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竖这个故事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匡衡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020-11-27 10:16:58 字数 5740 阅读 9825

1楼:翰林学库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焦急万分)看样子相当仓皇.

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停下(它的)嚎叫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奔跑嚎叫象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

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死了.

道理:寓意是要用智慧来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匡衡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楼:匿名用户

《凿壁借光》启示 :

1.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2.告诉我们: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

典故1.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2.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3.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4.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

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匡衡是一个爱学习,勤奋的孩子。长大以后,他成了中国古代有名的大学问家。

3楼:碧海蓝天

凿壁借光

启示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

匡衡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4楼:碧海蓝天

凿壁借光

启示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

5楼:吴娟呀

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启示:文言文‘凿壁借光’表现了匡衡人穷志坚,发奋读书的精神匡衡勤奋好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面对没有油灯的困难下并不气馁,反而迎头向上,想办法面对困难,以聪明的智慧来帮助自己,但面对钱财,仍然在乎读书,这种高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给人以拼搏的精神~学习就要用功,做人也是那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6楼:百度用户

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

7楼:匿名用户

他告诉我们学习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只要你勤奋刻苦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8楼:匿名用户

表现了匡衡人穷志坚,发奋读书的精神

聊斋 牧竖 两小牧童置恶狼于死地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9楼:匿名用户

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牧童充分利用狼的心理与弱势,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成功,充分彰显了智慧的力量。老狼气绝身亡,给投资者什么启示?

老狼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在于它在两树之间不停的来回奔跑,疲于奔命,直至最后累死;

其二,心态不好,狂怒嚎叫。

其实,老狼只要稍作冷静思考,马上就会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连续跑上三个来回无所获,要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那接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纠错”。马上要想到:

两牧童的如此“行径”,原来只不过是一个“圈套”和“陷井”。那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策略:静观其变——静观树上的两牧童还要如何表演。

要么我就静静地坐在其中一棵树下不动,要么我就选择两树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坐下来守着。看你二牧童还有什么花招可耍?——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老狼真会那么想那么做了,那二牧童可就惨了。

第二,既然我的策略已经定下了——静观其变,那么,我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保持有足够的耐心。我自己还要预料到接下的可能性:——牧童很可能会使出更加残酷的手段“折磨”小狼。

那么,此时此刻就是考验我老狼心理素质的时候了。那就要对自己定下铁一般的纪律:有超强的心理素质,心如明月,心如铁石,志坚如钢,坐怀不乱,百毒不浸。

我只等结果!我只跟你比耐心!老狼果真做到了以上两点,那最后的胜利者是谁就很清楚了。

10楼:爱米

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牧童充分利用狼的心理与弱势,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成功,充分彰显了智慧的力量。老狼气绝身亡,给投资者什么启示?

老狼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在于它在两树之间不停的来回奔跑,疲于奔命,直至最后累死;

其二,心态不好,狂怒嚎叫。

其实,老狼只要稍作冷静思考,马上就会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连续跑上三个来回无所获,要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那接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纠错”。马上要想到:

两牧童的如此“行径”,原来只不过是一个“圈套”和“陷井”。那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策略:静观其变——静观树上的两牧童还要如何表演。

要么我就静静地坐在其中一棵树下不动,要么我就选择两树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坐下来守着。看你二牧童还有什么花招可耍?——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老狼真会那么想那么做了,那二牧童可就惨了。

第二,既然我的策略已经定下了——静观其变,那么,我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保持有足够的耐心。我自己还要预料到接下的可能性:——牧童很可能会使出更加残酷的手段“折磨”小狼。

那么,此时此刻就是考验我老狼心理素质的时候了。那就要对自己定下铁一般的纪律:有超强的心理素质,心如明月,心如铁石,志坚如钢,坐怀不乱,百毒不浸。

我只等结果!我只跟你比耐心!老狼果真做到了以上两点,那最后的胜利者是谁就很清楚了,要以恶制恶。

可以吗??

《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11楼:清晨海上观日出

读了《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对我有很大的启示:做事情要有毅力,有恒心,坚韧不拔,意志坚定,认准目标持之以恒,才能排除万难,最终实现梦想。

这个故事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启示 20

12楼:匿名用户

做事情不能马虎,要认真。

13楼:匿名用户

做事情不能马虎,粗心大意。

文言文牧竖相关练习

14楼:黑羽の冰灵

原文: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解释加点的字词:

(2)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 谋,商量。

(3)去:距离。 少顷:不久,一会儿。

(4)入穴失子:进到窝里,发现两只小狼丢了。意:神情,神态。甚:程度副词,“很”。  (5)仓皇:匆促慌张的样子。

(6)故:故意。

(7)嗥(háo):吼叫。

(8)号(háo))大叫。 且:并且。彼:另外的。

(9)致:使。

(10)四顾:四面张望。

(11).始:才。

(12)趋:快走,这里是“跑向”的意思

(13)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14)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15)前树又鸣: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16)口无停声,足无停趾:嘴里不停地嗥叫,脚不停地奔跑。 趾:

通“止”,停止。数十往复:倒装句,为“往复数十”意为“来来往往不下数十次”。

迟:迟缓,缓慢。弱:

微弱。   (17)既而:不久。

(18)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9)僵:僵硬。 竖:笔直。下:向下。之:代词,文中代指母狼。

(20)绝:断。矣:语气词,表示语气“了”。

问简单的作者,文章资料: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现在山东省淄博)人,清代文学家。牧竖,牧童;竖,童仆。

翻译句子:

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了一个狼窝,窝中有两只小狼。(他们)商量好每人分别捉一只小狼。而后(他们)又分别爬上两棵间距数十步的树。

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发现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故意让小狼大声叫。大狼听到后,抬头望去,愤怒地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

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听见了叫声,到处张望,才发现另一只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

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过了一会,大狼气息微薄的样子,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大狼已经气绝身亡。

怎样给文章划分层次:

例:》①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②。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③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④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⑤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⑦前树又鸣,又转奔之。⑧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分为:1/2345678/9

还有问题就不加答案啦.....

牧童利用哪些因素使母狼累死:

1.2.

3.这个故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还有有些字的注音也要注意下啦~

给个最佳答案吧~o(∩_∩)o

这篇文章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老王 这篇文章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楼 广东涂装设备 1 通过小个子的启发,明白了自己继续生存下去的意义,鲜花献给有需要的人,把自己的余生做些比活在过去更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活的有价值,给了自己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2 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可以影响人体的心身健康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就像以前有个艾滋病患者那样,通过自己的一些对生命的感悟,...

爱护小鸟的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1楼 鸟类是和平的象征,它们像天使一样美化着环境。 一只燕子,可以在6个月里吃掉50万只害虫 一只猫头鹰一年会吃掉1000只田鼠,而1000只田鼠一年要吃掉2吨粮食 一只灰喜鹊,可以保护1300平方米松林免遭松毛虫的侵害。人类要与鸟类和平共处,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这不仅对鸟类,而且对人类都是十分重要...

秦朝的灭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秦朝的灭亡给后世带来怎样的启示

1楼 皖南旧事人 统治者不要使用严刑峻法。应该善待人民。 2楼 匿名用户 其实没有秦朝和隋朝打下的基础 是不会有汉朝和唐朝的兴旺 和大家印象中的不同 秦二世胡亥和隋炀帝杨广并非昏庸无能 他们也是绝世之才 只是无论是秦始皇 隋文帝 还是秦二世和隋炀帝 都有一个毛病 就是政令实在是急躁 他们做下的贡献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