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小周子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华、精神积淀、审美情趣,通过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完成育人的功能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结合民间工艺制作,了解传统文化,使民族的东西得以发展。
民间美术是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民间美术品种极多,贯穿了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我们通过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本民族丰富的民间文化,由衷地感到骄傲,为我们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比如,在七年级的《江南民间美术》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形式丰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剪纸、刺绣、年画、皮影戏、泥塑、风筝、中国结同学们利用课余收集的信息资料,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根据自己介绍的内容自愿结合成小组,先进行交流,然后小组进行汇报。有的小组向同学们介绍了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有的小组介绍了各式各样的中国结,及各种结的装饰用途和寓意。有的小组介绍了各种民间的玩具的形式、特点及民间玩具图案的装饰寓意通过第一课时的讨论、交流,同学们从对中国古老的民间美术知识的知之甚少到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制作一只风筝、放飞风筝、中国结的制作,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风筝文化、中国结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提高到一种美术文化的学习层面。
通过对风筝、中国结的学习、制作,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同时也增强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结合建筑艺术的欣赏,领略中华建筑的文化历史,建筑特色。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无论从建筑的构造,到装饰纹样、装饰色彩,无不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融,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有着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少儿版七年级的《建筑与环境》单元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探索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居,如傣族的竹楼、蒙古族的蒙古包、侗族的鼓楼,同学们发现傣族的竹楼布局灵活多样,造型灵巧飘逸,四周以竹篱环绕,幽静宜人,体现了人居相依的理念;而蒙古包是用最简洁的手法、最省料的工艺完成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创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侗族的鼓楼,不用一钉一铆而衔接,我们不仅为工匠的精湛技艺而赞叹,同时鼓楼又是侗家人团结的象征。
通过对建筑艺术的欣赏,使学生体会以人为本、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些理念与如今的和平发展、爱护自然、保护地球、构建和谐社会不谋而合。
(三)结合名画欣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课堂教学中。
我们的美术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抓住赏画、品画的机会,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在课前我安排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走进名家、名画》栏目,通过一周一位学生轮流的交流,感受艺术家那份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同时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适时地渗透传统文化,如在六年级美术教材中,在讲各种不同的线的表现时,我通过让学欣赏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等这样一些具体的作品,感受中国画线条的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赏画,使学生对中国画中的用线有了一定的认识,唯有在认知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造。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2楼:匿名用户
从浅显易懂的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开始,让孩子从喜欢到热爱;举办各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让孩子动手并参与其中。大成国学院建议首先要让老师和家长接受并认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怎样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3楼:匿名用户
**如何利用传统节日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所谓传统节日是指由历史沿传下来的流传于民间的约定俗成的节日,如: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有着一份独特的价值。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环境下,我们利用好传统节日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弘扬民族精神,对加强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但是,近年来西风东逝,像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洋节日越来越受到青睐,以致于现在的小学生过圣诞节比过中秋节还要隆重,还要开心。甚至前一段时间出现了韩国和我国争抢“端午节”的事情。部分商家也推波助澜,小学生对洋节情有独钟,这是社会开放带来的,原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呢?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还有几个人能知道它们的来历?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学校里对于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假日也只是一放了之,根本没有深入开展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
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大缺失。因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对如何利用好传统节日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不知道传统节日的内涵,因此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非常重要,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重现屈原的故事:
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从他上下求索、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把传统节日教育情注课堂教学之中。
如何在艺术课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4楼:小月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华、精神积淀、审美情趣,通过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完成育人的功能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结合民间工艺制作,了解传统文化,使民族的东西得以发展。
民间美术是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民间美术品种极多,贯穿了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我们通过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本民族丰富的民间文化,由衷地感到骄傲,为我们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比如,在七年级的《江南民间美术》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形式丰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剪纸、刺绣、年画、皮影戏、泥塑、风筝、中国结同学们利用课余收集的信息资料,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根据自己介绍的内容自愿结合成小组,先进行交流,然后小组进行汇报。有的小组向同学们介绍了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有的小组介绍了各式各样的中国结,及各种结的装饰用途和寓意。有的小组介绍了各种民间的玩具的形式、特点及民间玩具图案的装饰寓意通过第一课时的讨论、交流,同学们从对中国古老的民间美术知识的知之甚少到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制作一只风筝、放飞风筝、中国结的制作,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风筝文化、中国结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提高到一种美术文化的学习层面。
通过对风筝、中国结的学习、制作,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同时也增强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结合建筑艺术的欣赏,领略中华建筑的文化历史,建筑特色。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无论从建筑的构造,到装饰纹样、装饰色彩,无不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融,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有着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少儿版七年级的《建筑与环境》单元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探索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居,如傣族的竹楼、蒙古族的蒙古包、侗族的鼓楼,同学们发现傣族的竹楼布局灵活多样,造型灵巧飘逸,四周以竹篱环绕,幽静宜人,体现了人居相依的理念;而蒙古包是用最简洁的手法、最省料的工艺完成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创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侗族的鼓楼,不用一钉一铆而衔接,我们不仅为工匠的精湛技艺而赞叹,同时鼓楼又是侗家人团结的象征。
通过对建筑艺术的欣赏,使学生体会以人为本、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些理念与如今的和平发展、爱护自然、保护地球、构建和谐社会不谋而合。
(三)结合名画欣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课堂教学中。
我们的美术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抓住赏画、品画的机会,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在课前我安排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走进名家、名画》栏目,通过一周一位学生轮流的交流,感受艺术家那份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同时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适时地渗透传统文化,如在六年级美术教材中,在讲各种不同的线的表现时,我通过让学欣赏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等这样一些具体的作品,感受中国画线条的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赏画,使学生对中国画中的用线有了一定的认识,唯有在认知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造。
5楼:小薇薇
一、美术教育需要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润
美术教育是我国新课改下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如何在美术中溶入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是关键所在。从中小学教材可以知道,能和传统文化有关联的课程相当少,传统文化也被慢慢忽视和遗忘。过去机械反复的进行技能学习,将美术的内涵给彻底破坏掉,无视学生的自主创造力,严重摧残了学生对审美的理解、感知、想象,更不能让学生得到美的教化与对美术文化的认识,那么素质教育只能成为一纸空谈。
美术是人类智慧表现形式的结晶,具有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品质的功能。小学教育中开展美术教育无疑是从保护民族文化入手,重建美术文化生存、传承和发展的平台,把根留住,让传统美术进入课堂不失为一条良策。
二、美术教育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小学美术教学是一种相对于专业美术教育而言的普通基础美术教学,它不是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不是以培养美术专门人才为目的,而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服务的,是为民族精神教育服务的。美术教育在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同时也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打造人格健全的重要手段。
1、在艺术欣赏中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
作为美术教师,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应多注重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对现有教材上的传统知识,教师要进行合理补充和拓展,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比如在高年级教学中,抓住教材安排的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插图来渗透传统教育。四年级上册《材质的美》中,教学目标是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和雕塑艺术的特点,学习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在笔墨飞舞中感受民族艺术神韵。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扬的重要途径。五年级上册《花鸟画》一课中,针对学生接受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要求,运用中国画笔墨的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指导学生在中国画表现中,逐步掌握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通过欣赏指导启发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想象,于画面表现之中。
三、在美术课外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元素
除了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外,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结合美术教师的特长,开展国画、书法、剪纸、版画、中国结、年画、脸谱、泥塑等艺术学科。
1、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它的制作方法、材质、图形等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严格的制作工艺。其生动优美的造型以及色彩的和谐搭配,都得到大家的喜爱。中国结最大的特点是成本低、工具少、材料简单多样、好学易做。
2、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国画以它特有的工具材料,出现别具一格的面貌,吸引了部分爱好者。
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们除了讲解传统绘画技法技巧,欣赏大量名家名作,还结合现代审美思想,以彩墨游戏的方式学习,学生在自由创作中,体验国画的独特魅力,保持很高的积极性。
3、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可以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刻。
我们把剪纸作为特色活动来开展,学生利用课堂和业余时间进行练习。
四、结束语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传统优秀文化,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就会异化。因此,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并发挥美术课程人文精神教育的优势,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教育比重,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1楼 软件外包介绍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2楼 独酌酌酌 在生字教学中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教学 例如教学 孝 字,可以从分析字形入手 孝 是一个会意字,是一个 老 字加一个儿子的 子 字,合在一起就成了 孝 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就叫 孝 。 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代代...
如何在语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楼 匿名用户 一 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言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只有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才能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