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城东早

2021-01-17 21:12:26 字数 4050 阅读 5624

1楼:手机用户

(1)诗家(或“诗人”) 看花人(或“其他人”) 刚刚吐出嫩黄的幼芽尚未全绿的柳枝。

(2)表达了惜春之情和留住美好事物的信念。暮春三月,春花已败,但仍有新花开放;代表着春天到来的燕子日日在檐下飞来飞去;痴情的子规鸟半夜还在鸣叫:它们在共同努力,想留住那将逝的春天。

(3)d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城东早春(4分)(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

2楼:匿名用户

小题1:(2分)才、未 (答“半”也可)

小题2:(2分)作者用繁花似锦、游人如云的景象与上文清新、幽静的早春之美形成鲜明对比(1分),反衬作者对早春美景的喜爱(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才”,指绿柳之下小黄花刚刚开放;“半未匀”,指有的地方小黄花还未开,时日尚早,诗人抓住细节写新春(早春)

点评:本题不难,诗句所写情景容易理解。品味诗句,不仅要大致地了解诗意诗情,还要从细节上即精巧的文字运用上体会诗的精彩处,读得细致,才读得有味道。

小题2:

试题分析: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新春的喜悦之情,所以诗人的想像表达着诗人的对春意深浓的期盼。

点评:本题不难,全诗所表现的情感还是很明显的。理解诗人的情感,要从诗人所描写的事物上去理解,写美好春色的,自然是喜春盼春,景语皆情语。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

3楼:裸嗨

小题1:(1) “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

“半未匀”三字,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

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小题1:“清”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词的炼字。关键字词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城东早春 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

4楼:亚泰

(1)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

“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的初春之景”。

(2)①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

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试题分析:(1)第二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

“才” “半”都是暗示“早”。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

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2)早春的“清景”与晚春的“俱是看花人是明显的对比与反衬。” “若待”是“如果等到”的意思,可见后文是想象之景,即虚写。

点评:第一小题是一道很规范的炼字题,答案也很规范:解词+释句+手法+作用。

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第二小题中虚实结合的手法是课内知识转移的典型,《雨霖铃》是典型的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写实,下片写虚。本诗一二句实写,三四名虚写,本题扣教材较紧。

虚实手法也是常考的一个考点。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诗家 ① 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

5楼:萌伊

(1)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的初春之景”。

(2)①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

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答出以上三种表现手法的一种即可。

城东早春 (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释】

6楼:拯救小家军

小题1: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的初春之景”)。 (2分)

小题2:①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

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小题3:①感觉要力求敏锐,要努力发现新的东西。

②不要一味从众,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③要善于在别人不在意的地方发现生活中的美。……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2:答出以上三种表现手法的一种即可。答出手法,得1分,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得2分。其它手法(如借景说理、侧面烘托等),言之成理,亦酌情给分。

小题3: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角度,也可酌情给分。

阅读杨巨源的《城东早春》。(6分)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小

7楼:ta分

小题1: b(2分)

小题2: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的初春之景)。(2分)

小题3: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之情和清高脱俗的志趣。(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季节时段”一词,而不是“季节”,一个季节分三个时段,初、中、晚。根据诗中“绿柳才黄半未匀”判断是早春,而b句也是写早春的。

小题2:

试题分析:这属于古诗中的“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等方法,来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突出作者精妙的写法,本诗中这两个字词,就写出了早春的特点和诗人喜爱之情。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诗中描写的景物特点,体会诗人对新春的喜爱之情即可。

这个作业怎么做?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

8楼:龙爵

1、对象分别是早春和残春,心情分别抒发了欣喜和惆怅惋惜之情。

2、所写都非眼前实景,运用了虚写的手法。杨诗用想象中的盛春时的喧闹反衬早春的清新可喜;王诗想象春色在邻家,表现希望春天不曾远去(或希望把春天留住)的惜春心情。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城东早春

1楼 晓陌 逆袭 小题1 对象分别是早春和残春,分别抒发了欣喜和惆怅惋惜之情。 每空1分 小题1 所写都非眼前实景,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2分 杨诗用想象中的盛春时的喧闹反 衬早春的清新可喜 2分 王诗想象春色在邻家,表现希望春天不曾远去 或希望把春天留 住 的惜春心情。 2分 小题1 杨诗通过题目可...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使至塞上王维

1楼 小小草 小题1 b 小题1 示例一 图画 的构图美。 1分 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 从上到下有天边的 落日 空中的烽烟 地上的 长河 从近到远有烽烟 夕阳 无边的 大漠 。 2分 示例二 图画的意境美。 1分 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 奇特 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大漠 背景下...

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12)两题

1楼 萧衍 1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 气节 的角度来评价的。 意对即可 2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 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 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