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又“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庄子.
在宥》:“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清谭嗣同《仁学.
界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1.同情友爱:仁心,仁义至尽
2.果核的最近部分:杏仁儿.
不仁:(1)不仁慈,无仁德如不仁不义 (2)手足痿痹,为能运动:麻木不仁,四体不仁.
3.人、仁
“最初只有人字,后以二人相爱,人旁加二为仁,故仁由人而来。仁固可作‘仁义’解,也可作人解。我认为‘克己复礼为仁’的仁字,宜作‘人’解。
以孔子之话作本论,《论语》中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观过斯知仁矣’、‘井有仁焉’,这些仁字,都应作“人”解。而一般学者以其字之为仁,多曲为之解,求其说,而不得要领。故上例我以‘仁’字应作“人”解。
否则,‘井有仁焉’,作仁义之‘仁’解,难以解通。又以其他著作为旁证,可知人、仁同义。例如《礼记表记》说,人也谓施以人以忠恩也。
人与仁同义……《论语》所谓‘人者仁也’、‘仁者爱人’,即本此义。皆由于人、仁同出于一源,且关系密切。把仁字均解为‘仁义’,难以自圆其说、令人信服”(引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选》第464-46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4.仁,就是二个人字,从这个字的形我们看到了这个意思。那为什么这样写这个字呢,古人的意思是什么呢?
我认为这是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害人人,人人必将害我。”的简写。
这句话中两次使用二人组合。所以就是仁的意思了。仁是道的一种。
“礼”具有社会身份制度方面的意义,最迟在殷商时代已经存在;但是,作为一种较为严格的社会制度,则是周朝初年的事情。周朝初年,周武王伐纣灭殷,为着巩固自己的统治,周公便在殷礼的基础上,重新制订礼乐,将作为社会身份意义的“礼”制度化,系统化。
我们说的封建礼数的“礼”有着作为政治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两个方面的属性,作为等级制度的“礼”,强调的是“名位”。也就是孔子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作为伦理道德的“礼”的具体内容,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等。
在“礼”两个方面的属性中,等级制度为“礼”的本质。而伦理道德方面的属性则为等级制度的外在显现。封建礼数实际上是通过向人们灌注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把这些外在于人的伦理道德观念变为人的内在需求,去束缚人们的思想,限制人们的行为,把人们变为统治阶梯的忠实奴仆,以达到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封建礼教作为维护其统治的不二法门。
2楼:匿名用户
孔子从不轻易许人以仁,总是说近仁
孔子的仁义说和礼乐说分别指的是什么?
3楼:贞观之风
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义”和“礼乐”,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孔子讲的“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西周时期的礼乐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的仪礼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4楼:碧海蓝天
孔子的仁义说指对人的关怀
孔子的礼乐说指诱导人向善,让社会处于平和的状态中。
5楼:嘿黑色翅膀
总的来说就是治国思想
具体下面很清楚
孔子所说的“礼”的本质内容是什么?
6楼:火舞雪吻
礼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
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点最能说明礼的涵义和本质。荀子(见荀况)云:
“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又云:“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贤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礼记》云:“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韩非子(见韩非)云:“礼者……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
”董仲舒云:礼者“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白虎通德论》云:
礼所以“序上下、正人道也。”这些话都证明礼是有差别性的行为规范,决非普遍适用于一切人的一般规范。
礼既是富于差别性、因人而异的行为规范,所以“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左传·庄公十八年》)。每个人必须按照他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去选择相当于其身份的礼,符合这条件的为有礼,否则就是非礼。举例来说,八佾舞是天子的礼,卿大夫只许使用四佾,鲁季氏以卿行天子之礼,八佾舞于庭,孔子认为非礼,愤慨地说: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树塞门和反坫是国君所用的礼,管仲采用,孔子批评他不知礼。历代冠、婚、丧、祭、乡饮等礼,都是按照当事人的爵位、品级、有官、无官等身份而制定的,对于所用衣饰器物以及仪式都有繁琐的规定,不能僭用。
在家族中,父子、夫妇、兄弟之礼各不相同。夜晚为父母安放枕席,早晨向父母问安,出门必面告,回来必面告,不住在室的西南角(尊者所居),不坐在席的**,不走正中的道路,不立在门的**,不蓄私财,是人子之礼。只有通过不同的礼,才能确定家族内和社会上各种人的身份和行为,使人人各尽其本分。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上》),便是此意。
统治阶级内部和庶人都受礼的约束。所谓“礼不下庶人”,并非庶人无礼,只是说庶人限于财力、物力和时间,不能备礼,更重要的是贵族和大夫的礼不适用于庶人。例如庶人无庙祭而祭于寝。
7楼:都湿啥人啊
礼是通过旧有秩序规范,通过礼的表象来进行重申,限制人们的行为,从而维护旧有利益群体的利益。
8楼:咸阳猛驴
是用外在的、物质的、表象的形式,来传递内心的尊重、尊敬、敬意以及态度的重视、重要。
比如:祭祀仪式,规模越是隆重、宏大,越能表示对先贤、圣人、祖先、伟人、英雄、亲人等等的尊敬、爱意等等,借此缅怀仪式,激发今人向他们那样、发扬他们的精神、继承他们未尽的事业努力奋斗。
再比如:送礼,也表达了送者对被送者的尊敬、仰慕、诚挚之情。
再比如:如今会议的座次,都是表达对领导者、上级的尊重、遵从之意。
这里孔子说的“礼”是什么意思?
9楼:匿名用户
统治阶级内部和庶人都受礼的约束。所谓“礼不下庶人”,并非庶人无礼,只是说庶人限于财力、物力和时间,不能备礼,更重要的是贵族和大夫的礼不适用于庶人。例如庶人无庙祭而祭于寝。
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反之,弃礼而不用,或不遵守符合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便将如周内史过所说的:“礼不行则上下昏”,而儒家所鼓吹的理想社会和伦常便无法维持了,国家也就不可得而治了。
从此观点出发,那么礼,就可理解为治国的政权
10楼:蓝月钢琴
a 礼仪
因是沿袭的意思
政权、风俗、政治制度是不可能沿袭的
况且孔子强调的“克己复礼”中的“礼”是指周礼,即周朝的礼乐制度,这是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境界
需要强调的是礼乐制度明显不是政治制度
我们老师好像说过中国奴隶制时期具有政治意义的制度貌似只有井田制和分封制……
孔子提出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是什么?
11楼:醉意撩人殇
1、教育思想: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学习方法:
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12楼:匿名用户
孔 子 提 倡 人 性 , 他 的 主 要 教 育 思 想 就 是 “仁” , 即 人 性 、 慈 爱 、
互 爱 , 也 是 他 的 道 德 观 念 。 他 的 另 外 一 个 思 想 是 忍 耐 和 互 让.
孔子的学习方法,一语概括,就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所言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3楼:祝福集邮进万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14楼:匿名用户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 yīn cái shī jiào )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解 释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 处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
“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
“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对今天的教学有帮助的一些细节有很多,但从大的理论思想上看,“因材施教”的意义最大。
现在的中国教育几乎是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培养出的学生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意识。所以,必须根据各人不同的性格、爱好等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
孔子礼含义孔子所主张的“礼”实际指的是什么
1楼 曦月 孔子所谓的 礼 不仅仅是君臣 父子 夫妻 兄弟 师生等应该秉承的礼仪 而是君子应该通过 仁 来辨别是非之后 而对一切事物所采用的一种不折不扣 不受外界影响亦不受内心迷惑的一种心智和处理事物的态度 从历史来分析 礼 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 尊卑 长幼 ...
孔子的仁是以什么基础来论述的
1楼 莱克攸 仁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 仁 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 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 仁 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 弟 悌 忠 恕 礼 知 勇 恭 宽 信 敏 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
孔子所说的君子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小人指的是什么样
1楼 匿名用户 君子作为道德修身的楷模,是教化百姓的理想人物。教化是儒家最基本的治民方内略,需由君子承担。孔容子形象地指出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 颜渊》 君子比义怀德,谦恭礼让。 君子具备仁爱 坚毅 以义制利 诚信等道德品质。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他所说的君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