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个性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020-11-24 22:11:55 字数 5816 阅读 9647

1楼:匿名用户

概念: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基本特征:1.自然性与社会性

人的个性是在先天的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与环境的作用逐渐形成起来的。因此,个性首先具有自然性,人们与生俱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在结构上与机能上的一系列特点,是个性形成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但人的个性并非单纯自然的产物,它总是要深深地打上社会的烙印。

初生的婴儿作为一个自然的实体,还谈不上有个性。   个性又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他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教育教养内容和方式的塑造。可以说,每个人的人格都打上了他所处的社会的烙印,即个体社会化结果。

正如马克思所说:“‘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由此可见,个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稳定性与可塑性

个性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在个体生活中暂时的偶然表现的心理特征,不能认为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例如,一个人在某种场合偶然表现出对他人冷淡,缺乏关心,不能以此认为这个人具有自私、冷酷的个性特征。

只有一贯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得以表现的心理现象才是个性的反映。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每个学生都具有一些不同的、经常表现的心理特征,如有的学生关心集体,热情帮助同学,活泼开朗;有的学生对集体的事也关心,但不善言谈,稳重,踏实,埋头苦干,这不同的行为表现不仅是在班集体中,在其他场合也是如此,因此,这才能把某个学生同另一个学生在精神面貌上区别开,也才能预料某学生在一定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总之,一个人的个性及其特征一旦形成,我们就可以从他儿童时期的人格特征推测其**时期的人格特征。

  尽管如此,个性或称人格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非常复杂,随着社会现实和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变化,年龄的增长,主观的努力等,个性也可能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特别是在生活中经过重大事件或挫折,往往会在个性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个性的变化,这就是个性的可塑性。

当然,个性的变化比较缓慢,不可能立竿见影。   由此可见,个性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可塑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履行教育职责时才能有耐心和信心。

3.独特性与共同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因为构成个性的各种因素在每个人身上的侧重点和组合方式是不向的。如在认识、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反映出每个人独特的一面,有的人知觉事物细致、全面,善于分析;有的人知觉事物较粗略,善于概括;有的人情感较丰富、细腻,而有的人情感较冷淡、麻木等。

这如同世界上很难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也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强调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个性的共同性。个性的共同性是指某一群体、某个阶级或某个民族在一定的群体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

正是个性具有的独特性和共同性才组成了一个人复杂的心理面貌。

个性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楼:匿名用户

概念: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基本特征:1.自然性与社会性

人的个性是在先天的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与环境的作用逐渐形成起来的。因此,个性首先具有自然性,人们与生俱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在结构上与机能上的一系列特点,是个性形成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但人的个性并非单纯自然的产物,它总是要深深地打上社会的烙印。

初生的婴儿作为一个自然的实体,还谈不上有个性。   个性又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他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教育教养内容和方式的塑造。可以说,每个人的人格都打上了他所处的社会的烙印,即个体社会化结果。

正如马克思所说:“‘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由此可见,个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稳定性与可塑性

个性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在个体生活中暂时的偶然表现的心理特征,不能认为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例如,一个人在某种场合偶然表现出对他人冷淡,缺乏关心,不能以此认为这个人具有自私、冷酷的个性特征。

只有一贯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得以表现的心理现象才是个性的反映。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每个学生都具有一些不同的、经常表现的心理特征,如有的学生关心集体,热情帮助同学,活泼开朗;有的学生对集体的事也关心,但不善言谈,稳重,踏实,埋头苦干,这不同的行为表现不仅是在班集体中,在其他场合也是如此,因此,这才能把某个学生同另一个学生在精神面貌上区别开,也才能预料某学生在一定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总之,一个人的个性及其特征一旦形成,我们就可以从他儿童时期的人格特征推测其**时期的人格特征。

  尽管如此,个性或称人格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非常复杂,随着社会现实和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变化,年龄的增长,主观的努力等,个性也可能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特别是在生活中经过重大事件或挫折,往往会在个性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个性的变化,这就是个性的可塑性。

当然,个性的变化比较缓慢,不可能立竿见影。   由此可见,个性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可塑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履行教育职责时才能有耐心和信心。

3.独特性与共同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因为构成个性的各种因素在每个人身上的侧重点和组合方式是不向的。如在认识、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反映出每个人独特的一面,有的人知觉事物细致、全面,善于分析;有的人知觉事物较粗略,善于概括;有的人情感较丰富、细腻,而有的人情感较冷淡、麻木等。

这如同世界上很难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也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强调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个性的共同性。个性的共同性是指某一群体、某个阶级或某个民族在一定的群体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

正是个性具有的独特性和共同性才组成了一个人复杂的心理面貌。

个性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楼:烟花易冷

个性一词最初**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一般来说, 个性就是个性心理的简称,在西方又称人格。

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由于个性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曾综述过50多个不同的定义。如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r.s.

woodworth)认为:“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品质。”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r.

b.cattell)认为:“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一个人在给定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 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在心理学中个性就是指个体在对象活动和交往活动中获得的,并表明在个体中表现社会关系水平和性质的系统的社会品质。”

就目前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情况来看,从其内容和形式分类方面来看,主要有下面五种定义:

第一,列举个人特征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人品格的各个方面,如智慧、气质、技能和德行。

第二,强调个性总体性的定义,认为个性可以解释为“一个特殊个体对其所做所为的总和”。

第三,强调对社会适应、保持平衡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体与环境发生关系时身心属性的紧急综合”。

第四,强调个人独特性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人所以有别于他人的行为”。

第五,对个人行为系列的整个机能的定义,这个定义是由美国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阿尔波特(g.w.allport)提出来的,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

目前,西方心理学界一般认为阿尔波特的个性定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个性研究的各个方面。 首先,他把个性作为身心倾向、特性和反应的统一;其次,提出了个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最后,强调了个性不单纯是行为和理想,而且是制约着各种活动倾向的动力系统。 阿尔波特关于个性的上述定义至今仍被西方的许多心理学教科书所采用。

前苏联心理学家一般是从人的精神面貌方面给个性下定义的。从这方面理解个性的心理学家又有两种情况:一部分心理学家把个性理解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

目前我国的一些心理学教材也持这种观点。另一部分心理学家只从心理的差异性方面把个别心理特征理解为个性。 应该说,前一种看法是比较恰当的。

他们认为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特征并不孤立存在,而是在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的制约下构成的整体。而后一种看法过于狭窄,没有看到个性倾向在个性中的作用,缺乏对个性各个特征作为有机的整体看待,它显然没有揭示出个性的实质。

由于个性的复杂性,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尚未有一致的看法。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反映了多数学者的看法,即:“个性,也可称人格。

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

第一,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这些特征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也有少数学者提出将“个性”和“人格”加以区别,认为个性即个体性,指人格的独特性;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内在组织,它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以及体格和生理等特点。两者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只是互相交错在一起,共同影响着人的行为,人格的形成更多的是由教育决定的。

综上所述,尽管心理学家们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所表达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精神还是比较一致的:“个性”内涵非常广阔丰富,是人们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综合形成系统心理结构。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心理学中的个性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讲的“个性”是不同的。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有的人虽曾见过一面,却给别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个性在起作用。

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性也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往往认为一个“倔强”、“要强”、“坦率”、“固执”的人很有个性;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的人没有个性。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至少说是不全面的。“倔强”、“要强”、“坦率”、“固执”是一种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者心理特征。

由于这种倾向的个性特征比较鲜明、独特,往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也同样是一种性格温和、希望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带有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和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特征。只不过这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比较平淡而不鲜明,往往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罢了。

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一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不管这种特征是鲜明的还是平淡的,它都表明了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人人都有,精神面貌人人不可缺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

个性对于一个人的活动、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前途有直接的作用。

这些日常生活中所提的“要强”、“固执”、“坦率”或“文雅”、“平和”、“柔弱”等,实际上是心理学中个性心理特征之一的性格,而不是个性的全部内容。

基本特征包括:(一)稳定性和可变性 (二)独特性和共性 (三)生物性与社会性

宪法的含义,基本特征,宪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它们的含义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指一般的法律 法度。二是指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律。 三是指颁布法律 实施法律。这些与近现代宪法的涵义完全不同。在中国,将 宪法 一词作为国家根本法始于19世纪80年代。 宪法的基本特征a宪法内容的根本性宪法所规定的是一个国家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也就是...

证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刑事证据 的基本特征 一般认为,所有证据都应当具有证明力和证据能力。证据证明力是指证据对于待证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证据的证据能力,是指证据资料在法律上允许其作为证据的资格。 这是证据的基本特征。我国刑事证据制度也基本反映了上述特征,具体表现为 1 客观性。 诉讼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诉讼证...

异化的基本特征,异化劳动的特点和本质是什么

1楼 含情脉脉 异化劳动包括四个基本特征 首先是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生产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化的存在物同劳动相对立。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其次,工人同自己的生产活动相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