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书里的这一段话什么意思,尼采的这段话的理解

2021-03-20 10:42:06 字数 4199 阅读 7789

1楼:匿名用户

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学,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

他认为人类之所以崇尚理性,是指望它给人带来自由和幸福;然而结果恰恰相反,理性处处与人的本能为敌,造**的更大痛苦。

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就是现实的人生。人生虽然短暂,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所以这不是反讽而是赞美。

2楼:匿名用户

不是,这其实是赞美理想主义者。尼采本身就是个绝对的理想主义者。

这段话的意思是理想主义者总是不顾自己本身的局限性,宣扬理想的力量。在别人眼中的暧昧,其实是为理想作出的牺牲。

3楼:

尼采非纯粹理智,而是激情的理智.这种激情靠强力的意志维系,因此这位敢于激情燃烧的伟大哲学家走进了自我矛盾的巨变中,最后化为灰烬!

4楼:小锦莲莲

所以理想主义者才是不明智的,他用他的聪明才智来证明了,他根本不了解别人只是用自己的理智和才智来给社会规划的了一个看上去非常完美的世界。这和中国旧时已经传到变成死理得——‘理’有什么区别?这是磨灭人性的,连他都不能做到,所以连自己都在与自己战斗,一生都在战斗,却找不到自己。

我们需要一个完满的一生,他可以有疾病,也可以有舒适;他可以有爱,也可以有恨;他可以是痛苦的,也可以是快乐的。我们可以迷失,因为我们也可以不迷失。这些都只是一个状态,也是社会的常态,所以人间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他只是人间。

如果对自身不满意,那就改变,那就反思,那就去寻找自己。

这个世界或许真的不是很需要非常的理想,他只是人间呀,如果不满意,那就去天堂或者地狱吧。

嗯~但不是佛界哦~o(∩_∩)o~

5楼:匿名用户

建议参考《瞧!那人》,里面有尼采对理想主义者的态度。若这句话出自《不合时宜的沉思》或《人性的,太人性的》的话,就没错了。理想主义者是尼采这两本书里批判的对象之一。

“在别人看理想的地方,我看到的是人性的,太人性的东西”

尼采的这段话的理解

6楼:匿名用户

这句话的意思:如果你真正明白了自己为了什么而生活(生命的为何),你就差不多能处理一切生活中的问题了。人并不一定只是为了追求幸福而生存着,只有英国人才热衷于追求幸福!

这句话的延伸很重要,也就是尼采哲学观点的中心论断。也许与自己人生坎坷的经历有关,尼采崇尚人生应该在苦难的斗争中前行,而不是只是为了追求安逸的生活。对他来说,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

他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展示自己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无须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益增多,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是人们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显得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尼采指出,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对人生意义做出新的解释。

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

至于楼主所说的针对英国人,则是因为伦敦是最早的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而对于资本主义所带来的人只追求物质、堕落腐化的现象,尼采无比痛恨,所以其实借用了英国来代表自己对于资本主义的排斥。

7楼:匿名用户

其生命的为何大约是指生命的意义。后面的还需去了解。

8楼:二狗剩子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啊

尼采这句话的意思——“自从厌倦于追寻,我已学会一觅即中。。。”

9楼:恒尘

我的理解是:(

之前)一直在追寻

,但是却无法找得到真理(或其它),所以就厌倦了追寻,于是不再刻意地去追寻什么了,这样反而一觅即得了...

(之前的量变终于达成了质变,或是指原来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阴)

自从一股逆风袭来,我已能抗御八面来风,驾舟而行自从经受了一股逆风的袭击,我已然能够抵挡各种风了(尼采受到了挫折之后,已然开朗,无惧任何的流言非语的攻击),所以能够驾舟任意而行(找到自我,不再受别人的影响)...

10楼:百才度

忘了这句那里来的,看语言好像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味道尼采这本书中的语言很诗意。诗求能感,不必非要弄明白尼采究竟说了什么。可能是他的吟唱,如李白的诗歌。

如果非要解释成一些具体的东西,那就是小学或中学老师的白痴做法了

你要知道尼采的疯狂,他不是在跟科学家一样的去描述和表述什么,他只是吟唱。在查拉图那本书中,充满了浪漫诗意,充满狂放不羁...

非要解释成什么,大多是别人为了自己理论的牵强而已。

就当是诗。

最好好好读下原著而不是只字片断

11楼:不世剑

自从厌倦于追寻,我已学会一觅即中

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尼采开始在外部找寻事物的价值也就是自在之物后来才发现原来一切认识都并非绝对真理 世界只是人的一种解释罢了所以他跳出了不断寻找的窠臼 返回自身认识世界世界就是自我认识

自从一股逆风袭来,我已能抗御八面来风,驾舟而行这句我的理解是尼采认识到追问世界的本质不可穷根究底 否则只会自我毁灭

还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吗:你将被做。

我们不必顾及八面来风 找准一个方向努力就够了

12楼:匿名用户

一种心理状态。自己探索真理的过程而已

王国维中有句引用尼采的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什么意思啊

13楼:课文你来说

“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的字面意思是:一切文学作品中我独独喜爱以血写就的。

这句话引自《人间词话》。这是王国维用以表达他自己对于文学最推崇真情实感的这一观点。

李煜的古代著名词人,也是南北朝时期唐国最后一个国主。而尼采是古代西方哲学家。王国维引用尼采的说法,说最好的文学是用血写成的,是带有很深刻的感情的。

王国维的文学主张是:一切文学作品应是作者感同身受、有感而发,而后倾其心血完成;这样的作品有血有肉、言之有物、以真情动人,而非应时应势之文。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原文如下: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14楼:匿名用户

一切文学作品中我独独爱以血写就的。就是王国维用以表达他自己对于文学最推崇真情实感的这一观点.

15楼:匿名用户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原文如下:“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

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这句可以理解为:

尼采曾经说过,一切文学中我独爱以倾尽作者心血而完成的作品。而李煜的词,真的可以称之为是以心血谱成的啊。 王国维的文学主张是:

一切文学作品应是作者感同身受、有感而发,而后倾其心血完成;这样的作品有血有肉、言之有物、以真情动人,而非应时应势之文。

尼采桑的这段话何解?

16楼:

智者问傻子,通往幸福的途径是什么?傻子毫不迟疑,就像别人向他打听去附近那个都市之路似的,答曰“自我欣赏,再就是东游西荡。”智者嚷道:

“住嘴,你要求太多啦,自我欣赏就够啦!”傻子回答说:“没有一贯的蔑视,又怎能不断的欣赏呢?

”——尼采自比傻子。尼采得不到理解,他全部的幸福来自自我欣赏——通过蔑视大众。尼采总是在和世俗大众作斗争,他的敌人就是他们。

17楼:匿名用户

主要问题在于傻子的回答

傻子回答说:“没有一贯的蔑视,又怎能不断的欣赏呢?”

简化为“没有一贯的蔑视,就不能不断的欣赏呢?”

简化为“只有一贯的蔑视,才能不断的欣赏呢?”

到这里应该能够理解了吧

蔑视是对别人的,欣赏是对自己的。

别人不犯错,自己无法表现,无法表现就无法欣赏,所以别人必须犯错,但是别人不可能永远犯错,所以只能保持一贯的蔑视别人。

求:尼采曾说过的一段话?(好像是他说的)

18楼:天真君

尼采和希特勒都说过1句可以概括的话 意志决定一切

19楼:死灵使者

我的智慧终于被解除了魔力,我所知道的事情比哈姆雷特少,比苏格拉底少,比一无所有少!这是最终的真理:并没有真理,只有垂死的灵魂痛苦的垂吊在“十字架”上……

“尼采”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尼采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意思 是说你过度关注怪物,头脑里想的全是怪物,而不再关注其它,慢慢脱离正常,很容易受到怪物的影响,最后自己慢慢变得像怪物。类似,你看着深渊,深渊就慢慢的离你越来越近。 1 尼采 原名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弗里德里希 威廉 尼采,1844年10月15...

关于尼采的两句话该如何理解,请问尼采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1楼 匿名用户 第二句现在的我十分赞同 2楼 匿名用户 不冲突,一方面尼采认为人生的确是悲剧的,另一方面他认为即使人生是悲剧的,但人依然不应该悲观。而且尼采不是乐观主义者,他反对乐观主义。他的哲学虽然是积极的,但说成是乐观主义完全不恰当。 他的哲学是独特的酒神哲学。 3楼 匿名用户 叔本华曾经有两句...

谁能理解尼采的这些话,谁能说说尼采“爱和怜悯都是恶”是什么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尼采的格言充分反映了他的思想和生活状态 自负 孤独离群 愤世嫉俗 不被人理解。孤独的人具有最高的智慧。 其实尼采的哲学并不枯燥难懂,如果你想真正的理解尼采,就要深入体验他那种心境,而这对你的生活是危险的,除非你是一个具有高度理性和自控能力的人。我个人觉得对一个爱好智慧的普通人来说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