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概括孟子的仁政主张

2021-01-13 06:36:50 字数 5133 阅读 1475

1楼:匿名用户

倡导仁政,反对霸道,消除战乱,发展生产,使人们不饥不寒,安居乐业。即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2楼:轲轲君君

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其次,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他认为梁惠王自认为的“用心”于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不知满足的一味向民征敛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

第三,孟子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的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

不仅如此,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

以上三条,鲜明的体现了文章中的"仁政“思想。

3楼:谁在

先指出梁惠王想法的错误,告诉他民不加多的原因,,然后告诉他施仁政可以使民加多,接着告诉他如何做到民加多,即仁政的具体措施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怎样向君王提出自已的“仁政”主张的,请概括说明?

4楼:匿名用户

孟子提出许多“仁政”主张,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民贵君轻的主张。还提倡君王还要仁爱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会”。还倡议君主让老百姓有“恒产”,“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哪几个方面

5楼:匿名用户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说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部分让梁惠王自己提出疑问,从梁惠王自己标榜的尽心于国的表现赈灾救民人手分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赈灾救民是它最基本的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百姓的积极性,使其乐其所为,这当然是仁政的具体表现。

第二部分孟子采用了“引君入瓮”的论辩方式,让梁惠王承认了自己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没能实行仁政。

第三部分孟子论述了使民加多的途径则为实行仁政。基本途径包括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吃穿问题。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解决精神文明问题。

在解决了百姓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要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发展丝织业,让五十岁的人就穿上丝绸衣服,发展畜牧业,让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展教育事业,让孝悌之理深入民心,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从而推而广之。

扩展资料

孟子和孔子的仁政之不同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孟子将伦理秩序视作政治的理想状态和追求目标。鲜明体现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特点。孟子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并以此为准衡量统治的优劣,他认为减轻人民负担,按自然规律办事,人民才能够丰衣足食。

只有达到这个水平,才可以说是仁政。

6楼:山巅之鼠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宣传了他的政治主张,提倡实行王道.王道的核心是仁义,以仁义为政就是仁政.孟子所说的仁政,是要用仁义之心来爱民.

在本文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一)养民:不违农时,使民生有保障;(二)教民: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义.

1.养民有六条措施: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三组排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三组排句又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这三种措施与前面的三种措施相比,显然前进了一步,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

2.教民有一条措施: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孟子什么样的政治主张。请老师回答

7楼:匿名用户

本文的主旨及思路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本文主旨。

因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得思想,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多加”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使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即减轻徭役、发展农林牧渔生产而使民“不饥不寒”,并在此基础上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和要求,并强调指出,只有通过解决人民经济生活的问题而取得人民拥戴,才能称王于天下。

文章中表现出的孟子的思想与主张

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其次,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他认为梁惠王自认为的“用心”于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不知满足的一味向民征敛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

第三,孟子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的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

不仅如此,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

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写作上体现出的孟子散文的特点

1.巧设譬喻,迂回曲折。

谈问题先把主旨藏起来,从侧面、反面、外围人手,逐渐引向本题。如本意要讲实行仁政,却先以战设喻,从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起伏,毫无板滞。

2.逻辑谨严,层层深入。

表面看来,文章铺张扬厉,散漫无纪,实则逻辑清晰,段落分明,层次井然。如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实,实行仁政,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3.词丰笔活,理足气盛。

善用贴切的比喻、有力的铺排,考究用词,讲求句式。奇句与偶句,单势句与排比句,交错使用,笔势灵活,理直气壮,谈锋犀利,咄咄逼人。文章极富雄辩的气势。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的仁政主张对现代国家的治理是否依然有用为什么

8楼:糊涂的贝克街

《寡人之于国也》中表现孟子“仁政”思想,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孟子的思想观点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施行“仁政”,获得民心,一个国家才不会乱,**才能稳固,在《寡人至于国也》中第三段孟子提出来“实行仁政”的基本途径: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吃穿问题。在今天**也将这种观点落实到实处,从减免农业税到实行农业补贴,解决三农问题。

9楼:粒粒载亩

不一定,

治理小国可以用,

现在国家大,

复杂了,

不好如里面操作了

《寡人之于国也》中总结一下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文中如何体现的(共七点)?

10楼:孟召源

一)养民:不违农时,使民生有保障;(二)教民: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义.

1.养民有六条措施: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三组排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三组排句又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这三种措施与前面的三种措施相比,显然前进了一步,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

2.教民有一条措施: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找出《寡人之于国也》中体现孟子仁政思想的句子

11楼:不爱渴水的鱼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文中主要阐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12楼:雪飞吧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本文主旨:

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13楼:陆寒云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声望的大师。他的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

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寡人之于国也》就辛辣地嘲讽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却“率兽而食人”,是人民的灾星。

14楼:野线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学完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的仁政思想对当代的影响

1楼 匿名用户 本文的主旨及思路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 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 仁政 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 仁政 以 王道 统一天下的问题。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本文主旨。因为只有实行仁政,...

寡人之于国也文中孟子主张的现代反思

1楼 疯狂的王老板 文章中表现出的孟子的思想与主张 首先 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 一句 王好战 请以战喻 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其次 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 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他认为梁惠王自认为的 用心 于民 做的是远远不够的 这与其他国家不知满足的一味向民征敛只是 百步...

寡人之于国也的于是什么意思,”寡人之于国也”中“之”“于”是什么用法

1楼 钱李 寡人 帝王的谦称。之于 对于。国 国家。意译为,我治理国家。 2楼 维尼熊维你 对于。这里引申为治理 3楼 匿名用户 我治理国家,寡人,是自称。 寡人之于国也 中 之 于 是什么用法 4楼 日语自学吧务 之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于 介词,对 其他用法 1 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