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u女郎
《观刈麦》这首诗中对农民的辛勤劳动和苦难生活都作了形象的描绘,并把自己放进去和他们作对比,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
观 刈 麦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早期讽谕诗中的佳作之一。全诗二十六句,通过诗人**割麦过程,表现出农民劳动的艰辛、生活的困苦现状,从而揭示了造成这种苦难的原因—— 苛捐杂税的繁重。在诗歌中,诗人不但把抨击矛头直接指向横征暴敛、搜括民财、兼并土地使农民破产的封建剥削制度,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让读者感受诗人白居易高超的艺术表达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一定的审美技巧对诗歌意蕴表达的作用。现就本诗在艺术审美上择其要而简述之。
一、对比手法的运用
何立主编的《写作词典》中说过对比手法就是“把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情境,不同性格的人物安排在一起,显露出他们彼此之间的差异,或在同一个物身上设计外在的表象与内在的本质不同,这是写作中重要的基本表达方式”。这种艺术手法,不但使所要描绘的艺术形象更为鲜明、突出,而且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表现作者的情感思想,体现出诗人的审美观念。白居易在《观刈麦》中,也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割麦人和拾麦人对比
通过割麦人和拾麦人生活处境不同,突出的“刈麦”者,并照应着诗题。诗中写割麦人家还“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而刈麦人家却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也就是说,割麦人家里还能有妇女小孩送来稀饭,而拾麦人家却只能靠拾了别人的遗穗,拿回去碾米充饥。这样,通过割麦人与拾麦人对比,不仅更突出了这一部分农户的悲惨遭遇,而且揭示了农民贫困的又一社会根源,从而揭示了统治阶级不顾人民生活而残酷剥削的本质,也暗示了诗人对人民处境的同情之心。
从审美艺术来说,对比手法的运用,有助于审美空间的形成,这样,不但使诗歌境界更加开阔,提高了诗歌的审美意境,而且使诗歌所蕴含的意蕴更为深厚有力,诗人批判精神也表现得更为强烈、深刻。
其次,诗人与农民对比
《观刈麦》是一首叙事诗,是诗人所“观”。可以说,在诗中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和三人称叙事视角,这样视角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客观性。在诗歌中,我(也许就是“诗人”)是一个观者的角色,是直接进入诗中的。
视角的这样的设定,不但有助于诗人进入作品客观叙述事件,而且有助于直接表明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在诗歌中,诗人把一个小“我”与不幸的广大农民作对比,个体与群体作比较,形成极大的空间,更易于突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诗人在对比中,不但客观地再现出人民生活的不幸,而且也更好地借助“自省”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比如,诗中写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
”“我”想到自己一无“功德”,二“不事农桑”,却年俸“三百石”,而农民一年到头“少闲月”,却食不裹腹,因而深感“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惭愧。通过比较,这不仅表现出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状况,而且在对劳动人民深表同情的同时,也在自我反省,表现出当时社会的不合理性。这样,不仅更加强了诗歌的思想性和批判性,而且更发人深省,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提高读者的认识。
2楼:龙飞八方
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简答:《观刈麦》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3楼:匿名用户
1、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场面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诗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中运用对比,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表达了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3、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在夏日割麦的艰辛和贫妇在田中拾穗的可怜与悲苦,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4楼:14个双鱼
《观刈麦》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及这种手法的作用。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用官吏的舒适安逸对比农民的困苦,对政治有讽刺之意。
白居易在诗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
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答题实属不易,求采纳~~~
观刈麦中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起任找一处进行说明
5楼:匿名用户
拿作者自己与收割麦子的农民做比较:“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同情
白居易的郊行中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40
6楼:匿名用户
白居易没写过这个诗!
郊行,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创作的一首讽刺诗。此诗讽刺统治者不理民生。全诗通过描写蚕农勤劳辛苦还闹饥荒的现实,暗示苛捐杂税猛于虎,民不聊生。
结合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分析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楼:匿名用户
运用了对照的表现手法苏台览古 【内容】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 苏台:
姑苏台. 【赏析】: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
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练而自然.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
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象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全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8楼:北京王嘉化妆学校
赠从弟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从弟,堂弟。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诗中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1楼 大爱诗爽 古代诗歌鉴赏题中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这几种提问方式的区别和解答方法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对偶 反复 设问 反问 引用 对比 借代 反语 顶真 表达方式抒情 记叙 描写 议论 说明 写作手法夸张 对比 比喻 拟人 悬念 照应 联想 想象 抑扬结合 点面结合 动...
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楼 儒雅的 首联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点出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 然而两人仍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 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 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 青 白 相间 色彩明丽 横 字勾勒青山的静姿 绕 字描画白水的动态 诗笔挥洒自如 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 送别 二字 ...
操场边的树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楼 没有用任何修辞手法。 2楼 匿名用户 有修辞手法,但不知道是什么风 他在我眼里就是街边的枯树 路边的残草。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楼 流氓醉丶 这句话作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他比作枯树,残草。 4楼 匿名用户 借代的修辞手法。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