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以为”的含义,古文中以和以为用法和意思上的区别?

2021-02-05 20:40:05 字数 6358 阅读 8371

1楼:怼卟起莪扡仂

1. 认为。

2. 作为,用作。

3. “以之为”的省略形式。犹言让他(她)做,把它作为。

4. 犹而为,而成。以,而,连词。

5. 犹已为,已是。以,通“ 已 ”。

古文中以和以为用法和意思上的区别?

2楼:匿名用户

古文中以和以为用法和意思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的意思用法:1、用作介词,后面有宾语,翻译成“用”“拿”“凭借”“依靠”“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如:常以身翼蔽沛公。以是用的意思。

2、用作连词,连接前后词语或短语或句子,和介词的区别就在于前后都有,而介词只有后面的,用法上与“而”类似。

如:险以远,则至者少。 以是又的意思。

3、用作动词 后面有宾语,与介词的区别是,有“以”的句子中只有一个动词,那它是动词,还有另外的动词,那它就是介词,可以译为“认为”“以为”等。

如:皆以美于徐公。以是认为的意思(动词)。

以为的意思和用法:1、把...当作或作为

例: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认为

例:以为且噬己为,甚恐。

3、把...制成

例: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3楼:匿名用户

古文中“以”的用法,主要是虚词,但有时也有动词的用法。

一、用作介词 后面有宾语,具体解释根据语境;

如:常以身翼蔽沛公 以--用

二、用作连词 连接前后词语或短语或句子,和介词的区别就在于前后都有,而介词只有后面的;

如:险以远,则至者少 以--又

三、用作动词 后面有宾语,与介词的区别是,有“以”的句子中只有一个动词,那它是动词,还有另外的动词,那它就是介词;

如:皆以美于徐公 以--认为(动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以--将、把(介词) 还有一个动词“请”

四、复音虚词“以是”“是以” 相当于“因此”,“以”还是介词,因为“是”是代词。

以:1.作介词:翻译成“用”“拿”“凭借”“依靠”“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2.作连词:用法上与“而”类似;

3.作助词:连接“上”“下”“内”“外”“东”“西”“南”“北”“往”“来”等词语,表示界限或范围.用法与现代相同;

4.作动词:可以译为“认为”“以为”等.

以为:1、把.当作或作为.

例:⑴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⑵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⑶吾始闻汝名,以为豪.⑷相传以为雁荡.⑸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以为:把它设为.) ⑹撰长书以为贽.

⑺寡君之以为戮.2、认为.例:

⑴以为且噬己为,甚恐.⑵以为妙绝.⑶人人自以为必死.

⑷臣窃以为其人勇士.⑸以为“非我莫能为”也.⑹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3、把.

制成.例: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⑵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作介词时可以翻译成“拿""凭借""依据""按照""用,这几个词有区别,翻译时根据宾语的不同有不同翻译,如:xx(人)拿xx(物),xx(人)依据xx(物)做什么事,xx(人)按照xx(物),xx(人)凭借xx(物)取得xx。。。。。。。

古文中“以为”的意思是什么?

4楼:苏醒呐

古文中“以为”的意思如下:

〈动〉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使,令;

凭借;仗恃;

认为,以为;

做,从事;

〈名〉原因,缘故;

无固定职业的人;

〈介〉把、拿,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依、按、凭,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

在、于,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从、自、由,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连》为;

因为,由于;

和、而,表示并列关系;

则、那么,表示条件关系;

才;表目的或结果等;

〈助〉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

5楼:袁**桥媪

1、把......当作或作为。

例:⑴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⑵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⑶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⑷相传以为雁荡。

⑸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⑹撰长书以为贽。

⑺寡君之以为戮。

2、认为。

例:⑴以为且噬己为,甚恐。

⑵以为妙绝。

⑶人人自以为必死。

⑷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⑸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⑹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

3、把......制成。

例: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⑵铸以为金人十二。

6楼:曲印枝邵黛

读音:[yǐ

wéi]

1.有“当作或作为”的意思;

2.有“认为”的意思;

3.有“制成”的意思。

1.把“当作或作为”为例

⑴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⑵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⑶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⑷相传以为雁荡;

⑸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⑹撰长书以为贽;

⑺寡君之以为戮。

2.把“认为”为例

⑴以为且噬己为,甚恐;

⑵以为妙绝;

⑶人人自以为必死;

⑷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⑸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⑹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

3.把“制成”为例

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⑵铸以为金人十二。

7楼:堂希荣薄鸟

1、把……当作……的意思。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译文:老虎看见驴子,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

2、认为的意思。

(满座宾客)以为妙绝。——《**》

译文:(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奇妙极了。

3、少数情况下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相当。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译文: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块来探求命名为“钟山”的原因,还自以为得到了它的实情。

以为:[

yǐwéi

] 指作为,用作;"以之为"的省略形式;犹言让他(她)做;把它作为;犹而为,而成;以,而,连词;犹已为,已是;以,通"已"。

扩展资料:

相近词义辨析:

1、合计[

héjì

]解释:盘算;考虑。

老舍《骆驼祥子》十一:“你是明白人,自己合计合计得了。”

2、觉得:[

juéde

] 解释:感觉到;意识到。

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

金女士:昨天忽然点破了,也觉得还有良心。”

3、认为:[

rènwéi

] 解释: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

茅盾《子夜》八:“

冯云卿苦笑着,认为这是一句普通的应酬。”

古文中以为有哪些意思

8楼:平常心新号

以为yǐwéi

认为:不~然│不~苦,反~乐│这部电影我~很有教育意义│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初中古文中所有“以”的意思。

9楼:卢坤

基本解释

1、〈介〉引入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材料等:~毒攻毒;~不变应万变。

2、〈介〉引入动作行为依据的方式、标准等:~貎取人;~高标准要求自己。

3、用作标准:《左传·宣公四年》:“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

4、〈介〉引入相关的原因等:~盛产瓷器而著称;~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5、〈介〉因:何~知之?不~人废言。

(袁可立)又以阅视殿工加太子少保。——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6、因由;缘故:《诗·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7、〈介〉引入空间或时间的位置:长江~南;赏~春夏,刑~秋冬。

8、〈介〉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9、〈介〉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前;~上;三日~后;县级~上;长江~南;五千~内;二十岁~下。

10、〈动〉用;拿:~一当十;晓之~理,动之~情。赠~鲜花。

辅臣以上意为辞。公(袁可立)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1、【以……为……】相当于“把……作为……”或“认为……是……”:民以食为天;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

既上稍厌诸激聒,**动以卖直沽名抑正论。公(袁可立)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2、以为;认为:《国策·齐策一》:“皆以美于徐公。”

13、〈连〉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养精蓄锐,~利再战;增产节约,~支援前线。~广视听;~待时机。

14、〈连〉表示并列(连接谓语),相当于“而”:城郭高~厚;众星粲~繁。《礼记·乐记》:“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15、〈介〉依;按照:~次;~音序排列。

16、把直接宾语介绍给间接宾语:给敌人~致命的一击。

17、〈名〉姓。

18、为;行事:《论语·为政》:“视其所以。”

19、此;这些:《礼记·射义》:“凡以庶士,大小莫处。”

20、通“已”。太;甚:《公羊传·庄公元年》:“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

21、通“已”。已经:《汉书·张敞传》:“今两侯以出。”

22、与:《诗·召南·江有汜》:“子之归,不我以。”

23、及;及于:《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24、作语助。如:可以、得以、能以、足以。

注意事项

1、“予以”、“借以”、“用以”、“难以”等是动词,只能带动词宾语:予以支持、借以改进工作。

2、以及∕和∕及。

3、在“基本解释”中,按道理来讲,第2、3处解释是一个意思,第2处出自《新华多功能字典》,第3处出自《辞海》缩印本。

4、在“基本解释”中,按道理来讲,第7处与第8、9处解释是一个意思。第7处出自《新华多功能字典》,第8、9处出自《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又第8、9处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本来就是分别予以解释的,这里亦原版引用不变。

10楼:匿名用户

以拼音:yǐ以的古文解释

yǐ①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②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哉?”

③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美于徐公.”

④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十五城请易璧.”

⑤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⑦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⑧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⑨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

⑩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入.”

⑾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⑿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⒀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贻之.”

⒁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下,莫不逾侈.”

⒂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⒃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怪之矣.”

古汉语中“以为”的意思是什么,古文中“以为”的意思是什么?

1楼 风纪社 1 以为 2 作为,用作。 3 以之为 的省略形式。犹言让他 她 做,把它作为。 4 犹而为,而成。以,而,连词。 5 犹已为,已是。以,通 已 。 基本解释 presume think believe consider 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 《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

乘在古文中的句子和其意思,在古文中,“以”有些意思?

1楼 勤格己之非 单位,表车子的数量,如万乘之国 论语 骑坐,如时乘六龙以御天 易经 借助,如乘风破浪 在古文中, 以 有些意思? 2楼 22161600可 1 用,拿,把,将 以一当十。 苦为乐。 身作则。 邻为壑。 讹传讹。 往鉴来。 2 依然,顺,按照 以时启闭。物 类聚。 3 因为 人废言。...

古文中耶和邪的区别,古文中耶是什么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如果说两者作为语气词的话,几乎没有差别,都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是 吗 , 呢 ,邪在后来写成耶。且 邪 当语气词时读为 ye 爷 。 耶 还表示父亲, 耶娘妻子走相送 ,后来这个意思写成 爷 。 邪 表示不正当,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和因素 歪斜,与正相对 古文中耶是什么意思 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