于形式,牵强附会,那好比是毫无价值的摆设。

有效的问题情境,所创设的问题是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的情境,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问题的含义,才会让它发挥最大作用,才能激起其主动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动力。如通过跷跷板的问题情境,导入方程的学习;开门见山式等问题情境的创设,都是为了导入新课教学内容,目的十分明确。

而且,每一节真实的数学课堂上,不只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但每一个情境的创设,不仅有目的,而且一个比一个要深入研究的内容。同时,数学本来就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情境创设,为的就是让抽象的内容变得真实具体,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接受。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树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信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都要有生活依据。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 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首先就要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激起他们对问题的好奇心。众所周知,兴趣乃学习之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

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教学比例尺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你知道老师第一次是怎样找到咱们学校的吗?

同学们肯定说想。然后老师接着说:当时,老师在学校附近,可就是不知道学校在哪。

于是只好问人。别人给我画了简单地图,我这才找到。出示图示后,提问:

这个简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根本不相等,那它们又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导出课题。这个情境的创设就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学生对老师如何找到学校产生好奇,同时又为学习和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励学生挑战意识

不同的教学对象,哪怕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创设相同的问题情境,未必能达到同等效果。这是因为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年龄的学生,他们对情境的认识和问题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创设的情境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包括问题的设定,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确定。

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也就是说,不同问题,不同时间,要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同时,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情境障碍的高度,逐步深入**与学习。

如在教学速度、时间与路程关系时,先创设已知速度与时间、求路程问题的情境,再创设已知路程、速度和时间,求能否到达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其实,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

只有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情境,才能更好诱导学生不断向数学王国进军,永不止步。

四、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效渗透和技艺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让学生大部分容易理解。在情境指导中, 不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提高,还要渗透思想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学兼优。同时,针对目标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沿老师指导的方向进行观察、对比、分析、**与归纳,直奔教学目标。

但是,根据创设的情境,学生可能会走偏方向,造成课堂有效时间分配失调,致使课堂效果不明显。所以,在问题有效性方向上要有针对性,在问题引导上也要注意把握。特别是学生提出了预想外的问题,老师就要懂得随机应变,充分发挥个人的课堂教学机智,注意有效组织学生参与,正确引导学生去思考。

总之,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楼:何秋光学前数学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交流氛围,让学生敢提问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师生关系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教师不能走出师道尊严的传统角色,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就势必会使课堂气氛紧张,这样,学生即使有问题也没有机会提问,或怕引来老师的责难和嘲讽而不敢提问、不愿提问。相反,如果教师能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零距离地和他们互动交流,学生就会消除紧张、恐惧的负重心理,为教师和同学们打开心扉、畅所欲言,说出他们的所感、所思、所惑、所疑。

听名师上示范课时,笔者常常感叹:他们所面对的都是当地的学生,教师和学生互不相识,为什么能通过短短的课前几分钟时间,他们就和学生融洽地相处,并使他们踊跃发言、大胆提问呢?笔者认为,除了这些老师具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外,还在于他们能尊重每一位学生,能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并真心地和学生平等交流。

这样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会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体验到了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即使说错了也不会引来老师的责难和嘲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勇敢地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二、为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想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提问。

首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如果有了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来越想学、越爱问。这就要求教师要整合课程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和创造,把静态的课程内容变为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动态资源,创设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在学习代数式时,一位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猜数游戏,他先让学生在心里想一个数,然后说出用这个数的6倍加上12的和再除以3的商,最后,教师说出学生在心里想的数是多少。几个回合下来,学生感到很神奇,学习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不禁要问老师:

“真的就这么神吗?老师到底是怎样猜到的?心里想的数是不是和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由此,自然地进入代数式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会对用代数式表示数量间关系的意义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教师要预设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对学习内容难以理解或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要放慢教学节奏,为学生适当地预留出思考的时间和提问的机会,让学生相互提问、共同讨论交流,使他们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提高认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会提问

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对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营造质疑问难的氛围。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说出一个不完全正确的命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去质疑,或抓住课堂上生成的有讨论价值的信息,让学生去分析、质疑、提问、讨论。使学生敢于向老师或同学质疑,把学生质疑问难当作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手段,使之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养成习惯,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四、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乐于提问

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低年级的课堂往往比高年级的课堂生动活泼、富有朝气。低年级的学生总有提不完的问题,而越到高年级,学生的问题就越少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待学生提问的态度有关。当学生提问不当而受到老师的讥讽时,学生就会关闭自己的心扉,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或提出问题。如果老师注意不到这一点,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就会渐渐丧失,学生就会变得不爱思考也不会思考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一是在学生应答或提出较高质量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二是在学生应答或提问不够正确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能一概否定,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从另一个角度去称赞学生,使之觉得虽然自己提得不够正确,但也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证明自己提出的问题还是有价值的。由此,他以后就一定会更加慎密地思考,通过精心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但是,在评价学生时,教师的感情一定要真挚,语言要得体、丰富多彩,既要恰当指出学生的不足或错误,又要让学生体面地坐下,切忌表面化、程式化的评价。

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几种能力的培养

1楼 新野旁观者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我认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要注重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要运用不定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 场所 ,让学生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