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这首诗采用修辞,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2020-12-31 18:51:39 字数 5330 阅读 7933

1楼:匿名用户

主要是比兴的手法,还有就是借代和对比的手法。比兴手法主要体现在主人公(女子)从事农业生产,自然触景生情,以桑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起兴,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

对比手法主要体现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也,犹可说也;女子耽也,不可说也."上,突出表现出古代爱情婚姻中男女地位不同,受到结果和影响也不同。

借代表现为不用直接指出人或事,借他物来进行所指,如"复关"代表氓,用"总角"代表幼年。

总体来说,氓通过上述修辞的修饰,将女主人公痛苦、失望、毅然决然的复杂心理活动通过形象的事物、鲜明的对比准确生动地表述出来,较之直白抽象的陈述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用两种修辞手法赏析《氓》第三段

2楼:zarathus灬

《氓》是一首被喜新厌旧的丈夫无端抛弃的女子的自伤之诗。全文共分六版章,章章娓娓道来权,生发对无情丈夫的血泪控诉,诉尽弃妇的悲苦。

第三章(第

三、四段)描述了弃妇色盛与色衰时的生活状况。弃妇色盛时,夫妻缠绵,色衰时,丈夫三心二意,空留弃妇独自悲伤。

在艺术手法上,赋,比,兴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这使弃妇的形象呼之欲出。赋是铺陈直叙,诗中弃妇对自己不辞辛劳,操持家务,却落得被丈夫抛弃,被兄弟讥笑的境地的叙述,就是一个典型。比,即比方,以彼物比此物。

诗文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以水流之有岸畔,反喻自己的痛苦无穷无尽,形象生动。而“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喻男女情意浓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喻男女情意已衰,则是很精到的起兴。

还巧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就大的方面而言,弃妇的丈夫在婚姻前后迥然相异的表现是本诗最大的对比。从小的细节来看,也有“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德行之比。

值得一提的是,诗中用“总角”借代儿童的修辞,也是一个小亮点。总而言之,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丰富性、生动性。

《氓》第三章用了哪些起兴的句子,抒发了"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的思想感情

3楼:匿名用户

其实女孩最重要的是要有个男人在身边一直陪着一直照顾着她。。。让他有安全感,让她感觉不寂寞,让她有个依靠。。。这可能是你忽视了她的感受、、、其实女孩要的很简单。。。。

4楼:票拟权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氓》这篇文章的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5楼:匿名用户

1比兴艺术手法

诗人是农村妇女,农村四周的自然景物,是她每天所接触的熟悉的,诗人触物联想,便歌唱起来。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起兴,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

第三章的"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对喻,喻下两句,"吁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六章的"淇则有岸,湿则有泮,"是反比,比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这些,对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加强诗的思想意义,都起了积极作用。

2对比的表现手法

这是由于现实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其形式有二:1.

句法对比者,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也,犹可说也;女子耽也,不可说也。"这是士和女两种不同人物的对比。

"桑之未落"与"桑之落兮"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都是互相映衬,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效果。2.前后对比者,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前后不同态度互相映衬,描绘出氓虚伪的本质。

3借代修辞

诗是形象思维,不是抽象的说教,要用具体的事物,抒写抽象的意境。形象的语言,容易引起读者想象、共鸣,增强诗的魅力。《氓》诗人用氓住的地方"复关"代表氓,用"总角"代表幼年。

以送行之远、乘垣望关表多情。以车来贿迁表同居,以"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表大归。以"三岁"表多年,以"二三"表反复。

这和《采薇》诗人用"杨柳依依"代春,"雨雪霜霏"代冬,性质是一样的。收到语言隽永,耐人寻味的效果。

4顶真修辞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修辞法。"这种修辞,多见于歌曲。

这可能由于集体歌唱,口耳相传,此唱彼和,互相衔接,便于记诵所产生的一种句式。如"抱布贸丝,匪来贸丝","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不思其反,反是不思"等,都是《氓》诗中的顶真句。蝉联词不一定都在句首,有的在句中,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加强诗的**性。

《氓》这首诗里,女主人公对于那个负心汉的称呼有哪些变化,这种变化对于表达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6楼:淡淡清香飘千古

负心汉胡秉言

负心皆是有钱人,

包养大多权力临。

网络引来妖祸水,

道德失丧地天混。

7楼:荒凉

氓——子——尔——士——尔,

从心中暗恋羞涩到等待出嫁到不满埋怨到理都不想理,再到决绝的分手,是表达女子感情的一条线索。

石灰吟这首诗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8楼:清茶半盞

《石灰吟》采抄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试举例分析(氓)一诗中比兴手法的独特作用

9楼:小白家里小白

一、《氓》诗中的比兴手法:

1、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起兴,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写桑叶鲜嫩,告戒斑鸠不要贪吃桑葚。

这与后面六句劝说女子不要与男子沉迷与爱请形成对照,诗意相连。

2、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写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由“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3、第六章的“淇则有岸,湿则有泮”是“反衬男子变化无常”,这一句可作为以下四句的起兴。从比这个角度分析,他本身具备反喻(本体不具备喻体的特点),强喻(本体的特点在程度上超出喻体)的特点。比喻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

二、比兴手法的作用:

1、、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2、用桑叶由嫩绿到枯黄来喻人的逐渐衰老,人的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3、如果我们将“桑”与“淇”的诗句整和,就会发现诗中所选取的兴象都是主人公日常生活中常见景物,取身边景物作比兴材料,这正是我们后代作品中常用的即景比兴。这些对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加强诗的思想意义,都起了积极作用。

4、比兴手法的运用,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可以这样说,虽是春秋作品,但是诗中的比兴手法还是高度成熟的,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扩展资料:

原诗(节选):

《氓》先秦:佚名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释义: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

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赏析:由于诗人感情的强烈,对所爱者或所憎者,虽不在面前,但觉得如在面前,向他陈诉或斥责,这就是呼告的特征。它在抒情诗中用得最普遍。

《氓》诗第三章诗人叙述她的被弃,心情愤激,把个人的命运和当时一般女子的命运联系起来,仿佛有一群青年女子在她面前,她把自己的痛苦告诉她们。

在恋爱过程中,要警惕男子将来会变心,自己将难摆脱祸害:“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释义: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

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这几句呼告,唱出了对男女不平等社会现象的强烈悲愤。第六章又转为呼告的形式,“及尔偕老,老使我怨(释义: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这时好像氓站在面前,斥责他的誓言是个欺骗。

接着以少时两情融洽,言笑宴宴,信誓旦旦的情景,反衬氓今日的负心。

悲愤之情,又达到了高潮。最后又高呼“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释义:

哪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如果这里不用呼告手法向氓发出斥责,是不足以解恨的。

这首诗音调铿锵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诗中用了不少“蚩蚩”、“涟涟”、“汤汤”、“晏晏”、“旦旦”等叠字形容词,它们不但起了摹声绘貌的作用,且加强了诗的**性。《诗经》民歌的章法,多半是叠章复唱的。

由于《氓》诗作者感情复杂,叙事曲折,故分章而不复唱,这在《国风》民歌中是少见的。

10楼:庸俗书生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兴,这句比喻女子年轻时的美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句比喻女子被弃时容貌憔悴衰老。

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使用了“比兴”的手法,用来比喻男子的感情不专,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

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国风·卫风·氓

《国风·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全诗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

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

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

第五章,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

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这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运用排比句,富有气势,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句中反复呈现 睡 与 醒 这两个完全相反的字眼,形成巨大反差,增强表达效果 总结上文,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寓意深远,富有启发性。 含意 表明大地上泥土 灵魂 时光在我们沉睡着的时候还醒着,自然界正刚健地运行,不舍昼夜,永不停息 顽强生长,不屈不...

风儿不闹了这首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1楼 活在当下 风儿不闹了,这首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风儿吹过。 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这句话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 2楼 匿名用户 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这句话用了排比和拟人的的修辞手法。 咏柳这首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楼 深 蓝 《咏柳...

什么是表达方式,表达效果,说明方法,修辞方法,结构,它们有什

1楼 匿名用户 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5种表达效果就是一句话给人的感觉。比如排比可以突出强调,增强语势 反问语气会更强烈 反复可以强调 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 修辞手法就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夸张等等。作用跟表达效果一样,更加生动形象或者可以强调等等。 结构应该是说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