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寄信的,古时民间都怎么寄信的

2020-12-11 06:25:52 字数 6740 阅读 9466

1楼:忘南念北

信鸽、靠人带也是一种方法

2楼:罕白诺梦桃

第一,最主要是靠人捎带。如,马上相逢无纸笔,任君传语报平安。

第二,家有急事、要事,则请专人传递。

第三,专业机构有需要,如军事目的,则有专门固定地点的飞鸽传书,但是是绝不是影视中那么随意,轻易。鸿雁传书更是个传说!

古时民间都怎么寄信的

3楼:习习静静

古代的寄信方式主要分陆路和水路,这些时候专门的驿道驿站的,属于国家组织,邮寄的也是公文一类,**可以蹭寄信,这个算是福利了。民间送信的话。主要相熟的人帮忙带信。

这个要天时地利人和了才能送到,要恰好那个人要去你要送信的地方,而且老天保佑他平安到达不会把信丢了或者淋湿弄花了,最后还要能找到要送信那个人。很是复杂所有有家书抵万金一说。真心不容易。

4楼:此生不换at爱幂

古代官方的邮递系统,能蹭的只有**,还是宋太宗的时候下旨特许的,而且不能走最快的急脚递,只能走步递。当然很多**假公济私还是会用急脚递的。

一般民间也只能是靠熟人顺路带了,譬如经商的邻居之类。

当时除了商人和**,人际交往面延伸到很远的地方的,也不多啊。

如说有到特别遥远的地方的,主要是寄到戍边之所吧,可能会在有人轮换的时候捎信?

古代没有邮局,如何写信发信

5楼:死胡萝卜

古代驿站还是非常发达的,从秦始皇时期开始的驰道,就有沟通交通,快速运输军队的特点,当然也顺便送信了,驿站一般是给官方用的,宋代之前官方送的只能是公文,后来就允许送一些**的私信,不过只能一封

民间送信的话,有钱人是有家奴,靠他们送,没钱人只能靠朋友顺路带去,非常不方便和没有时效性,毕竟古代人移动速度真的很慢,所以家书是很珍贵的

6楼:兵心在玉壶

古代有驿站,官方机构,供传递文书、**来往及运输等中途暂息、住宿的地方,当然也负责送信了。

7楼:匿名用户

古代有驿站,快马传递.或者托人带信.

8楼:小时

有驿站或者交给商队带过去

9楼:韵云儿

可以让信鸽传信,或者用驿站。

古代的时候是怎样寄信的

10楼:匿名用户

飞鸽传书,呵呵,这个自然是不太可能了。古时候,我们有驿站的,驿站可以是书信的中转站,也可以是行人过客休息转脚的地方。主要是用马来当做传送工具的。

如果是十万火急的信件,就会用上上等极品的马来进行传送。恩,尤其是战争的时候,所以以前就有良驹难求:一方面指战斗力,另一方面指战报传送的速度与质量。

呵呵,不知满意否?

11楼:匿名用户

1,让别人带

2,有家奴,骑马送去

3,飞鸽传书

12楼:匿名用户

靠飞鸽传信,或人传信,反正不是很方便

古代人寄信都是怎么寄的?

13楼:匿名用户

1,让别人带

2,有家奴,骑马送去

3,飞鸽传书

14楼:云遮世说

第一,最主要是靠人捎带。如,马上相逢无纸笔,任君传语报平安。

第二,家有急事、要事,则请专人传递。

第三,专业机构有需要,如军事目的,则有专门固定地点的飞鸽传书,但是是绝不是影视中那么随意,轻易。鸿雁传书更是个传说!

15楼:匿名用户

信鸽 还有驿站 马匹

古代人的家书是怎么邮寄的

16楼:

古代老百姓家书都是让人顺便捎带的,带个口信,或者带个物件。

慢慢的发展到后来(具体什么年代我也记不清楚了,好像是近代),民间自己出现了一种类似现在邮差的职业,专门为别人带信或物品,收取一定的酬劳。一般是一个地方如果有很多人去了外地,就会产生一个这样的人。

如果是古代公家送信的话,这里有说:http://zhidao.baidu.***/question/40396413.html?fr=qrl

17楼:酸酸小鱼

古代邮寄分官邮和私邮,先说官邮,官邮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国家建立之后,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殷商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推断,商朝已有官方的通信活动。周朝在国都附近建有烽火台,烽鼓并用传递紧急军情。

以后产生了乘坐传车或骑马的专使。春秋各国都建有各自的邮传组织。秦代已有关于邮驿的法令。

汉代邮件改邮为置,“驿马三十里一置”。魏晋南北朝的书信工具由尺牍发展为纸书木函。曹魏还制定了邮驿专门法规《邮驿令》。

隋唐邮驿进入鼎盛时期,规模空前,组织严密,**一级开始由元代开始,邮驿统称驿站。清代初年邮驿一度达到高峰,每年经费达300万两**,传递速度也达到昼夜600里左右。为什么官邮这么受重视呢,因为通信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政权的统一与安危,历代都规定邮驿人员在执行任务时有种种特权,如渡河优先,宵禁时允许通行,夜间已关闭的城门可打开等。

随着封建制度的没落,邮驿也逐渐走向衰亡。1913年,驿站被裁撤,被近代邮电通信所代替.(《中国古代邮驿史》)

官邮其实和我们主题关系不大,我们要说的是私邮.尽管官邮出现很早,可是私邮却落后很多,民间通信极不方便,.有这样一则典故叫"误付洪乔",说的是晋代有个叫殷羡的做官人,在他调任时,很多人托他带信,他不好拒绝,便在路上把所带的信投掷水中,使其“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从这则典故,我们便可看出古人通信有多么的不方便,直到明代永乐年间,才开始出现专门办理民间信件传递的民信局,第一家民信局就出现于当时商业最发达的浙江宁波。后来逐渐出现在沿海各通商口岸和内地各商业大城市.那就是说,在明代以前,私人通信基本上都靠私人传代.

如果你身在古代,假若想从哈尔滨邮信给你在北京的女朋友,这个时候你就要祈祷近期恰好有人要从哈尔滨出发去北京了,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还等什么,赶紧去求人家吧.如果你运气不好的话,那就只有"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了,寄信不容易,那收信当然也是几年才能遇到的事了,《古诗十九首》有“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看,多珍惜啊,如果天天能收到或许就不会这样了.

18楼:匿名用户

有专门做传递情报这一行的 电视里大多是熟人远行给顺便带去的

非富即贵之人有自己专门的情报机构 收集传递信息

19楼:匿名用户

一个传一个背`~~~~~~~~~~还有鸽子背`~~

古代人们用什么传递信件,怎么传?

20楼:逐浪千寻

古代通信

【概述】

在远古时候,我国使用击鼓传递信息,最早当在原始社会末期。

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备起来。

三国时期,曹魏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制定《邮驿令》。

隋唐邮传事业发达的标志之一是驿的数量的增多。

我国元朝时期,邮驿又有了很大发展。

清代 邮驿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邮”和“驿”的合并。

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古老的邮驿制度就逐渐被淘汰了。

【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

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

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

”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黄耳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

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

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筝通信】

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灯塔】

灯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7世纪,位于达尼尔海峡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钟楼矗立着。那时人们在灯塔里燃烧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国王托来美二世菲莱戴尔夫之命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对面的法罗斯岛上修筑灯塔,高达85米,日夜燃烧木材,以火焰和烟柱作为助航的标志。法罗斯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1302年毁于**。9世纪初,法国在吉伦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灯塔,至今已两次重建,现存的建于1611年。

在古老的灯塔中,意大利的莱戈恩灯塔至今仍在使用。这座灯塔是建于1304年,用石头砌成,高50米。美国第一座灯塔是建于1716年的波士顿灯塔。

此后,1823年建成透镜灯塔,1858年建成电力灯塔,1885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软地基上建造灯塔,1906年落成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1850年,全世界仅有灯塔1570座,1900年增到9400座。到1984年初,包括其他发光航标在内,灯塔总数已超过55000座。

【通信塔】

18世纪,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信系统。该系统由建立在巴黎和里尔230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

在这些塔顶上竖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人们可以使木杆转动,并能在绳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有两个垂直臂,也可以转动。这样,每个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192种不同的构形,附近的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种含义的信息。

这样依次传下去,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2分钟便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该系统在18世纪法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信号旗】

船上使用信号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旗号通信的优点是十分简便,因此,即使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相当发达,这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来,成为近程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进行旗号通信时,可以把信号旗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用,表示不同的意义。

通常悬挂单面旗表示最紧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内容。例如,悬挂a字母旗,表示"我船下面有潜水员,请慢速远离我船";悬挂o字母旗,表示"有人落水";悬挂w字母旗,表示"我船需要医疗援助"等等。

【旗语】

在15-16世纪的200年间,舰队司令靠发炮或扬帆作训令,指挥属下的舰只。1777年,英国的美洲舰队司令豪上将印了一本信号手册,成为第一个编写信号书的人。后来海军上将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速记"字母,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旗语字母。

1805年,纳尔逊勋爵指挥特拉法加之役时,在阵亡前发出的最后信号是波帕姆旗语第16号:"驶近敌人,近距离作战。"

1817年,英国海军马利埃特上校编出第一本国际承认的信号码。舫海信号旗共有40面,包括26面字母旗,10面数字旗,3面代用旗和1面回答旗。旗的形状各异:

有燕尾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旗的颜色和图案也各不相同。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view/672099.htm

古代人是怎么制作出钻井工具的,古代人怎么制作冰?

1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由于天然气层较深,要开凿气井必须有优良的钻井设备。我国当时已有先进的铁制业,为钻井提供了铸铁造的钻头。动力则用人力。 人先跳到杠杆的一端把钻头抬高,再跳下来使钻头砸下去。钻井用的竹缆是由竹条制成的。竹缆具有很强的抗拉强度,与一些钢缆的抗拉强度相当。 而且竹缆有极好的挠性,容...

古代人没有高压锅是怎么吃爆米花的

1楼 宝贝马龙 你是在说古代人有没有高压锅 他们是怎么吃爆米花的 实际上古代人是不吃爆米花的 你想的时间太久远了 你是不是要想古代人看不看电视 玩不玩手机呃。 古代有爆米花吗 2楼 匿名用户 从宋朝开始就有了,起源于中国宋朝的爆米花,当时的诗人范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节吴中各地爆谷的风俗,...

中国古代人名的名,字,号用英语怎么说中国古代人名

1楼 还是很着调 race in an utopia made not 中国古代人名的名 字 号用英语怎么说 2楼 一个叉烧包 字是取名 取表字的意思英译为style 名firstname不是name 号别号,名 字以外的称谓 英译为alias 中国古代人名中的常用字? 3楼 a縉縉 一 璟雯 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