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法知识:怎样辨析比喻和拟人

2021-01-05 15:38:02 字数 6198 阅读 7653

1楼:精锐教育

比喻是一种打比方,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与ta性质不同但有相同点的事物。

拟人是把不是人的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情感、心理、特点、动作

2楼:nice上官云珠

比喻是把一件物品比做什么,拟人是比作人(比喻包括拟人)

小学语文语法修辞: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3楼:舅舅的小兔

比喻句 是把事物比划成另一有共同特点的东西苹果圆圆的红红的像红灯笼一样挂在树上---比喻句拟人句 是把事物比划**的某种特征

苹果圆圆的红红的像小孩子的脸一样----拟人句

如何辨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喻和比拟

4楼:n筞竭

内容提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已经渗透了相关的修辞手法的教学。如比喻、夸张、比拟、反问、设问、对偶、排比等。

比喻句和比拟句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修辞内容。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比拟?

有比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吗?有人的句子就是拟人句吗?如何判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比喻与比拟的修辞手法,是我们小学教师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比喻与比拟的概说(一)比喻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手法叫比喻。 ①由此而言,构成比喻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如“我脚底仿佛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不能够成比喻,因为它不符合本质不同这个条件。

而“我心里仿佛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小学语文第六册《一束鲜花》)②就能构成比喻。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例如:“这只猫像一条鱼。”不能构成比喻,因为它们没有恰似点。

而“这只猫像一只小老虎”。就能够成比喻。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词语)组成。

比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成许多类型。教学上,一般根据比喻的构成特点分成明喻、暗喻、借喻三类。比喻在文中可以起到化平淡为深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 简洁的作用。

例如:(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小学生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2)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上述例句,例(1)是明喻,把漓江水的绿比作一块无暇的翡翠,比喻词“仿佛”。

例(2)是暗喻,把雪后的万里江山比作粉装玉砌的世界。暗喻词是“变成了”。例(3)是借喻,本体柳条儿句中直接用“银条儿”代替。

(二)比拟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想象的手法,故意把物当作人,甲物当乙物来描写的修辞手法,叫比拟。③比拟一般分为拟人、拟物两类。拟人,即把事物当人来描写,使它们具有人的言行、思想、情感。

拟物即把人当作物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比拟在文中可启到色彩鲜明、描绘行象、表意分明的作用。例如:

(1)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林海》。(2)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3)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上述例句,例(1)是拟人,把兴安岭当作人来写。

例(2)、例(3)是拟物。“风”不是吹进来,而是“灌进来”。“敌人”有“尾巴”,是把甲物当乙物,把人当物写。

二、比喻和比拟的辨析有比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吗?有人的句子就是拟人吗?比喻与比拟这两种修辞方法在小学阶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因而,正确地辨析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比拟,把握与区别好比喻与比拟的句子,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1、有比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吗?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前面我们提过,一个比喻句必须具备本质不同而有必须有恰似点这两个条件。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1)同类相比。例如: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小学语文第六册《画杨桃》。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随着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上钓鱼。

(小学语文第七册《钓鱼的启示》)(2)表示猜度。例如: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近来了。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院子里静悄悄的,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小学语文第六册《院子里的悄悄话》)(3)表示想象。例如: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小学语文第六册《赵州桥》)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小学语文第三册《难忘的一天》)(4)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

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2、比喻句和几种句式的区别。比喻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打比方,由于形式较多,容易与其它的句式相混淆。

我们不防采用下列方法来区别。(1)缩句找特征。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构成。

简单的比喻容易找,如“太阳像个大火球”。本体是太阳,喻体是大火球,比喻词是像。但句子长了就比较难判断,我们就可采用缩句找特征来判断。

例如: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梁的根,它不但在我看不见的地下扎得很深,而且在高梁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坚韧,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小学语文第九册《高梁情》)例句中,我们看到了三个比喻词“像”“像……一样”“仿佛”。

第一个像是同类相比,不是比喻。我们可以把这个长句缩成“高梁的气根像鹰爪一样抓住他,仿佛擒住一个庞大的活物”。它的本体、喻体、比喻词特征就显而易见了。

(2)换词法。用“是”作比喻词的比喻句,与有“是”字的句子容易混淆。我们就可以用换比喻词的方法加以区别。

一般来说,用“是”作暗喻的比喻句,我们是可以换成明喻的。而不是暗喻的句子,就不能换,一换句子就变了。如“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可换成“我们像祖国的花朵。”是比喻句。而“我们是学生。

”若换成“我们像学生。”句意就变了,不是比喻句。其它的暗喻也同样可试着采用换词法来判断。

如“雪后的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可换成“雪后的万里江山像粉装玉砌的世界。”而“这一张纸变成了一架飞机。

”就不能换成“这一张纸像一架飞机。”(3)去词法。比喻句中的比喻词“好像”是不能去掉的,不是比喻句的“好像”可以去掉。

如:“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好像一个个的红灯笼。”去掉“好像”就不通了,是比喻句。

“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他。”去掉“好像”句子仍然能读通,不是比喻句。(4)加词法。

有的比喻句不用比喻词,我们就可采用加上比喻词来辨析它。如:“花儿一样的脸。

”加上“像”后就变为“像花儿一样的脸。”是比喻句。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加上“像”后就变成“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3、有人的句子就是拟人吗?比喻与比拟两种辞格都有一个“比”字,构成了它们字面上的相似。

而比喻重在“喻”,比拟重在“拟”,则又造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比喻与比拟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二者的构成基础不同。

比喻构成的基础是相似性,比拟构成的基础是仿照性。比喻要求两事物有相似点,而比拟倒是着重两事物之间的不同点。例如: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小学语文第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例句中,“细雨如丝”是说细细的雨和丝在这一点上是相似的,是比喻,而说杨梅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是把“杨梅树”当成具有人物的贪婪、吮吸的行为来写,是拟人。另一方面,二者的结构形式不同。

运用比喻,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喻体必须出现,不能省略,本体不一定出现。运用比拟,本体(被比拟的事物或人物)必须出现,拟体(比拟的事物或人物)一定不出现,一出现就成了比喻。

比拟只是临时把拟体的某种品格赋予本体。例如:(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2)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小学语文第三册《看雪》)例(1)是暗喻,喻体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如改为“地球,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就变成了拟人。例(2)是一个排比,拟人兼借喻的句子。树上披着银装,“披着”很明显的是拟人。

用“雪毯”和“银装”来比喻雪后的地上和树上,本体隐藏,是借喻。

三、小学教材中部分疑难句子解析④1、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小学语文第八册《古井》)这是一个在小学教材中让老师们争议不休的句子。有的人说这是一个比喻句,就像“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其实,从构成比喻的条件来看,它们是不一样的。“老师”和“园丁”的本质区别是职业的不同,相似的是“培育”性。

因而是比喻。同样,“我的心像刀绞一般。”中,本质的不同是心是没有人拿到来绞的,而用“刀绞”来比喻,就可以把心痛这种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例句中,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指的是井水洒在路面上,春雨也是水,它们是本质相同的两种事物,所以我认为不能构成比喻。2、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小学语文第七册《观潮》)有人说这个句子是用“白色战马”来比喻钱塘潮的,也就是说,本体是“钱塘潮”,喻体是“白色战马”。这样的分析不太符合作者的本意。

从句子所处的上下文来看,整个自然段是从形状、颜色、气势、声响四个方面来描写钱塘潮的。这一句描写的是钱塘潮向人们涌来的气势,比喻的本体是“那浪潮越来越近”的气势,比喻的喻体是“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只用“白色战马”是表现不出钱塘潮的气势的。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样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小学语文第九册《草原》)这是一个比喻兼比拟的句子。用“中国画”来比喻小丘柔美的线条。而句中的“流”字又使本句具有了比拟的特征。

即把“翠色”当作会流的物体(水、油等)来写。拟体是可以流动的物体,但没有出现。4、在这境界里,连俊马和大牛都有时侯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小学语文第九册《草原》)回味着草原的乐趣,很明显是人才具有的思想,是拟人。而句中虽有“好像”但我们去掉“好像”一词后,意思仍然读通。这里的“好像”只是表示想象的意思,不是比喻句。

5、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似的。(小学语文第八册《古井》)句中有比喻词“像……似的”,但我们不能把“一阵风”或“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说是喻体。说把女的比作一阵风,也不符合文意,说把女的比作一阵风能把她吹倒,它们的本质都是“她”,也不能构成比喻。

而再单薄的女子一阵风也不能真的把她吹倒。这应该是一个夸张句。6、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勃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小学语文第八册《猫》)说猫“温柔可亲”,是把猫当作人来写,是拟人。“小梅花”是指猫在稿纸上留下的脚印,不用脚印而直接写“小梅花”,是借喻。

7、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小学语文第九册《三峡之秋》)“群峰披金甲”,“阳光跳跃”,“长江热烈”,“光辉投向”这一连串的描写是比拟,而“像一条金鳞巨蟒”则是比喻。8、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匆匆》)“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游丝样的痕迹。

”是比喻。把日子的匆匆流逝比作轻烟被吹散,薄雾被初阳蒸融;把痕迹比作游丝,形象而又生动。初阳不说晒干薄雾,而用“蒸融”,是把初阳当作火来写,拟体是火,是拟物。

9、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颜色是不能“照耀”人的眼睛的,这是把颜色当着能发光的物体(太阳、灯光等)来写,即把甲物当着乙物来写,是拟物。10、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小学语文第七册《卢沟桥的狮子》)句子用了四个“好像”,学生会误以为是比喻。

但我们用去词法就发现“好像”去掉后,句子的意思仍能读通,且我们在句中找不到喻体,因而不是比喻。但把柱子上雕刻的狮子说成“长吼”“专心”“偎依”“藏”“做游戏”“淘气”“按”等一系列有思想,动作行为的人,是比拟,也是排比。 1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小学语文第六册《火烧云》)云从西边“烧”到东边,是把云当作火来写,拟体是火,没有出现。“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是把红彤彤的云比作火。这是一个比拟兼比喻的句子。

12、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穷人》)“掀起”“卷着”“敲打”,这一系列的词语就明显看出这是一个比拟句。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喻与比拟的修辞手法讲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地**新的规律,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积累更多的经验,把我们的教学工作搞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

初中语文比喻跟拟人的作用类似吗,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1楼 路过的超人 比喻是 生动形象,是将不同类事物进行比作。 拟人是 将事物拟人化,生动形象,将事物赋予人的形态。 2楼 匿名用户 有点类似 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3楼 匿名用户 两者有很大的区别的,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二是用...

学习小学语文,小学生怎样学好语文?有什么好方法?

1楼 飞飞 学习语文一定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学习质量的好坏。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 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小...

一肚子没学问打一成语,一肚子学问和才能.比喻有知识.是什么成语

1楼 廿春秋 胸无点墨 xi ng w di n m 释义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师自赞曰 匙桃不上个村夫 文墨胸中一点无 曾把空虚揣出骨 恶声赢得满江湖。 一肚子学问和才能 比喻有知识 是什么成语 2楼 我也想知道阿 满腹经纶 m n f j ng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