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赋、比、兴3种艺术表现手法都是什么

2020-12-09 16:32:04 字数 6079 阅读 6920

1楼:中地数媒

赋、比、兴是《诗经》的3种艺术表现手法,与风、雅、颂一起,合称为“诗经六义”。所谓赋,朱熹说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直接陈说;所谓比,朱熹说是“以彼物比此物”,包括我们今日所说的比喻和比拟,所谓兴,朱熹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周南·关雎》先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遐想。因为兴常用于诗歌开头,所以又叫起兴。

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分别指的是什么

2楼:9点说史

1、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

2、比比就是类比(赋比兴中比的意思是类比,不同于网络上流传的比喻,其中类比与比喻的详细差别请另行查询,这里不作赘述)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可以理解为故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3、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扩展资料

“赋比兴”用场广,功能强,不仅被广泛用于诗词曲赋中,而且还被广泛用于其他各体文学;除了用以抒情、描景、状物,还可用以叙事、写人。

在本土化叙事学、写人学等文艺理论建构中,我们既可光大其固有的诗歌叙事、写人本旨,也可以将其翻转为戏曲**的叙事、写人理论而加以发扬。

以往,关于“赋比兴”抒情、写景、状物等功能的研究已较充分,关于其叙事功能的研究也已颇有起色,而关于其写人功能的研究则较为逊色,因而期待抉发。

相对于“纵铺”赋笔主要用于时间性强的叙事而言,“横铺”赋笔则主要用以空间性强的写人,尤其是经常用以藻绘人物意象与情态。比兴依托“引类取譬”,多用于写人之表象、心象,是为“比象”。

这种“比象”写人笔法带有虚拟性,所写人物意象给人留下较为丰富想象余地。当然,“赋比兴”还被广泛地用于“写心”,借助夸饰渲染、物象比拟,实现心态外化。

概而言之,“赋比兴”这套古老的表达方法和行文法宝可以与“传神写照”“曲尽其态”“写心”等绘画理论匹配互补,成为构建中国写人文论体系的要素。

3楼:星羽

赋:直接说出想说的。如: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比:就是现在说的比喻。

兴:想说这个,并不直接表达,用另一种和这个有关的事开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明明想说的是后面两句。

4楼:独梅花烟

赋、比、兴分别指的是:

《诗经》的赋——就是诗人在抒发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激情时,采取直叙或白描的手法直抒胸臆,直论其事,形容铺叙,不加曲折。

比——对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或者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使人易于理解;或者借以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兴——朱熹说过“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先言的“他物”,即起兴的形象,也就是最初触发诗人丰富联想的起点。在《诗经》中作为起兴的形象既有眼前的自然景物,也有社会生活现象。

兴在写诗中具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

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

5楼:匿名用户

如题我来答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大抵《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法。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性。

《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七月》写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宛如一幅幅用美的民俗生活画。

6楼:12345678天蝎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道、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大抵《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法。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内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容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性。

《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七月》写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宛如一幅幅用美的民俗生活画。

7楼:悲伤的男孩

是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诗经》中的“赋”、“比”、“兴”三种手法各是什么?请举些例子说明

8楼:匿名用户

赋 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比 赋比兴是我国三种传统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大体在《国风》中,除《七月》等个别例子,用铺排陈述的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汉代辞赋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铺陈。虽然从《诗经》到汉赋还间隔许多环节,但说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诗经》,也未尝不可。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

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9楼:海理函雨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最早出现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1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陈述,叙述!

《诗经》中的“赋”、“比”、“兴”三种手法各是什么?

10楼:百度用户

赋 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比 赋比兴是我国三种传统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大体在《国风》中,除《七月》等个别例子,用铺排陈述的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汉代辞赋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铺陈。虽然从《诗经》到汉赋还间隔许多环节,但说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诗经》,也未尝不可。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

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段的理解

1楼 匿名用户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诗的原型,多是四言诗。共分风 雅 颂三部分。风是十五国风,里面是民间歌谣,是了解先秦的重要依据。雅颂是帝王之歌不再叙述。 赋是铺陈,也就是陈述。 比是比喻。 行是先言它物,再引起要歌咏的物。如孔雀东南飞的开头。 2楼 踏梦裂影 1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