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的须菩提是什么意思,须菩提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2020-11-23 14:08:01 字数 5689 阅读 2682

1楼:匿名用户

须菩提是佛祖释迦牟尼身边亲传**中的一位的名字,在金刚经中所记录的佛法道理,就是须菩提向佛祖提问,而佛祖作出的回答。

2楼:法藏

,须菩提是佛陀的十大**之一,因为是《金刚经》的当机者,所以被人所熟知。

须菩提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3楼:你本来是佛

须菩提在《金刚经》中是须菩提长老,他恳请佛开示,云何降伏其心。

4楼:匿名用户

须菩提出生婆罗门教家庭。古印度拘萨罗国舍卫城长者鸠留之子,佛陀十大**之一,以“恒乐安定、善解空义、志在空寂”著称,号称“解空第一”。

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

5楼:匿名用户

菩提就是

觉悟的意思。

佛教修行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解脱,也就是解脱生死轮回,二是菩提,也就是觉悟,也就是智慧。

但是佛教有大小乘之分,大小乘的觉悟,也就是智慧有较大的区别,大乘的觉悟要远远大于小乘的觉悟。

小乘的觉悟主要是四圣谛与十二因缘。在37道品中的“七菩提分”就是小乘觉悟的内容。

大乘的觉悟远远大于小乘。大乘追求的是佛的境界,到成佛之时能得一切种智,无所不知,而小乘追求的是阿罗汉的境界,所获得的是一切智,只是见到真心的总相而已,还见不到真心的妙用。

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

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6楼:容春买子

你好!菩提,是梵语音译,是觉悟、智慧、知识、道路的意思,广义讲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的智慧。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道,菩提即为觉悟,成就佛果之意。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7楼:檀清安侯婵

菩提子在佛门中意义广大,是圣物,具有非凡的加持力。大多用于念珠等物,根据文殊师利菩萨的《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中记载,念珠的材质不同功德便不相同,其中最殊胜的则是菩提子,经中提到若带菩提子材质的念珠,时时戴在身边,不管你做什么均有无量功德。

原文是这样说的: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或时掏念或但手持。

诵数一遍其福无量不可算计难可校量。若欲愿生诸佛净土者。应当依法受持此珠。

曼殊室利菩萨言。菩提子者。若复有人手持此菩提珠。

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说若善若恶。

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

难得的是此经中还开示了念珠如法的数目,不同材质念珠的功德。总之一句话,菩提子是诸佛加持印证的圣物,是使众生解脱烦恼忧愁的方便法。

阿弥陀佛。

8楼:勾兰英蔚婵

佛家“菩提”一词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涅盘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

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

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

(一)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

(四)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着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之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

(五)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

以上合称五种菩提。又法华经论卷下于佛之法、报、应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报佛菩提(报身菩提)与应佛菩提(应身菩提)等三种菩提。

大乘义章卷十八区分无上菩提为方便菩提与性净菩提两种。此外,三菩提亦为天台宗之十种三法之一,即:

(一)实相菩提,又作无上菩提。悟实相理之真性菩提。

(二)实智菩提,又作清净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

(三)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悟自在教化众生之作用。

上之三者与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无别

据往生净土论载,远离:(一)执着自我,(二)不欲令一切众生得安稳,(三)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种与菩提门相违之法。称为三远离心或三种离菩提障。

同书又列举三清净心:(一)不为自己求安乐(无染清净心),(二)除众生苦而令其安乐(安清净心),(三)令众生赴菩提而予其永远之乐(乐清净心)。是为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之心。

以上皆须依赖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门始可令远离或生起。

又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称作菩提萨埵,略称菩萨。求无上菩提之心,称作无上菩提心、无上道意或菩提心。顺趣菩提三十七种之行品,称菩提分法。

佛成道之处所,称为菩提道场、菩提场,其道场树称菩提树。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称为增上菩提。结讲念佛,广祈众生增进佛道,称为菩提讲。

檀那所属之寺院,称为菩提寺、菩提所。[菩萨地持经卷三无上菩提品、大品般若经卷二十

二、菩提心经卷

一、旧华严经卷三十

八、卷五十

二、新华严经卷七

十、维摩经卷上、大宝积经卷

一、卷二十

七、大智度论卷四十

四、成唯识论卷一]

9楼:匿名用户

菩萨的意思是觉有情。有情指有情众生。有情众生觉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是为菩萨。

菩萨为利益有情众生,发心救度,令众生出离苦海,早日觉悟佛理。

菩萨道即是自利利他。

10楼:匿名用户

菩提,自性,如来藏,大圆镜智,法身佛。都是指生命生死的本性根源。菩提道即解脱生死。菩提,就是现在讲的生命之谜。产生智慧生命活动的根源。佛教的最终目的就是(了生死)。

11楼:顿金生才癸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译音,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意即:能觉知一切“真理”,并能如实了知一切事物,从而达到无所不知的一种智慧,是佛之觉行圆满的无上智慧。

《大智度论》言:“惟佛一人智慧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乘菩萨行的全部内容就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梵语anuttara-samyak-sam!bodhi,巴利语anuttara-samma^sambodhi之音译。略称阿耨三菩提、阿耨菩提。

意译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觉、无上正真道、无上正遍知。‘阿耨多罗’意译为‘无上’,‘三藐三菩提’意译为‘正遍知’。乃佛陀所觉悟之智慧;含有平等、圆满之意。

以其所悟之道为至高,故称无上;以其道周遍而无所不包,故称正遍知。大乘菩萨行之全部内容,即在成就此种觉悟。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译为‘无上正真道意’

12楼:定玉枝裴寅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13楼:土匪也疯狂

你所指称的菩提应该是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词简称来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翻译过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菩提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14楼:匿名用户

简单点说,菩提就是觉道、开悟的意思。

佛家所说的七苦是什么?八部天龙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帝释天是须菩提的的徒弟吗?

15楼:匿名用户

通常是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   生老病死,大家都熟悉。

怨憎会苦:指和冤家、仇人没办法避开,每每要见面,这就叫做怨憎会苦。比如一对夫妻,婚姻生活美满,恩爱,过后吵架闹翻了,但是为了儿女,夫妻之缘难断,必须天天见面,这就是怨憎会苦。

  爱别离苦:与至亲,相爱的人乖离分散,所以苦。因为某一些因缘,所心爱的人儿离你远去,你舍不得,所以感觉到苦。

  求不得苦:我们用种种办法与手段,希望获得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或崇高的理想,但是结果还是得不到,这叫做求不得苦。它是最普遍的苦,因为人的欲望太多了,这样多的欲望我们没法实现或得到,所以是苦。

  五取蕴苦:我们对五蕴(既是色、受、想、行、识五种身心聚合)的身心产生执著,称为五取蕴。取是执取的意思。

五取蕴刹那刹那的生灭,它一直迁流变坏,所以是苦 天龙八部是指八类众生,他们是佛教的**神,分别是::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天众”,指生活在天界的人。

包括四大天王等。   “龙众”,指畜生道之龙,拥有神通,威力非凡。   “夜叉”是佛经中的一种鬼神,敏捷、勇健、轻灵、速度极快。

  “乾达婆”又称为“香神”,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天,专管奏乐演唱的乐神之一。   “阿修罗”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但皆脾气非常暴躁。

  “迦楼罗”指“金翅鸟神”。这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颗凸起的如意珠,这种鸟以吃龙为生,皈依佛后便不再吃了。   “紧那罗”是歌神,是专门演奏法乐的**家。

他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所以称为“人非人”,善于歌舞,是帝释的乐神。   “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 帝释天,即是玉皇大帝,皈依佛而学法,既然皈依三宝,则一切僧人都是他的**,须菩提尊者是,其他尊者也是。

佛经中,“受持”是什么意思?云何受持?

16楼:匿名用户

受持,指领受于心,持守而不忘失。可分三方面:(一)受持戒律,无论出家、在家者,一旦领受佛所制定之戒法,即须誓愿持守,不得有违。

(二)受持经典,乃十种法行、法华五种法师行之一。即受学经典之际,发净信解,以恭敬心阅读,并须时时讽诵、忆念。(三)受持三衣,据《释氏要览》卷上载,僧众得受三衣后,须依法于适当之时、地穿着。

17楼:正等菩提

受持的意思是说,在自己的心中领受,印持

佛经里的放下究竟是什么意思?

18楼:度新兴产业

凡圣人者,都是放下了二元对立心,而成为圣者。放下是什么?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

提起是什么?上求佛法,下化众生。僧人舍家弃欲,青灯古佛,不明者以为躲避逃脱责任,而实际上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先求自己觉悟,再想法设法觉悟别人。

佛教的大乘行者,他们所作的事业,不但是自他两利,而且是利他重于自利,为人急于为己。孙中山先生曾说:“佛教以牺牲为主义,救济众生”,即是有见于此而说的。

对于我们凡夫,放下,是心里放下,事还照常做;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担当,因为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一天到晚批评别人,不知道检点自己,就是“放不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就是“放不下”。

扩展资料

佛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遍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如唐三藏法师玄奘。

甘露日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1楼 林学礼 甘露日 解释如下 甘露日指的就是佛教的大善日。 即七曜与二十八宿相对应之日。宿曜经卷下中写道 太阳直日,月与轸合 太阴直日,月与毕合。 中略 土曜直日,月与星合。已上名甘露日,是大吉祥,宜册立受灌顶法 造作寺宇及受戒习学经法 出家修道,一切并吉。 其他解释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 甘露日...

摄善法戒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1楼 青竹遗风 摄善法戒是三聚净戒的内容,即摄律仪戒 摄善法戒 饶益有情戒。这是菩萨戒的内容和精神,摄律仪戒是持一切净戒,无一净戒不持 摄善法戒是修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修 饶益有情戒是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2楼 匿名用户 摄是摄受,善法戒是戒律清规,指的是菩萨戒。 3楼 召淳独吟 你好!摄是摄...

星月菩提正月是什么意思,菩提正月是什么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正月的意思在抛开不计成本制作出的一些 正月星月外,基本就是水磨,密度差,垃圾货的代名词 2楼 匿名用户 得看置顶帖子,还有高亮 精华帖,我觉得踏踏实实 认认真真的看上3个月,全都了解了,起码去潘家园不至于吃药!不求人不求己的 我觉得我有必要弄本书了! 菩提正月是什么意思 3楼 匿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