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荷叶母亲》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0

2020-11-29 08:02:48 字数 6065 阅读 9905

1楼:匿名用户

《荷叶母亲》这篇文章主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讲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引出对家庭往事的回忆,想起了母亲爱护女儿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之情。

《荷叶·母亲》本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冰心,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是抒情散文常用的方法,即把作者的感情寄托在某物上,让此物本身代表自己表达,自然万物皆可寄情,只是所寄情的物要恰当,物的功能或象征性能负载人的感情,否则是不能感染读者的。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0

2楼:语文溜溜老师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方法。

3楼:匿名用户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抒情散文。教学时要披文入境,以情动人,使语文基本功训练和情感教育融为一体。

一、理清课文思路。

揭示课题后,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1)“亲人”指哪些人?为什么称她们为“亲人”?

(2)志愿军战士怀着怎么的感情跟她们道“再见”?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通读全文。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审题,理出课文的两桥头线索:

一是由“再见了,”三字提示的志愿军战士与大娘、小金花、大嫂即将离别时依依惜别的感情线索;二是由“亲人”二字提示的大娘、小金花、大嫂救助志愿军胜如“亲人”的叙事线索。

二、认识“亲人”救助的感人事例。

首先从“为什么称她们为亲人”的问题导入,启发学生从总体上领悟“亲人”的共同特点:她们都曾为了救助志愿军而不惜作出重大的牺牲。

进而引导学生按“为了救助志愿军而不惜作出重大牺牲”这一思路具体认识各位“亲人”,并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的句子品读,理解重点词语。

对第1自然段(大娘的故事),引导学生弄清志愿军战士和大娘话别时主要追述了哪两件事。大娘在“我们空着肚子”战斗,正需要食物时及时送来打糕(理解“雪中送炭”),而自己累得昏倒在路旁;大娘为救护伤员,丢下自己仅有的一个亲人小孙孙,而孩子被炸弹炸死了(理解“唯一”)。这样就能体会大娘对志愿军战士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同样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第2、第3自然段(小金花和大嫂的故事)。在第2自然段中,小金花与她的妈妈救出了老王,而小金花却等来了妈妈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噩耗(理解“同归于尽”、“噩耗”)。在第3自然段中,大嫂为给我们挖野菜而被炮弹炸断双腿(理解“这样高的代价”)。

教师小结:大娘、小金花的妈妈、大嫂他们都把志愿军战士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自己亲人的生命还重,她们都是志愿军战士最亲的“亲人”。

三、领会告别“亲人”的惜别感情。

在上述对具体事例的品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亲如骨肉的亲人,今天就要分别了。

教师指导学生依次朗读前面3个自然段中道别的抒情语句。然后教师用“情感引读”的方法引读课文后面3个自然段,即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诱发学生的感情,并让学生怀着这样的感情接读课文。后面3个自然段,可按火车“启动”、“徐徐开出”、“飞驰而去”三个过程设计如下“引语”:

(1)在火车站台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真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志愿军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千句万句都并作一声呼唤,——(学生接读课文)

(2)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愿军的心。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此时,他们心中唯有希望什么?——(学生接读课文)

(3)战士们深深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车却风驰电掣般向前驶去。战士们把头探出窗外,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车站,不停地挥手告别。

此时此刻,泪水模糊了战士们的双眼,要想对朝鲜亲人再说几句惜别的话,然而相距已远,只能默默地在心头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饱含感情的“引语”,感染了学生,引导他们把领悟到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的亲情,通过朗读心情抒发。

四、把握课文中心思想。

引导学生再次审题,并思考:朝鲜人民为什么对待中国人民志愿军胜过亲人呢?从而启发他们从另一个角度注意文中写到的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内容,使课文的“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聚成伟大友谊”的中心得以显现。

在此基础上,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选择中心思想”的练习;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五题,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最后,让学生从课文前3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诵。

4楼:匿名用户

《再见了,亲人》一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的口气,深情地追忆了与朝鲜人民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文章第一节写和大娘话别。作者选取了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典型事例:① 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② 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敌人的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③ 在敌机轰炸时,为救伤员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孙。

这几件事突出表现了朝鲜阿妈对志愿军慈母般的爱。

文章写和小金花话别,着重讲述了小金花的妈妈为救出志愿军侦察员牺牲了生命。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她是那样坚强,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但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样一个平时很爱唱歌的孩子,在送别志愿军时难过得连歌也唱不起来了。

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说明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和大嫂话别这段,讲了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阅读到这一段,读者的心不禁会隐隐作痛:大嫂为志愿军失去了双腿;大娘和小金花为志愿军失去了亲人……“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本段中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最后,值得强调的一点是:阅读本篇课文,我们不仅要体会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付出的代价,对志愿军战士的亲情、真情、深情,而且还应深刻地体会到我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战斗、流血牺牲等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这种伟大的精神永远是值得讴歌的!

5楼:l☆ve流星雨

这个嘛~不大好自己思考才是最好的!加油我相信你~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几个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

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概括《荷叶.母亲》的主要内容

6楼:求索

《荷叶母亲》这篇文章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触景生情,托物喻人.文章从自家院子版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权

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引出对家庭往事的回忆,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女儿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

7楼:锅锅公举

这是冰心的一篇回忆性文章,它运用融情于景,借物喻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雨中荷叶掩盖红莲的故事,想起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借景抒发自己对母亲养育自己的感激之情。

《母亲》主要内容

8楼:晓龙修理

前苏联·高尔基《母亲》主要内容:**描绘了阴森森的工厂画面,展现了帝俄时代工人阶级惨遭剥削的生活环境和老钳工米哈伊尔·符拉索夫悲惨的一生。年轻的巴维尔本来也可能走上父亲的老路,但他生活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

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他迅速找到了献身于工人解放事业的光明大道。

《母亲》是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创作的长篇**,于1906年在美国写成。**取材于1902年高尔基的家乡诺夫戈罗德附近的索尔莫夫镇的“五一”游行。游行的领导人扎洛莫夫等**,同年10月被判处众生流放。

高尔基在游行前就听说过扎洛莫夫,游行以后,他和继续儿子事业的扎洛莫夫的母亲安娜有了交往。《母亲》就是以扎洛莫夫的事迹为基础写成。

《母亲》标志着作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写作背景:

1902年二月初,高尔基按照党的决定,到国外去为党筹划经费,更主要的是要利用他的影响,通过他的宣传,赢得国际上的民主力量对**革命的支持。高尔基经芬兰、瑞士、德国和法国到达美国。在那里,他住了三个半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典型社会作了实地考察。

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不利于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尔基这次欧美之行,就其政治与经济目的来说,均末圆满完成。高尔基代表布尔什维克党发出的怀要给****贷款”的呼吁,没被资本主义国家所接受,法国向沙皇**提供了二十亿法郎约援助。

高尔基在美国募集的款项,总数也不过一万美元。美国资产阶级甚至采用逐出旅馆的手段阻挠高尔基在美国的活动。但高尔基仍针锋相对地战斗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之中。

他接连写出了九篇猛烈抨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文章。

高尔基在美国期间最重大的收获,是写出了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母亲》。**取材于1902年高尔基的家乡诺夫戈罗德附近的索尔莫夫镇的“五一”游行。游行的领导人扎洛莫夫等**,同年10月被判处众生流放。

高尔基在游行前就听说过扎洛莫夫,游行以后,他和继续儿子事业的扎洛莫夫的母亲安娜有了交往。《母亲》就是以扎洛莫夫的事迹为基础写成。

**在1907—1908年的美国杂志上问世时,已被删节很多。至于苏联国内的读者,当时只看到过**的第一部,而且这一部分也很快被当局收缴上去。

但国外的版本与保存下来的俄文片断,即使是以残缺不全的面目流传在国内,也仍象地火一样在人们中间产生了巨大的革命热能。只是***革命后, 《母亲》才能完整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母亲》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主要反映了如下主题:

①反映了沙俄时代**工人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符拉索夫就是老一代工人的典型代表。

②再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以及工人阶级的斗争。以尼古拉、叶戈尔、沙馨卡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带来革命思想,以巴维尔、安德烈为代表的觉醒了的新一代工人如饥似渴地学习接受,成长为斗争的中坚力量。

③反映了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的过程。农民雷宾仇恨统治阶级,但又有狭隘的农民意识,个人的自发性反抗屡遭失败。后来他接受了革命思想,成长为农民革命的领导人。

他的转变代表着农民的觉醒,表明工人阶级领导农**动的重要性和工农联盟的必要性。

内容简介:

高尔基在《母亲》中首次运用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即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去描写现实。《母亲》是用这一创作方法进行写作的第一部新的文学作品。

为了表现**的主题思想,作者精心设计了3组人物。第1组是革命者,包括革命工人和革命知识分子;第2组是工农群众,其中最重要的是母亲和农民雷宾的形象;第3组是敌人,这里有厂主、沙皇宪兵、法庭庭长,检察官等。

在这3组人物中,高尔基突出了巴维尔和母亲这两位主要英雄人物。**的中心思想主要是通过他们两人的成长以及群众的觉悟展示出来的。**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写巴维尔率领的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在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下成长的过程,第二部分重点写马克思主义小组在群众中的作用和人民群众的觉醒。**的人物形象体系和结构都是经过作者精心安排的。

蝉出地洞主要内容概括!概括,蝉出地洞主要内容概括!概括!200字 5

1楼 课文你来说 《蝉出地洞》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它主要向我们描述在地下待了四年的蝉是如何出洞蜕变的。作者详细的介绍了幼虫在地下是怎样生活的,以及它存在的价值。 文章赞扬了蝉坚韧不拔的精神,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先经历磨,这样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昆虫记蝉出地洞内容概括两百字 急急急 2楼 月亮微微...

怎样分段,写段意,概括主要内容,怎样分段,归纳段意,概括文章内容

1楼 染指无流年 1 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 审稿时 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记事的文章,可...

唐太宗吞蝗概括主要内容

1楼 匿名用户 《贞观政要》原文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 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 恐成疾,不可。 太宗曰 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遂吞之。 译文 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