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车有什么作用,古代战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21-01-21 18:54:58 字数 5317 阅读 9538

1楼:中地数媒

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辐条式车轮取代辐板式车轮,金属轴代替木轴,再加上人类驯服了野马,以前笨重的牛车或驴车终于变成了快捷而轻便的战车。赫梯和亚述的军队就是靠其威力无比的铁骑战车横扫世界。公元前1270年,赫梯军队在叙利亚与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二世率领的20000名士兵对阵,赫梯拥有2500辆双马战车,每车乘2人,还有步兵共计17000人。

结果是赫梯军队大获全胜。

古代战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楼:匿名用户

中国古代在战争中用于攻守的车辆。攻车直接对敌作战,守车用于屯守并载运辎重。一般文献中习惯将攻车称为战车,或称兵车、革车、武车、轻车和长毂。

夏朝已有战车和小规模的车战。从商经西周至春秋,战车一直是军队的主要装备,车战是主要作战方式。

战车速度快,冲击力强,特别是在开阔地带作战,具有步兵无法抗拒的优势。所以自商以后,尤其到两周时期,战车部队和车战战法得到长足的发展,战车兵逐渐成为军队的主力兵种,以一乘马驾的战车和附属的徒步士兵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

判断各诸侯国的军事实力,也常常以战车的数量来计算。总之,当时的战车兵就相当于今天的机械化部队,代表着一个国家最先进的军事武装。

扩展资料

据左传记载,在公元前2250年夏朝初大禹时代,奚仲制造世界第一辆车,设有车架、车轴、车箱,为保持平衡,采用左、右两个轮子。墨子在“非儒”篇中也提到:“左者羿作弓,仔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

可见奚仲作车信而可靠,后来有不少文献说:“黄帝造车,任重致远”。似房传说:

没有左传和墨子可靠记载,古典力学专家刘仙洲确认,“马车是始于尧和舜之间的时代”。若相信起于奚仲,便在这个时代进一步发展为驯马拉车。从此推动社会发展。

3楼:阳光文学城

古战车其实就是军用马车,一般为独辕双轮方车厢,驾四匹马或两匹马。车上有甲士三人,中间一人为驱车手,左右两人负责搏杀,种类很多,有轻车、冲车和戊车等。主要用途是冲击步兵阵,对步兵有极大的杀伤力。

战车最早在夏王启指挥的甘之战中使用。但战车不灵活,转向困难,到了汉代,随着骑兵的兴起,战车逐渐没落了。

古代战车有什么讲究吗?

4楼:匿名用户

中国古代战车及配备兵器

中国古代在战争中用于攻守的车辆。攻车直接对敌作战,守车用于屯守并载运辎重。一般文献中习惯将攻车称为战车,或称兵车、革车、武车、轻车和长毂。

夏朝已有战车和小规模的车战。从商经西周至春秋,战车一直是军队的主要装备,车战是主要作战方式。

商周时期战车的形制,在《考工记》中有较详细的记述。193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车马坑中,首次出土一辆商朝战车。坑中南端并排着器具、马骨,车内外分布着 3套兵器。

从出土于商、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古墓中的战车可以看出,商周时期战车的形制基本相同,均为:独辕(輈),两轮,长毂;横宽竖短的长方形车厢(舆),车厢门开在后方;车辕后端压置在车厢与车轴之间,辕尾稍露出厢后,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缚两轭用以驾马(图1商朝战车结构图)。 商朝战车轮径较大,约在 130~140厘米之间,春秋时期缩小为124厘米左右;辐条18~24根;车厢宽度一般在130~160厘米之间(山东省胶县西庵出土的西周战车车厢宽达 164厘米),进深80~100厘米。

由于轮径大,车厢宽而进深短,而且又是单辕,为了加大稳定性及保护舆侧不被敌车迫近,战车的车毂一般均远比民用车的车毂长。如西庵出土的西周战车,车毂长40厘米,轴头铜軎(音wei4,车轴头)长13.5厘米,总长度达 53.

5厘米(图2西周战车复原图)。根据对有关出土车辆主要部位尺寸的测定和比较可知,商周时期战车结构的变化是:轨宽逐渐减小,车辕逐渐缩短,而轮上辐条的数目则逐渐增多。

其目的显然是为了提高战车的速度和灵活性。

战车为木质结构,一般在重要部位装有青铜件,通称车器,用以加固和装饰。

西周中期以前,一般采用长型軎饰,其长度为17厘米左右;西周以后则通行短型軎饰,其长度在 8~10厘米之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 1件矛状车軎,通长37.5厘米,它不仅用于保护和装饰轴头,而且也是带有攻击性质的装置。

车轴是战车驰骋时急剧转动的关键部件,为防损坏,战国时期已开始在轴毂之间装置铁锏,以减少轴毂的摩擦。据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路战国车马坑出土实物可知,铁锏为半筒形瓦状,每轮 4块,均以铁钉固定在轴杆上。枒饰是包在车轮辋上的铜片,纵断面呈 u形,固定在轮辋上的接缝处。

轮辋为双层结构,每层均由两个半圆形木圈拼成,里外两面的接缝错开,互成直角,造成每一轮辋有4个接缝处,用4个枒饰加以紧固。

战车每车驾2匹或4匹马。4匹驾马中间的2匹称“两服”,用缚在衡上的轭驾在车辕两侧。左右的2匹称“两骖”,以皮条系在车前。

合称为“驷”。马具有铜制的马衔和马笼嘴,这是御马的关键用具。马体亦有铜饰,主要有马镳、当庐、马冠、月题、马脊背饰、马鞍饰、环、铃等。

战车每车载甲士 3名,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车之首,称“车左”,又称“甲首”;右方甲士执戈(或矛),主击刺,并有为战车排除障碍之责,称“车右”,又称“参乘”;居中的是驾驭战车的御者,只随身佩带卫体兵器短剑。这种乘法可以追溯到商朝。

如在殷墟车马坑中,3名甲士分布两处,车后2人,舆侧1人;3套兵器,第一套华贵精美,余两套仅为一般的铜质,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兵器的品种也明显地有射御之分。据《左传》等中国古代文献记载,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乘法也与此相同。此外,还有4人共乘之法,称为“驷

乘”,但这是临时搭载性质,并非通例。除3名甲士随身佩持的兵器外,车上还备有若干有柄格斗兵器。据《考工记·庐人》记载,这些兵器是戈、殳、戟、酋矛、夷矛,合称“车之五兵”,这些兵器插放在战车舆侧,供甲士在作战中使用。

西周青铜......中国古代战车及配备兵器

中国古代在战争中用于攻守的车辆。攻车直接对敌作战,守车用于屯守并载运辎重。一般文献中习惯将攻车称为战车,或称兵车、革车、武车、轻车和长毂。

夏朝已有战车和小规模的车战。从商经西周至春秋,战车一直是军队的主要装备,车战是主要作战方式。

商周时期战车的形制,在《考工记》中有较详细的记述。193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车马坑中,首次出土一辆商朝战车。坑中南端并排着器具、马骨,车内外分布着 3套兵器。

从出土于商、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古墓中的战车可以看出,商周时期战车的形制基本相同,均为:独辕(輈),两轮,长毂;横宽竖短的长方形车厢(舆),车厢门开在后方;车辕后端压置在车厢与车轴之间,辕尾稍露出厢后,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缚两轭用以驾马(图1商朝战车结构图)。 商朝战车轮径较大,约在 130~140厘米之间,春秋时期缩小为124厘米左右;辐条18~24根;车厢宽度一般在130~160厘米之间(山东省胶县西庵出土的西周战车车厢宽达 164厘米),进深80~100厘米。

由于轮径大,车厢宽而进深短,而且又是单辕,为了加大稳定性及保护舆侧不被敌车迫近,战车的车毂一般均远比民用车的车毂长。如西庵出土的西周战车,车毂长40厘米,轴头铜軎(音wei4,车轴头)长13.5厘米,总长度达 53.

5厘米(图2西周战车复原图)。根据对有关出土车辆主要部位尺寸的测定和比较可知,商周时期战车结构的变化是:轨宽逐渐减小,车辕逐渐缩短,而轮上辐条的数目则逐渐增多。

其目的显然是为了提高战车的速度和灵活性。

战车为木质结构,一般在重要部位装有青铜件,通称车器,用以加固和装饰。

西周中期以前,一般采用长型軎饰,其长度为17厘米左右;西周以后则通行短型軎饰,其长度在 8~10厘米之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 1件矛状车軎,通长37.5厘米,它不仅用于保护和装饰轴头,而且也是带有攻击性质的装置。

车轴是战车驰骋时急剧转动的关键部件,为防损坏,战国时期已开始在轴毂之间装置铁锏,以减少轴毂的摩擦。据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路战国车马坑出土实物可知,铁锏为半筒形瓦状,每轮 4块,均以铁钉固定在轴杆上。枒饰是包在车轮辋上的铜片,纵断面呈 u形,固定在轮辋上的接缝处。

轮辋为双层结构,每层均由两个半圆形木圈拼成,里外两面的接缝错开,互成直角,造成每一轮辋有4个接缝处,用4个枒饰加以紧固。

战车每车驾2匹或4匹马。4匹驾马中间的2匹称“两服”,用缚在衡上的轭驾在车辕两侧。左右的2匹称“两骖”,以皮条系在车前。

合称为“驷”。马具有铜制的马衔和马笼嘴,这是御马的关键用具。马体亦有铜饰,主要有马镳、当庐、马冠、月题、马脊背饰、马鞍饰、环、铃等。

战车每车载甲士 3名,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车之首,称“车左”,又称“甲首”;右方甲士执戈(或矛),主击刺,并有为战车排除障碍之责,称“车右”,又称“参乘”;居中的是驾驭战车的御者,只随身佩带卫体兵器短剑。这种乘法可以追溯到商朝。

如在殷墟车马坑中,3名甲士分布两处,车后2人,舆侧1人;3套兵器,第一套华贵精美,余两套仅为一般的铜质,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兵器的品种也明显地有射御之分。据《左传》等中国古代文献记载,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乘法也与此相同。此外,还有4人共乘之法,称为“驷

乘”,但这是临时搭载性质,并非通例。除3名甲士随身佩持的兵器外,车上还备有若干有柄格斗兵器。据《考工记·庐人》记载,这些兵器是戈、殳、戟、酋矛、夷矛,合称“车之五兵”,这些兵器插放在战车舆侧,供甲士在作战中使用。

西周青铜......

古代的战车有什么用

5楼:匿名用户

你说对了,战车太迟钝,不如骑兵。所以当马镫发明后,骑兵就主宰了战场,战车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冷兵器时代,战车不需要厚重的装甲。战车和重装骑兵一样,他们的威力来自于其巨大的冲击力,冲锋中的战车可以轻易地将步兵冲撞开,继而撕裂敌方的阵型。

其实就一句啦,战车和重骑兵都是撞人用的。看看车祸现场就知道战车的威力了。

6楼:匿名用户

战车兵。

战车兵在古代世界是最受尊重的兵种。在亚述,国王出征总是乘着战车并在战车上作战。伴随国王的**显宦也乘战车作战,而下级官吏或平民只能充任骑兵和步兵。

最早使用战车的国家可能是苏美尔的乌尔城邦,公元前27世纪的乌尔军旗上就雕有苏美尔人乘战车作战的场面。但冲击力较强的马拉战车大概是从赫梯人和希克索斯人开始的。赫梯人很早就削木作辐,制造马拉战车南征北伐,一时横行小亚细亚。

亚述的战车车体很短,但左右较宽,车厢内可容

二、三人,至多四人。其中一人为驭者,其余为战士。车厢上可以放置箭筒,便于弓箭手放箭。

战士还配有短剑和长矛。驭者在战士旁边,两手驾车,配合战士作战。在三人乘的战车中,战士、驭者之外,又出现一名卫士,他左手持盾保卫张弓射箭的战士,右手持矛或剑,以便击退随时可能迫近的敌人。

国王和显贵的战车有时为四人,驭者和两名手持盾牌护卫其主人的卫士。战车兵为了能够灵活作战,而且在战车上又相对比较安全,因此衣甲比较轻便,有时只穿一件紧身衣,扎紧腰带即可,有时也着盔甲。铠甲下达膝部,膝部以下则可有车厢掩护。

金属制头盔,垂至肩部,保护着后脑、耳朵、颈部甚至颏部。还有的战士不戴头盔,只戴头巾。亚述的战车兵相当有威力,在《圣经·以赛亚书》中就说:

“他们的箭快利,弓也上了弦,马蹄硬如坚石,车轮好像旋风。”但我们至今还没有弄清楚亚述战车的数量。

古代战车的制作方法,古代的战车干什么用的

1楼 天问 商周时期战车的形制基本相同,均为 独辕 辀 ,两轮,长毂 横宽竖短的长方形车厢 舆 ,车厢门开在后方 车辕后端压置在车厢与车轴之间,辕尾稍露出厢后,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缚两轭用以驾马 图1 。 商朝战车轮径较大,约在 130 140厘米之间,春秋时期缩小为124厘米左右 辐条18 24根...

古代战车的发展速度怎么样,古代的战车是怎么样的?

1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诸侯间兼并战争的日益加剧,战车的发展达到鼎盛。 千乘之国 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 万乘之君 拥有一万辆战车的国君 等都是表示了这些国家的国势强大。春秋末期的晋和楚 拥有战车的数量已达4000辆以上。 公元前505年的柏举战斗中,秦 楚军与吴军交战双...

现代战争中坦克有什么作用,坦克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1楼 哦花 现代战争中的坦克就是为a 10 雷电 攻击机准备的,呵呵!坦克集团冲锋就等同于坦克集体自杀!!! 现代条件下坦克的作战能力越来越受到挑战!说机动吧,没有 武装 快,说火力吧,火力比它大的多的是,有些单兵载具都比它火力大。 现在不是 二战 时期了, 坦克 的作战能力日趋下降,我个人认为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