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金牛heh额
《爱莲说》中的主旨句是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爱莲说》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
2楼:匿名用户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花之君子者也。”以莲喻道德高尚的人。此篇文章写出了作者洁身自好、不甘屈服于世俗的高尚情操,表现了作者的“出淤泥而不染”,从而与文章中所讽刺的庸人、俗人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文体,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爱莲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之精品。全文119字,结构严谨,笔意超越,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其采用“借影”笔法,以莲自喻,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容。
《爱莲说》宋代: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3楼:心不动则不痛尐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 表现莲花高洁品质的语句:
2、 写出君子不同流合污而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比喻君子行为方正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这一感叹表达了作者对 ____________________恶浊世风的鄙弃。
6、 本文作者歌颂的是莲花,却为什么要提到菊花和牡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世人甚爱牡丹追求富贵(或“贪慕富贵”、“追逐名利”)、趋炎附势6、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4楼:火炎焱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楼:evil雯辉
《爱莲说》中的主旨句是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6楼:匿名用户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希望可以帮到你 望采纳 谢谢!o(∩_∩)o
7楼:福快乐健康平安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满意请采纳。
《爱莲说》复习试卷答案 10
8楼:孔明化身
1.洁身自好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1)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4.(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香远益清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7.不受世俗污染,不予世俗同流合污,正直,态度严肃而不可轻侮。
8.用牡丹来做为反衬,衬托莲的美好品格。
9.前者是不予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态度。后者则是被“淤泥”所染,盲目跟从的形象
9楼:匿名用户
1.高洁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4.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香远益清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作者对追名逐利的鄙弃7.不同流合污,正直,在优越环境中不炫耀,严肃8.
衬托 菊花是正称 牡丹是反衬,突出了莲的品德高尚9.前者描述了正直君子,后者描述了世俗之人
10楼:冫水倫丸
.洁身自好
2.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1)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4.(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香远益清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7.不受世俗污染,不予世俗同流合污,正直,态度严肃而不可轻侮。
8.用牡丹来做为反衬,衬托莲的美好品格。
9.前者是不予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态度。后者则是被“淤泥”所染,盲目跟从的形象 抄袭我的
《陋室铭》一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11楼:神魔之恶梦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12楼:匿名用户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一句点明主旨。
13楼:匿名用户
孔子云:"何陋之有?"
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4楼:匿名用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意在表达房子是破房子 但是我是很牛逼的。
15楼:匿名用户
《陋室铭》一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6楼:匿名用户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楼:恪守前进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望采纳
<<狼>>一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18楼:非同小何
《狼》一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19楼:天地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醉翁亭记》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什么?
20楼:散一场暖阳
点明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21楼:匿名用户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帮忙找找诗句啊
22楼:匿名用户
遥望洞庭山水色,**盘里一青螺。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突兀高楼正倚城,洞庭春水坐来生。 三江到海风涛壮,万水浮空岛屿轻。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陋室铭中作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1)《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1楼 匿名用户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我们已经上过了,,应该是这个 2楼 匿名用户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 就不感到简陋了 。 3楼 匿名用户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为本文中心句,这是简陋的房屋但是因为我的品德高尚所以他并不简陋,外陋而内不陋 4楼 匿名用户 山不在高,有...
饮酒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饮酒(其五)》中的主旨句是哪句?
1楼 匿名用户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楼 匿名用户 陶渊明的copy《饮酒》 表明诗人决意bai 摆脱尘世的du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zhi结庐在人dao境,而无车马喧。《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中, 结庐在人境,而...
巜陋室铭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陋室铭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表达了作者
1楼 若舞飘逸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有疑问请追问 满意望采纳,谢谢! 陋室铭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表达了作者 2楼 冷暖自知 主旨句是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译文 这是简陋的屋子 但只有我 品德高尚 就觉得不简陋了 此句与下文的 何陋之有 相呼应 表达了作者的品德高尚 再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 表达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