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夏_洛_洛
这是答案:1.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是因为作者十分热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更能体现出作者与这些自然界朋友的深厚情感。
《山中访友》这篇课文中得题目为什么叫做山中访友?
2楼:帅气的小宇宙
《山中访友》这个题目是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山林中的景物比作朋友,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抒情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
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3楼:drar_迪丽热巴
作者把山中的大自然景物都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所以朋友去访友不是很应该吗.因此《山中访友》要叫山中访友.
在作者眼里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鸟一石都成了有生命的人,都能和我说话,都是我的朋友.进山看景,自然就成了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是著名散文家李汉荣先生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杰作。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简略,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
该文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课本(07年后又编入全国通用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课《山中访友》)。
4楼:不是苦瓜是什么
《山中访友》这篇课文中得题目叫做山中访友,这是一个拟人句。作者把山中的大自然景物都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所以朋友去访友不是很应该吗,因此《山中访友》要叫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是著名散文家李汉荣先生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杰作。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简略,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抒情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楼:咋的他还在
因为作者把山中的一切都当作有生命的人来对待、交流,而且感情深厚,就像朋友一样。因此《山中访友》要叫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是著名散文家李汉荣先生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杰作。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简略,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
这篇文章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课本。
李汉荣,1958年生,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勉县人。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余首,散文2000余篇,中短**30余篇。
1982年毕业于陕西汉中师范学院中文系。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当代作家。亚洲发行量最大杂志《读者》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6楼:小三
这是一个拟人句。作者把山中的大自然景物都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所以朋友去访友不是很应该吗。因此《山中访友》要叫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7楼:柒月黑瞳
课题《山中访友》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之凝聚,是这篇作品中不可忽视的文眼。
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8楼:_深__蓝
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是因为作者去山中看大自然的景色,作者把山中的景物当做自己的朋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感受到亲切感,把景物拟人化也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情,就像熟悉的老朋友一样,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上中访友》一文中,作者拜访的“朋友”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通过作者与山中的朋友们的对话来描写文章,这样既呼应了文章的题目《山中访友》,又使读者更身临其境。
《山中访友》文章赏析: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
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
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山中访友》,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9楼:匿名用户
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朋友,可以引起读者想象,吸引读者兴趣,不过通读完全文之后,读者就会明白,原来作者要寻访的朋友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老桥,鸟儿,露珠,树,悬崖,瀑布,白云,云雀等物。体现了作者对山中的一切的热爱,以及对于自然的热爱。山中访“友”贯穿全文,使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升华,富有诗意。
10楼:匿名用户
“进山看景”写成“山中访友”这样能够让人倍感亲切,而且使人和物融为一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
这篇课文为什么要以雨的四季为题目
1楼 暖暖炊烟袅袅 本文以 雨的四季 为题,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 特定季节的雨, 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 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 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作者为什么要把题目写成 雨的四季 而不是四季的雨? 2楼 呼呼爱你哟 1 叫雨的四季突出说明了...
1,山中访友,山中访友这一课主要讲了什么
1楼 钥尊 本文作者叙述的方式 ,用第三人称叙述的老朋友有 树林 露珠 鸟儿 树木 溪流 瀑布 山泉。 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的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浑然一体的感觉,表达了树和人亲切而和谐的友谊气氛。 望采纳,谢谢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山中访友》1 8自然段意思 2楼 测个饿不...
课文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作题目,课文用半截蜡烛做题目是因为什么?
1楼 d疯狂青蛙 还因为那半截蜡烛里还藏着秘密,那秘密情报关乎着伯诺德夫人和整个法国的命运。 1123007976,密码答案 1 课文用半截蜡烛做题目是因为什么? 2楼 匿名用户 半截蜡烛是文章的线索,半截蜡烛关乎伯诺德一家的性命 半截蜡烛课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楼 匿名用户 是这一句吗? 伯诺德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