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传佛教几千年没传到中国内地

2020-11-26 09:26:21 字数 5947 阅读 2728

1楼:南无火如来

南传佛教为小乘,内地为大乘。

大乘以小乘为基础,九乘佛法中声闻,缘觉为小乘,菩萨为大乘。

大乘比小乘更高,发心更大,更殊胜!又怎么会舍大求小呢?

2楼:木本兮

扯淡也该有个底线!根本原因是文化差异、上座部佛教保持了佛陀再世的制度习俗,中国因为封建化过程太快很多习俗不适应中国文化、比如托钵、所以中国的僧人改进了佛教使其中国化,所谓的大乘佛教其实已经是非原始佛教了,很多思想和早期佛法有不同的地方……

为何中国没有兴起南传佛教?

3楼:永恒的中国战士

因为地域上的文化差异和汉传佛教进入中国的时间比南传佛教早的原因~~~

4楼:覺正淨

稍微检视一下早期的译经内容就可以知道,佛教传来中国的时候,不分大小乘都有传进来,但在佛法传来之时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思想的主流。

儒家思想强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又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与大乘佛法强调自利利他的核心观念是相应的,因此大乘佛法能够在中国生根立足。如果再仔细对照,东亚大乘佛法盛行的地区,同样也是儒家思想所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韩国与越南。

如果你的问题在暗喻或强调大乘佛法不理性,那就是严重的错误。你只能说南传佛法强调自我解脱为核心,与这个地区的原本的思想不合,所以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5楼:井藏天

1、每一种思想的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文化土壤,佛教的传播业不例外;

2、中华文化的早期儒家文化在中华文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影响深远;

儒家的“大同世界”“人人皆可为尧舜”“利人”等思想与大乘佛教思想 不 谋而合,这给中华文化的根基奠定了大乘的底子,所以大乘佛教非常顺利 地传播,而南传佛教就稍微弱一些了。

6楼:匿名用户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环境不同衍生出的文化也不同

7楼:匿名用户

宗教因地而生。

佛教,**教,伊斯兰教。

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而生的。

而佛教追求的是教育而不是崇拜。只是这个学科别的地区不流行没什么奇怪的。

为什么百度里一些南传**诽谤中国佛教和大乘佛教?南传佛教就是原始佛教吗?小乘佛教就是南传佛教吗?

8楼:匿名用户

括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在故意利用挑拨,有些是根本对佛教没什么深入了解的人。

你的问题,首先,就南传佛教而言,根据南传佛教记载,是传承于古斯里兰卡的大寺部派。该派在古斯里兰卡历史上是著名的回大向小批判大乘的部派。历史上曾经与斯里兰卡的另外一个上座部派--修行大乘佛法的无畏山寺上座部发生长期激烈的斗争,指责对手非佛说,称自己的才是正法。

南传部派的阿含圣典,是公元前约29~17年左右(佛灭约五个世纪后),斯里兰卡的大寺僧人用僧加罗文在贝叶上写出的,这是南传阿含经第一次书面经典的写出。此事被记载在大寺僧人于公元5~6世纪写出的--被南传奉为记载南传佛教史权威的**,岛史中。在此之前,传说则是靠证悟的三藏法师口口相传。

要注意一个基本事实:南传佛教不等于古印度的小乘佛教,古斯里兰卡的大寺派更不能代表古印度大陆的大小乘各部派.要知道几乎每个古印度大陆的部派,不仅仅是大小乘,还包括部派之间,小乘与小乘之间,都声称自己一派是如来本怀,是佛陀亲传,自己的才是正法.

这种宗教情怀可以理解。这才形成了古印度各部派长期的争论不休状况.

南北传大小乘佛经都是如来世尊亲口宣说的真理妙法,都是度人之舟,治病良药,只因众生的根基不同,流传地域和文化背景不同而选择的适应对机之法(佛教称四悉檀,佛在世时也是这样处理对机说法的)。应该承认这种社会和人文背景的不同,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大家都不要到对方去强迫对方接受不适合自己地区的法,否则只会造成更激烈的文化冲突,两败俱伤,整体伤害佛教,亲痛仇快!

下面转一篇文章,可以回答你的其它问题:

《最全面保留佛陀原始教法的,是中国佛教》

佛灭度后,佛教内因戒律和知见上的一些差异,古印度佛教先后**为大小乘数十个部派。其中大多数部派的主流佛教,后来都传到了中国。早中期先传入汉地,逐步形成了汉传佛教,晚期则传入了中国的**。

也就是说印度的大小乘佛教是同时传入中国的。中国后来成为保留古印度佛教经典最全面的国家。

大乘方面的自不必说,中国佛教特别汉传佛教可说后来就是大乘佛教的代名词。实际即使在小乘部派传承方面,中国汉传佛教的十三大宗派中,也有专门的多个小乘宗派:[田比]昙宗、成实宗、俱舍宗等宗派。

古印度的经量部传承到中国成为成实宗,有部的一些经典传承到中国成为俱舍宗等。中国的律学和唐代创始的律宗,皆以小乘律本为基础。中国现存仅小乘律典,就函盖了众多古印度宗派:

《五分律》为传承自古印度(化地部)、《四分律》为(法藏部)、《摩诃僧祗律》为(大众部)、《十诵律》为(说一切有部)以及属南方上座部的《善见律毗婆沙》等。可见中国全面继承保存古印度经典之状况.至于经藏,现存南传佛教利文的《长》、《中》、《相应》、《增支》、《小》五部 ,前四部汉译经典相应此四部,内容大致相同:

《长阿含》属法藏部;《中阿含》属有部;《杂阿含》属正统有部;《增一阿含》属早期大众部集结。尤其汉传的增一阿含经,学者考证认为其属于较好保存了早期大众部集结(即所谓窟外集结)的经典.至于小乘论藏,7世纪玄奘在印度学过大众部的阿毗达磨论。

巴利文系及汉译说一切有部都有近似的七部论书。各个部派的论书翻译保存的也很多.另,按照法显、玄奘法师的记载,古印度很多部派并非都只是修学大乘或小乘,而是大小乘兼修的。

实际上,作为佛**,如果按照众多佛经的详实记载来看,无论小乘佛教的经典阿含经还是大乘方等菩萨藏大乘经典,都是代表了如来世尊亲口宣说的.佛灭后第一次集结,分为窟内的阿含经集结和窟外的包括菩萨藏方等大乘经典的集结,经各个部派的三藏法师口口相传,经过近数个世纪,到公元前后,开始由各部派逐渐写成书面佛经。另佛经集结不同世俗书籍,南传也记载了佛在天堂说法等,部分菩萨道经典通过天堂地狱龙宫等处传承也很正常。

(如非要按照世俗无神论学者的观点,那小乘窟内集结,世俗学者也不接受,说阿南突然成为罗汉,变成纸从门缝钻入,说阿南能背诵出他一生听到的所有佛的言教集结小乘三藏经典世俗不信佛的学者就觉得相当荒唐等,甚至对整个佛教的基本信仰轮回,六道,天国地狱,果位境界,佛及**的神通等,无论大小乘南北传,世俗学者也都必然是想当然否定的)。后来其中一派向南,传到了斯里兰卡,并逐渐分化形成了大寺部派,最终传往东南亚各地形成现在的南传佛教。另外更多大小乘部派则传到了中国。

对窟内、窟外大、小乘佛经的集结,大、小乘经典包括阿含经中都有详细记载。权威的玄奘法师,当年去印度时还亲自考察过该二处佛经集结的遗址并做了详实记录。

南北传大小乘佛经都是如来世尊亲口宣说的真理妙法,都是度人之舟,治病良药,只因众生的根基不同,流传地域和文化背景不同而选择的适应对机之法(佛教称四悉檀,佛在世时也是这样处理对机说法的)。应该承认这种社会和人文背景的不同,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大家都不要到对方去强迫对方接受不适合自己的法,否则只会造成更激烈的文化冲突,两败俱伤,整体伤害佛教,亲痛仇快!

达摩祖师来中原曾说过:中华汉地,好一派大乘气象。由于中华文明国人的根性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小乘佛教在中国自古就少人修学。

而大乘佛教却获得了辉煌的实践和发展,并传播往亚洲各国(地区)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在隋唐时代,与大唐盛世交相辉映的,是中国取代印度成为世界佛教的第二故乡!

另,大乘佛教再发菩提心,再广大精深也是以小乘为基础的。佛教的基本教理:阿含经中有著名的过去七佛通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般又概括为戒、定、慧三无漏学,及通俗说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

判定佛法标准,佛陀留有三法印的标准(又概括为一实相印,或称空三昧印)。大小乘都以四圣谛、四依法、四念住、十二因缘、五蕴、六入处、八正道等为基础。大小乘佛教都遵守释尊留下的佛法基本原则。

佛教是实证的宗教,对佛经,只要是经过历代实修证悟的开眼高僧们的集体智慧以法印鉴别无误的,只要你不是死执文字障,都要升起决定信心,都要尊重如对佛言.

最后,佛教讲四悉檀。佛教要根据时代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适应。佛说过,在他这一生对娑婆众生的示现教化中,所说法如掌上土,未说尽法如大地土。

所以也并非原始就好。比如,佛经里没说过可以用互联网宣传佛法,那我们是否就不可以用电脑和互联网?这就叫死执文字,无智慧。

我们大乘佛教尤其强调智慧。当然,这种变化适应决不能违反佛教的基本原则,否则真成为外道了。也要警惕一味的世俗化,丢失了佛教的根本价值所在。

9楼:邋遢神仙

楼主不必烦恼,其实这个问题大可一笑而过~~~佛留下经典三藏十二部,其数量之多,不可计数。

其实释迦文佛一切的法门本来是没有高下之分的,只要是佛留下的经典,就没有正宗与歪宗的分别。法无高下,人心自有立顿与分别执着啊。

对一种理论的偏执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世间学佛人的争论也不少,他说他的法高,正宗。他说他的法高也是正宗。

其实殊不知正在犯戒!犯什么戒?自是他非!

这是一个自称佛**的最最不该有心态,何必学佛!

楼主明白了没有?

换句话说,小乘佛法是一切大乘坚固基石。大乘佛法是小乘佛法的再度升华。当初佛于《法华经》中所谓的三车之喻,实在是出于无奈的办法,因为人的智慧不同,对于相同道理的理解就有千差万别的见解。

希望可以帮到楼主。

10楼:匿名用户

要注意一个流行的诽谤大乘的大忽悠:说大乘经典是佛灭后数个世纪后才由**在阿含基础上编写发展出来的!

实际情况是,目前发现的大乘经典的*成书年代*,最早是在公元前1~2世纪(还是写在棕榈树上的贝叶经).而非大乘经典*出现本身*.在书面经典出现前,大家,无论大小乘各派都是靠三藏法师口口相传的!

把大乘书面经典的出现时间忽悠为大乘经典出现本身,这是诽谤大乘者们打的一个大忽悠!

如果按照这些诽谤大乘的人的说法,只看书面经典的出现为准,那目前发现最早的金刚经,阿弥陀经,心经等大乘书面经典的出现时间还明显早于阿含经了(南传记载为公元前29~17年左右在阿卢寺写到贝叶上的)!

印度自古是个不重视书面文字记载的国家.实际上,由于在书面经典出现前(公元一~二世纪以前),古印度历史根本没留下多少直接文字记录。因此现在世俗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以推测为主的。

且这实际必然受到他们自己的信仰影响(如信仰西方外道而诽谤佛教的,或者信仰“无佛”的想当然否定佛教的,或者一些狭隘的小乘佛教者诽谤大乘的等等)。由于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和其它历史原因,中华文化虚无主义的流行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断灭,这也让汉传佛教这一大乘佛教主要流传形态陷入断灭的危机之中.这客观上形成了近代欧洲日本乃至台湾部分佛学者对中国佛教的偏见,对中国在隋唐后已经成为佛教事实上的世界中心认识不足,对中国保留的最多贝页经(包括敦煌和故宫等地)及最全面的汉传佛教经典竟然熟视无赌.

这不仅片面和不公平,且也不符合基本学术研究原则。

据南传上座部记载,在公元前29~17年,古锡兰的大寺僧人第一次写出了南传阿含经的书面贝叶经。而在公元前1~2世纪,金刚经,阿弥陀经,心经等大乘书面佛经也早已出现,其它印度各部派也开始了书面佛经的集结写出。大约同时代,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中国的博士**景庐受大月氏使节伊存口授《浮屠经》,则为很多学者指为第一部中文书面形式的佛经。

公元67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朝廷官方出面恭请佛经佛教,并礼请高僧来华,在洛阳建白马寺,开始了中国的佛经翻译事业。要注意的是朝廷官方正式承认和礼请佛教之前,民间佛教早已经有所流行,文献记载此时包括王公大臣都已有信仰佛教的了。相比印度,中国的文化传统怎样?

此时,造纸技术开始普及,高度发展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是中国文人的必备。书写记录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而佛经的翻译,作为一个国家工程,更是受皇室官方高度重视。

常由皇帝下旨,委派朝廷**参与,在全国召集精英学者和证悟的高僧,严格的管理,严谨的制度,岗位的严密分工合作,令人赞叹。尤其佛经翻译后都有实修证悟的具眼大德印证,实际也是个法义辩正的过程.一部佛经翻译的道场,参与人数常达数千人。

中国古代的佛经翻译事业,其条件和翻译质量之高,放到现代可说也难与复制了。中国此时开始的如此高质量的佛经翻译事业,与印度的口颂佛经书面化过程是基本同步的。实际上,在随后的数个世纪里,印度口诵佛经的书面化一直延续着,而期间中印之间,高僧传取经往来一直绵延不断。

直到隋唐时代,印度来华的三藏法师,除带来大量贝页经外,还有很多是直接在中国口诵传经,翻译成书面经典的。这些在中国由印度各部派的三藏高僧直接口诵出而被书面化的汉文佛经,很可能是事实上该佛经的第一版乃至仅有的书面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