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蝉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020-12-03 05:50:47 字数 5792 阅读 6593

1楼:端木吟天

李商隐的

《蝉》 诗以言志,借物喻人,情同古今。在本诗中,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背景复杂的古代诗人,情感丰富的古代诗人

2楼:匿名用户

非南唐后主李煜莫属。。。。帝王沦落为阶下囚。。。。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yù)(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岌可危,他在对宋王朝委曲求全中过了十五年偷安、享乐的生活。公元975年,南唐被宋朝消灭,李煜成了俘虏,被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由于从南唐君主降为宋朝囚徒的巨大变化,他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叙写原先宫廷豪华生活和男女欢爱之情,后期词几乎都是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和倾泄变为囚徒后的深哀巨痛。

李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他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他的词语言明净,优美,生动,在题材和意境上均突破了“花间词”派镂金刻翠,以写艳情为主的狭窄意境,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李煜的词,与他父亲李王景(南唐后主)的词收在一起,称为《南唐二主词》。

3楼:卡卡卡

姜夔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

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

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4楼:夏末竹香

纳兰性德

生的好,官位也高,旁人羡慕

内心却很不乐

妻子早死,再续的填房却不理解他,与爱上的知音却因社会**而被迫分离英年早逝

5楼:匿名用户

苏轼的背景太复杂

李白的情感丰富

6楼:匿名用户

一个优秀的诗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情怀!

不然,诗如何做来呢!

《泊船瓜洲》中诗人借助山、水、___等景物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情感?

7楼:芊芊语言

《泊船瓜洲》中诗人借助山,水,春风等景物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情感。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8楼:牛顿的喵

泊船瓜洲中诗人借助山水春风明月等景物抒发诗人思乡的情感。

9楼:八戒产权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10楼:匿名用户

借助山水风情务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偶然徐志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1楼:super木头人

徐志摩的《偶然》表达的

情感:诗人领悟到了人生中许多“美”与“爱”的消逝,书写了一种人生的失落感。

这首诗深含的人生奥秘与意蕴,以及超脱、飘逸、不食人间烟火的浪漫爱情观。

内容简介:

《偶然》是现代诗人徐志摩于1926年5月创作的一首诗词。此诗主要是诗人对人生、情感的深切感悟,诗人于其中表达了对爱与美的消逝的感叹,也透露出对这些美好情愫的眷顾之情。

此诗并非只是一首简单的爱情诗,它更是一首对人生的感叹曲,充满情趣哲理。全诗两段十行,上下节格律对称,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6年5月,乃是诗人徐志摩初遇林徽因于伦敦时所写,昔时徐志摩偶识林徽因,燃起爱情之火、诗作之灵感,一挥而就有此佳作。初载于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这也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的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偶然》

【作者】徐志摩【朝代】现代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

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扩展资料

徐志摩这首《偶然》,很可能仅仅是一首情诗,是写给一位偶然相爱一场而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不过,这首诗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我们完全可以把此诗看作是人生的感叹曲。

人生的路途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会,又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仅仅是偶然的交会,永不重复。无论是缠绵的亲情,还是动人的友谊,无论是伟大的母爱,还是纯真的童心,无论是大街上会心的一笑,还是旅途中倾心的三言两语,都往往是昙花一现,了无踪影。

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爱,又有多少能够重新降临。时间的魔鬼带走了一切。对于天空中的云影偶尔闪现在波心,实在是“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更何况在人生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心与心之间有时即使跋涉无穷的时日,也无法到达彼岸。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方向,我们偶然地相遇,又将匆匆地分别,永无再见的希望。那些相遇时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时互相倾注的情意,“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12楼:所示无恒

《偶然》现代诗人徐志摩于1926年5月创作的一首诗词。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人生、情感的深切感悟,诗人于其中表达了对爱与美的消逝的感叹,也透露出对这些美好情愫的眷顾之情。

作品全文:

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文学赏析:

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歇长廊中堪称别具一格。诗史上,一部洋洋酒洒上千行长诗可以随似水流年埋没于无情的历史沉积中,而某些玲珑短诗,却能够超越历史,独放异彩。

作为给读者以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印象的徐志摩,这首诗歌的象征性(既有总体象征,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征)也许格外值得注意。

“偶然”是一个完全抽象化的时间副词,在这个标题下写什么内容,应当说是自由随意的,而作者在这抽象的标题下,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

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的相当实际的词作标题,这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自然就荡然无存了。

徐志摩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中,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13楼:郭猛

诗人领悟到了人生中许多“美”与“爱”的消逝,书写了一种人生的失落感。这就是这首诗深含的人生奥秘与意蕴。

超脱、飘逸、不食人间烟火的浪漫爱情观。

14楼:海烟人

表达的情感:诗人领悟到了人生中许多“美”与“爱”的消逝,书写了一种人生的失落感。

徐志摩的诗《偶然》

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在许许多多关于徐志摩的轶闻韵事流传中,偶有人谈及徐早期的一首诗《偶然》及其创作来由,当即引起争议,聚讼不休,莫衷一是。有人说是缘为志摩早年留学欧美时,结识了林徽因女士,两人成为密友,情谊非同一般。然而事与愿违,徽因后另有所属,嫁给了梁思成为妻。

志摩伤心失望之余,写成此诗寄托怀抱。也有人认为此诗是徐为了另一女友--后来成为科学家任鸿隽夫人的陈衡哲而作……总之,无非出于旁人臆测之说,并非确证。倒是笔者曾由某知情人口中,得知另一段有关情节既鲜为人知,且**有自,不妨记述于下,以作补遗。

据传30年代初,徐志摩在北平与交际明星陆小曼一见倾心,互相热恋。然而当时的小曼业已名花有主,乃是高级军官王赓的夫人。因此,他俩的恋情大受**谴责,为封建社会所不容。

志摩一再情场铩羽,灰心丧志,于是再度出国,游学西欧,藉以逃避现实。当他漫游至巴黎时,下榻旅舍,穷愁无聊,便每晚去附近一家咖啡店消磨时间,习以为常,成为店中的熟客。某晚,他去得稍晏,小店已快打烊了。

志摩占了角落一隅,一边品啜咖啡,一边举目巡视。但见座客已寥寥无几,店堂中的一挂莲瓣吊灯业已关闭,只有几盏桔红色的壁灯在静谧的空间摇曳着朦胧的光影。这时他才发现在对面窗下,有一面戴黑纱的女郎默然独坐,意态殊为落寞。

心想:一个年轻女子深夜流连茶座,莫非也和自己一样是伤心人别有怀抱么 好在西方风气开放,不必顾虑避嫌,便径自端着咖啡,走到女郎的桌边,说声"对不起 可以在这儿坐下吗 "对方只略一颔首,并不作答。由于她戴着面纱,看不真切她的容貌,但从她的体态、举止上,仍可判断这是位美丽而有教养的姑娘。

志摩怀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情,和她主动 攀谈,探问她有何心事 女郎始而保持缄默,继之渐为这黄**、黑头发 的异国青年的诚挚态度所打动,终于向他敞开了心扉,娓娓说了她的一段 凄美的恋爱经历。两人虽国籍不同而遭际相似,心灵相通,不由互相同情, 相对感慨唏嘘……直到老板娘走来提醒客人该离去了,他俩才从迷惘中惊 觉,起身走出店外。呀 不知何时天已落雨了,夜色更加深沉,夜凉更加 沁人。

于是一对偶然相逢的异国男女,默默伸出手来握别,然后各自朝着 不同的方向踽踽走去。自始至终,竟都忘了问及对方的姓名。

志摩回到公寓,回味着咖啡店的一幕,联系到自身屡次失意的痛苦恋 情,不禁感慨万端,辗转不能成眠,就趁着这刹时间的灵感,连夜写成了 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风筝一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楼 匿名用户 《风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首先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风筝联想到故乡早春二月时节的放风筝开始描写,流露出淡淡的乡愁。然后自然地从风筝想到儿时往事 作为兄长的他对所谓没出息的酷爱风筝的弟弟的惩罚。 成年后的作者为自己幼时的无知,对弟弟儿童天性的扼杀行为充满...

你为什么喜欢百合,他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1楼 爱教学好帮手 百合,有百年好合之寓意,它预示着夫妻恩爱,家人和睦,平安顺利。因而,我比较喜欢百合,家里的窗帘和阳台推拉门上的图案都是百合。总之,看到百合,我会感到家里有一种温馨安稳的感觉。 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2楼 2小峳 我喜欢薰衣草,和红玫瑰。...

《宿建德江》的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楼 广阔互联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空旷的野外,夜幕低垂,衬托着树的剪影非常醒目,平静的江水映着一轮孤月,陪伴着羁旅中的诗人,演绎着乡愁和孤寂。 2楼 小灯芯可 诗的第二句就点出 客愁新 ,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