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不仅影响到社会风气,还影响到国家、民族的前途。但是,当我们把目光定格在现在的许多青少年身上时,不禁有点心寒,有点迷惘。现在的许多学生崇拜腰缠万贯、青春亮丽的影视明星,追求自我价值,崇尚名利,而对流落街头的乞丐嗤之以鼻、唾之以沫,毫无同情心可言。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进行深入的思考。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思想性强,它比在其他学科进行思想教育来得更直接,更明显,更顺理成章,更容易操作。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思想教育融入到知识的传授之中,注重学生的人文感悟,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向学生进行艰苦教育、理想教育和环境教育,让学生体会人间的真善美,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在语文课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知道,高中语文课本中大多数文章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有的文章蕴藏着爱国主义精神,有的文章蕴藏着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有的文章具有人间的真善美,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感情起到积极深刻的影响。语文教师如能根据各篇课文的特点,深钻教材,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使德育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渗透、交融、同步,就能使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弘扬爱国主题,体会民族精神
孙中山有句名言:“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那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在古今无数贤士哲人留下的名篇佳作之中多有体现。先贤们忧世深,思事勤,锤炼出千古传唱、脍炙人口的箴言警句,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生动诠释,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瑰宝。这有待于我们青少年学生学习、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1.爱国主义表现在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对自己祖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会产生眷恋的深情。
尤其是我们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而又山川壮丽的国度。在我们祖国的沃土上,有着秀丽多姿的自然景色,可以使我们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产生高度的自豪感。在讲授这类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要好好把握这一点,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爱国主义还表现为对祖国人民的热爱。邓小平同志曾经这样说道: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表达出一位真正爱国者的伟大胸怀,在他心中祖国和人民是密不可分的。又如,杜甫的大部分诗篇描述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再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表现了为民请命,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范仲淹还在实际中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穷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这种胸怀值得后人敬仰。
(二)培养吃苦品质,扬起理想风帆
针对当前一些青少年劳动观念淡薄、自理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远大理想这种现状,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中鲜明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情感、深刻的道理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和理想教育,以此培养学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尤其是我国要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强国,更需要教师教育青少年学生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拼搏进取,艰苦创业,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三)体验人间真情,感受至善至美
在人的完善和发展中,真善美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在真善美的统一中,“真”是基础,“美”是形式,“善”是核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体验人间的真、善、美,辨别假、恶、丑,培养学生忠厚善良、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友爱互助等优秀品质,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教师应提醒青少年学生不能忘记和轻视自己年轻时的人生观察和人生体验,并把自己对人的自然、朴素、真诚的爱和同情保留到自己的成年,不要被现实的金钱关系所异化。因为只有这样的心灵,才是人类最健全、最美好的心灵。
二、在作文训练时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训练则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综合体现。再者,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直是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立意,即要求做到思想健康、立意深刻。
中考改卷的教师一般都是将作品的立意、思想作为评分的最重要的标准。可见,作品思想健康、立意深刻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重视德育教育。
在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奋发向上,使他们的思想健康发展。
如让学生写《雷锋出国了吗》和《有“钱”就是幸福吗》一类驳**时,倘若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准不能冲破世俗偏见的局限而达到较高的层次,困惑的局面将无法排除。因此,动笔前,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认真而不敷衍的,细致而不粗疏的思想上的“导航”,让学生把“雷锋精神”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悟透,把革命的幸福观和庸俗的享乐观的本质区别搞清楚,认识世人偏见的弊端和腐朽思想的危害,使学生划清先进与落后、正义与**、真理与谬误两种思想的基本界限,这样才能写出一篇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与此同时,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也得到了培养。
在作文活动中,教师应贯彻崇高而远大的理想教育。“志当存高远”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在留给其后代子孙的著作中写下的话。的确,一个人如果连立志的念头都没有,他又怎么能摘到成功的果实呢?
现在有些学生,学习劲头不足,究其原因,是没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没有追求,没有为理想而奋斗的意志品质的人,必然会碌碌无为地生活着。因此,为了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我在初一学生进校伊始就在理想教育上大做文章。
在作文活动中,我结合课文阅读教学举行了各种理想教育的活动,如开展了“我长大了想干什么”主题班会,举办了“我的理想”演讲比赛……然后,我让学生汇总所有的资料写一篇以“理想”为话题的作文。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认识到理想离自己并不遥远,也认识到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克服困难、不停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理想的彼岸。
青少年学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完备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人类进步而乐于奉献的精神。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把德育教学渗透到每一堂语文课中,让学生在感悟到语文知识海洋浩瀚的同时,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样把德育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使德智相长,从而使语文教学彰显出德育之美。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楼:匿名用户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感动氛围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
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再联系实际,谈谈近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
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
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 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但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厌学、早恋 、泡网吧、群殴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发生。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
五、语文教学中渗透谦虚上进教育 韩愈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阅读好文章,就是和大师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适时准确地加以引导,并拓去,让学生明白:
学无止境;人活到老学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唯有如此,方能不断进步,受益无穷。
六、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 一个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
如在学习《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愿能在新形势的大语文背景下谱写崭新的一页。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楼 匿名用户 现在是素质教育时代 它通常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核心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并且渗透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 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具有很特别的作用 因为英语它不仅是一门学科 更是一门语言 是信息的载体 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 英语教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楼 长沙新东方烹饪学院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 珍惜生命 尊重生命 热爱生命 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即一切关注学生生命和生活的教育,并能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价值和意义,唤醒生命意识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学校实施生命教育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是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 二是通过综合...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1楼 笃行在路上 语文中的教学可以添加一些,感恩的文章。 让孩子自己体会其中的含义。 还有感恩的思想。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2楼 匿名用户 感恩教学的本质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因此,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