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锅小贝
game theory啦。楼上的定义都很全,我举个例子补充下。假设a,b两个人被分别审讯对方是否说谎,a和b都说没有,各自无罪释放;a说有b说没有,a5年b1年;a说没有b说有,a1年b5年;ab都说有,各10年。
因此就有4种情况来分析~
a有b 10/10 5/1 b有 没1/5 0/0 有a没有
什么是博弈论,博弈论与谈判的关系是什么?
2楼:匿名用户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赛局理论等,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金融学、**学、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3楼:匿名用户
博弈论(game theory),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 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
博弈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0
4楼:blackpink_罗捷
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博弈论基本概念中包括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结果等。其中局中人、策略和收益是最基本要素。局中人、行动和结果被统称为博弈规则。博弈论应用:
《孙子兵法》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经典博弈论著作,近几年由于博弈论在全球的大范围流行,出现了多部收集整理博弈论知识的书籍,如《博弈论的诡计》、《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等。
中国经纬智库是最早研究新型博弈理论的民间智库之一,由理事宋雪峰牵头研究以公布的《多腿凳定律》《定量无穷大》《十字弓博弈基础》已经被引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博弈论”与传统咨询工具相结合,可以帮助企业开启解决战略定位、股权分配、股权融资、价值塑造、商业模式等疑难杂症的新视角。
5楼:匿名用户
刚结束博弈论考试几天。我个人感觉博弈论就是博弈中的要素:参与者、各自的策略、得失(或者支付矩阵)、次序等达到均衡。
总之大家日常生活中都在博弈,结合实际的例子描述的话比较具体。核心思想我感觉是理性的参与者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或者损失最小并结合对方的处境等指导作出决策达到均衡.
6楼:匿名用户
非合作博弈理论集中研究纳什均衡及其精炼,这些理论隐含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博弈参与人总体是共同理性的:(1)每个参与人被假定为可以对所处环境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形成正确的信念与预期;(2)给定他们的信念,每个参与人能理性行动,即选择最大化自身偏好的行动。另外,博弈论还要求全体参与者的选择行动时共同一致、不可偏离的,这就是纳什均衡的概念。
以上就是博弈论的基本假设,在生活中,主要就是要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也就是是说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在利益与战略交互作用面前,人人平等。
7楼:
对任何game(博弈)的解析
博弈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8楼:匿名用户
博弈论(game theory),有时也称为对策论,或者赛局理论,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 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计算机科学、 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游戏或者博弈(game))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表面上不同的相互作用可能表现出相似的激励结构(incentive structure),所以他们是同一个游戏的特例。其中一个有名有趣的应用例子是囚徒困境悖论(prisoner's dilemma)。
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成为博弈行为。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
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下棋,打牌等。博弈论就是研究博弈行为中斗争各方是否存在着最合理的行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的行为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进化论的某些结果。例如:john maynard **ith 和ge***e r.
price 在1973年发表于nature上的**中提出的“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的这个概念就是使用了博弈理论。还可以参见演化博弈理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和行为生态学(behavioral ecology)。
博弈论也应用于数学的其他分支,如概率、统计和线性规划等。
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专著。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正式发展成一门学科则是在20世纪初。
对于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策墨洛(zermelo,1913)、波雷尔(borel,1921)及冯·诺伊曼(von neumann, 1928),后来由冯·诺伊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von neumann and m***enstern,1944,1947)首次对其系统化和形式化(参照myerson, 1991)。随后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 1950, 1951)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塞尔顿、哈桑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的学科。
当代博弈论的“三大家”和“四君子”
"三大家" 包括约翰·福布斯·纳什、约翰·c·海萨尼以及莱因哈德·泽尔腾。这三人同时因为他们对博弈论的突出贡献而获得1994年的瑞典银行经济学奖(也称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君子" 包括罗伯特·j·奥曼、肯·宾摩尔、戴维·克瑞普斯以及阿里尔·鲁宾斯坦。
博弈要素:
(1)局中人(players):在一场竞赛或博弈中,每一个有决策权的参与者成为一个局中人。只有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现象称为“两人博弈”,而多于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称为 “多人博弈”。
(2)策略(strategiges):一局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有选择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即方案不是某阶段的行动方案,而是指导整个行动的一个方案,一个局中人的一个可行的自始至终全局筹划的一个行动方案,称为这个局中人的一个策略。如果在一个博弈中局中人都总共有有限个策略,则称为“有限博弈”,否则称为“无限博弈”。
(3)得失(payoffs):一局博弈结局时的结果称为得失。每个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的得失,不仅与该局中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有关,而且与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有关。
所以,一局博弈结束时每个局中人的“得失”是全体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的函数,通常称为支付(payoff)函数。
(4)次序(orders):各博弈方的决策有先后之分,且一个博弈方要作不止一次的决策选择,就出现了次序问题;其他要素相同次序不同,博弈就不同。
(5)博弈涉及到均衡: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即相关量处于稳定值。在供求关系中,某一商品市场如果在某一**下,想以此**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此时我们就说,该商品的供求达到了均衡。
所谓纳什均衡,它是一稳定的博弈结果。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在一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参与者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此时如果他改变策略他的支付将会降低。
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纳什均衡点存在性证明的前提是“博弈均衡偶”概念的提出。所谓“均衡偶”是在二人零和博弈中,当局中人a采取其最优策略a*,局中人b也采取其最优策略b*,如果局中人仍采取b*,而局中人a却采取另一种策略a,那么局中人a的支付不会超过他采取原来的策略a*的支付。
这一结果对局中人b亦是如此。
这样,“均衡偶”的明确定义为:一对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称之为均衡偶,对任一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总有:偶对(a, b*)≤偶对(a*,b*)≤偶对(a*,b)。
对于非零和博弈也有如下定义:一对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称为非零和博弈的均衡偶,对任一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 b(属于策略集b),总有:对局中人a的偶对(a, b*) ≤偶对(a*,b*);对局中人b的偶对(a*,b)≤偶对(a*,b*)。
有了上述定义,就立即得到纳什定理:
任何具有有限纯策略的二人博弈至少有一个均衡偶。这一均衡偶就称为纳什均衡点。
纳什定理的严格证明要用到不动点理论,不动点理论是经济均衡研究的主要工具。通俗地说,寻找均衡点的存在性等价于找到博弈的不动点。
纳什均衡点概念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使博弈论研究可以在一个博弈结构里寻找比较有意义的结果。
但纳什均衡点定义只局限于任何局中人不想单方面变换策略,而忽视了其他局中人改变策略的可能性,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纳什均衡点的结论缺乏说服力,研究者们形象地称之为“天真可爱的纳什均衡点”。
塞尔顿(r·selten)在多个均衡中剔除一些按照一定规则不合理的均衡点,从而形成了两个均衡的精炼概念:子博弈完全均衡和颤抖的手完美均衡。
9楼:匿名用户
一、经济学中的“智猪博弈”(pigs’payoffs)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
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
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
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
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
原版的“智猪博弈”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但是对于社会而言,因为小猪未能参与竞争,小猪搭便车时的社会资源配置的并不是最佳状态。为使资源最有效配置,规则的设计者是不愿看见有人搭便车的,**如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
而能否完全杜绝“搭便车”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设置是否合适了。
比如,公司的激励制度设计,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司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很高。这相当于“智猪博弈”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奖励力度不大,而且见者有份(不劳动的“小猪”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猪也不会有动力了----就象“智猪博弈”减量方案一所描述的情形。
最好的激励机制设计就象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的办法,奖励并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针对个人(如业务按比例提成),既节约了成本(对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车”现象,能实现有效的激励。
许多人并未读过“智猪博弈”的故事,但是却在自觉地使用小猪的策略。**上等待庄家抬轿的**;等待产业市场中出现具有赢利能力新产品、继而大举仿制牟取暴利的游资;公司里不创造效益但分享成果的人,等等。因此,对于制订各种经济管理的游戏规则的人,必须深谙“智猪博弈”指标改变的个中道理
博弈论是什么?博弈论研究什么问题?有什么作用
1楼 匿名用户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 game theory ,它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在《博弈圣经》中写到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意义。 按照2005年因对博弈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robert auman...
学习博弈论的益处,学习博弈论的益处 30
1楼 匿名用户 博弈论代表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和全新的思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 萨缪尔逊说 想在现代社会做个有价值的人 你就必须对博弈论有个大致的了解。 要想赢得生意 不可不学博弈论 要想赢得生活 同样不可不学博弈论 2楼 匿名用户 就我个人而言,学习博弈论能够帮助你学习用多方面来考虑问题,使你...
博弈论在日常生活的应用,博弈论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5
1楼 张岩以安 在利与弊的社会中学习博弈论,可以更好的选择站在对自己最有利的一面,这个学科不错,我在大学听过两堂课,感觉不赖。 2楼 匿名用户 所谓博弈论,引用奥曼教授的话,就是策略性的互动决策。他是一种揭示社会,经济行为规律的理论,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如,你早餐吃什么,要不要吃,如何上学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