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明心见性"指的是什么,佛教里的“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

2021-03-01 05:31:54 字数 5728 阅读 7858

1楼:储树枝稽戌

明心见性,笼统来bai说,是du修行到一定程度时,zhi见到自己的本dao来面目----意识清回楚地了解自己到底是什麽。

心和性答,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不应该混淆在一起。

明心,是在甚深禅定的状态下,观者与所观合二为一浑然一体,此时已明白自己与整个世界都是一个**,真正的天人合一。由于此时即无“主动”也无“被动”,所以,只能明白这个“心”,明心,不能用

见心。见性,是指禅定功夫到了一定程度,用肉眼就能看见整个世界,包括人畜的生命微观运动。这是用肉眼的真实所见,所以不用

明作动词,而用

见,是实在的看见了。

明心见性是修行人真修实证一个阶段的境界和体会,一般人根本不会明白这是怎样的一个状态。

2楼:念德台丁

明心见性,简单地说就是发现并彻底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

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你就是佛,如果你能明心见性。

佛教里的“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

3楼:

字面的上的意思就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在佛教中,明心见性,超越了凡夫的认识层面。也就是说,不应以常规思维去理解。禅宗有这样一个公案:

六祖惠能向五祖求法后就离开了。五祖**中有个慧明,是将军出身,觉得六祖尚是白衣,怎么有资格将祖师衣钵拿走呢?他很不服气,就去追赶。

追上后,六祖将衣钵放在石头上。但衣钵是祖师传下的,不是谁想拿就能拿得动的。慧明拿不走衣钵,顿感自己鲁莽,就请惠能大师出来:

“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六祖说:“既是为求法而来,那我就给你说法!

不思善,不思恶,哪一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慧明闻言即刻开悟。

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就是明心见性所见的“性”,即一念未生前的生命状态。通常,我们都处在思维状态中,一念接着一念。当思维尚未形成,念头尚未产生时,心是什么状态?

禅宗所要追寻的,就是心的源头。

扩展资料

佛家提出来的明心见性,以这个为宗旨。学佛的为什么要剃光了头出家?不是去玩的,是去追究生命的问题,人的本性的问题。

什么是明心呢,我们人怎么有感觉知觉,怎么有情绪,有思想,它们是怎么来的?

这个生命有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现在西方文化从生理、医学上认为知觉感觉是脑的问题,可是这个研究方向,快走到尽头了,这个问题很大。将来西方人,研究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恐怕又走到我们的老路,就是佛家提出的明心见性。

生命的本性如何去知道呢?这靠知识,在哲学里头。我们晓得文化里有唯心哲学和唯物哲学。

在唯心、唯物之外,还有一个学问很大,在中国佛学叫唯识。人为什么有知觉,情绪思想,他们是怎么来的?生命有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

心怎么去明,性怎么去见?中国禅宗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释迦拈花,迦叶微笑”。这是唐朝的时候禅宗刚开始兴盛发展,譬如说庙子上和尚敲木鱼、吃斋、念经,这些都是形式,不谈,我们谈它的内容中心,所以禅宗的文化在中国叫“教外别传”四个字。

在佛教的宗教形式、学理之外,另外走一条路,直接指向明心见性,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换句话,禅宗是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接轨,产生的新的东方文明,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么一个伟大的目标

4楼:二十四道驱邪符

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彻底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一般用于修行人开悟之后的境界。

佛教认为,众生的真心因被贪嗔痴等烦恼障碍,而无法显现,现在当家作主的是妄心,如果能通过一定的方法修行,就能让本有的真心显露,发挥无穷的妙用,从而离苦得乐。

这个就叫“明心”。“性”是指自性,也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佛性。“见性”的意思和“明心”差不多,真心明明了了,自然就是见到自己的本性,不过是换了个名称而重复宣说。

扩展资料:

佛教的观点:

1、否定宿命论: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

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

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2、缘起论: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

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

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缘起论是般若思想的基础。般若重视“缘起”。《佛说造塔功德经》里有一个偈语:“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今天,我们不论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看,这四句话都是对的,世界并不是神创造的,确实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聚合而成的,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缘起”是我们理解般若思想的一个重点。

3、反对自杀:

佛教认为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

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

传印会长指出,佛教既反对杀生,也反对自杀,更倡导护生。对自杀行为,佛陀有明确的呵责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

岂不闻我所说慈忍护念众生,而今云何不忆此法?”并制定戒律:“若自杀身,得偷罗遮罪。

”因此,所谓“**不违背教规教义”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4、反对末日邪说:

末日传言没有任何佛教经典依据,佛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佛教徒不应该轻易相信和传播世界末日的说法。佛教宣称每天都是好日子。

5楼:满来福查绫

明心见性,笼统来说,是修行到一定程度时,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意识清楚地了解自己到底是什麽。

心和性,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不应该混淆在一起。

明心,是在甚深禅定的状态下,观者与所观合二为一浑然一体,此时已明白自己与整个世界都是一个**,真正的天人合一。由于此时即无“主动”也无“被动”,所以,只能明白这个“心”,明心,不能用

见心。见性,是指禅定功夫到了一定程度,用肉眼就能看见整个世界,包括人畜的生命微观运动。这是用肉眼的真实所见,所以不用

明作动词,而用

见,是实在的看见了。

明心见性是修行人真修实证一个阶段的境界和体会,一般人根本不会明白这是怎样的一个状态。

6楼:凭合英凌培

明心见性,简单地说就是发现并彻底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

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你就是佛,如果你能明心见性。

7楼:韶关东华禅寺

其实明心偏重于理论和见地,见性偏重于功夫,证果是完全到达了源头,与道融为一体。

但是古人把明心见性并列到一起,其实它们是有层次的:比如搞学术研究的,更偏重于明心方面;搞实修的禅和子,在理论上可能欠缺一点,但在见性方面收获还是比较多的。

有些人说要先明心后见性,从理论方面来说是没错的,但有时候偶尔也会突然见到自己的心性,只是没有成片成势,不稳定。

佛教里面讲真正的明心见性,是可以做主的,并不是一去不复返。有时候我们刹那间的清净心,也能够看到自己的自性,只是没有办法稳定下来。

佛教里面的功夫讲的是要稳定下来,要成片成势,跟搞学术的道理是一样的。学术一旦搞通了,就是一个圆满的体系,它是一个整体,并不是支离破碎的。支离破碎的称不上体系,支离破碎的只是片片的感言,圆满的体系是给谁都可以用,用了马上就能够见效的。

有时候见性不稳定,是在见地上面还不够究竟,对见地没有完全地明了。佛门里面现在也是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完全偏重于理论忽略了实修;一种特别注重于实修,在理论上下的功夫很少。

明心和见性就相当于左脚和右脚,他们只能差一步远,不能相差得太远,否则就会出问题。没有听说过不明心、没见地就能大彻大悟的,真正大彻大悟的人一定在见地上、在明心上是通透的。一旦在证果的时候,他悟到的道理马上就能起用;在没有证果之前,他悟到的道理还没有办法完全起用,明心和见性还是有区别的。

那么,在证果的时候悟到的理就相当于事情做到位了,理事是一体的。在没有证果之前,理事还是有距离的。

明心可以传可以讲,见性的层面是很难用语言讲述给别人听的。见性必须是要自己亲自去尝试,拿自己的身心去验证了以后,在自己身上发生了才是属于见性层面。

所以古人说真实佛法如同饮水,冷暖自知。可讲的可说的,它不是佛法真实大义,它属于佛学层面,到了证果层面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彼此都到达了证果的层次,见了面以后用禅偈的方式互相印证、传递证果,因为两个人都到达了源头,虽然在外人看来表达得与道不相干,但是两个人一听都是相通。

例如,过去的禅师两个人都到达了源头,他们见了面说:今天的天气真好,从来没下过雨。其实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都道出了彼此此时的境界,在旁人听起来以为两个老古董说的是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恰恰相反,他们是用自然界的现象把道的境界、道的层次表达出来,传递给彼此,互相通过这些不相干的话也都了解彼此处在什么样的层次,而旁观者没有到达这个层次的人,是听不懂的,所以也就不会去诽谤了。所以历史以来,禅宗用这种特有的手法去验证对方的功夫是有原因的。

不像现在的人,见了面就问你到了哪一禅哪一定呢。如果我说我没到哪一禅哪一定,好像我没有修行;如果我告诉你我到达了哪一禅哪一定,你又不相信,又认为我狂。老祖宗不用这种直白的方式是比较有智慧的。

有一定功夫的人都用禅偈这种特有的表达方式,在外人听来觉得牛头不对马嘴,答非所问,其实并非答非所问,而是问到**答到**,且是有问必答,答得都符合道的。

明心偏重于理、见性偏重于事,有时候我们可以从理到事,有时候也可以从事到理。其实理和事到了一定的高度,它们是一,不是二。但是在还没入到道内的时候 ,理就是理,事就是事,一当入了道,理和事是分不开的。

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真正通达道理的人不会做事,也没有听过一个会做事的人他不通达理或者说他不会讲,真正会做的人他一定会讲;真正会讲的人他一定是会做的。但是很少达到理事一如,理和事都在一个等级上。

其实事情也是修行途中的一个消息,事指的就是一种功夫,当我们进入道以后,一定会有消息,我们称消息为境界。其实境界无外乎就是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当经过了身心的反应后才到达灵的反应,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自性的反应。到自性的反应才是修大道的开始,在之前都是修我们的身心,都是为修自性打基础的。

身心反应是修行途中必不可少的,如同我们走的路,你上了路以后两边一定有沿途风光,如果你没有看到路标没有看到沿途风光,说明你还没有真正地上路,真正的上路一定是有沿途风光的。

但沿途风光并不是目的地,它只是走向目的地的一个路标,所以说在修行的次第上,是先明心后见性,最终才是证果。

——摘自《万行书院:明心、见性与证果的区别》

万行大和尚简介: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践行佛法、体证生命本源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4年佛学专业、7年闭关、18年建寺安僧、1万多场开示演讲、千万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国语言......

2000年创立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国旗;2016年创立中国首座佛教爱国馆;2000年至今,东华禅寺18年间向社会捐款捐物数千万元,并多次荣获省市“模范和谐寺观教堂”称誉。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悟,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历经三十余年,总结出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东华禅》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万行大和尚将《东华禅》修行法门无私奉献,殷切期望天下众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天空在佛教里面是什么意思,佛教的“空” 是什么意思?

1楼 潜川 应该说是 天 的 含义。因为佛经是中国人翻译的,汉语的含义太博大精深了,所以分别有不同的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分别是 1 区域,专指时空维度比人间还要高的一个国家,如 三十三天 2 维度空间,也专指维度比人间高的一个空间,如 三界二十八天 欲界六天 忉利天等。 3 天人,而且通...

什么是佛门的手印,佛教常见的手印是什么意思

1楼 耀阳 手印的意义 手印 梵文mudra,藏文phyag rgya ,又称为印契,现常指密教在修法时,行者双手与手指所结的各种姿势。音译作母陀罗 慕捺罗 母捺罗,或称印相 契印 密印,或单称为 印 。 佛菩萨及本尊的手印,象征其特殊的愿力与因缘,因此我们与其结相同的手印时,会产生特殊的身体的力量...

佛教中说劫是什么意思,佛教中“回向”是什么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劫 佛教名词。 劫波 或 劫簸 的略称。意为极久远的时节。 古印度婆罗门教认为,世界经历若干万年后会毁灭一次,然后重新开始。这一生一灭被称为 一劫 。而在佛教教义中,劫数包括 成 住,坏,空 四劫,坏劫时会有水灾 风灾和火灾出现,甚至导致世界毁灭。 2楼 匿名用户 一般指一个极长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