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021-01-13 14:37:32 字数 5790 阅读 2540

1楼:匿名用户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最初的个性倾向与态度开始形成等。

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楼:匿名用户

一、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二、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三、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好问、好学;

2、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一、初生到满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适应新生活;

2、依靠无条件反射:吸吮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游泳反射、强直性颈反射;

3、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

4、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社会性的需要)。

二、满月到半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2、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

3、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4、开始认生。

三、半岁到周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语言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3楼:啦啦哈哈吕

儿童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也就是在思维方面,会表现出直觉行动思维这个特点来。也就是说儿童的思维带着直觉行动性。这时期儿童认识事物、思考事物时最主要的特点是:

他凭着感知觉,凭着动作去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积累知识。所以我们在组织儿童进行学习的时候,或者组织儿童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儿童的这个特点。

心理学 皮亚杰把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4楼:来日方长

1、感知运算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 stage,0-2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思维期,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思维期,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7-11岁)

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思维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从11岁开始一直发展)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其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同时儿童可以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

扩展资料:

西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新趋势,就是对皮亚杰儿童发展阶段理论的两种质疑。

一、近年来,在西方认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以皮亚杰的年龄阶段论所描述的那种“全或无”的形式进行的。

他们通过实验发现,许多重要的认知能力在儿童十分年幼时就已经存在,只是程度有限,这些能力将随着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增长,一直发展到成年期。心理学家们提出这种批评是以下面观点为依据的:

(1)认为皮亚杰发展阶段论的事实根据不足。传统的皮亚杰理论认为,幼儿缺乏某种认知能力,这种结论是依据非常有限的实验结果而推导出来的。

但现已有科学研究表明,在比较复杂的课题任务中,各种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和动力变化常使某些重要的认知能力时而表现时而隐蔽,因此,仅通过少量的实验,就来概括儿童的认知能力,根据不够充分。

(2)认为皮亚杰的实验过于困难,不适合年幼儿童去做,因而不能挖掘表现出幼儿的应有能力。最近的研究结果已表明,如果研究者能设计出难度适当的课题任务,如果事先引入训练程序,再做皮亚杰的实验时,年幼儿童就能表现出原认为缺乏的认知能力。

二、提出**思维发展的模式。威廉·佩里(william perry)等人,对皮亚杰的将15岁定为思维成熟期的理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15岁不一定是思维发展的成熟年龄,形式运算思维也不是思维发展的最后阶段。

佩里把大学生的思维概括为如下三种水平:

(1)二元论(duali**)水平;

(2)相对论(relativi**)水平;

(3)约定性(***mitment)水平。第一章提到的里格,他明确地提出辩证运算是思维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此阶段正是**思维发展的特征。

上述两种观点的提出者都表示自己是新皮亚杰主义者,但是他们在思维发展的模式上却和皮亚杰的学说有着不同的看法。

5楼:范德化

皮亚杰吧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各阶段特点如下:

1、感知运算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 stage,0-2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思维期,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思维期,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7-11岁)

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思维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从11岁开始一直发展)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其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同时儿童可以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

扩展资料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图式

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个体能对刺激作出反应,在于其具有应付这种刺激的思维或行为图式。图式使个体能对客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使信息秩序化和条理化,从而达到对信息的理解。

个体的认识水平完全取决于认知图式。

图式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可应用于不同的刺激情境。初生儿仅具有几个简单的遗传图式,如吮吸,当嘴唇触到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吮吸、反射。学习能产生迁移,是因为在前一学习中形成了某种图式。

然后应用到下一学习情境中去。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发展,不仅表现在知识的增长上,更表现在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上。图式的发展水平是人的认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既是认识发展的产物,又是认识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2、同化

同化指有机体把环境成分整合到自己原有机构中去的过程。皮亚杰借用同化来说明个体把新鲜刺激纳入原有图式中的心理过程,就整个有机体来说,有三种水平的同化:生理水平上,是物质的同化;动作水平上,是行为的同化;智慧水平上,是思想的同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中。因此,同化过程受到个人已有图式的限制。个人拥有的图式越多,同化的事物的范围也就越广泛;反之,同化范围也就相对狭窄。

3、顺应

顺应指个体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同化的新刺激时,便要对原有的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这样将迫使个体改变现有的认知图式,形成某些适合新经验的新图式,引起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

图式的发展和丰富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来实现的。皮亚杰认为,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同化是量变的过程,而顺应是质变的过程。

在认知结构的发展中,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彼此联系,相互依存。就人的认识成长来说,如果只有同化没有顺应,认识就谈不上发展。如果不存在同化也就没有顺应可言,认识永远是外物同化于内部图式。

内部图式顺应于外物这两个对立统一过程的产物。

4、平衡

平衡是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识的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儿童认知最初处于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中。

当面临新异刺激时,产生了不平衡。通过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或顺应,使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恢复平衡状态。认识的发展就是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

平衡从三方面调节着个体的认知过程:一是调节同化与顺应两种技能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保持平衡;二是调节个体认知结构中执行不同功能的子系统;三是在个体知识的分化与整合中保持平衡。

参考资料

6楼:榴莲臭臭豆腐

皮亚杰把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低级的行为图式; 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所谓客体永恒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

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例如,幼儿在玩“藏猫儿”游戏时,对方藏起来,幼儿虽然看不见对方,但幼儿会用眼睛到处寻找,而不是认为对方消失不见了。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万物有灵论”。亦称为“泛灵论”,此阶段的儿童认为一切都是有生命的。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

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

特点: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思维具有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特点: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 能够理解符号意义、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扩展资料:

1、康德的认识论

皮亚杰吸收康德的先验范畴理论,改造成为遗传的“图式”,康德的先验范畴论是预成论观点。而皮亚杰认为先天图式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仅处在一个起点的位置,图式主要是在儿童后天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2、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强调内在结构的研究,反对外部现象的描述。皮亚杰力图通过儿童后天的活动**认知结构的发生和发展。他指出,认知结构既不是形成于物理客体之中,也不是先验的存在于主体自身中,认识的获得必需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联结起来的理论来加以说明。

3、生物学

皮亚杰研究认识的方**取自生物学,他吸收了生物学中渐成论的观点,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的技能和结构与认知的技能和结构之间具有“同构”关系。

4、数学和逻辑学

皮亚杰运用数理逻辑中的运算、对称、可逆等概念来研究儿童思维的发展,并用符号逻辑作**形式运算阶段思维过程的特点。他认为有了符号逻辑工具,就像掌握了统计学一样。对心理学的研究有重要帮助。

5、格式塔心理学

皮亚杰认同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思想,但也认为其**的认识的结构因素,是“没有发生的结构”,而行为主义只强调后天经验的积累,不考虑内部结构的因素是“没有结构的发生”。他把结构和发生结合起来,**在后天或从中逐渐形成的“结构”,即建构论的结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性格的年龄特点有哪些

1楼 何秋光学前数学 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 0一2岁 婴儿期。此时儿童尚未掌握语言,主要是通过感觉运 式和外界相互作用 同化和顺应 ,并与之取得平衡。 前运算阶段 2 6 7岁 学前期。此时儿童的感知运 式开始内化,成为表象。随着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儿童可以用表象符号代替事物,用表象和语...

儿童发展趋向和特点是什么,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楼 留下一片林 现就我国学者所划分的儿童发展的五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总结如下 婴儿期的特点 先学前期,3岁以前,托儿所 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神经系统与大脑发育迅速。这一时期婴儿的学习分三个层次 习惯化 工具性条件反射 言语的掌握。 言语的获得就标志着婴儿期的结束。...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楼 百度用户 1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主要涉及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原则和方法等。 2 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主要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儿童认知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特别强调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如认知差异 人格差异和性别差异等。 3 学习心理,主要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