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40

2021-01-05 11:17:21 字数 5321 阅读 6030

1楼:喵喵的召唤兽

近代现代 19世纪末,中国被西方用炮火轰开大门后,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高举反传统文化的大旗,直接导致中国文人艺术传统的破碎。作为文化的拯救,一些激进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引进了西方写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尤其1949年以后,在冷战的背景中,中国重新与西方隔绝;而且,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新中国与苏联模式的既统一又斗争的路线,决定了新中国艺术模式的产生,即把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中国民间艺术合成为革命写实主义。

而20世纪后70年的历史,恰恰是西方艺术背叛写实主义传统,进行五花八门实验的现代主义时期。本来,中国被西方列强轰开大门,接受写实主义的冲击,是试图敞开大门寻找走向世界的途径,但是,在东、西方的冷战中,却又把中国的这种尝试封闭在一种尴尬的境地里。而且,从语言的角度看,不但使中国艺术失去了与世界现代艺术发展的联系,而且也失去了本来存在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那种注重主观表现的自由精神,使艺术陷入了在语言上模拟客观物象,在精神上附庸政治的困境。

五四“美术革命”在如下几个方面,为新中国艺术模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其一,在打倒文人画及其美学传统中引进了西方传统写实主义;其二,在排斥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中确立了写实主义的主流地位,包括完成写实主义对水墨画的改造;其三,文艺的政治功利性与大众化形式。

新中国艺术模式的基本框架形成于延安时期。1943年,***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五四以来的艺术革命理论化和具体化,并把文艺的观点变成了一种文艺的政策,在最大范围内使其成为一种现实。

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中期,“全盘苏化”和“民族风格”有过争论和矛盾,实际上这一时期的中国美术是新中国模式和苏联模式的既统一又矛盾的产物。

十年“*****”,千千万万人表现出来的那种迷狂的情绪并非像西方中世纪和一些宗教地区的宗教气氛,而是一种中国农民过大年式的气氛。不断地庆祝各种胜利,遍地红旗,遍地歌声,甚至连整个城市的墙壁都刷成了红色,人民生活在一种“红海洋”之中。祖国山河一片红,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红色,一个充分体现着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乃至中国人,对喜庆向往的趋同心理的色彩,同时成为文化革命十年最具象征意义的色彩。

1979年-1984年,中国当代艺术有两个明显的主题,一是对现实主义的反叛,一是对现实主义的校正。两者都建立在新中国艺术模式的背景上。它的起因是由于“文革”艺术,所以我们称这个时期是后“文革”艺术

中国艺术发展历程 40

2楼:匿名用户

在2012年,回顾一下中国近年来艺术的发展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特殊的阶 段,差异巨大、彼此矛盾的各种物质和精神共存。它们纠缠杂糅在一起,形成一道奇异的共生景观。正是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实孕育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一、85新潮美术运动的影响对当代中国美术,85新潮美术运动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火热记忆。尽管到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它在褒贬难辩的争吵中匆匆落幕。但仍然给整个美术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并对90年代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事隔十多年,我们已经能以较为冷静客观的目光评价这场运动。

85新潮美术运动的起点是对“文革”期间美术异化为政治话语工具的反拨,是一次向美术艺术本体回归的潮流。80年代初期,经历了十年的“文革美术”话语权力压抑,获得解放的美术界表现出对美术艺术本体——形式和情感因素的强烈渴望。伤痕美术、惟美画风、乡土自然主义一时间成为潮流。

但是时代并没有赋予它足以相对独立发展的充分稳定的环境,随着85文化运动的兴起,它很快就被卷入了这场急风暴雨式的文化思想运动中。

85新潮美术运动的突出特点之一是群体和宣言的众多,写着不同道德理想和艺术主张的旗帜在彼时的美术界触目皆是。伴随着文化热潮中西方哲学文化艺术理论的大量引进,清算传统文化、呼唤现代人文精神成了美术界压倒一切的声音。但是在当时,等待他们的只有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85新潮美术运动对后来的中国美术仍然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主要表现为:

85新潮美术运动确立了当代美术作为文化批判与重建之一员的角色地位,其自身实践是对这种角色意识的极端张扬。作为85文化运动的一部分,85新潮美术运动具有浓重的文化关怀倾向是必然的。事实上,艺术家的文化关怀不仅是一种文化发展策略,更是美术作为人的精神显现方式这种特殊属性的必然要求。

85新潮美术运动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证明特别是在文化蜕变时代,艺术不可能是自足的文化存在,担当理想与道义是它无法回避的使命和责任。同时,85新潮美术运动中对西方艺术思维和艺术手段的大量引进和搬演极大地开拓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视野。

进入90年代,在文化界陷入徘徊转入沉潜状态的同时,另一场意义的变革不事声张地在这块土地上悄然,这就是物质生存方式的逐渐改变。消费成了新的时代生活主题,工作之余人们已不再愿意聚起来谈论,而是涌上街头,进行各种各样的娱乐;书店里曾经是一代人精神食粮的诗歌、文化理论书籍少人问津,热销的是各种各样的娱乐、游戏光盘;通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整个社会的运转节奏,也改变了人们之间的联结方式,拓展了整个社会的视界,在网络铺天盖地而来的年代,抒情时代终于宣告彻底结束。

90年代社会物质生存方式的改变渗透到精神领域,使社会文化面目也逐渐蜕变,最为直接显著的,是日常生活中道德观念的松动和价值取向的漂移。90年代是一个真正在精神和心灵上无所期待的时代,人们不仅从理智也从情感上接受了救世主的幻灭,不再愤懑、伤感。开始从真实的下界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根基与动力。

90年代这种新的物质与精神现实,从两个方面对这个时代的美术风貌发生着影响:

1.它改变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曾经高高在上进行精神训谕的先知美术不再有效,放下架子、回归生活,甚至充当感官娱乐的角色平民化,是90年代社会文化现实对美术的首要要求。

日常琐屑生活场景及感受的大量入画,写实主义的回潮甚至泛滥,作品精神方向的浅表化,都是现实文化逻辑使然。

2.它是美术媒材变化的现实文化根据。物质现实的积累给了艺术创作接受者以多方面的准备,使大量新鲜媒材进入美术界语言视域。

90年代,架下美术的发展便真正获得了自己的现实根据与可能。其中雕塑的快速发展、装置艺术在90年代中后期的渐成主流、视像艺术的被广泛接受,都与时代现实中物质生存方式的变化直接相关。

二、文化交流渠道的畅通及其影响

随着经济开放政策的实施,90年代的中国终于摆脱了独立于世界一隅的形象,开始全面融入越来越一体化的地球。经济交流的频繁疏浚了通向世界的渠道,也为文化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给90年代美术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1.它为90年代艺术家全面及时地了解世界美术的发展状况提供了条件。在对西方美术观念、技法的借鉴中,全面深入地研究是有选择地取用的必要前提这种艺术创作中学习、借鉴的自由境界的获得,的确得益于文化交流渠道的畅通给艺术家带来的宽阔视界。

2. 美术外部生存运作机制的引进。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艺术市场观念的树立和初步实践。

美术活动中利益因素的出现首先是物质生存方式改变的结果:市场经济的无处不在,物欲力量的逐渐强大为艺术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时代背景。艺术家的创作及作品进入市场曾一度引起美术界与批评界的激烈争论。

理论的争吵并未找到当代美术的最终出路,倒是在逐渐推进的市场实践中,利益化与非利益化的创作和作品都渐渐接近了自己适合的位置。专为市场销售而进行的艺术生产与执着语言表达和精神诉求的作品都健康地生存下来,也许这正是未来美术存在的健康格局和最佳方式。

曾有论者认为:“中国艺术在90年代之后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我们再一次清楚地看到文化断裂的现象,而我们试图硬性给艺术归纳的连续性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地遭到破坏。”事实上,经过对90年代社会文化现实的梳理,我们发现,是转变了的中国社会文化状况为当代美术提供了新的现实发展可能,使它终于摆脱在理论对抗与文中无落脚的尴尬境地,走上了在他治与自治的双重规范下稳步发展的道理。

3楼:理莲花

中国艺术的历程和中国朝代、政权的更替是一致的,按照朝代列就行

中国艺术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4楼:天线宝宝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

1、时间

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

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

原始艺术主要有:模仿劳动动作的舞蹈,以及陶塑、陶绘和木雕、骨雕。

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

夏、商、周时期,具体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共约1800多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总特征:制度化、模式化、程序化。

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发展期 (秦汉——魏晋南北朝)

(二)成熟期 (隋、唐——南宋)

(三)衰落期 (元、明、1840年前的清朝)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2年中华**建立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总特点是新旧杂陈,外来的西方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既冲突又交融,两种文化较量,“死的要拖住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但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

5楼:微生从白

[摘要] 本文以中国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为主线,

以世界现代设计史为暗线,阐述在世界设计史背景下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同一时期国内不同地区设计艺术发展不平衡的分析,以及对同一时期中国与国际设计水平的比较,阐述了对待外来设计艺术不同态度产生的不同结果。勾勒出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由最初闭关自守拒绝现代设计,到“五四”时期狂热的否定传统文化的全面接受,解放初期生硬的 “复古主义”,文革时期全面的设计“为政治服务”的曲折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尝试将现代设计与传统艺术相结合,全面走向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脉络。

眼睛向后看,身子就不会向前,但总结过去,却是为了能更好的把握未来。借古鉴今,西体中用,回顾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历程,理清思路,为探索新世纪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道路提供某种启迪。

从英国开始,继而席卷整个欧洲的工业革命浪潮,掀开了人类历史发展崭新的一页,欧洲率先进入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社会,工厂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艺生产,工业产品设计成为西方社会最主要的设计活动,机器本身便是设计的产物。工业革命促使的社会变革奠定了世界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基础。然而,早期的机器生产依然是没有设计或设计对生产影响很小的活动,机器只为提高产量,而不顾及人的美观感受和产品的内在质量。

以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和约翰·拉斯金(john rushin)为首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倡导“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有助于弥补技术与艺术的隔阂,强调恢复艺术和手工艺的办法来解决技术和艺术的矛盾,“再创生活的美与浪漫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3]注意到了设计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标志着现代设计艺术史的开端。与“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相似,“新艺术”运动也同样是企图在艺术和手工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新艺术”运动是世纪之交的一次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它的兴起预示了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即将来临[4]。

随之而来的“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设计”对欧美,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远在东方的中国也概莫能外。

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方向,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

1楼 匿名用户 1 第一个基本事实 这些年来中国的戏曲发展方向 新剧目的创作都是在这些戏剧 专家 的引导 指导 指示下发展的,梅花奖 各类戏剧奖 精品剧目的筛选都是这些 专家 说了算。可以说 中国戏剧这些年来的发展方向,一刻也没有偏离这些戏剧 专家 所设定的方向,各剧团创作的剧目都是在充分揣摩这些 ...

古诗发展历程,中国诗歌发展史

1楼 穆岚修 先秦时期的是两言诗,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代表作是诗经和战国后期的楚辞。两汉的汉乐府诗,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和《孔雀东南飞 魏晋时期以 三曹 父子和王粲等 建安七子 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即后世称道的 建安风骨 。 还有 竹林七贤 。代表作有阮籍的82首《咏怀诗》,东晋末年陶渊明...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

1楼 晚晚 现今,用 确立 二字来正名山水画的众说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在这类摹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峰 石 云 水 树的复杂表现。这位 发前人所未发,开后人之师承 的艺术家,第一次将山水搬上了中国美术的表现舞台,他的《画云台山记》可算山水画论的开山之作。 虽然文题中心是赵升舍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