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都有哪些构造?是古代的那种,水车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各有什么作用

2020-12-03 08:00:35 字数 5223 阅读 3006

1楼:焏窬厑

水车又称孔明车,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也叫天车,车高10米多,由一根长5米,口径0.5米的车轴支撑着24根木辐条,呈放射状向四周。每根辐条的顶端都带着一个刮板和水斗。

刮板刮水,水斗装水。河水冲来,借着水势缓缓转动着十多吨重的水车,一个个水斗装满了河水被逐级提升上去。临顶,水斗又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渡槽,流到灌溉的农田里。

水车外形酷似古式车轮。轮幅直径大的20米左右,小的也在10米以上,可提水高达15-18米。轮幅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以及比木斗多一倍的横板。

一般大水车可灌溉农田

六、七百亩,小的也可灌溉

一、二百亩。水车省工、省力、省资金,在古代可以算是最先进的灌溉工具了。

米就按比例缩小吧

水车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各有什么作用

2楼:暴走少女

兰州水车是一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的水利设施,水车轮幅直径达16.5米,辐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的长方形水斗。

水车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

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将水提升20米左右,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这种通过水车转动,自动提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是古代的"自来水工程"。

3楼:匿名用户

氯化钙是一种无机盐,按形态可分为固体和液体两种。固体氯化钙是一种白色结晶体,按形状的不同又可分为片状、粒状及粉状,同时由于固体氯化钙所含结晶水的不同,通常情况下又将固体氯化钙分为二水氯化钙和无水氯化钙。液体氯化钙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水溶液。

由于氯化钙(尤其是固体氯化钙)本身所具有的高溶解度、高溶解热、极强的吸湿性、低温下溶解不易结冰等独特的物理性能,使其在诸如冬季融冰雪、道路防尘、石油钻探、吸潮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

用途:颗粒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多用途的干燥剂,如用于氮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干燥,在生产醇、酯、醚和丙烯树脂时用作脱水剂。氯化钙水溶液是冷冻机用和用和制冰用的重要致冷剂,基建上能加速混凝土的硬化和增加建筑砂浆的耐寒能力,是优良的建筑防冻剂、凝结剂。

用作港口的消雾剂和路面集尘剂、织物防火剂。用作铝镁冶金的保护剂、精炼剂。生产色淀颜料的沉淀剂。

用于废纸加工脱墨和生产钙盐的原料。氯化钙水溶液是良好的耐燃剂。还可用于制造氯化钡,处理锅炉用水,制取金属钙、织物上胶、道路处理、煤处理、制革、医药等方面。

古代水车原理是什么?

4楼:匿名用户

一般都是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利用上游的水流推动水车运动。

水车应该就是提水用的筒车。

原理:竹筒起到了叶轮的作用:承受水的冲力(由水的动能(速度)提供),获得的能量使筒车旋转起来。并克服筒车的摩擦阻力、以及被提升的水对筒车的反力矩)。

当转过一定角度,原先浸在水里的竹筒(已灌满了水)将离开水面被提升。此时,由于竹筒的筒口比筒底的位置高(这就是筒口要朝着筒车前进方向的原因),竹筒里会存一些水。

当竹筒越过筒车顶部(此时竹筒开始倒水)之后,筒口的位置相对于筒底开始降低,竹筒里的水就会倒进水槽里。你可以调整水槽的位置,使水槽能够接到更多的水。

当你发现筒车旋转太慢,或者提不起水,你要在筒车上装一些木板或竹板,便于筒车从水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动能)。你也可以将筒车浸入水中更深一些,来获得能量(这样处理,由于竹筒出水时的位置与筒车轴线之间的角度更大,筒口与筒底的高差也更大,能够使竹筒内存下更多的水)。

当水流的速度较低时,竹筒也要相对小一些,否则,筒车从水中获得的能量有限,不足以克服被提起的水对筒车的反力矩(或者说:势能)。

如此往复,循环提水。

筒车本身的效率很低,但无需供给动力。

5楼:百度用户

原理:竹筒起到了叶轮的作用:承受水的冲力(由水的动能(速度)提供),获得的能量使筒车旋转起来。并克服筒车的摩擦阻力、以及被提升的水对筒车的反力矩)。

当转过一定角度,原先浸在水里的竹筒(已灌满了水)将离开水面被提升。此时,由于竹筒的筒口比筒底的位置高(这就是筒口要朝着筒车前进方向的原因),竹筒里会存一些水。

当竹筒越过筒车顶部(此时竹筒开始倒水)之后,筒口的位置相对于筒底开始降低,竹筒里的水就会倒进水槽里。你可以调整水槽的位置,使水槽能够接到更多的水。

当你发现筒车旋转太慢,或者提不起水,你要在筒车上装一些木板或竹板,便于筒车从水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动能)。你也可以将筒车浸入水中更深一些,来获得能量(这样处理,由于竹筒出水时的位置与筒车轴线之间的角度更大,筒口与筒底的高差也更大,能够使竹筒内存下更多的水)。

当水流的速度较低时,竹筒也要相对小一些,否则,筒车从水中获得的能量有限,不足以克服被提起的水对筒车的反力矩(或者说:势能)。

如此往复,循环提水。

筒车本身的效率很低,但无需供给动力。

有没有谁知道古代水车都 是干什么用的??

6楼:旋风游虾

mlqice521

勤学秀才链斗水车

链斗式水车始于唐代,即利用大水轮索链上装设的竹筒提水,用畜力拉动。近代被用于菜园井上,延用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古代向西方输出了许多科技发明创造,链斗水车就是其中一个,于公元二世纪出现在中国,于1672年才传入欧洲。

商代初期,在一些日用青铜器物上已有圆环式金属链作为器物与其盖的连系物。在古代各类水车中,如翻车 (龙骨水车)中的刮水板,高转筒车的水筒,都以链的形式安装在机械中。传输作用的铁链是中国人最早发明并应用的。

用牛力拉动的称牛车,借助自然风力的称风车,人力制动的称人力水车(有脚踏和手牵两种),通称“三车”。“三车”由上车和下车两部分组成。上车即动力部分,由车轴、车盘、支架和篷帆风车等部件组成;下车即戽水部分,由车槽、斗板和链斗等连接组合而成,均用硬质木料制作,戽车形似龙脊,俗称龙骨水车。

车头置于河岸渠口,车尾浸入水中,凭借人力、牛力或风力,由车轴拨柁带动链斗斗板,取水入漕,戽水灌田。下车车身长度视动力和扬程高低而定,手摇水车不足4米,其他水车5~6米不等。

每架人力水车一般能灌溉水田3~5亩,风车视风力大小而定,一般每架可灌溉水田20亩左右,每架牛车一般可灌水田15~20亩。人力水车结构较简单,造价较低,车身体积较小,便于拆装移动。风车和牛车都有固定的车基。

牛车有车棚、支架、车盘、车轴和拨柁等部件,结构较其它两种水车复杂,体积也较大,相应造价较高,又要饲养耕牛,投资多,成本大。一般经济条件较为富裕的农户自置1架,经济条件较差的几户合置1架,也有少数富裕的农户家有多架水车,为附近农民分别承包水田灌溉。在嘉定、宝山等县也有些农户只备水车不养耕牛,在稻田灌水季节去崇明县租耕牛,待稻田灌水结束后交还牛主,每熟交租牛费折合大米150~200公斤。

风车凭借风力旋转启动,4级风力以上方可转动,风力微弱就停转,风力过大又多事故,遇有台风、龙卷风易于损坏。结构也较为复杂,上车由支架、齿轴、篷竹和布帆等部件组成。成本也较高,每台造价约需大米10多石。

人力水车分手牵和脚踏两种。手牵水车结构最简单,体重轻,车身短,搬运方便,一般用于扬程1米左右的零星水田戽水。脚踏水车在岸上部分装有两根立柱支架,上有横木把手,下有圆木车轴,长度按2人、4人起踏而定,轴中装有拨柁一个,两边装置脚踏榔头,两端设固定车轴盖头,人立在车轴榔头上不停蹬踏,拨柁带动下车链斗、斗板进行戽水,功效比手牵车高。

7楼:曉樓聽雨

(1)指提水工具的一种。

我国水车灌溉使用甚早。《宋史·河渠志五》:“地高则用水车汲引,灌溉甚便。”

(2)指古代战船的一种。

《南史·徐世谱传》:“世谱乃别造楼船、拍舰、火舫、水车,以益军势。”

(3)指以水为车。

《楚辞·九歌·河伯》:“乘水车兮荷盖。”

王逸注:“言河伯以水为车。”

8楼:匿名用户

旱季从河里把水引到田里 水灾是把田里的水引到河里

就像自行车一样能两个方向转

9楼:匿名用户

基本都是用来灌溉农田的

10楼:爱生如梦

引水用的,饮水做为生活使用后来发展为灌溉农田。

11楼:匿名用户

gfdgfdgdfgfdgdfg

12楼:念

灌溉、动力(磨面、磨米等)

古代的水车是什么时侯发明的

13楼:匿名用户

水车,也叫翻车,因其车叶构造像龙骨,故称为龙骨水车。我国发明和使用龙骨水车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据《后汉书》宦者列传、张让传记载,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京城洛阳地方干旱,马路尘土飞扬,宰相张让命令宦官毕岚设计水车,解决京城用水问题,减轻老百姓洒路的辛苦和节省费用。

当时设计水车,是为了洒马路,还没有应用到农业生产上。三国的时侯,魏国能工巧匠马钧居住洛阳,看到京城有一片菜园无法灌溉而荒芜,于是对以前的水车进行研究、改革,制造了可以用于农业灌溉的翻车。“(马钧)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做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

水车是谁发明的

14楼:醉意撩人殇

发明人不详,根据文献记载,水车大约东汉时期出现。

水车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充分利用水力发展出来的一种运转机械。水车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见证了中国农业文明,为水利研究史提供了见证。水车的发明奠定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水车也叫天车,车高10米多,由一根长5米,口径0.5米的车轴支撑着24根木辐条,呈放射状向四周。每根辐条的顶端都带着一个刮板和水斗。

刮板刮水,水斗装水。河水冲来,借着水势的运动惯性缓缓转动着辐条,一个个水斗装满了河水被逐级提升上去。临顶,水斗又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渡槽,流到灌溉的农田里。

15楼:慕容黛曦

马钧 我国在东汉以前的主要提水灌溉工具是桔槔(音结高,jié gāo)和辘轳。不过这两种灌溉工具都不是连续运动,只能间歇式地由低处向高处提水,劳动生产效率很低,若地势比较高,则无法引水灌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钧认真研究了以往的灌溉工具经过多次试验,设计制造了一种新的灌溉机械——翻车(又叫踏车、水车或龙骨车),它不仅可以直接在农田水利灌溉应用,而且结构轻巧灵便,效率高,儿童都能转动,胜过原来提水工具百倍。这就大大增强了古代劳动人民抗旱排涝的能力。

马钧制造的翻车,因为当时缺乏详细记载,具体构造已经不得而知。直到元朝王祯《农书》中才有关于翻车的明确记述,还绘有翻车图。现在看,这种脚踏翻车好象很简单,但是在当时却是世界是最先进的。

一千多年来,翻车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灌溉工具,在我国一直被广泛地使用着,特别是在江南地区,直到今天还可以常常看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