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邕,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形象

2020-12-26 12:47:38 字数 5595 阅读 8115

1楼:冬天躲在被子里

《上李邕》全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

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这只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

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论语·子罕》中说: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

《上李邕》这首诗通过对( )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诗人( )的精神.

2楼:匿名用户

这首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诗人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入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附诗: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李邕中说说诗人借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楼:匿名用户

《上李抄

邕》是唐代伟大袭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bai。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du划与颂扬,表zhi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dao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上李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

4楼:初十人不知

表达了李白对李邕不满的情感 也从诗句里表达出李白当时的豪言壮志。

李白《上李邕》: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

5楼:你若成粪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望采纳!

上李邕结合诗句理解下面词语摇、簸却、假令、恒、沧溟、扶、殊调、大言。

6楼:不负诗社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⑵。

假令风歇时下来⑶,犹能簸却沧溟水⑷。

时人见我恒殊调⑸,闻余大言皆冷笑⑹。

宣父犹能畏后生⑺,丈夫未可轻年少⑻。[1]

词句注释

⑴上:呈上。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⑵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⑶假令:假使,即使。

⑷簸却:激起。

⑸沧溟:大海。恒:常常。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⑹余:我。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⑺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见《新唐书·礼乐志》。宋本“宣父”作“宣公”。

⑻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2]

白话译文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2]

创作背景编辑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开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

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 》),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2] [3-4]

作品鉴赏编辑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

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

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这只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

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论语·子罕》中说: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jié ào],显示出少年锐气。

李邕在开元初年是一位名闻海内的大名士,史载李邕“素负美名,……人间素有声称,后进不识,京洛阡陌聚观,以为古人。或传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门巷。”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

“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4]

上李邕 诗意

7楼:金牛咲

意思是:

大鹏一日从风而

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停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原文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史称李邕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

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思想主题:

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8楼:匿名用户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全部注释

1.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

有才华,性倜傥,唐玄宗时任北海(今山东益都县)太守,书法、文章都有名,世称李北海。后被李林甫杀害,年七十余。《旧唐书·文苑传》有传。

李邕年辈早于李白,故诗题云"上"。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有"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句,亦见白对邕之敬赏。今人葛景春《李白〈上李邕〉写于蜀中》(载《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第六期)文考证:

李邕于开元

七、八、九年任渝州(今重庆)刺史,李白此时曾拜谒李邕并作此诗。李邕擅长诗文,当时文士很多都投在他的门下。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青年时代李白的豪情壮志。

2.大鹏:传说中的大鸟。扶摇:由下而上的旋风。《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quot;沧溟:大海。

3.簸却:摇荡.簸,指上下颤动.

4.恒:经常。殊调:发表不同常人的论调。大言:豪言壮语。

5.宣父:《新唐书·礼乐志》:"(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6.丈夫:对成年男子的尊称,这里是称李邕。年少:李白自称。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开元十三年(725),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

此篇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自己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本诗题解。

结合《木兰诗》分析木兰是什么样的形象

1楼 大漠孤烟直在哪 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帼国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 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诗歌对木兰替父从军的缘由,惜别家人,辞官还乡...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楼 知道你两三分钟 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从 客帆和月宿蒹葭 可以体会出诗人漂泊他乡,有着淡淡的思乡之情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这些语句展现了一副清新幽静的美景,此时...

古诗词鉴赏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怎样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

1楼 湮灭楹畵 从作者描写的意境,选取的景物,塑造的事件和任务,还有语末感叹词 如 断肠人 意为漂泊异地的旅人,思念家乡,疾苦断肠 雨打芭蕉是代表忧伤和思念,具体看诗中的情景 怎样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 2楼 sui风如影 主要从外貌描写,行为举止,性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形象。如 爱把山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