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什么叫闭关

2021-03-09 07:17:33 字数 6516 阅读 7894

1楼:关键他是我孙子

简单地说,修持者把自己在关房内关闭起来,除护持者外,不与他人、外事接触,摒绝一切,自己进行长时间的静坐和入定,就叫做闭关。

但这只是世俗对闭关的精浅的表象看法,实际上佛家闭关的解释是另有深义的。佛家认为,闭者,乃是超出三界染污的行为;关者,指其行为乃是关系整个法界及其修证体系而毫无颠倒,即修证要依一定的次第。

在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定时的、定期的功课以及一定时段的修法,比如七天、二十天、四十九天、九十天、一百天等,克期取证,专心修持某一法门,如果环境许可,确实需要,也可为期一年、三年,乃至六年、九年、数十年。

但并不一定是单独地个人修持。例如:释迦时代的结夏安居,中国禅林的冬、夏两季禅期,是集合许多人共同修行的。

2楼:匿名用户

但凡修炼者,到一定阶段时,则要进行一定时期的“自我提高”阶段,再此阶段要排除外界干扰,专心研究,提高自身能力。此阶段称之为闭关。出关后,此人能力,认识都有一个新的提高。

闭关,又称掩关,这个名词和风气,在印度没有,中国也是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闭关可能是渊源于**佛教的长期洞窟修炼,当喇嘛随着蒙古王朝到了中国内地,闭关方式日渐风行。

现在的丛林大寺院中,仍经常有一些修行僧在闭关修行。一般闭关的人有两种目的:一者,为了能集中精力阅读大藏经;二者,能够顺利专修某一法门。

所以,期限各不相同,有些数月,也有数年的。闭关者住的房子称为"兰房",一般都建在僻静处,兰房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条件,如有小阳台能让闭关者晒到太阳,内有厕所等等。在闭关期间,以不出兰房为原则。

所以在兰房外,必须有人护持饮食、医疗等等,称为"护兰"。可见,要有一定资格的人才能闭关。

3楼:莉莉

闭关 [ bì guān ]

闭关,的意思是关闭用心,不被外缘内缘带走,只做觉知。意思有闭塞关口,比喻不跟外界往来。佛教用语,指僧人独居一处,静修佛法,不与任何人交往,满一定期限才外出。

国产网游中的闭关可以修炼内功,内功可以大幅提高玩家的内/外功攻击力。武术术语闭关又称"坐关",语出自佛教。"闭关"在佛教中指个人或数人结伴,闭门专心结期修禅或数人结伴,闭门专心结期修禅或学经、忏悔、写作等,断绝一切事务与人事交往。

基本解释

1. [close the frontiers]∶封闭关口,比喻不与外界交往。 例如闭关锁国。

2. [live in seclusion]∶佛教中指僧人独居,一个人专心修炼佛法,与外界隔绝,满一定期限后再外出。

引证解释

1、闭塞关门。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自有三秦之地,何不闭关守险,以自娱乐。”

《宋书·朱龄石毛脩之等传论》:“若负其岨远,屈强边垂,则距险闭关,御其寇暴。”

2. 闭门谢客,断绝往来。谓不为尘事所扰。

《文选·颜延之》:“刘伶善闭关,怀情灭闻见。” 李周翰注:“言伶怀情不发,以灭闻见,犹闭关却归而无事也。”

宋·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衣食虽足,闭关常不与人相接可乎?”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三回:“其年,楚怀王自秦来奔,惠王与群臣计议,恐触秦怒,且主父远在代地,不敢自专,遂闭关不纳。”

清·梁章钜 《归田琐记·和卓阁老纪恩诗》:“云龙追逐当时志,愧我衰龄独闭关。”

3. 泛指断绝某件事情。

明·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叶少蕴云:‘某五十后不生子,六十后不盖屋,七十后不做官。’夫子女多寡,听之可也,五十之年,岂遽能闭关乎?”

4. 蛰伏。

宋·黄庭坚 《谪居黔南》诗之二:“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

5. 谓佛教徒闭居一室,静修佛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弟半年前听说圆通长老在嵩山少林寺闭关,何时来到这里?”

6. 闭关自守的略语。

** 《初游青岛》诗:“晚清势衰颓,无复自闭关。”

4楼:海印放光

闭关,是指修行者独居一处,谢绝外缘,不

与任何人交往,不做修行以外的任何事情,满一定期限才外出,修行方式有念佛,或禅坐,或诵经,数月或者几年不出门,房门紧闭,吃喝拉撒都在房间内,有专人负责照顾送饭送水。这种房间,称为“关房”,这种封闭式的修行,称为“闭关”。

目前,庐山东林寺经常举办闭关念佛,出家人和居士都可以参加,有志闭关念佛的人士可以前往报名,或者到东林寺**报名。

5楼:aaa**王

闭关就是短时间内 勇猛精进修行佛法的一种方法!!比如 7、10、15天 念诵真言 咒语 10万遍 礼佛拜忏 1万个 等等······时间,修行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体力 时间 信心等等自愿安排就行 饮食可以正常····也不一定就完全不见人 不和外面联系 这个和修行无关紧要的 修行就是讲究多多付出 而不是躲起来···

6楼:毕亮

闭关bì guān

①闭塞关口,比喻不跟外界往来:~政策。

②佛教用语,指僧人独居一处,静修佛法,不与任何人交往,满一定期限才外出。

闭关 武学术语,又称“坐关”,语出自佛教。“闭关”在佛教中指个人或数人结伴,闭门专心结期修禅或数人结伴,闭门专心结期修禅或学经、忏悔、写作等,断绝一切事务与人事交往。结期的时间,最短者为三天、七天,中等者为二十一天、四十九天、三个月,长者可达一年乃至三年。

闭关一般是独居一室或一座小院,藏传佛教的瑜伽行者则多独居山洞。有专人照料其生活起居称为“护关”,在武侠**中则称为闭关者“**”。入关之后,洞口或门户须封闭,仅留一送食物的小窗口,待修炼期满,才能打破关口出关。

结期闭关专门修禅,对于一般散乱多的人来说,显然易闯过散乱关,使修行功夫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乃至深入各种禅定。

**家笔下的武学大师闭关修炼,多是为了突破练功中的难点或潜心修炼某种新奇武功。据说此种闭关必须经过“风、喘、气、息”四个大关。

闭关之初,幻觉较多,静坐人会突有“万窍洒洒生清风”的感觉,是为“风”关;在这一阶段,最易走火入魔。

到了第二阶段,真气充满四肢百骸,练功者自然会发生深长而急促的呼吸,是为“喘”关;

到第三阶段因喘急而发奇声,是为“气”关;在通了气息之后,转为宁静和平,便是过了“息”关。

四关过后,大功告成,闭关人恢复正常。闭关期间,人体处于非常状态,不但毫无拒敌之力,而且极忌干扰,否则后果不可设想。闭关练功在许多武侠**中无多有述及,皆以其**家言,未可轻信。

希望以上建议有助于解决亲的问题,谢谢。

7楼:匿名用户

闭关,又称掩关,指闭门谢客而隐居修行。特指禅僧停止为人接众之事,而一心一意于自室中坐禅修行。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也一直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

闭关可能是渊源于**佛教的长期洞窟修练,当喇嘛教随著蒙古王朝到了中国内地,闭关方式也日渐风行。

从修行的方法而说,有定时的、定期的功课以及一定时段的修法,比如七天、二十一天、四十九天、九十天、一百天等,克期取证,专心修持某一法门;如果环境许可、事实需要,也可为期一年、三年,乃至于六年、九年、数十年。但不一定是单独地个人修持,例如:释迦时代的结夏安居,中国大陆禅林的冬、夏两季禅期,是集合许多人共同修行的。

天台宗祖师们所编的忏法、仪轨,都是结合

六、七人,十数人共同结坛而修的。在佛世时的结夏安居,也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或于树下,或于洞窟,或于自建的茅舍,或于居士家的空舍,各别修行的,但那些都不是现在所说的闭关。

在早期的中国,也有一些禅者,于悟发之后,而由善知识嘱其到水边林下,山间洞窟,单独过木食涧饮的修行生活数年。最有名的例子是终南山,据说那儿有七十二家茅蓬,原先都是个人修行,其中后来也有的渐渐成为一个个的寺院;但是住茅蓬的风气,仍然历久不衰。所谓住茅蓬,是自备炊具以及谷类、菜蔬的种子,入山披悺酢酡贮结茅为舍,以避风雨,长期远离人间。

不过这样的修行法,虽类似闭关,而不是闭关。

近世的闭关修行有两种人:一种是为避世俗事务的纷扰;另一种是为精进的禅修或潜心于经藏。前者等于是隐退修养,后者才是真正的修行。

如果仅为修养,只要有钱,或有外缘的护持,就可以办到。进关之后,若不知修行的方法,也不懂深入经藏的门径,那么虽然闭关三年、五载,还是不可能有所成就。如为禅修及阅藏,也得已经有了禅修功夫的基础,或已经摸到了进入经藏的门径才可,否则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8楼:匿名用户

佛教的闭关是为了让自己的身心对内在与外来境界,不产生起心动念的妄心,为的是做到念来不随

以戒定为基础,禅定中的慧不过是觉照妄念用的。闭关都是在明心见性以后,从而更好的磨练烦恼习气达到对镜忘情。

9楼:匿名用户

。“闭关”在佛教中指个人或数人结伴,闭

10楼:仰天质问

更详细的说法

闭关 武学术语,又称“坐关”,语出自佛

教。“闭关”在佛教中指个人或数人结伴,闭门专心结期修禅或数人结伴,闭门专心结期修禅或学经、忏悔、写作等,断绝一切事务与人事交往。结期的时间,最短者为三天、七天,中等者为二十一天、四十九天、三个月,长者可达一年乃至三年。

闭关一般是独居一室或一座小院,藏传佛教的瑜伽行者则多独居山洞。有专人照料其生活起居称为“护关”,在武侠**中则称为闭关者“**”。入关之后,洞口或门户须封闭,仅留一送食物的小窗口,待修炼期满,才能打破关口出关。

结期闭关专门修禅,对于一般散乱多的人来说,显然易闯过散乱关,使修行功夫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乃至深入各种禅定。

**家笔下的武学大师闭关修炼,多是为了突破练功中的难点或潜心修炼某种新奇武功。据说此种闭关必须经过“风、喘、气、息”四个大关。闭关之初,幻觉较多,静坐人会突有“万窍洒洒生清风”的感觉,是为“风”关;在这一阶段,最易走火入魔。

到了第二阶段,真气充满四肢百骸,练功者自然会发生深长而急促的呼吸,是为“喘”关;到第三阶段因喘急而发奇声,是为“气”关;在通了气息之后,转为宁静和平,便是过了“息”关。四关过后,大功告成,闭关人恢复正常。闭关期间,人体处于非常状态,不但毫无拒敌之力,而且极忌干扰,否则后果不可设想。

闭关练功在许多武侠**中无多有述及,皆以其**家言,未可轻信。

——————————

闭关的意义:

佛家、道家修持均须经过闭关阶段,简单地说,修持者把自己在关房内关闭起来,除护持者外,不与他人、外事接触,摒绝一切,自己进行长时间的静坐和入定,就叫做闭关。但这只是世俗对闭关的精浅的表象看法,实际上佛家闭关的解释是另有深义的。佛家认为,闭者,乃是超出三界染污的行为;关者,指其行为乃是关系整个法界及其修证体系而毫无颠倒,即修证要依一定的次第。

显教、禅宗、密宗的闭关条件有区别。显教闭关最重要的须有“四念处”作为思想基础,思念处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和观法无我。因为观身不净,生起无常心,精进修持,减少染污,以防因无常而横死;观受是苦而了知凡受皆苦,要把觉受空掉,以免烦恼和执着;观心无常,不随之乱走,以减轻散乱和昏深之心;观法无我是为了证入空性。

具备了这些条件,闭关才有习定的正当动机,才能坚持下去。禅宗则在未开悟前要参访行脚,不许闭关。开悟后要住房子闭关,称为初关;破了初关,要住山,但可在山中自由往来,称为重关;破了重关,则住闹市,在声色场合中调练,称为牢关,直至破了牢关后才算成佛。

密宗闭关的重要条件则是四根本,即以上师、本尊、空行母、**四者为根本,下文再详述。总而言之,闭关能否成就,最主要的是否发了普度众生的大菩提心并身体力行。

闭关的种类:

闭关分为正式闭关和方便闭关。正式闭关是真正的闭关,或广义的闭关;方便闭关是非真正的闭关,或狭义的闭关。

从闭关时间来看,正式闭关是为真正的出家人而设,它不但要出家人不受生死涅盘一切戏论放逸的染污,而且要按次第修持以完成修证体系。也就是说,正式闭关解决出家人如何达到究竟,证得最高成就,解决生死大事,突破生死关的问题。所以,其闭关时间必须是长期的,从数年至数十年甚至终生不等。

但是,方便闭关就不同,它是为在家居士或初学者,或忙于上班和日常工作的人而设,闭关的时间可以短到几个月、几天,例如寒暑假期或其他假期都可用于闭关。

从闭关的地点看来,正式闭关所规定的地点是很严格的。米拉日巴祖师规定只有尸陀林(陈尸场、坟场、岩洞与高山三种地方可以闭关。在尸陀林闭关可以修施身法和证空性,并可修惊骇与空性的配合。

在岩洞闭关,要选洞口向南的,此种关无门可闭,岩洞应在人迹罕到之处。在最高雪山闭关,全年是无云晴空,因山经云高,有大风或落晴雪,便于修大手印和大圆满。方便闭关则不必如此讲究,在住家、机关、工厂等处设个关房,就可以闭关。

)从闭关的目标来看,正式闭关的目标已如上述,是解决生死大事,是要达到究竟,一直闭到死或成就,不达目标则不出关。方便闭关只是短期离开染污,是出离的一种锻炼,并解决修持次第上的一些问题。

至于闭关中的生活情况,按传统规定,正式闭关中的饭食,是荤是素,要按所修法而定;不能看一般的书籍,只能看与所定目标有关的经书;不能与外界通讯、通话;而且关中不许有侍者。方便闭关则自由得多,随各人自主,也可读书,也可有侍从,也可请医师诊病等。但至少要做到禁语、禁足和立功课表。

对并未出家的现代人来说,当然以实行方便闭关为宜,但开始闭关时,仍须考察自己的动机是否正大纯洁,不能含有私人欲望,要以救护一切众生为目的,这样才能避免魔障。

密宗闭关法:

一、白关:即关房可开门窗,见天日,一般密宗闭关,皆为此类。

二、红关:即关房通气,但不见天日,房内只点一盏灯。行者已得普贤王如来灌顶,能于白关中得见刚链,则可进修此关,务使在白关中能见之金刚链,在此红关灯光中亦可见到。

三、黑关:即关房能通气,但丝毫不见光,目的是使在红关中能见金刚链的行者,在全黑中亦能见到,并能见佛像、坛城等。行者在黑关中须能将空色引入自身内,如果不能引入自身,则不必闭黑关。

可参阅拙撰《藏密大圆满法选集》、《藏密大圆满心髓探奥》二书所载黑关七日成佛之法。

什么叫佛教火贡,佛教里的火贡照岀龙头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藏传佛教等以燃烧供品的方式供养给本尊的供养或修行方法。 火供的对象有世间的 神 多闻天王 赞巴拉等等 出世间者为智能本尊,如阿弥陀佛 观音等等。在火供时,将炉坛观想为佛或 神所住的宫殿及坛城,外在是火的形象,但内在分别为佛 神及他们的眷属。所有的供品,如五谷杂粮 油 金银等等,都分别...

在佛教有全佛图里都有谁,都叫什么名字

1楼 匿名用户 全佛图,基本上就是二十个人,顶排是三世佛,由左到右,阿弥陀佛,释迦摩尼佛,药师佛,两尊者是年轻的阿难尊者,老的是迦叶尊者 第二排,骑白象是文殊菩萨,骑青狮是普贤菩萨,中间是观音菩萨,侍者女的是龙女,小孩是善财童子 第三排中间是地藏菩萨,两侍者是闵公和道明和尚,第四排中间是弥勒佛两位侍...

茶文化与佛教有什么关系,茶道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1楼 文创造物精工局 茶饮具有清新 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 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 去除杂念 修炼身心。在魏晋的时候,它就已经成了我国僧道修行时常用的饮料。坐禅很注重五调,即调食 调睡眠 调身 调息 调心。 这种协调被运用到饮茶的过程中,心绪宁静,每一个步骤都既严谨又不失风味。在常人看来,拿壶倒水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