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的对话解释一下,电影《孔子》中孔子与老子的对话

2021-05-04 20:33:57 字数 3222 阅读 2417

1楼:匿名用户

五、《庄子·天运 》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生之道,而明周、召之迹。

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

”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生之陈迹也。

岂所以迹哉,今子之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鹭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类自为雌雄。

故风化,性不可易、命不可为、时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孔子不出三月,复见。

曰:“丘得之矣。乌鹊孺、鱼傅沫,细要者化,有弟而兄啼。

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

“可!丘得之矣。”

译 文孔子对老君说:“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自己认为很久了、熟知其中的道理了。原因在伪诈的思想,当今七十二个君主都在论说先王的道理,都在阐明周公、召公的事迹。

竟没有一位君主能实际应用!太遭了!这人文的逻辑很难说清楚,天然的规律也很难弄明白呀!

”老子说:“幸运呀!多亏你没遇上‘治世’的君主呀!

你说的‘六经’与《六艺》不同,早已是先王陈迹了。我所以说它是陈迹,因为你今天说的道理都是先王早先实践过的旧理。人的足迹,是人用鞋踩出来的,能说足迹就是鞋吗?

那白鹭的品相,眼睛的视线不变就风化结合;飞虫,雄的在上风叫,雌的在下风应而风化结合。各类动物,自己分化了雌雄。因此说,阴阳雌雄风化的属性不可以对换、使命不可以改变、时间不可以终止、规律不可以阻塞。

偶然从规律和逻辑中得到好处,没有自己参加是不可能的,而失去这个好处,没有自己参加是完全可以的。”

2楼:经济学鬼才

孔子对老君说:“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自己认为很久了、熟知其中的道理了。原因在伪诈的思想,当今七十二个君主都在论说先王的道理,都在阐明周公、召公的事迹。

竟没有一位君主能实际应用!太遭了!这人文的逻辑很难说清楚,自然的规律也很难弄明白呀!

”老子说:“幸运呀!多亏你没遇上‘治世’的君主呀!

你说的‘六经’与《六艺》不同,早已是先王陈迹了。我所以说它是陈迹,因为你今天说的道理都是先王早先实践过的旧理。人的足迹,是人用鞋踩出来的,能说足迹就是鞋吗?

那白鹭的品相,眼睛的视线不变就风化结合;飞虫,雄的在上风叫,雌的在下风应而风化结合。各类动物,自己分化了雌雄。因此说,阴阳雌雄风化的属性不可以对换、使命不可以改变、时间不可以终止、规律不可以阻塞。

偶然从规律和逻辑中得到好处,没有自己参加是不可能的,而失去这个好处,没有自己参加是完全可以的。”

孔子没到三个月,重新拜见了老子。

孔子说:“我明白了。乌鸭、喜鹊孵卵育子、鱼濡沫育子,做在细要处的才能育化,有利了弟弟而哥哥要哭泣。

很久了,我没育化自己为真正的人。不首无育化自己的人,怎么可能去育化别人呢?”

老子说:“可以了,你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3楼:解涛的资料盒子

孔子与老子的三次会面

孔子和老子分别是中国儒道两大文化体系的创始人,代表人物,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同时受到孔子和老子学说的影响,一般认为,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的文化,实际上也就是孔子和老子学说思想互补的文化,如果说孔子的学说为阳,那麼,老子的学说即为阴。阴阳相济,不可分离,孔子学说不同於老子学说,孔子学说又不能脱离老子学说。两者互成对比、陪衬,互为补充、支撑,唯其如此,中国文化才完整、动人、充实、神秘。

孔子和老子是同时代人,孔子约比老小二十岁,公认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但老子和孔子究竟有过多少交往,则是历史上的悬案。在庄子一书中,曾虚构了多次老子和孔子的会谈,孔子十七岁时,第一次见到老子,当时孔子以相礼助丧为职业,受到老子的教诲留下深刻印象[注三]。孔子三十四岁时,专程到京都雒邑向老子请教周礼,孔子问礼於老子一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事。

孔子第三次会见老子是在相邑,此时孔子已创建了他的仁学体系,试图通过仁学使荒废的礼义复活。但是在这时候老子对礼已形成新的看法了,於是老子和孔子之间了『无为而治』与『仁义之治』的论辩,关於这场论辩,记载在庄子天运篇中。老聃曰:

『……夫仁义憯然,乃愦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杰然揭仁义,若负建鼓而求亡子邪?……』孔子见了老子后,回来三天不说话。

这里弃仁义的说法和胠箧篇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本篇直指孔子来反驳仁义。庄子天运篇又提到孔子五十一岁还没有得道,於是往南到沛地去见老聃,对此,老子发了一番宏论:『……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於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於其亲……』[注四]孔子周游列国,求仕不得,大约六十六岁时,又一次在相邑见到老子。

此时的老子以决定西去隐居,所以这次见面可说是老子和孔子最后的会面,这次会见,孔子主要是向老子述说自己周游列国,怀才不遇的经历,亦记载於天运篇,孔子:『……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又一次这种『以化为友』的观念再次藉著孔子的言论表达。

然而,这种和造化冥合的观念,显然是道家的言论,却被庄子巧妙的套用在孔子身上,这麼一来,孔子反而在替道家宣扬他们的道了。『至人无己』是庄子说的,『虽智大迷』出自老子,这番道理孔子和老子的交谈也有涉及,孔子去见老子,老子刚洗过澡,正披头散发要晾乾它,但见他木然直立的神情,煞是惊人,看起来就像是具尸体,老聃曰:『吾游心於物之初。。。

』其意大概是一个到达了最高境界的人,他心中不再存有自我,天道推动一切,能够达到道的境界,必是最完美、最快乐的。也唯有『至人』才可达到这种地步。言外之意,彷佛庄子承认老子已达到『至人』的境界,而孔子对於道家的道还不能领悟。

有意无意的矮化了儒家的人文之道及仁义体系。综观整部庄子,有关老子和孔子论道的场面几乎都是老子占上风,站在一种道的先驱者的角色上,来传授孔子这位受教者。以儒道两家的首要代表人物来安排这些场面与对话,庄子所要强调的,无非是道家的道之真实性及优越性。

透过这些篇章,儒家的人文之道充其量不过是一些治人的小技俩,甚至在胠箧篇中儒家的仁义是为大盗窃取天下的东西,该被丢弃。

电影《孔子》中孔子与老子的对话

4楼:萧霞齐仪

两人的对话主要体现了南子是了解孔子的人,孔子自认为是正人君子,声称女子小人难养也.可是南子能了解到孔子的内心,就是那句话,"世人只知道夫子的痛苦,不知道夫子在痛苦中的境界".然后南子拜孔子,你观察孔子的表情.

纠结.纠结什么?他是正人君子,而南子的话却震动了他,他心里产生了那种敬佩和爱,那是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

可是他又是君子,不能心生色意.因为孔子是主张女子没有地位的.你觉得很难理解,可是那时候就是这意思.

作为大思想家,有那么一点点思想的波澜,孔子就诚惶诚恐了.至于孔子为什么离开卫国,是因为卫国迟早要乱,体现了孔子的先见之明

简述对孔子礼与仁的认识,试述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识跟理解

1楼 东吴孙休 孔子在个体层面主张 仁 礼 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为基础,以立人极 三极之道 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 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 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

《孔子游春》中,孔子这段论水的话,目的是

1楼 匿名用户 面对司空见惯的流水碧波 孔子竟然能从中发现如此深奥的道理 并巧借流水教导 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像水一样 做真君子 有德行 哺育众生 永不停歇 有情义 谦下和顺 有志向 无惧无畏 而且还善于教化别人 洗净人们内心的污垢 孔子并没有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 而是临水沉思 借水喻人 发人深思 孔...

孔子和孟子历史上有什么的称号,孟子与孔子并称为 孟子与孔子有什么之称

1楼 匿名用户 世时已被誉为 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 ,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 至圣 3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孟子,北宋神宗元丰六年,孟子被追封为 邹国公 ,元文宗至顺二年,加封孟子为 邹国亚圣公 ,明嘉靖九年,孟子被尊封为仅次于 至圣 孔子的 亚圣 。 2楼 214度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