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瑜伽九十四卷四页云:复次当知具解诸阿罗汉,略有六种记别所解。
一、有异门记别。
二、无异门记别。
三、智记别。
四、断记别。
五、总记别。
六、别记别。
有异门记别者:谓如有一,或他请问。或复自然为欲令他于佛圣教多起恭敬,故如是记:我于今者,无一疑惑。
无异门记别者:谓作是记:我生已尽;乃至广说。
智记别者:谓有问言:云何知故,云何见故,彼生已尽?
便记别言:生缘尽故;彼生已尽。以如是相,记别自己善解脱智所摄尽智;名智记别。
又卽于此别记别者:谓卽记别彼因缘有。又复记别彼生因缘,因缘诸取。又复记别此诸取相,如实知故,如实见故;令取无有。
总记别者:谓卽于此一切所记,了知所有诸受皆苦。既了知已,令彼生尽。如是记者,名总记别。
断记别者:谓卽由彼内解脱故;一切贪爱因缘皆尽。如是记者,名断记别。
此断记别,卽如前说名别记别。此总记别,当知略由三种行相。谓薄伽梵所说诸结,我皆无有。
是名最初断总记别。谓诸有结,皆永断故。又我安住如是正念。
由我安住此正念故;一切贪忧,恶不善法,能令毕竟不漏于心。是名第二断总记别。谓恒住故。
又于此中、自无憍慢;是名第三断总记别。谓无有余增上慢故。如是总说有六记别。
佛学(教)中相应是什么意思/解释
2楼:莫文灵云南
佛学(教)中相应是什么意思/解释?
瑜伽十三卷二十页云:云何相应?当知此相略有五种。
一、与他性相应;非自性。
二、于他性中,与不相违相应;非相违。
三、于不相违中,软中上品,与软中上品自相应;非余品。
四、于软中上品中,同时相应;非异时。
五、于同时中,同地相应;非异地。
二解 瑜伽十五卷十五页云:相应者:谓前后法义,相符不散。
三解 此是不相应行中之相应。瑜伽五十二卷十三页云:复次云何相应?谓彼彼诸法,为等言说,为等建立,为等开解,诸胜方便,是谓相应。
四解 此释诸心心所名为相应。瑜伽五十五卷四页云:问:何故名相应?答:由事等故,处等故,时等故,所作等故。
五解 瑜伽五十六卷三页云:问:依何分位,建立相应?此复几种?答:依因果相称分位,建立相应。此复三种。谓和合相应,方便相应,称可道理所作相应。
六解 瑜伽五十六卷七页云:问:诸法谁相应?为何义故,建立相应?答:他性相应,非自性,为遍了知依自性清净心有染不染法,若增若减;是故建立。
七解 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相应者:谓名句文身。次第善安立故。又依四种道理相应故。
八解 辩中边论下卷七页云:若于诸文,能无间断次第宣唱;说名相应。
九解 显扬一卷十五页云:相应者:谓诸行因果相称性。
十解 世亲释八卷十五页云:若一切法皆不可言;复以何等为所分别?为释此故,说如是言:
相应自性义,所分别非余。谓?相应为自性义,是所分别。
非离于此;故言非余。此云何成?为重成立,复说是言:
字展转相应,是谓相应义。谓别别字,相续宣说。以成其义,是相应义。
如言斫刍,二字不断,说成眼义;是相应义。为所分别。
十一解 此释五识身相应地之相应。瑜伽释十一页云:依五识身建立此地,故名相应。
如律中说王相应论,贼相应论。谓依王贼而兴言论。此亦如是。
虽此地中,分别多法;五识为主,是故遍说。又五识身相应心品,总名相应。于此地中,虽明多法;以心心所胜故,别说。
又相应者:是摄属义。谓此地中,说五识身所摄属法。?
是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故名相应。
十二解 成唯识论三卷二页云:此触等五,与异熟识行相虽异;而时依同,所缘事等;故名相应。
十三解 集论一卷十一页云:何等相应?谓于因果相称,假立相应。
十四解 杂集论十一卷六页云:何等相应?谓互为助伴。于所缘行,平等解了。由心心法,互为助伴,于契经等所缘境界,以蕴等相应义行,平等解了故。
十五解 如六种相应中说。
十六解 俱舍论四卷十三页云:谓心心所,皆名相应,等和合故。依何义故名等和合?
有五义故。谓心心所五义平等,故说相应。所依,所缘,行相,时,事,皆平等故。
事平等者:一相应中,如心体一;诸心所法,各各亦尔。
十七解 集异门论十卷十一页云:相应者:谓所说语,义应于文,文应于义。是名相应。
十八解 大毗婆沙论五十二卷八页云:谓或有执:诸法生时,渐次非顿。
如譬?者。大德说曰:
诸法生时,次第而生;无?起义。如经狭路,有多商侣,一一而过;尚无二人一时过义;况得有多。
诸有为法,亦复如是。一一从自生相而生,别和合生,理不俱起。阿毗达磨诸论师言:
有因缘故,说有为法,别和合生。一一从自生相生故。有因缘故,说有为法,一和合生。
不相离者,一时生故。谓依生相,说有为法,别和合生。若依?
那,说有为法,一和合生。不相离者,必俱起故。或复有执力无力义,是名相应不相应义,谓若此法,由彼力生;?
说此法,与彼相应。若法,不由彼力生者;虽俱时起;无相应义。如由彼心力,此心生故;得说此心与彼心相应。
又由心力,心所生故;得说心所与心相应。又由心所力,心所生故;得说心所与心所相应。不由心所力,心得生故。
不可说心与心所相应。为遮彼意,显示心,与心所相应;心所,亦与心所相应;心所,又得与心相应。唯心与心,无相应义。
一身二心,不俱起故。或复有执:诸法各与自性相应;不与他性。
彼作是说:相爱重义,是相应义。无法与法极相爱重,如自性者;是故唯与自性相应。
为遮彼意,显示唯与他性相应。相应名义,异体相望而建立故。如心心所,展转相望,同一所依,一所缘等,互不相舍,名相应故。
或复有执;诸法与自性无相应义,亦非不相应。无相应义者,诸法不待自性而生故。非不相应者,极相爱重,是相应义故。
为遮彼意,显示诸法不乱相应。故作斯论。
十九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五卷十页云:何故名相应?相应是何义?
答:等义,是相应义。问:
诸心品中心所法,有多有少;云何名等?谓欲界多,色界少。色界多,无色界少。
善多,不善少。不善多,无记少。有覆无记多,无覆无记少。
云何等义,是相应义?答:以事等故,说名为等。
谓一心品中,若有二受一想等者;可说非等。然一心品中,如受有一,想等亦尔。故名为等。
有说:五种等义,是相应义。谓所依等,所缘等,行相等,时等,事等,余广说如结蕴初纳息。
二十解 五事毗婆沙论下二十页云:问:言相应者:
是何义耶?答:阿毗达磨诸大论师,咸作是说:
言相应者,是平等义。问:有心起位,心所法多;有心生时,心所法少。
云何平等,是相应义?答:依体平等,作如是说。
若一心中二受一想;可非平等是相应义。然一心中一受一想,思等亦尔。故说平等是相应义。
复次等不乖违,是相应义。等不离散,是相应义。平等运转,是相应义。
如车众分,故名相应。复次同一时分,同一所依,同一行相,同一所缘,同一果,同一等流,同一异熟,是相应义。
[法相辞典 - 朱芾煌]
佛学(教)中十二分教是什么意思/解释
3楼:匿名用户
二分教(梵文:dvādaānga-buddha-vacana),又称十二分圣教、十二部经。佛经的体裁即是“十二分教”,所谓长行、偈颂、重颂、方广、希有、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授记、自说、论议。
十二分教是在经典结集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不同的部派中有不同的排列次序,也有部派主张只有九分教。关于十二分教的形成,据印顺在《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所述,最原始的状态是三分教,后来随着经典不断的集出而有九分教的说法,然后又随着律部与论评的发达,又补充了因缘、譬谕、论评三者而扩充为十二分教。
十二分教即是佛经的体例。古来叫作“十二部经”,因为“部”的名字太含混,所以唐玄奘改称十二分教。十二分中前三分是就文体说,中六分是就事情说,后三分是合体、事说的。
前三分中就是文与诗。第一是文,就叫作“长行”,普通用梵文译音,叫作“修多罗”;第二是“偈颂”,就是韵言,偈是梵音,颂是汉语;第三是“重颂”,是在长行之后重述的韵言;第四是“方广”,就是谈论高深玄理的;第五是“希有”,就是叙佛的神通感应,而世间所未曾有的;第六是“因缘”,就是叙述说法的因由;第七是“譬喻”,借浅近的事来显明真理;第八是“本事”,是说**或他人过去生中的事实;第九“本生”,是佛说自己过去生中的事迹。以上六门是就所说而分的。
第十“授记”,是佛叙述**等将来的成就,成佛的状态;第十一“自说”,是不经**请问而佛自说的;第十二“论议”,是为第子等分别法相的。以上三门中授、自、论即是文体,记、说、议即是事实,所以是体、事合论的。十二分教之中,本事、本生是说过去事的。
授记是说未来事的,方广所说是不属于三世的。其余九分是通三世的。一部经之中,可以具足一分,以至于十二分全有,是不一定的。
佛学(教)中所缘同分是什么意思/解释
4楼:因缘法
大毗婆沙论十二卷八页云:同分有三种。谓加行同分,所缘同分,随顺同分。
加行同分者:如有先诵素怛缆藏,中间忘失;后因如前所作加行,还得记忆。
所缘同分者:如有先见如是园林泉池山谷经行处等,中间忘失;后见相似园林等时,一切皆忆。
随顺同分者:如得随顺饮食衣服卧具房舍说法人等,则能忆念先所更事。
佛学(教)中法成是什么意思
5楼:匿名用户
学什么都有过程。经书有记,佛祖所教,当知、解,施论,戒论,**之论,欲不净想,出要为上,得法眼净,方可得入法之大门,修习四圣谛,八正道
佛学(教)中圣教量是什么意思/解释
6楼:梦中
圣教量者,一切诸佛如来及大地菩萨摩诃萨所开示的言教,这些言教不**字记载或者口头述说,皆是圣言量,因为所说内涵不违正法,不违正义,也不违背因果事实相应的法相;同时此圣言量也能教导、救护众生对治众生无明的众杂染。众生如理依止此圣教量而行,就不会因为执著建立见及毁谤见等邪见,而堕入增益执及损减执的过失中,进而能够实证解脱及佛菩提,如是诸佛如来及大地菩萨摩诃萨所开示的言教,皆名圣教量。
(摘录 更多请搜 华严妙智网 全球正法之所在 请莫错过)
佛学(教)中能取所取是什么意思,佛学(教)中六种记别所解是什么意思/解释
1楼 匿名用户 能取所取是佛学术语,能取即认识的主体,所取是被认识的对象。换言之,能取者为心识,所取者是外境。在唯识学上,能取是识体四分中的见分,所取是识体四分中的相分。 能取所取 梵语gra hya gra haka。能取 梵gra haka ,即 能把握 所取 梵gra hya ,即 被把握 。...
佛学(教)中所缘同分是什么意思,佛学(教)中所缘同分是什么意思/解释
1楼 因缘法 大毗婆沙论十二卷八页云 同分有三种。谓加行同分,所缘同分,随顺同分。 加行同分者 如有先诵素怛缆藏,中间忘失 后因如前所作加行,还得记忆。 所缘同分者 如有先见如是园林泉池山谷经行处等,中间忘失 后见相似园林等时,一切皆忆。 随顺同分者 如得随顺饮食衣服卧具房舍说法人等,则能忆念先所更...
佛学(教)中二身是什么意思,佛学(教)中二身是什么意思/解释
1楼 光音飞乐 出华严经疏 一真身真身者。真智与法身合。故名真身。 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 是也。二应身应身者。应周万物。 化洽众生。随其心量。现种种身。 譬如一月现于众水。而无去来之相。金光明经云。 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是也。 摘自 三藏法数 明 一如等 撰 佛学 教 中二种相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