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一文按什么的顺序记述的作者既拿什么的大门

2020-12-09 07:00:04 字数 5631 阅读 4177

1楼:du知道君

《颐和园》的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实际描写中,却藏着丰富的变化: 首先是对万寿山上的描写。“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写的却不是山脚的景色,而是“抬头看”,写了半山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却不写山上,反而“向下望”去,写山下树丛掩映的黄的绿的屋顶和朱红色的宫墙,写昆明湖的静和绿,还写了眺望远处的城楼和白塔。

这样看起来,其中的“移步”与“换景”不相一致,甚至有点对不上号,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这正对应着颐和园的特点。

颐和园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什么、什么和什么。

2楼:匿名用户

《颐和园》是一篇语言优美

条理清楚的游记,其写作方法也是非常值得学生学习的。首先,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描绘古老的皇家园林美丽的景色。

结构上首尾呼应,条理清晰。字里行间又流露出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信“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叙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原文: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扩展资料

内容方面:

1、全文共六个自然段,556字,10个一类字,4个二类字,是精读课文。

2、题目“颐和园”,“颐”是“颐养天年”之意;“和”是“天下太和”之意。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乾隆皇帝送给母亲祝寿的一座皇家园林。1860年和1900年两度惨遭侵略者洗劫焚烧。

后来,光绪皇帝为孝敬慈禧太后重新修建,改名为“颐和园”。

3、课文第二自然段从三个不同角度写了长廊。

一是从整体看:最大特点是“长”,课文用了“一眼望不到头”及“七百多米”“273间”列数字的方法描写。

二是看廊内:横槛上的五彩画“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三是看廊外:“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说明花多、品种多、开放时间各不相同,从而长廊两旁鲜花常在。

“微风从昆明湖上吹来”,说明人在长廊,还可欣赏到昆明湖的美丽。

4、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万寿山”。因乾隆皇帝送与母亲贺寿因而得名,有“万寿无疆”之意。佛香阁的闪闪发光和排云殿的金碧辉煌显示了皇家园林的雄伟壮丽。

5、第四自然段是作者站在半山腰的佛香阁下面望到的景色: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绚丽多彩的颜色对比写出了一个“美”字。

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比喻手法写出了昆明湖的“静”和“绿”;继而又以“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以动衬静,“滑”字确切巧妙。

6、第五自然段的昆明湖是杭州西湖的缩影。重点写了十七孔桥: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的特点。

7、颐和园是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乾隆皇帝有诗赞“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数昆明。”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和古代无数劳动人的智慧的结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楼:demon陌

颐和园一文是按照游览顺序描写的,具体描写了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突出了颐和园的壮观,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

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4楼:雨粒棚

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上,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这里依次出现的景物就是长廊、万寿山(上山、下山)、昆明湖。

5楼:匿名用户

游览、长廊、昆明湖、十七孔桥

6楼:匿名用户

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记述的

7楼:语天

移步换景,游览顺序写的。

8楼:qingg的家

的。大ro/wrrd

9楼:匿名用户

考虑军绿痛苦痛苦交流图咯路了了了了了了

颐和园一文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先后浏览了什么?

10楼:百度用户

作者按游览顺序写,先后游览了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的风景、昆明湖的风景

11楼:叶丹丹

按照游览顺序写了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

偶尽力了,希望采纳!!!!!!!!!!!!!!!!!!

12楼:匿名用户

按照游览的顺序,地点转移的顺序记述的

颐和园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13楼:小胡子不是我

颐和园作者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

课文可以体现的语句:

1、进了颐和园大门,绕过了大殿,就来到了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脚下了。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都被收在眼底了。

4、(我)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

《颐和园》课文原文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参考资料

小学语文频道:

http://****jiaoba.***/yuwen/jiaoba_html/class917/917_22703.html

14楼:朋克魔女艾薇儿

通过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顺序。语句: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15楼:我陈泽超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16楼:匿名用户

有一个字写错了快点改正

17楼:匿名用户

作者是从大殿然后就绕到了长廊,上了颐和园的,就来到了锁香阁佛香阁下面就是排云殿。排云殿,金币辉煌从王受乡下啦,就是湖中心的小岛好。价徐七孔桥

18楼:海边长江

长廊万寿山,万寿山脚下,万寿山山顶

19楼:匿名用户

长廊——万寿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

20楼:匿名用户

小公主变好了诗人鱼和平精

颐和园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1楼:wuli都灵

颐和园作者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

课文可以体现这种游览顺序的语句:

1、进了颐和园大门,绕过了大殿,就来到了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脚下了。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都被收在眼底了。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

22楼:快乐无限

在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特点的文章中,常常采用所谓移步换景的方法,也就是到一个地方写一种景色。《颐和园》中描写景物乍一看是按:“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这样的游览顺序来介绍的,但在实际描写中,却藏着丰富的变化。

首先是对万寿山上的描写。“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写的却不是山脚的景色,而是“抬头看”,写了半山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却不写山上,反而“向下望”去,写山下树丛掩映的黄的绿的屋顶和朱红色的宫墙,写昆明湖的静和绿,还写了眺望远处的城楼和白塔。这样看起来,其中的“移步”与“换景”不相一致,甚至有点对不上号,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这正对应着颐和园的特点。

因为颐和园是一个皇家园林,它的占地面积和精妙设计,都不是一览无余的。如果站在山下写山下,就会被树丛遮住平视的视线,只能看眼前的景色,不能看到更多更远的景色。

希望能帮到你!

大雁归来一文中对大雁进行了什么的描写

1楼 左半翼 本文通过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 觅食 群居 飞行的活动,说明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 2楼 徐良粉丝呀 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这种写法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作者对大雁是那样有感情,他喜欢...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中我们要学习李四光什么的品质

1楼 天下牛 奇怪的大石头围绕大石头的来历叙述,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 善于动脑,数十年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2楼 我叫王瑜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中我们要学习李四光善于提问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的品质。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

爬山虎的脚一课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楼 du知道君 先总的写出了这种植物爬山虎 再分别写它的叶子 脚 按从整体到局部顺序 2楼 景芸应皓洁 叶子爬山虎有脚 脚的样子 脚的功能 爬山虎的脚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爬山虎的脚 3楼 小妮子晨晨婷婷 先总的写出了这种植物爬山虎 再分别写它的叶子 脚 按从整体到局部顺序 4楼 匿名用户 我是小学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