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为什么要学这篇课文

2021-01-15 11:45:56 字数 3127 阅读 3059

1楼:课文你来说

启发我们要学习筑路工人不怕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科技人员和突击队员历经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地修建了风火山隧道。表达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也赞扬了建设者们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

2楼:就是这样啊

培养你吃苦耐劳的精神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从中说到了什么启发

3楼:

启发我们要学习筑路工人不怕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注:不达目的不罢休是形容好的方面的。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课文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5

4楼:我是一个麻瓜啊

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反复出现了四次.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行文的线索.前后出现形成了前后照应。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本文主要讲了科技人员和突击队员历经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地修建了风火山隧道。

天路:在中国,青藏高原是离天最近的地方,那里纯洁干净也如天堂一般,去往那里的路称天路.

5楼:北陌小孤狼

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唱三叹,反复出现了四次,丰富了文章内容,升华了文章主题。具体作用如下:

引领全文。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行文的线索。

前后呼应。使文章更加生动印象,富有感情。

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一唱三叹,深刻写出了建设者们把铁路建到拉萨去的信心和决心。

表达了建设者们排除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本文主要讲了科技人员和突击队员历经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地修建了风火山隧道。在中国,青藏高原是离天最近的地方,那里纯洁干净也如天堂一般,去往那里的路称天路。

建设青藏铁路是***、***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

正在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至**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因为修筑这条铁路异常艰难,由于地形和气候等等原因,修路的工人必须面对重重困难,才能修好这条铁路。所以这篇文章写出了当时修路的决心,写出了我们国家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6楼:匿名用户

这句话有贯穿全文的作用。

7楼:吾问无为谓万维

建设者们把铁路建到拉萨去的信心和决心

8楼:づ和尚也带套

运用了 反复的手法突出修路的渴望

9楼:邻家小蝶

以一句话贯穿全文,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起到了什么作用

10楼:丶苏酌

在课文中出现了3次,加上课文的题目是4次。分别在:

(题目)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作用是:表达了建设者们排除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也表达了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在文章结构上贯穿全文,起到了一咏三叹的作用。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出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主要讲了科技人员和突击队员历经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地修建了风火山隧道。表达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也赞扬了建设者们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

文章分析:

第一部分(1-3段) 写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的开工情况。

第二部分(4-10段) 写西部建设者们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终于将全长1388米的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第三部分(11段) 写风火山隧道的全线贯通,标志着青藏铁路的修筑已胜利在望。

课文中心思想:

歌颂了筑路大军的智慧与力量,以及他们勇于吃苦奉献的精神。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4次,这句话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

课文内容:

筑路大军很不容易,他们战胜了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他们多伟大呀!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为祖国做贡献 叔叔阿姨们真辛苦呀!他们战胜了可怕的冻土层,天气恶劣,极度缺氧!这是我们中国人做到了一件别人做不到的事啊!

(中国人多么伟大呀!为此我感到很自豪!) 这是中国人用智慧和力量战胜的困难,这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呀!

11楼:沐雨萧萧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文中出现了四次,

作用是:表达了建设者们:排除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

以前做过这个题目的。

12楼:匿名用户

出现了三次在文中,表达了筑路队不畏艰险的情怀。

13楼:匿名用户

出现了三次提到一咏三叹的作用。

14楼:盖万付

3次,起到了贯穿全文、一咏三叹

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中,“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共出现了四遍,目的是什么? 10

15楼:流火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 叹,反复出现了...在文中的四次出现 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 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詹天佑滦河架桥显神威的主要内容,《詹天佑滦河架桥显神威》《把铁路建到拉萨去》这两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1892年,河水暴涨季节。 发源于冀北山地的滦河,穿山越岭,直泻而下。从天津伸延出来的铁路,要横跨滦河直达关外。 筑桥工地上,人声鼎沸,机声隆隆。筑桥工人正在紧张地架设滦河铁路大桥。一个身穿工作服,溅了满身泥水的壮年人,在工地上匆忙地穿来穿去,时而到这里检查一番,时而又到那里进行指导...

读了丝绸之路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什么

1楼 课文你来说 《丝绸之路》这篇文章,我为那些西域商人产生了敬佩之情。 课文一开始就向我们介绍了丝绸之路两旁的巨型石雕,它反映的是当时那些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一个个精神饱满,栩栩如生。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伟大的路,还是一条艰辛的路。 读了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可以体会到这是一条什么...

这篇课文为什么要以雨的四季为题目

1楼 暖暖炊烟袅袅 本文以 雨的四季 为题,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 特定季节的雨, 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 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 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作者为什么要把题目写成 雨的四季 而不是四季的雨? 2楼 呼呼爱你哟 1 叫雨的四季突出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