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传佛教,与南传佛教,有什么区别

2021-03-05 13:19:24 字数 6183 阅读 6690

1楼:吃得多会变猪

1、传播的路线和区域不同,今天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一带(不包括越南)、中国云南傣族地区是南传佛教的传播范围(时间上为先)。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越南、蒙古、前苏联地区是北传佛教的传播范围。

2、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北传佛教从地域上又分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

3、菩萨道和阿罗汉道是在北传和南传的教法中最重要的区别。前者提倡菩萨道而后者倡导阿罗汉道。

4、南传佛教基本保留印度早期佛教的的特点,汉传佛教主要是印度中期大乘佛教的流传,而藏传佛教属印度晚期大乘、密乘佛教的流传。从佛教戒律上来说,南传佛教的严密性大于汉传佛教,而汉传佛教又大于藏传佛教。

5、南传佛法的修行强调知解行证,因为他们的教义可以通过思维推理进而实践证明。北传则强调信心的重要性,虽然间接的使北传佛教徒进入迷信的洪流,却也是北传**欲求第一义谛所必具的重要品质。

扩展资料:

佛教历史派别:

1、原始佛教:佛教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

佛陀示现涅槃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称为原始佛教,这段时间称为原始佛教时期。

2、南传佛教:在第一次佛教**后,原始佛教分成了上座部和大众部。上座部诸派向南传播,盛行于斯里兰卡,遍传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后传入中国云南,广西等地。

称为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所传诵的三藏经典使用的语言主要是属于巴利语系,故又称为巴利语系佛教、巴利佛教。

3、汉传佛教:北传的佛教分陆路和海路两条线进行。陆路经西北印度和西域诸国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另一路由海路直接传入中国南方,如达摩,真谛等大祖师,均从海路直接来到中国在广州登陆后北上。

4、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主要流行于**、云南、四川、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自治区,藏族、蒙古族、裕固族、门巴族、珞巴族、土族群众普遍信仰。

5、回鹘佛教: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域、敦煌出土了为数极为丰富的古代回鹘文文献,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佛教内容。

2楼:5姐妹快乐

1、两者定义不同

“北传佛教”指自北印度经中亚细亚传入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的佛教,及由尼泊尔、中国**传入蒙古一带的佛教之总称。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是指现在盛行于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

2、流行佛典不同

北传佛教多与传承地之固有文化融合,以大乘为主,流行梵文圣典及其翻译经典。南传佛教则保存较浓厚的印度原始佛教色彩,主要流行巴利语佛典。

3、北传佛教重义理,重在修慈悲心;南传佛教重实修,重在修分别心。

3楼:何绪尧

北传佛教:多与传承地之固有文化融合,以大乘为主,流行梵文圣典及其翻译经典。

南传佛教:则保存较浓厚的印度原始佛教色彩,主要流行巴利语佛典。

南传佛教

宗教特色:

1、南传佛教又称南方佛教、南传上座部。指传布于南亚的佛教。分布在南亚地区的佛教,可大别为四类:

流布于锡兰、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的南方上座部佛教。兴起于越南,而与儒道二教混融的混成佛教。过去在柬埔寨曾盛极一时的吉蔑民族所信奉的佛教。

爪哇、苏门答腊、马来半岛等地所传的南海佛教。

2、上列四类中,第

三、四类现今仅存艺术的遗迹。第二类属中国佛教系统。第一类又称为巴利佛教,盖此系统大部分均依据巴利语圣典。而所谓南方佛教,主要即指此系而言。

3、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长老将印度本土佛教输入锡兰岛,此为锡兰佛教之开端。公元前一世纪,锡兰佛教**为大寺派与无畏山寺派。三世纪时,无畏山寺派又分出南寺派。

其中,大寺派被视为锡兰佛教的正统。五世纪时,有觉音、达摩波罗等大注释家。

4、在其他国家方面,公元四至五世纪以后,缅甸即有佛教传入,然采纳南方上座部佛教,则始于1058年阿耨楼陀王时代。公元十二世纪以后,泰国开始接受上座部佛教。1361年,锡兰的僧伽领袖,被迎入泰国,为泰王传戒。

至于柬埔寨、寮国之接纳上座部佛教,则始自十四至十五世纪泰民族之征略后。

5、南方上座部之特质在于严守戒律,保持原始佛教传统。在巴利文献方面,除了完备的经律论三藏,还有数量极为庞大的注释书、复注、纲要书、史书、文法书、诗书等。

北传佛教:

1、“北传佛教”是经古印度向北往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地的佛教。“北传佛教”指自北印度经中亚细亚传入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的佛教,及由尼泊尔、中国**传入蒙古一带的佛教之总称。

2、此系佛教与通行巴利佛典的锡兰、缅甸、泰国、高棉等国的佛教,风格迥异,因其系由印度向北传布,故十九世纪研究佛教之欧洲学者,称前者为北传佛教或北方佛教,后者为南传佛教、南方佛教。

4楼:匿名用户

怎么说?你信不信佛,或者信不信汉传、藏传佛教,你若信,那我就不好说了,因为你会说我谤佛……

如果你不信佛,或者信南传佛教,那好办,我以客观历史的角度来说……

南传佛教,自称上座部,是古印度原始佛教的嫡流,由阿育王第九次传教使团传入斯里兰卡。

所谓上座就是当时古印度佛教中的长老派、保守派,说白了原教旨派。

1、不承认除释迦牟尼佛之外的一切佛、菩萨;

2、不承认巴利文三藏之外的一切佛经;

3、坚持佛陀时代转下来的戒律、传统;托钵乞食、过午不食;

4、不承认度他说,讲究各人各修行、自修自受用,所以南传佛教中传统上,小孩尤其是男孩的教育一般在寺院进行,小孩自幼出家修行,成年后可以选择还俗;

而大乘的度他说,就有点骗财嫌疑了。

5、不过分强调素食,随施主方便,施主给什么吃什么,当然施主会避免施舍肉食就对了。

反对北传大乘派,称大乘派为“戏论派”,意思是说大乘派胡说八道,不承认大乘派的佛经是佛说,大乘佛经是后世教徒托名著作。

(我个人是支持南传佛教的,佛陀生前说的经典在后世都靠教徒集合集体背诵,矫正误传,佛陀入灭前只说了四阿含经)

大乘教义其实就是低端教徒对佛教的一次大众化,减轻难度;而净土宗这是将难度减到最低……

拿**教做比:

大乘好比天主教,教宗和教会可以解释圣经、收什一税、卖赎罪卷,用仪式手段可以减轻罪恶,崇尚偶像……

小乘好比新教、甚至是清教派,唯有经典,除了圣经之外任何人无权解释圣经,强调戒律,强调纯净,反对偶像、反对奢华的教堂,主张回到耶稣最原始的教义中去。任何仪式手段不能减轻人的罪恶,人只有两条路,忏悔、救赎。

ps:佛陀在世时本人是极力反对偶像的,从佛陀入灭到大乘兴起,600年时间被称为无佛像时代。

所以问题就是听佛祖本人的还是听佛祖那些后世的徒子徒孙的问题……

5楼:潜川

北传佛教重义理,重在修慈悲心;南传佛教重实修,重在修分别心。但都是佛祖说的法,目的没有任何区别。

这是佛法在传播的过程中,根据接受佛法的人的根器不同而有不同。南北佛教的分法现在不流行了,准确的说是佛教源于古印度,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分为三大领域,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这就好比佛陀像老师一样教学,来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小鸡小鸭小鸟,老师睿智的引导,既不能将小鸡刨土找蚯蚓的技能教给小鸭,否则小鸭会饿死;也不能将游泳的技能教给小鸡,否则小鸡会淹死;当年也不能将小鸟的技能教给小鸭,否则小鸭会摔死,所以佛陀就分别针对不同的学生传授不同的法门。

法门84000门,总有一门适合你,但无论多少门法门,其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解脱生死、超越轮回、明心见性、修成正果,在这个过程中,佛法永远是活泼泼的,因时制宜,但广度众生。

6楼:匿名用户

一般北传佛教称大乘佛教,南传为小乘佛教,实际是如一不二的,都是一乘,佛教没有大小之分,只是修行的方法不太一样。

7楼:匿名用户

南传佛教

要学会粗茶淡饭过日子,再有钱我也吃得很节省。过去的僧衣为什么要用长衫啊?当时没有衣服做,长衫就是用来遮体的,南传佛教全部是把胳膊露在外面的,当时就是用一块布披一披,遮遮身 体,挡挡寒热。

粗茶淡饭过日子,只有吃苦,你才能留住幸福,因为有点苦,才能体会到快乐,你才明白人生的幸福所在。如果能够把修行融入在生活当中,那么修行就如工作一样,每天要做,这个时候你才是一个大圆 满,这样你在整个世界当中才不会沦落为庸俗和空洞。

“常乐我净”的这个“乐”,就是为众生着想,

心胸要宽阔。弥勒佛的大度告诉我们一个很大的道理,就是人的心量要大,常常快乐的人心量大不大?整天笑嘻嘻的人就是心量大。

有些人眯着眼睛看人,不讲话,你稍微一讲话,他就要骂你,难听的话就出来了,总怕别人伤害自己,别人每说一句话,就感觉到别人在讽刺他,这种人不讲不笑的,这种人有气量吗?经常笑嘻嘻的人、胖胖的人,要是被别人讲几句,想得开,问题就不大,经常快乐的人才会干净啊。境界到了一定的时候,你对滚滚红尘的人间道就会保持快乐,天天开心,到了快乐道。

这个“道”的意思就是一种模式,一个心里平衡的方法,是一个进和退的方法。想保持快乐道的话,实属不容易,要从心里解脱后才能一直真的很开心。

你们去看生意人的脸,笑一笑,一会儿笑容就从他们的脸上消失了。

你们再看看**,**跟佛友讲话的时候,如果开心,脸真的在笑,因为**的心中一直在笑。你们要真正地去理解人间的境界,而不是仅仅在嘴巴上说说而已。要学会放下,去体悟和领会人生的真谛。

为什么要去体悟和领会?很多人担心自己晚年怎么办?很多爸爸妈妈为什么常常苦闷呢?

例如,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自己死后是不会为他们念经超 度。

要理解人生,因为无所得、无所住,因为人生的一切都是无所得,得不到,也没有一件东西在人间是留得住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你才会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无所谓的,你才会快乐。

不快乐的人,就是因为把什么事情都罣碍在心中了,快乐的人要像济公活 佛一样,快乐走天下。无所住、无所得、无所谓,你才会快乐,心净常知足。你一定要感到很知足,心不能乱动,念一动,心就慢慢地动起来,对人间的欲 望不要妄动,心不要去想,想了身 体就会不健康。

为什么呢?你们想想看,想的事情有几件是一帆风顺的?想了之后没有得到,你会开心吗?

你不快乐,你的心神就不会安宁,你的心就不会安定。当你想通了,你的心才会定下来,你就无所谓了。佛法界有一句话叫“身轻安”,你的身 体会感觉很轻、很平安,你就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快乐,心里的快乐不是装出来的,自然快乐心就安宁。

如果你不能自然地快乐,你的理智就会大乱,因为有太多求不得的苦,还有太多放不下的心。我们一辈子有多少心放不下?我们一辈子有多少心求不得啊?

**有时候要你们过一些孤苦的日子,过一些苦难的日子,是对你们有好处的。有时候叫你们吃点苦,你们就受不了,那怎么能够把心修好啊。

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的腿从来没有痛过,你就不会觉得现在腿不痛是一种幸福。就像你们现在牙齿很好的时候,你怎么能想到牙痛时的那种难受呢?如果你的牙现在很痛,过两天你的牙不痛了,你就会很开心,忆苦思甜不是一件坏事情。

看看佛 陀当年为我们吃了多少苦,才有我们现在的佛法,看看我们现在是多么的享受啊。要让自己心中多余的贪念全部去除。你觉得这个事情是多余的贪念,不应该有的,就马上不要了,这叫做放下。

比方说,你今天有一个贪念,非常想买一样好东西,可是没钱,那么你马上把这个贪念去除,否则接下来你就会痛苦。

有时候,暂时的痛苦可以让我们回避和离开人间的愚痴。但很多人天天喝酒、开心玩闹,实际上他们非常愚痴,这样会加剧他们的痛苦。当我们身 体不好了,就觉得要赶紧好好修心,再不修心就是浪费时间,以后的痛苦会更多更厉害,所以,痛苦并不是一件坏事,只有在痛苦当中你才会了悟生死。

很多有钱人在境况好的时候是不会去布施的,**这次在印 尼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很慈悲地去找富人捐点钱给镇上的穷人,大家过冬都没有煤炭,天很冷,穷人家里的暖炉都生 不 起。结果,这个教 会的人在门口跟这个富人讲了很长时间,富翁冻得吃不消了,然后教 会的人说:“你能不能捐一些钱出来给镇上那些没钱卖煤生炉子的穷人呢?

”富翁马上说:“好啊,我捐。你刚才在房间里怎么不跟我讲啊?

”“我想让你有点挨冻的体会,可能你会更爽 快地答应。”

要知道,人没有亲身 体会是不会心诚到这个地步的。很多人不知道痛苦的话,他是不会知道什么叫快乐的。很多人痛了之后,才珍惜快乐。

只有在痛苦当中才会沉思,想着要去掉自私和执着、固执。虽然是难事,但是如果你下定决心,准备吃点苦把自己身上的毛病去除,那么,你虽然吃点苦,但就会把你自己身上的执着和自私去除。因为很多人用自私和贪瞋痴的心在人间生活,贪不到就生恨,恨了之后就做出愚痴的事情来,而且整天很自私,他哪一天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啊?

**告诉大家,一个人整天自私,用贪瞋痴的心活在人间,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大愚痴。

要学会粗茶淡饭过日子,再有钱我也吃得很节省。过去的僧衣为什么要用长衫啊?当时没有衣服做,长衫就是用来遮体的,南传佛教全部是把胳膊露在外面的,当时就是用一块布披一披,遮遮身 体,挡挡寒热。

粗茶淡饭过日子,只有吃苦,你才能留住幸福,因为有点苦,才能体会到快乐,你才明白人生的幸福所在。如果能够把修行融入在生活当中,那么修行就如工作一样,每天要做,这个时候你才是一个大圆 满,这样你在整个世界当中才不会沦落为庸俗和空洞。

藏传佛教究竟分为哪几个教派,藏传佛教分成几个派?分别是什么教?

1楼 血色 的藏传佛教进入各个教派形成时期是11世纪中以后,相继涌现出很多教派,有较大影响力并流传至今的共有5个教派,分别是格鲁派 黄教 ,宁玛派 红教 ,萨迦派 花教 ,噶举派 白教 ,以及噶当派。 藏传佛教分成几个派?分别是什么教? 2楼 百度用户 藏传佛教各个教派的出现及其特点 到11世纪中叶...

佛教儒教道教有什么区别,道教与儒教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楼 毗沙王 三者的区别 第一 佛家讲 超世 道家讲 出世 儒家讲 入世 佛教主张 无生 ,认为现实对人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无能为力,所以要忍受和超脱 即 超世 。要忍受和超脱,就要放弃各种欲望,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 苦海 而进入涅磐 无苦的极乐世界 。 佛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精神的修持...

为什么南传佛教几千年没传到中国内地

1楼 南无火如来 南传佛教为小乘,内地为大乘。 大乘以小乘为基础,九乘佛法中声闻,缘觉为小乘,菩萨为大乘。 大乘比小乘更高,发心更大,更殊胜!又怎么会舍大求小呢? 2楼 木本兮 扯淡也该有个底线!根本原因是文化差异 上座部佛教保持了佛陀再世的制度习俗,中国因为封建化过程太快很多习俗不适应中国文化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