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手法有何不同

2020-12-31 18:51:39 字数 5448 阅读 5062

1楼:童话我们不缺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离骚》的发展与成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说是受到了《诗经》的影响.

《诗经》首先是展现了我国黄河流域的文化特征,原始注解中应该是宗教意义大于文学意义.至于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则是后人对其的一种创造性阐释.是现实主义的源头.

《离骚》则是楚国政治家屈原所作.在理解《离骚》的时候,同《诗经》一样,其原始意义更多是政治性的.《离骚》是浪板注意文学的源头.

综上,比兴手法最先在阐释《诗经》时运用,其运用篇幅相对较小,含义较单纯,如同乐咏,为数较多较真挚的是下层人民的生活乐歌,维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并使赋比兴告别了原始迷狂,成为纯粹的文学手法.《离骚》在继承《诗经》的同时,在篇幅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在这首抒情诗中,表现的是作者对理想的之火和热爱楚国的强烈精神.一系列比兴手法的运用,则是充分利用了神话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形成了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岁后世文学同样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注意现实和浪漫的区别)

一句话:离骚的比兴更多的是侧重于用世间高贵的事物来比喻人的品德!

而诗经中的比兴更多的来说明这一样事物,相当于现在的比喻.

请问哪位知道离骚如何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20

2楼:亲亲珊瑚

屈原善於运复用比兴手法,

他承继制并发展了《诗经》的bai比兴手du法,「依诗取兴,引类譬zhi喻」。例如用dao香草、幽兰象徵自己的高洁品德,用恶禽、臭物比喻小人的卑鄙无耻,用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用众女妒美比喻群小嫉贤等。同时,在屈原笔下,草木、虫鱼、鸟兽和风云雷电,也都具有生命。

大量的生动形象和比兴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充满了浪漫主意色彩。

诗经的比兴和离骚的比兴比较

3楼:匿名用户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中有些话不一定完全正确,但王逸首次看出了《离骚》与《诗经》在比兴手法上的密切关系,还是很有眼力的。

一是比兴手法具有丰富性。《诗经》作品多为短章,特别是《国风》中的民歌,这些作品篇幅本来就很短小,兴句就一般只用在诗的开头,比法也只存在于某一单句之中,由于是民间无名歌者的创造,所以这种比兴是原始的、零碎的。但《离骚》就不是这样了。

《离骚》中的比兴比这要丰富得多。本来,《离骚》的篇幅就具有一定的长度,这就大大增加了它的容量。在《离骚》中,仅香花美草就有二十五种之多,此外还有不少的杂草、动物、服饰、男女恋人、媒人等等,使比兴呈现出一种无比的丰富性。

二是比兴手法具有象征性。《诗经》中的比喻和起兴大都比较单纯,它们所涉及的事物往往是可以独立存在的某一客体,这些文事物有的与诗歌的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有的还没有这种关联。《离骚》中的比兴就完全不是这样。

在《离骚》中,比兴所涉及的事物与全诗的内容水**融,合而为一,不易分开。这些比兴意象汇合在一起构成总体艺术形象,充满了象征意味,如果抽去这些比兴意象,《离骚》也就基本上不存在了。

三是比兴手法具有系统性。《诗经》中的比喻和起兴在一首诗中只是某种片断的意象,它们或在开头,或在篇中,往往是孤立的,彼此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但是在《离骚》中,各种不同的比兴意象都组成了相应的系统,而且这些不同的系统往往还错综交织,层出不穷,呈现出绚丽多姿的景象。

如对楚王的称呼,不同的提法包含着不同的意义,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一般来说,“美人”、“灵修”带有褒义,包含着希望;而“荃”则隐含着指责的意味了。又如服饰,香花美草是主要的穿戴,再加上高冠、长剑和玉佩,把个诗人打扮得琳琅满目。

还有《离骚》中最不同凡响的要数男女恋人体系和植物体系这两个比兴系统了。它们各自独立,又互相依存,包含着无比丰富的意蕴。

先从男女恋人体系来看。诗人以女子自比为出发点,又以男女恋情比喻君臣关系:“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再进而以媒人比喻政治上的中介人:“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进而,诗人又以心众女妒美比喻群小害能: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最后,又以女子失恋比喻被谗见疏:“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再从植物体系来看。诗人先对香花美草赋予善与美的品性,再把它们比喻成贤德之人:“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茝?”既而又把佩戴、饮食香花美草比喻刻苦自修:“扈江离与僻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接着,诗人又把培植香花美草比喻培养人才:

“余既滋兰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当然,以下香花美草的芜秽就是比喻**的背叛变质了: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另外,杂花恶草也成了小人的代名词:

“薋菉葹以盈室兮”,“ 榝又欲充夫佩帏。”当然,这还要包括茅,包括萧艾。

以上男女恋人体系与植物体系在《离骚》中是互相交织出现的,这两个比兴系统相互关联,相互补充,显示出巨大的比喻,象征功能。

五是比兴的自觉性。在《诗经》中,比兴是民间口头歌者所运用的形象思维方法,它的单一性和偶然性说明这些比兴的运用一般来讲是不自觉的现象。屈原的《离骚》却是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比兴手法了。

诗人显然是以《诗经》中的比喻、起兴为借鉴,再根据自己抒情的需要加以改造和扩充。他就是这样自觉地学习、继承前人的艺术创作经验,并以自己的实践,大大扩展了形象思维的活动范围,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4楼:大野堂

诗之兴多而比赋少,骚则兴少而比赋多。朱熹说的。

你查查吧,肯定可以解决你的问题的。

离骚多用比兴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楼:请叫我丶学霸

在这首抒情诗中,表现抄的是作者对理想bai的之火和热du爱楚国的强烈精神zhi.一系列比兴手法的运用,则是充分dao利用了神话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形成了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岁后世文学同样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离骚诗 香草美人 比兴

6楼:花若雪

诗人用"扈江离与

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表示博采众长,多方吸取营养,因为江离 辟芷 秋兰都是芳草,众芳集于一身,意味着高超的才干。用“朝搴陛之林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表示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因为“木兰去皮而不死,宿莽经冬而不枯”,蕴含经受得住考验的深意。这一段全用象征,“兰,蕙,留夷,揭车,杜衡,芳芷”等香草均指人才。

《离骚》中用的比喻并不仅仅停留在人别事物的类比上,还体现于整个形象体系的构思中,因而又含有整体上的象征意义,是由《诗经》中听比兴发展而来的

7楼:渠芙中培

《离骚》中缤纷的香草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世界上美好品德的形象化,诗人正是通过他所铸造的这些绝美意象,展示了自己高洁美好的品德。他还借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希望与捻、坚贞与被嫉、苦恋与追求。

《诗经》的比兴手法一般是触景生情,是实写;《离骚》的比兴,大多是虚构、想象,是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有机组成部分。《诗经》的往往只是一首诗的片断,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比喻、联想;《离骚》却把物我、情景交融起来,构成一种象征体。

诗经和离骚的异同点?

8楼:各种怪

1、不同点:

(1)形式不同:《诗经》为整齐的四言诗,大多是短篇。

到屈原诗歌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的句子不拘长短,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

五、六、

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式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 “乎” “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2)表现手法不同:《诗经》为现实主义手法;《离骚》为浪漫主义手法。

2、相同点:二者都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

9楼:蝎之樱桃

《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因其关怀现世、注重民生疾苦,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传统,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基调。

《离骚》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来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委婉而多情致。

10楼:

你的问题不明~~诗经是诗集,群体创作,编者不详。离骚是个人作品,是屈原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要说有关系的话,也得是诗经和楚辞有关系——他们是中国诗歌的两大肇始。

诗经是现实主义的先祖,楚辞是浪漫主义的先祖。 时间上诗经是春秋中叶之前的作品,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作品。二者并无传承关系。

诗经大部分是风,即民歌,没有单独的作者,可以说是群体创作,楚辞则大部分是个人作品,代表作家是屈原和宋玉。

11楼:留香乱语

《诗经》和《楚辞》并称“**”,同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文学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诗经》在文学创作上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比”“兴”的基本手法。楚辞中屈原的《离骚》最具代表性,后来的宋玉,景差、唐勒等人都是屈子的学生,汉代的作品也只是对其作品的拟作。

“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古人用金相玉质形象地说明了离骚的经典性。汉代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中说: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屈原的《离骚》继承了《诗经》中比兴的手法,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们的“比”手法之间的差异。 诗经是诗集,群体创作,编者不详。

离骚是个人作品,是屈原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要说有关系的话,也得是诗经和楚辞有关系——他们是中国诗歌的两大肇始。诗经是现实主义的先祖,楚辞是浪漫主义的先祖。时间上诗经是春秋中叶之前的作品,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作品。

二者并无传承关系。诗经大部分是风,即民歌,没有单独的作者,可以说是群体创作,楚辞则大部分是个人作品,代表作家是屈原和宋玉。

12楼:匿名用户

诗经是现实主义文体离骚是浪漫主义文体

13楼:冰棒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理解诗中的四个比兴句及其喻意,大致了解什么是传统的比兴手法

14楼:郭猛

离骚》中的比兴

抄发展了《诗经袭》的比兴bai。《诗经》的比兴只du是诗中的片断,是zhi一种比较单一的比喻和联想。dao而屈原的作品却有了极大的变化和发展。

他开始将物与我,情与景糅合交融起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以彼物比此物,或触物以起兴,而是将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情感,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通过联想和想象水**融为一体,寓情于物,见物知人,构成一种象征体,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张力。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是屈原对《诗经》比兴的发展。他将公正高洁的品德、美的和善的对象,用香草和美人来比况,用自然美来比喻崇高的道德美,节操美。

《离骚》的比兴和《诗经》比兴不同之处在于:《诗经》的比兴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手法,是触景生情,是实写;《离骚》的比兴是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是虚构,是想像之辞。是诗人用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诗人对传统比兴手法的重大发展。

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手法有何不同

1楼 匿名用户 《离骚》继承了《诗经》开创的 比兴 传统,广泛运用了象征手法。对此,王逸在《离骚经序》中曾论道 《离骚》之文,依 诗》取兴,引类譬喻。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宓妃佚女,以譬贤臣 虬龙鸾凰,以托君子 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在这里,王逸认识到《诗经...

离骚中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诗经中的有何区别

1楼 匿名用户 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在离骚中进一步发展为独特的意象,即 香草美人 意象群 2楼 董晋菅鹤轩 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与《诗经》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 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手法有何不同...

比兴手法的应用,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

1楼 范斌 比兴 文学创作中的两种手法。比是比喻。兴为寄托。 比 兴两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源远流长,从《诗经》起就已开始运用。儒家诗论把比兴列为风 赋 比 兴 雅 颂 六义 的两种。郑玄说 比 是 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 兴 是见今美,嫌于媚谀 取善事以喻劝之 见《周礼 春官宗伯 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