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复习《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2021-01-19 09:13:47 字数 5221 阅读 2880

1楼:匿名用户

《记承天寺夜游》

一、 文学常识

1、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词)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浣溪沙》。

二、重点词语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怀民未寝 寝:睡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4、相与步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或:漫步 走 行走)。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6、月色入户 户:窗户

7、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行:走。

8、解衣欲睡 解:脱、 脱下

9、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

三、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四、重点语句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或: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五、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仕途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旷达

9、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

六、开放性试题

1、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至少说出两种情感,意思对即可)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2楼:暴走少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楼:匿名用户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

(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扩展资料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4楼:杯酒艳黄昏

翻译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注释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解:

把系着的腰带解开。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入:

照入,映入。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欣然:

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出行。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遂:

于是,就。至:到。

寻:寻找。张怀民:

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寝:

睡,卧。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于:在。

中庭,庭院里。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交横(héng):

交错纵横。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

原来是。)为:动词。

做。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只(是)仅仅。闲人:闲散的人。

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

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耳:语气词,“罢了”。

5楼:匿名用户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内容分析,对文章《记承天寺夜游》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楼 匿名用户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 解衣欲睡 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 欣然起行 。 欣然 写其兴奋喜悦之...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文言积累

1楼 草上飞vs水上飘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 与 译 参与或者一起 2楼 紫晶天使 程度副词 悉 俱 皆 3楼 亦遇 好像没有的啊 我们刚刚教完啊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nbsp 文言积累拜托各位了 3q 4楼 高贵 作者简介 nbsp nbsp 苏轼 1037 1101 ,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

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1楼 坐在碉楼看风景 1 主要是结尾的地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既是议论,又是抒情,抒发了那种发现自然美景的喜悦 被贬谪的抑郁 自我开解的旷达和悠闲。 2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 1083年 ,当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