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面的究竟是什么意思,佛教里面的「无我」究竟是什么意思?

2020-12-10 22:28:25 字数 4870 阅读 6769

1楼:匿名用户

就是指不受外界的干扰的清净心。

2楼:天华静观

是指万物都没有固定不变的自体。

佛教里面的「无我」究竟是什么意思

3楼:匿名用户

无我是佛发现五取蕴的共相之一,五蕴的共相是“无常、苦、无我”; 什么是“共相”呢?共相是指共同特征。佛陀说“无我者非我、非我所,非我之我。

”以不实之义为无我。当观受无常,如是观者则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忿怒) ;当观识无常,如是观则识非我,非我所、亦非我体。

无我又作非身、非我(凡夫认为心身中存在个“我”:把色、受、想、行、识是“我”,或者认为“我”在色、受、想、行、识中;而这种自我感觉,正是对身心错误认识)。南传上座部佛教 的论书《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说到:

世界是由物质及精神现象组成,物质叫做色法,精神现象叫做名法。其中组成色法的最小单位是色聚,组成名法的最小单位是心、心所。色法、名法都是在非常快速的生灭着,一弹指间,名色法就生灭了上亿次。

同样,人也是由色法、名法构成,这里面没有恒常不变的我,没有灵魂。组**的这些极其细微的色法与名法,一直都在那里不停的刹那的生灭着,根本就找不到一个不生灭的东西,也找不到一个叫做‘我’的实体存在,------这都是可通过修行(大念处经)亲证和亲见的。

“任何生命的身、心都在刹那不停地变化著,既有某一阶段的微小量变,也有不同生命形态之间的质变,质变也就是所常说的轮回,这中间没有一个不变的“我”存在。

「四念处」在早期的佛教中的修行方法,北传汉译的『念处经』及南传巴利文第二十二经均有叙述。要义为如实观察,即「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但是在后期佛教,四念处被窄化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对治法,但易执彼端,其不净乎?其苦乎?

无常乎?无我乎?岂可求之,当如实观之,不可妄定),在解脱烦恼的力道和效果上,减弱很多,其中的原因很微妙,有许多值得**之处,如何经由四念处的修持而灭除烦恼,借此文略作介绍。

其实世尊在和外道修行时也达到非想非非想处定。不过那只是定,细微执着于有我而修的禅定(虽然说在那一个境界时确确实实没有了我这个概念,但是其“行”依旧幽微细潜的在发动,所以,在非想非非想定中,随着不同人的念妄动生发的不定,处于非想非非想的“有命”终究会在非常非常遥远的时间后重新从定中出来,且由于在非想非非想定中不执于有我,而“行"却也依旧发动,故从定中出来时,同分妄见与别业妄见重新边计执为我之凡人(主要是细微的无始来积累的别业妄见,同分妄见比较少)),所以当出来后又循流生死,反反复复。世尊察觉到非想非非想并不是终极的解脱之道,故而另寻正道。

在菩提树下,不断反“观”一切,而不是像最初外道那样不执着于一切而入定,而是“观”一切如如不动而入定,故而在定中不会循流幽微的“行”,故而能进一步破执“识”(色,受,想,行,识,其中粗相主要在色,受,想,包括一些行,幽微的细相主要在行和无明所生的识)。因为外道的定实际上是依旧随流着幽微的行,和识在**反反复复的,而世尊“观”而入定,便能在定中察觉一切,不为一切所动,故而最终解脱。

4楼:守望者馨缘

【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人晚上做梦时是无知的,当梦“醒”以后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可我们是真醒了吗?其实并没有。

梦中梦 十法界 除佛外 都在做梦 只是程度有深浅 畜生梦最重 菩萨梦最轻 (十法界;佛 菩萨 缘觉 声闻 天人 阿修罗 人 地狱 饿鬼 畜生)做梦就是迷在其中 如果能做到无以上四相 就是佛 ,佛即觉悟的意思

这是佛教当中无“我”的“我”的含义。而无我,成佛的是谁?无我修行的是谁?

或者说既然无我,为什么要修行?在清净道论当中有解释过这个问题,清净道论有偈颂提到“无有造作者,亦无受报者,唯蕴自流转,此乃正知见”在究竟角度上看,没有所谓的人,人只是由于名法也就是精神,和色法也就是物质所组成的,这些物质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因为不能被主观上的主宰,和随意的改变,比如我想让我的身体不要衰老,但显然办不到。

但是日常生活上却没有办法用这种法的语言来生活,因为很容易造成混乱,所以才有抽象概念的出现,为了是使生活方面。无我,成佛的是谁?从究竟意义上来讲,并没有任何佛存在,只有名色。

如果从世俗意义上讲,就有了名字用以区别,哪个人是佛,哪个不是。既然无我,那修行做什么。这也是从前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因为苦存在,生老病死都是苦,他们都存在,并且如果不能够究竟的止息的话,将会无数次的重复。

5楼:匿名用户

"我"乃是清净的正觉所幻现,故佛说“无我”,教导众生切莫执着于色身的享受,而是应起大慈悲,利用这个色身,广行一切善法,这是“三昧”的内涵。

6楼:云玥岳雅素

究竟呀,可能至少得您证四果阿

罗汉了才会明白哦。

四果罗汉就破我执了,我们凡夫得不到解脱总是一个”我“放不下,什么都是我的,我的房子,我的车子,我的妻子,我的票子..........,其实哪一个是我的呢,我是谁呢?父母未生我之前是谁呢?

好好修行吧,努力争取此生就明白这个道理吧。

佛教里的“无我”究竟是什么意思

7楼:8万4千法门

净空法师------ 你真正做到无我、无常,你就不会来问问题了。

你真正做到无我、无常,你就不会来问问题了。你来问问题,谁问的?「我」问的。

由此可知,无我很难。真正做到无我,最低的程度,你已经超越六道轮回,你不会在轮回里面,超越六道了。实在讲,超越六道是四圣法界,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藏教佛、通教佛,这四圣法界是不是真的无我?

没有。他决定不执着这个身是我,佛经说:「我执虽亡,法执犹存」,我执破了,还有法执。

试问问,谁执着法执?「我」!不过他的我执非常的微细,不像我们是很粗的观念。

果然法执也断了,我、法二执都断了,无明破一品,超越十法界了,这是一真法界的法身菩萨,这才到真正无我。

所以到真正无我,他用的是真心,决定不是妄心,他的智慧开了,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如果我们对于一切法还有障碍不能明了,自己要晓得,为什么不明了?无明,我们完全被无明覆盖了。

所以对于世出世法虽然认真的研究探索,往往还会产生错误的见解,误解诸法真实义、曲解诸法真实义往往有之。

要避免这些歧途、叉路,歧途叉路很危险,不知道将来自己要走到**,因此佛、古圣先贤都这样教导我们,求学、求道都要亲近明师,没有真正善知识指引是非常的困难。我们自己有一点悟性,那是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这一生没有好的因缘,没有好的善知识与修学环境,走错路就非常可惜。

过去生中有这么好的因缘,也有这么好的悟性,这一生遇到善知识,这个路子走对了,就容易开悟。我们纵然开悟也不能忘记念佛,对于念佛法门一定要认真去研究、去认识,这个法门是无比的殊胜。以高度的善根福德因缘、高度的悟性修学念佛法门,往生的品位就高,超出其他法门太多太多了,所以一定要珍惜净土法门。

如果要真正了解无我的道理与境界,佛在《大般若经》里面讲得很多也讲得很详细,可以从这里下手。

8楼:匿名用户

无我是佛发现五取蕴的共相之一,五蕴的共相是"无常、苦、无我"; 什么是"共相"呢?共相是指共同特征。佛陀说"无我者非我、非我所,非我之我。

"以不实之义为无我。当观受无常,如是观者则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忿怒) ;当观识无常,如是观则识非我,非我所、亦非我体。

9楼:匿名用户

谛深大师开示:什么是无我

坐下**,及声闻善知识:一切贤圣皆因无我法,而有差别。

所谓无我法者,乃虚妄所造因缘果报所成诸体,以诸体落识心成相缠道成众生之类,胎卵湿化随诸业应因故成体。所谓体者因缘理律成就五蕴,是故五蕴体之依因缘果报而立,为种种因缘果报之统治也,以是意故,众生轮转途中,因缘果报为使,我乃攀缘贪欲之相,实则无我,凡夫所谓我者,虚妄耳。

善知识,譬如汝之我者,死后尸体为谁?若是汝,当呼之能应;譬如:汝说我者,汝之心肝无一能统,是故五蕴无我,是故无我者。

善知识,所谓空者,为入清净心法用者,实则非空非有,非心非法,即空即有,即心即法者。是故因缘中凡夫忘称有我,而实无我也。

汝等所问,若无我,谁成佛者,乃未知佛法更无所证,却以经为执之重罪之问,乃落魔障问之魔问,若于是法不能有出,即落魔道。所谓成佛,证得离诸相,即离我与离无我获佛所说意,而不与之谁来成佛有辩,辩者堕落于法。

是故善知识,莫执于法句,如佛手示月,执之佛指,指月双丢。祝问法者有悟!谛深2014,11,2应**代群中声闻问。

(因群中有同修问:“既说诸法无我,身心为四大五蕴依缘之假合,那成佛的是谁。”**做开示,阿弥陀佛)

南无无上尊师谛深大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更多 谛深大师开示 在须弥山佛国网https://****dishendashi.***/

佛经里的放下究竟是什么意思?

10楼:度新兴产业

凡圣人者,都是放下了二元对立心,而成为圣者。放下是什么?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

提起是什么?上求佛法,下化众生。僧人舍家弃欲,青灯古佛,不明者以为躲避逃脱责任,而实际上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先求自己觉悟,再想法设法觉悟别人。

佛教的大乘行者,他们所作的事业,不但是自他两利,而且是利他重于自利,为人急于为己。孙中山先生曾说:“佛教以牺牲为主义,救济众生”,即是有见于此而说的。

对于我们凡夫,放下,是心里放下,事还照常做;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担当,因为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一天到晚批评别人,不知道检点自己,就是“放不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就是“放不下”。

扩展资料

佛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遍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如唐三藏法师玄奘。

微积分里面的那个小“d”究竟是什么东西,怎么运算

1楼 呐呐 那个完全不用纠结,因为在具体运算的时候是一般不需要代那个公式算,按照一般求导法则算就可以了 2楼 匿名用户 d value表示value的差值,那么d就是表示求差值的运算,这个运算后面可以是一个量,也可以是个函数,这有什么纠结的? 微积分中的dx是什么东西,要怎么运算,上课老师讲的完全没...

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1楼 仙源渺渺 生命与物理好区分。 而生命与人类就不好区分。 生命是有机体的基质,以生气的基质而存在。不仅人有生命,而蝼蚁也有生命,也有一口生气, 有机体本身的意义 是有机体生气奠基的物质属性。 那么上位的一层才是人类 都是人类赋予的生命意义 物理意义 。 而人类本身的意义除了保证基质的活着外,物质...

爱情究竟是什么

1楼 沧菲 爱情能让你哭,让你笑,,让你想,让你梦,让你幸福,让你痛苦,让你尝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有它能活,没它也能活 很多人都不懂爱情,当你真的遇到了你的那个他,你就懂了 2楼 我爱咒语 当你爱上一个人时那种幸福满足感是一辈子都忘不i掉的! 爱情究竟是什么? 3楼 邢素兰绳静 爱是包容而不是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