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生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无生门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2020-12-09 11:00:58 字数 3868 阅读 7968

1楼:青竹遗风

佛学中"无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亦即涅槃的道理。把心安住在这个道理上,称为无生法忍。

2楼:舒心

无生,在佛法里指的是没有妄想。也叫无生法忍

无生门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3楼:悠悠__腇

佛学大词典 对“无生门”解释如下:

【无生门】观诸法无生之理,为入佛道之初门,即称为无生门。摩诃止观卷五下(大四六·五九下):‘无生门能通止观,到因到果,又能显无生,使门光扬,何者?

止观是行,无生门是教,依教修行,通至无生法忍,因位具足。净名三十二菩萨,各说入不二门,皆是菩萨从门入位,而无生为首。’[摩诃止观卷六下、止观大意]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无生门”解释如下:

【无生门】 (术语)诸法无生之理也,观此无生之理者,为一贯佛道始终之入道初门。止观五之三曰:‘无生门,能通止观,到因至果。

又能显无生,使门光扬。净名三十二菩萨各说入不二门,皆是菩萨从门入,而无生为始(法自在菩萨之入不二门)。大品明阿字门,所谓诸法初不生,此证无生门。’

4楼:务隽晁淑哲

佛学中"无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亦即涅槃的道理。把心安住在这个道理上,称为无生法忍。

无生四谛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5楼:青竹遗风

佛学中"无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亦即涅槃的道理。把心安住在这个道理上,称为无生法忍。

6楼:简单就好

因缘诸法,悉皆幻化,当体即空而无有生灭,以此观苦、集、灭、道四谛,故称无生四谛!

无门关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7楼:青竹遗风

《禅宗无门关》是宋代慧开禅师所著。慧开禅师依据“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强调禅宗的修行方法和修行境界。所谓无门关,是指历代禅师设置的通向大道的关卡,以此比喻禅师启悟后学的诸多方便设施。

实际上,即指各类公案。以公案为参究对象始于唐代,兴盛于宋代。《禅宗无门关》成书于南宋,体现了宋代禅学内容。

涅槃相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8楼:匿名用户

“涅槃相”,是指依“涅槃经”等所记载的佛陀临终前后的情景。

《涅槃经》是佛教经典的重要部类之一,有大乘与小乘之分。中国佛教史上,主要通行大乘《涅槃经》。

涅槃有四德:常、乐、我、净。能够拥有常乐我净,那就是证悟涅槃。

9楼:真岛华子

佛学中"无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亦即涅槃的道理。把心安住在这个道理上,称为无生法忍。

空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10楼:匿名用户

佛学中的空,是性空的简称。它和实有或简称有是相对立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实有,指不可分割且永恒不变的性质。它仅仅存在于人们认知的概念中。被称为实相无相。

空是指宇宙间的所有现象,都可继续分割且永远变化不停止的性质。被称为万法皆空。

万象都能够不断分割这一点,当今科学已经证实,物体最终被分割成分子、原子、继而分成电子中子质子、继而再次分割成夸克、直至分割成超弦。这个超弦应该还能够继续分割下去,只是已经超出了当今科学界的能力了。而且上述所有亚原子粒子都有衰变的性质不能永恒不变,所以也符合佛学的空性。

这也说明了佛学和科学是殊途同归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证果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11楼:heart随意吧

证果的意思:表示以正智契合真理,进入佛、菩萨、声闻、缘觉等之果位,其中果位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修佛所达到的境界。

在佛学中如三乘人断惑证理,分别到达极果。又如大乘证得初地乃至等觉等菩萨之分果及佛之满果,小乘证得阿罗汉、阿那含等之四果,都可以称为证果。

12楼:匿名用户

佛学大词典 对“证果

”解释如下:【证果】 指证入果位。即以正智契合真理,进入佛、菩萨、声闻、缘觉等之果位。

如三乘人断惑证理,分别到达极果。又如大乘证得初地乃至等觉等菩萨之分果及佛之满果,小乘证得阿罗汉、阿那含等之四果,皆称为证果。

大唐西域记卷七吠舍厘国条,有关于舍利子等证得阿罗汉果之记载。华严五教章卷三解释摄论(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七)‘由惑至惑尽,证佛一切智’之语,谓(大四五·四九三上):‘惑尽者,是所知障尽,即由留烦恼障起胜行故,得至此位证佛果也。

’此为有关菩萨之断惑证果。[杂宝藏经卷七第八十七缘、卷九第一一四缘、菩提心论]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证果”解释如下:

【证果】 (术语)小乘证得佛果,缘觉果及声闻之四果,又大乘证得初地乃至等觉十一地菩萨之分果,佛之满果,谓之证果。证果者,正名无漏之正智也。五灯会元曰:‘依吾行者,定证妙果。’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对“证果”解释如下:

【证果】 即一般人所说的开悟或得道。

觉悟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13楼:手机用户

佛学大词典 对“觉悟”解释如下:【觉悟】 觉醒了悟之意。即体得真理、开发真智。

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载,觉悟乃是空无生无二,离自性之相。又六十华严经卷七(大九·四三七中):‘又放光明名见佛,彼光觉悟命终者,念佛三昧必见佛,命终之后生佛前。

’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大四四·二五八中):‘虽于粗念住相而得觉悟,犹自眠于生相梦中,觉道未圆。’由此可知,觉悟有自了悟与从他而觉醒之别,其觉悟之程度亦有深浅不同。

[六十华严经卷

六、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六]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觉悟”解释如下:

【觉悟】 (术语)会得真理也。开真智也。南本涅槃经十六曰:‘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六十华严经七曰:‘彼光觉悟命终者,念佛三昧必见佛。’

闻思修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14楼:匿名用户

一般说:

闻:听闻,也就是读诵佛经。

思:思索佛经义理,明白它真正想要表达什么。

修:按照佛经的义理去想问题、去说话、去做事。

严谨的闻思修定义,请见以下佛学辞典的解释。

闻思修,佛家称为三慧

【三慧】

(名数)

一、闻慧,依见闻经教而生之智慧。

二、思慧,依思惟道理而生之智慧。

三、修慧,依修禅定而生之智慧。前之二慧为散智,而为但发修慧之缘,修慧为定智而正有断惑证理之用,见成实论二十。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佛学大词典 对“闻思修”解释如下

【闻思修】 闻,指听闻教法;思,指思惟义理;修,指修行。而闻慧、思慧、修慧等三慧,即为经由闻、思、修而成之智慧。此三慧乃佛法修行之次第,闻慧者,闻他人说教法而得之智慧;思慧者,自我思惟而得之智慧;修慧者,实地修行而得之智慧。

[大乘义章卷

十、佛遗教经](参阅‘三慧’670)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对“闻思修”解释如下

【闻思修】即听闻教法、思惟义理、修行。闻慧、思慧、修慧三慧即依此闻、思、修而来。《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五云,闻所成慧者,谓于文义如理决择;思所成慧者,谓不净观、持息念及念住等;修所成慧者,谓暖、顶、忍、世第一法、现观边世俗智、无量、解脱、胜处、遍处。

关于闻思修与闻思修三慧,《大乘义章》卷十〈三慧义〉云(大正44·668a)︰‘经中或时名闻思修,或复说为闻思修慧,通释是一,于中别分义有宽狭。若当直言闻思修者,其义则宽通一切。通一切中,始受行法,通说为闻;于所闻法分别简择,通名为慧;依法正行,通说为修。

若当说为闻思修慧,其义则狭,局在般若,不通余行。就般若中,受教名闻,生解名为闻慧;简义名思,从思得解名为思慧;进习名修,从修得智名为修慧。’[参考资料]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优婆塞戒经》卷一;《大毗婆沙论》卷一八八。

悲智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无师智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1楼 百度用户 佛学大词典 对 悲智 解释如下 悲智 指救度众生之慈悲与求菩提之智慧。佛菩萨具此二种功德,合称为悲智二门。善导法事赞卷上即谓,释迦及诸佛等,皆乘其弘誓,悲智双行,不舍有情众生。 此二者中,智慧属于自利,慈悲属于利他。若配于人之两手,则悲为左手,智为右手 若配于密宗之金胎两部,则悲为胎...

频婆罗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罗网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1楼 光音飞乐 一 梵语vim vara。古代印度数量名。 又作频婆 频跋罗 毗婆诃。意译为十兆。佛本行集经卷十二所载频婆罗之夹注谓此数当于十兆。 玄应音义卷一 二 指频婆树之果实。其色鲜赤。佛本行集经卷二十八 大三 七八二上 口唇明曜赤朱色,或如频婆罗果形,亦似珊瑚及胭脂。 罗网 是什么意思,佛学...

玄赜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唐代佛教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1楼 佛学大词典 对 玄赜 解释如下 玄赜 唐代僧。生卒年不详。为禅宗五祖弘忍之法嗣。 太原祁县 山西汾阳 人,俗姓王。唐玄奘自贞观二十年 646 正月十七日至闰二月二十九日间,于弘福寺翻经院译出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时,师曾任笔受之职。又于玄奘译出大菩萨藏经二十卷时,与行友同任缀缉。 咸亨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