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古代诗文教学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关系

2021-01-03 22:49:14 字数 4838 阅读 2544

1楼:匿名用户

古诗文教学,我们认为在发挥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更应该提倡在古诗文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质教育、审美情操培养等多方面的功能。本文就古诗文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相关问题试做讨论。

一、古诗文教学内容本身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

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内涵包括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诸方面。古诗文的教材内容就是以上传统的优秀文化内容的复合体。

现行语文教材选取了《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等经典的史学作品,还有《诗经》、《离骚》、唐宋古文、唐宋诗词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诸子百家的哲学作品(尤其是正统的儒家作品),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选自《论语》中的篇目为例:有反映个人修养的,如《论语·学而》,讲到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这说明古人非常重视个人修养,作为语文的教学内容,必然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反映教与学关系的,如《礼记·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另外教材所选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其中的名言:“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集中体现了古人心系天下,先于民忧,后于人乐的传统道德观念。以上这些都是古人优秀的品质,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教学,可使学生受到熏陶,起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作用。

古诗文教材涉及到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诸多内容,还涉及到文体、修辞等语言学知识,古代的姓氏名号、车马宫室、职官、乐律、天文历法等丰富的文化知识。以文字学知识来说,包括“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等内容,给我们揭示了汉字和汉文化的密切关系。对学生来说,从汉字人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最直接的途径。

我国历史上对汉字较系统的研究,开始于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可以说汉字本身及许慎依据汉字形体结构阐释字义的过程,都积淀着丰富的古代传统文化信息。《说文解字》通过说解汉字展示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陆宗达先生将其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即古代社会生产、古代的科学、古代医疗学、社会制度等,包括范围很广阔。

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已经不单是简单地将其作为古汉语知识学习,而是观照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知识空间扩大了很多。还有一些关于古代的姓氏名号、服饰、车马、宫室、天文等方面的内容,给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空间就更大了。比如,我们通过学习“古代的姓氏名号”,就知道古人有名有字,“冠而称字”,所以,称别人的“字”以示尊重。

我们知道了古人还可以有“号”,如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古人去世以后还有谥号,而谥号往往根据此人生前品行业绩而定,如陶渊明溢号“靖节先生”,显然是依据其高洁之行得来的。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就是对传统文化接纳、传承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已经不单是简单地将其作为古诗文知识学习,而是观照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知识空间扩大了很多。

二、古诗文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思考

通过古诗文教学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教师是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求语文教师要有专业古代汉语素养,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所说的“专业的古代汉语素养”主要指语文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对我国古代的政治、历史、天文、教育、哲学、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教材,更深人地理解教材,才能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或者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引导他们去**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加人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的队伍中来。

具体来说,通过古诗文教学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将这门课仅仅视作打通语法、扫除文字障碍的工具。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

如讲到《论语》时,教师应结合现实,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为人处事的准则、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高尚的道德情操等。要求学生多记诵名诗名文,从而加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还可以适时地结合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观念。

其次,选取好的教学内容。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智、勇以及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古诗文语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及时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精心组织古诗文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比如,运用现代化多**教学手段,采用文化解读的教学模式、生动活泼的**等再现古文字、历史、诗词画面,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积极意义,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适时地对古诗文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这种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语法等知识的讲解上,我们更要通过教材中的优秀篇目来塑造学生的品格,了解我们华夏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并要将之发扬光大。

怎样理解古代诗文教学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关系

2楼:匿名用户

古诗文教学,我们认为在发挥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更应该提倡在古诗文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质教育、审美情操培养等多方面的功能。本文就古诗文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相关问题试做讨论。

一、古诗文教学内容本身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

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内涵包括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诸方面。古诗文的教材内容就是以上传统的优秀文化内容的复合体。

现行语文教材选取了《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等经典的史学作品,还有《诗经》、《离骚》、唐宋古文、唐宋诗词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诸子百家的哲学作品(尤其是正统的儒家作品),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选自《论语》中的篇目为例:有反映个人修养的,如《论语·学而》,讲到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这说明古人非常重视个人修养,作为语文的教学内容,必然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反映教与学关系的,如《礼记·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另外教材所选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其中的名言:“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集中体现了古人心系天下,先于民忧,后于人乐的传统道德观念。以上这些都是古人优秀的品质,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教学,可使学生受到熏陶,起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作用。

古诗文教材涉及到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诸多内容,还涉及到文体、修辞等语言学知识,古代的姓氏名号、车马宫室、职官、乐律、天文历法等丰富的文化知识。以文字学知识来说,包括“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等内容,给我们揭示了汉字和汉文化的密切关系。对学生来说,从汉字人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最直接的途径。

我国历史上对汉字较系统的研究,开始于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可以说汉字本身及许慎依据汉字形体结构阐释字义的过程,都积淀着丰富的古代传统文化信息。《说文解字》通过说解汉字展示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陆宗达先生将其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即古代社会生产、古代的科学、古代医疗学、社会制度等,包括范围很广阔。

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已经不单是简单地将其作为古汉语知识学习,而是观照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知识空间扩大了很多。还有一些关于古代的姓氏名号、服饰、车马、宫室、天文等方面的内容,给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空间就更大了。比如,我们通过学习“古代的姓氏名号”,就知道古人有名有字,“冠而称字”,所以,称别人的“字”以示尊重。

我们知道了古人还可以有“号”,如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古人去世以后还有谥号,而谥号往往根据此人生前品行业绩而定,如陶渊明溢号“靖节先生”,显然是依据其高洁之行得来的。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就是对传统文化接纳、传承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已经不单是简单地将其作为古诗文知识学习,而是观照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知识空间扩大了很多。

二、古诗文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思考

通过古诗文教学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教师是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求语文教师要有专业古代汉语素养,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所说的“专业的古代汉语素养”主要指语文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对我国古代的政治、历史、天文、教育、哲学、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教材,更深人地理解教材,才能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或者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引导他们去**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加人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的队伍中来。

具体来说,通过古诗文教学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将这门课仅仅视作打通语法、扫除文字障碍的工具。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

如讲到《论语》时,教师应结合现实,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为人处事的准则、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高尚的道德情操等。要求学生多记诵名诗名文,从而加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还可以适时地结合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观念。

其次,选取好的教学内容。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智、勇以及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古诗文语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及时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精心组织古诗文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比如,运用现代化多**教学手段,采用文化解读的教学模式、生动活泼的**等再现古文字、历史、诗词画面,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积极意义,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适时地对古诗文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这种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语法等知识的讲解上,我们更要通过教材中的优秀篇目来塑造学生的品格,了解我们华夏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并要将之发扬光大。

怎样理解古代诗文教学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关系

1楼 ok小大米粒儿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将这门课仅仅视作打通语法 扫除文字障碍的工具。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 如讲到《论语》时,教师应结合现实,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为人处事的准则 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 ...

文化传承的哲学意义,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哲学之间7的关系

1楼 鄱阳鱼 哲学,好高的高度。 从辩证法的角度说,文化传承,好像是辩证否定吧。克服传统文化中消极的因素,保留其中积极的因素,汲取时代精神,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就是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因素,保留其中积极的因素,并增添旧事物所无法容纳的新内容,以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从唯物论的角度说,就是树立正确的意识,...

中国文化与地理的关系,中国文化传承与中国地理之间的关系;

1楼 匿名用户 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一般说来,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 地形 地貌 水文 植被 海陆分布等,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为人们所觉察。 中国文化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 中国文化传承与中国地理之间的关系 2楼 刀锋战士磊磊 中国传统文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