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lǐ ——人名、地名用字。如:范蠡(楚国宛人今河南南阳,陆蠡:现代著名散文家);蠡县(在河北省中部);蠡湖(在江苏无锡市西南)
囚绿记写作背景
2楼:北岛无梦丷
《囚绿记》写于1938年,也即这一时间段,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看着“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也即邀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暂住北京之时,作者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作者当时怀着“过于抑郁的心情”,对富有生命力,充满生机的绿色常春藤无比眷恋。
《囚绿记》是现代作家陆蠡于1938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结构新奇精巧,详略得当,虚实相生,富有变化,平中见奇,语言含蓄蕴藉,深沉厚重。
3楼:金果
写作背景: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入侵租界为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
《囚绿记》写于1938年,也即这一时间段,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看着“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也即邀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暂住北京之时,作者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窗外的一树常春藤。
作者当时怀着“过于抑郁的心情”,对富有生命力,充满生机的绿色常春藤无比眷恋。
扩展资料:
《囚绿记》是现代作家陆蠡于1938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
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赏析:《囚绿记》展示了人心灵中最真实最永恒的一面,那就是:和平安宁,优美诗意的生活才是人真正的需要,但当一种东西侮辱你的自由的时候,人会为了自由而反抗,甚至牺牲。
如果是朱自清,写“绿”不稀奇,因为他是一个古典的文人,多愁善感,喜欢花花草草。当把这篇散文的作者陆蠡的人生历程和“绿”放在一起看,就会引发很多的联想。
陆蠡是一名烈士、为了自由和民族,遭到日寇的**。照我们普通人的想法,烈士、战士都该是铁血汉子,粗犷,充满豪气,而不该有朱自清似的“温柔”。
战斗是他无可奈何的选择,和平安逸才是他内心真正的需要。从他对绿叶的描写看,他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人,你看,多么细腻,多么温柔,“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
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这是一种真正的爱,只有诗人才会写出。
一个人的高贵之处就在于:当一种东西侮辱了他的精神的时候,他的内心会逼他去抗争,他为精神自由而死,死而无憾。
《囚绿记》还揭示出一个哲理:美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角度、心境下才能完美呈现。作者是孤独而陌生,“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孤独是美的伴侣,一个人静观时,最有可能发现、感受美。他欣赏绿藤,不是走在外面,而是透过一个小圆洞,这个特殊的角度使得绿藤朦胧美丽。
发现美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人必须是一个内心安静敏感的人。幸运的是,陆蠡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这种禅的境界,在人生中是难得而值得珍惜的。我羡慕作者是这样一个有慧根的人,而命运又垂青于他,给他一段悠闲寂寞的时光,在他的窗前又放下那棵绿色的常春藤。
4楼:vivi雨儿飞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作者喜欢绿色,留恋绿色,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但它又发现常春藤有一种决不改变的品性,固执的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远不屈服于黑暗”。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他对绿色的爱之深和为什么爱。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这就使读者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落,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便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情。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5楼:朱瑜辰
当时爆发了抗日战争,全国人们需要团结起来,所以全文通过对于绿的赞美,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执着的精神,和作者对于受苦受难同胞的怀念和牵挂。
6楼:鬼米米
此乃上课正解:
是作者在上海租界内回忆去年(1937年)在北平的事情。那年是卢沟桥事变爆发
7楼:大公司
《囚绿记》是作者在看到祖国正在被日本所写的,作者将中国人的不屈精神与长春藤的精神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作者的爱国热情。
8楼:涂智聊璧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入侵租界为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作者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囚绿记》就写于抗战前期(1938年)“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作者怀着“过于抑郁的心情”,自然对富有生命力,充满生机的绿色常春藤无比眷恋,于是作者由于恋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阴暗潮湿的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来“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但是作者慢慢地发现,这“绿友”“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而在它见不到阳光的地方,“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黄”。从而,文章引申出更深层的意蕴:
因为文章所述之事发生在芦沟桥事变后,地点是又是烽烟四逼中的旧都,这就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体味到,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体味到作者祝福它“繁茂苍绿”中所包含的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念,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心情。
9楼:敏兴利雨灵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
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诚挚、朴实。他翻译的作品有俄屠格涅夫《罗亭》,英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法拉芳登的《寓言诗》和拉马丁的《希腊神话》。
本文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囚绿记中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10楼:水煮酸菜
1、"囚绿“体现了作者对”绿“的喜爱程度,寄托了作者对生命,对爱和幸福的珍视,而无法囚住绿,正说明“绿”的顽强与倔强,作者借“绿”言志,赞美了这种顽强不屈的性格。
2、表达了作者对处境艰难中的中华民族,不畏**,追求自由光明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3、同时,这绿色的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11楼:匿名用户
由于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再加上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一个原因,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之"巧",由此而来,所以抒情上显得深沉婉转,语言上淳朴清丽,成为本文的另一个特色。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作者喜欢绿色,留恋绿色,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但它又发现常春藤有一种决不改变的品性,固执的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远不屈服于黑暗”。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他对绿色的爱之深和为什么爱。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这就使读者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落,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便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情。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囚绿记的行文线索是恋绿——囚绿——释绿——念绿,其中囚绿是重点,也是惊人之笔。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发现了绿色的特征,从中得到了启示,甚至悟到了绿色的秉性与自己的心灵的相通之处,从而也使这一短文富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12楼:贪唯沧恋
为了让“绿色”与“我”更接近、更亲密,以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我”抑郁之心
13楼:丛青芬荀女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这就使读者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落,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便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情。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所以就囚住了这绿色
囚绿记的文章主旨,囚绿记中心思想是什么
1楼 爱 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章,文中讲述了作者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借窗前一株常春藤,抒发了作者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及对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的赞美。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囚绿记中心思想是什么 2楼 天风海雨楼主 作者通过写在孤旅生涯中 囚绿 的故事,通过赞美窗...
双城记是什么作者是谁,《双城记》的作者是谁?哪国人?还有什么作品?
1楼 百度用户 双城记世界名著《双城记》 作者狄更斯 a tale of two cities 1859 by charles dickens 1812 1870 内容提要 1775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
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刘和珍的"微笑"与"和蔼”
1楼 年年好运 她有着美好的理想的,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社会的美好,所以用总是 微笑 和 和蔼 来象征。 刘和珍对同志 师友和蔼可亲 温柔善良的性格。 反衬杀人者 卑劣的本质和反动文人的寡廉鲜耻。 她是一个强者在残酷的社会下人吃人的恐惧下,她依然微笑着。 鲁迅用她的形象来说明一种现象。 微笑是应该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