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古诗,如何对古诗词赏析

2021-01-23 11:41:32 字数 5943 阅读 7442

1楼:关漠莘金枝

根据语句(意境)想意境,再把内心感受写出来。

做到身临其境。

如何对古诗词赏析

2楼:ok小

一、基本方法思路: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二、分辨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1、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2、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3、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

4、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

5、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

6、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7、咏物: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

8、写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9、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

10、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三、分析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

3楼:金牛咲

1、基本方法: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2、分辨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1)、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2)、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3)、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

(4)、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

(5)、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

(6)、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7)、咏物: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

(8)、写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9)、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

(10)、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11)、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12)、讽刺: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

(13)、哲理:以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

(14)、行旅: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15)、咏怀: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

3、分析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

扩展资料

答题示例:

1、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2、陈与义的《早 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4楼:happy言欷

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它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使人心潮起伏,以鲜明的节奏和美妙的韵律使人吟咏回味,以高度的凝练和含蓄使人回味无穷。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可是,由于诗歌的凝练含蓄,以及文化积淀少等原因,诗歌鉴赏也历来是难题,下面我谈几点古代诗歌赏析的方法,供方家指点。

一、分清诗歌类别

不同的诗歌在表情达意、技巧运用、韵律节奏等方面各有其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形式可以分为古风、格律诗、词、元曲。诗歌的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鉴赏诗歌,首先要分清类别。

在常见的诗歌中,抒情诗歌的比例比较大,尤其值得研究。抒情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抒情,一类是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可以三类:一类是借景抒情,一类是借事抒情,还有一类是托物言志。下面分别说明。

1、直接抒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直接抒情的诗歌一般是前两句写景或者写事,后两句抒情。如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先言汪伦以歌赠己,后言桃花潭水即使深达千尺,也不及友人之情深,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直接传达出内心的激动。

2、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的诗是把自己要抒发的情感寄予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斜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作者仿佛纯客观地描写昔日显赫大族王导、谢安家的燕子,如今也飞入了寻常百姓的家门,不是直接写朝代更替、人事变迁,而是将怀古之悠情寓于看似琐碎之小事之上,看似平淡然引人深思。

3、借人、事抒情

此类诗歌多以历史人物或者重大事件为题材,作者借这些事件和人物表明自己的看法或者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例如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认为周瑜的成功很侥幸,如果没有东风,火攻便不能成功,连二乔都将被曹操掳去,委婉地表达了孙刘联军会惨遭灭亡的严重后果。

4、托物言志

此类诗多借助某种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虞世南《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垂着长长的触须,饮着清洁的甘露,远扬的蝉声从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上传向远方。它身居高处,不同反响,并不是借了秋风的威力。作者借蝉表明自己的看法:

人若能身居高洁,同样能不用借助任何力量而使声名远扬。

二、尽可能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一首诗在赏析过程中,不了解历史背景往往容易导致诗歌鉴赏肤浅化,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例如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诗面来说,作者通过叙写项羽,宁可自刎乌江也不回去见江东父老的情节,表达了对项羽不屈辱偷生的壮举的仰慕之情。但再深入思考:李清照是婉约词派集大成者,何以对豪迈的项羽大加赞叹,其用意何在?

翻开历史,我们看到李清照所处的时代:金兵南下,汴京失守,宋王朝被迫迁都南京,致使无数人民家破人亡,作者也遭遇丧夫之痛。女诗人孤苦零丁,飘零异乡,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原意是要借项羽不苟且偷生的悲壮之举,抒发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谴责之情。可见,要全面地赏析古代诗歌,了解其历史背景是何等的重要。

三、尽量多地熟悉作者的人生经历

诗人人生经历的变化,往往致使其诗歌风格、题材、思想内容的变化。其中以李煜、李商隐、李清照等人最为典型。其前期作品与后期诗作几乎判若两人。

以李后主为例,25岁便成为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君,生活豪华奢侈,其词作范围,多描写宫廷生活,如其《玉楼春 晚春初了明肌雪》、《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或沿袭传统题材写男女之情,如《一斛珠 晓妆初过》、《菩萨蛮 花明月晴笼轻雾》;或写离愁别恨,如《采桑子 庭前春逐红英尽》、《清平乐 别来春半》等等。但29岁时南唐为宋所灭,他成了亡国之君,开始了阶下囚的生活,对江南故国的思念,伴着孤寂、悲凉的心情,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写亡国之恨。其代表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凄凉悲怆,与其前期诗作迥然不同。

还有,诗人处在不同的时代,诗歌的主题、风格也迥然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物华天宝,国力强盛,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情讴歌理想的人生,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世界,其风格浪漫,想象丰富,感情丰沛。而生活在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的杜甫,在飘零的途中,凝视着流血的大地,所咏之作则体现了一种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可见,熟悉诗人的人生经历,是更深地理解诗歌不可或缺的条件。

四、学会进入诗歌的意境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给意境下过这样的定义: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我们的学生怎养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呢?

其一,要靠联想

诗歌的主题常借助意境来表达,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借助想象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诗歌中情与景结合的基本方式,正如前文所说,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来表现自己心中情怀,托出诗歌的主旨的。例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个美妙的仙境,联系诗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对比联想,我们便清楚地明白了其用意,即表达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自由光明的渴望。

其二,要借助想象

没有想象便没有诗歌。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如果说联想是靠记忆,那么想象便是创造。

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要进入作品意境,我们可以根据作品提供的描述性语句,调动生活积累,通过想象再造形象。例如《过山村》

山村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诗的前两句使我们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细雨绵绵,小溪流过竹林,斜桥小溪之旁,一条小路蜿蜒伸入山村,宁静的山村偶尔传出一两声鸡鸣,多么幽静,多么恬适;后两句,我们便应有这样的想象:嫂子与小姑相约相伴,一起浴蚕,多么和谐,多么温馨。

而除了庭中的栀子花外,没有闲着的,山民又是多么勤劳啊,继而对整首诗理解透彻。

五、体会诗中的修辞

古代诗歌中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等,这里着重谈谈比喻和拟人的运用。

1、 使用比喻在古代诗歌中不乏经典之作,例如唐代朱余庆临考进士之际,给水部郎中张藉的《近试上张藉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从诗面看,写的是新娘在新婚之后的第一个早晨,即将拜见公公婆婆,化妆完毕,问丈夫化妆还可以吗?而实质是作者以新娘自喻,将主考张藉比喻成丈夫,表达自己对考试的担心,向张水部讨教。张也写诗作答: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值万金。

诗中也以"越女"比喻朱庆余,"一曲菱歌"比喻朱的出众才华,表达了自己对朱的赞赏和安慰。;两诗应和,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 用拟人的古代诗歌中更不乏千古名句,例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清代学者王国维说:"着一闹字,境界全出。""闹"字仿佛使读者听到满枝红杏的喧闹,烘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赋予春风以人之情态,也点染出江南之盎然生机;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弄"字赋予了花以人之情态,这些拟人手法的运用,让后人回味无穷。

当然,学生学会了上述的诗歌鉴赏的方法,仅仅是入门,要提高鉴赏的能力,必须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所谓"观千剑然后识器,操千曲然后晓声",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多看多练,自然能突破这一难题。

怎样欣赏一首古诗词,如何欣赏古诗词如何能更好的体会到诗词里面的意境

1楼 阳光语言矫正学校 这应该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古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的经验就是不可强求,强解释,去体去意境。 如何欣赏古诗词如何能更好的体会到诗词里面的意境 2楼 北京王嘉化妆学校 什么叫 意境 呢?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面这样说 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古诗词...

如何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如何赏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1楼 匿名用户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 修辞方法 表现手法 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 表达方式 一 抒 情方 式 一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 1 总论 情与景的关系 2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触景生情 景 情 以景结情 情 景 缘情布景 寓情于景 有景无情...

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如何赏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1楼 晴天霹雳猪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 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这里我们就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与解题对策作一介绍,希望能给考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一 表达技巧类 命题形式 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