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伤痛留给下个我
存在于道理之中的道理,但是哲学往往浅而易见,但是存在于一些已经定性的事物或者道理中,如果哪天你照着镜子想:这是我没错,哎?我为什么是我?
恭喜你,你触及哲学了。但是哲学的顶端往往无法定义,有极端理性,与极端客观。例如杀人本是件没错的事情,而被人强加一个错误的定义,所以现在大多数人脑子里刻入了杀人偿命的观念,但是极端理性的看法是没错的,想杀就杀,没什么事物是错的。
而极端客观是就算我已经知道杀人没错,但是我还是不会去这样做。而正常人(哈哈,现在不知道谁正常谁不正常)想的是杀人偿命,杀人犯法,杀人是错了,但是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对,朋友,你杀人了,你犯法了,你错了,那么,你错在**?
犯法吗?那是人说的,那我说你吃饭犯法,那你天天都做错了。(我在瞎扯,呵呵你信吗?)
谈谈你对哲学与人生的认识800字
2楼:匿名用户
在许多城市人的眼里,
乡村就是一个肮脏、落后的原始社会。但在我的眼里,乡村却有着一种独特的美。 清早,我走在林荫小道上,新鲜的空气令我心旷神怡。
穿过长满小刺的杂草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广阔的果园。一个个红通通的苹果像一张张孩子的笑脸,压弯了枝头。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像一盏盏小灯笼一样,挂在树梢。
一把把稻子像一个个奥运火炬。风一吹,稻穗左右摇摆,掀起金黄色的“波浪”。 我挎着小竹篮,哼唱着小曲,穿梭在果树之间。
突然,一个又大又圆的苹果闯入了我的眼帘。眨眼间的功夫,它就“躺”在了我的手心中。它就像一颗红宝石光彩夺目,而且还散发着诱人的的香味。
我肚子里的馋虫早就“咕噜咕噜”地叫了。我迫不及待地将它在身上擦了两下,就咬了一大口,甜美的苹果汁直冲我的喉咙。真爽!!!
在深深的灌木丛中,偶尔还隐藏着几个橘黄色的大南瓜,稍不留神就会被它们绊倒。“哎呦!”是什么扎痛了我的手?原来一
谈一下你对生活与哲学和理解与认识800字 5
3楼:浩瀚知识
生活就是生活,生活里包含着哲学,哲学里也包含着生活,你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就会领悟到什么样的哲学,生活和哲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生活,**就有哲学,这个要靠自己去感悟。
哲学与人生学后感不少于800字
4楼:匿名用户
哲学:“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
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而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在这个命题中,包含几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活动,应当说人人都会有。另一层意思是说,作为哲学的这样一种人类活动,它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也就是说,能够系统地反思人生的活动叫哲学活动;而进行这种活动的人呢,就是哲学家了。
系统地反思人生的哲学,它同其他科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除了哲学之外的其他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也就是使你掌握某种具体的专业,掌握某种特殊的技能,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将来你可以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我们把这称为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
与此不同,哲学使你“作为人而成为人”。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刻的。虽然说你是人,但是在真正人的意义上,缺少一种哲学的修养,还不是冯先生所指认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人。
所以,他作了这样的一种区别,其他学科使你成为某种特殊的人,用我们现在的通俗说法,就是成为一种“专门人才”;而学习哲学,使你作为人能够成为人,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这是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也就是哲学的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这种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哲学,怎样才能够获得?
冯先生说是“觉解”。我曾经写过《哲学修养十五讲》一书,在国内算一本畅销书吧。前几天这本书的编辑给我说,最近在台湾重新出版这本书,更名为《哲学修养的十五堂课》。
在书里,我说学习科学和学习哲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学科学是什么感觉呢?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
而学哲学则是,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大家会觉得很怪,怎么会是这样呢?大家想一想,科学是把一些个别的现象,单称命题和观察名词,经过归纳推理,上升为理论名词和全称命题,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做出解释和预见。
例如,我一说,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再一说边角关系,你就会作相关的几何题了。这就叫作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了。
而哲学恰好相反,它是把人们当作不言而喻的、毋庸置疑的东西作为批判反思的对象。我不说的时候,你清清楚楚的;我一说,你却可能糊涂了。例如,这里有一张桌子,我不说,它就是一张桌子,清清楚楚的;可是我一旦问你,你如果没有桌子的观念,为什么会把如此这般的一个东西把握为桌子呢?
糊涂没?这就是哲学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个世界是极为复杂的!哲学就是要把这个世界的复杂性,特别是人生的复杂性揭示出来。我不说的时候,你很清楚;我一说的时候,你可能更糊涂了,这就需要冯先生所说的那个“觉解”。
如果没有一种哲学的辩证智慧,你很容易走向极端,你今天是理想主义,明天可能是现实主义,最后可能是绝对主义,相对主义了,荣辱呀,祸福呀,你就不好把握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是一种“觉解”的活动。
哲学的这种“觉解”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冯先生说是“境界”。他讲人生四境界:使人超越自然的境界、功利的境界、道德的境界,最后达到一种天地的境界。所以,中国哲学最讲究天人合
一、知行合
一、情景合
一、养吾浩然之气。这是一种冯先生所理解的哲学,也就是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上面是谈了冯友兰先生对哲学的理解。下面,我就想从哲学与人生出发,从哲学层面上对人生有一个大体的解说,谈一下自己的体会。我想分成三个问题具体地来谈,一是人的存在;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
人的存在,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和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怎么样来理解人的存在呢?我的说法是,人是一种超越性的、理想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我还有一本书《超越意识》。
这本书开篇的第一句话:人是世界上最奇异的存在——超越性的存在。怎么理解呢?
我首先是使用反证法:人无法忍受什么?尤其是青年人,我概括为五个方面:
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和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现在哲学有一个说法,说所谓现代病就是“形象大于存在”,就是“包装”,方方面面的“包装”。可是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里就有这样的歌词:“你不用涂红又沫绿,只要你不断充实自己,人人都会喜欢你。
”充实自己,就是获得存在的意义。人生的存在是大于它的形象的。它的存在的意义是最重要的。
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
正因为如此,人又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大家都知道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最终升华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我想,
谈谈对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5楼:呼阿优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是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学习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看待和认识世界,可以帮帮助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哲学是一门方**的学科。
因此,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去认识事物,用正确的方法分析事物,如哲学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的观点等。
扩展资料
外国哲学家对哲学的理解与定义
1、罗素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2、柏拉图
柏拉图指出:“thauma”(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它是哲学的开端。柏拉图满蕴深意地说:
“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惊奇)之女,并无误溯其血统。“iris”(彩虹)向人传达神的旨意与福音,哲学是由惊奇而发生。
在其注目之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现出来。由此,它把自己展现为一种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例如关于月相的变化,关于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关于万物的生成。
一个感到困惑和惊奇的人,便自觉其无知。
4、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哲学以绝对为对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黑格尔《小逻辑》。
5、诺瓦利斯
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1771—1801)关于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
6、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科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6楼:匿名用户
哲学是对智慧的了解,科学是对知识的了解,哲学不一定成就知识,但哲学是我们理解万事万物的一把尺子,不同的尺子会产生的不同的理解。
7楼:我不是你的人
一句话哲学就是用脑袋不断地去思考周围的事物从中得到自己的感悟和想法
8楼:匿名用户
哲学就是让你知道追求智慧的不可能。
9楼:匿名用户
哲学概念很大,研究的东西也很多,大略说一下,它和其他学科有大的区别,研究其他科学都可以得到一些知识和结果,研究越多,得到的相关知识就越多,但哲学不一样,甚至相反,它不能贡献知识,研究的越多,会发现我们所知道的反而越少了。研究哲学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世间很多的“自信”,许多以前认为不是问题的,研究哲学后,却发现很多都成了问题。我们可以说,哲学的一大作用是减少人类的自信和偏见。
举个例子,路边有棵树,你看见了它,按常识讲,你看见了这棵树,这没有任何的疑问,但是真要细细**一下,你就发现,你是不是真的看见了这棵树成了一个不那么显而易见的问题。如果,在场有10个人,你看见了这棵树,其他人也看见了这棵树,但是你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树的样子是不同的,如果你声称自己看到了这棵树,而其他人也声称自己看到了这棵树,但你们看到的这棵树却是不同的,那谁看到的才是这棵树真正的样子呢?你说你看到的才是这棵树,那其他人就不同意了,其他人说他们看到的才是这棵树你也不会同意,因为你分明知道你看到的这棵树的样子和他们所见到的是不同的,要是说这棵“树”同时是这样,又同时是那样,也不对。
到这里,只有两种解释了,(1)这棵树是有的,但是和所有看见的样子都不同,它真正的样子隐藏在现象下面,是所有看到不同样子的原因,(2)并没有“这棵树”这种东西,只有“样子”这种现象。
以前的科学和哲学都认为树是有的,但是与所看到的现象不是一回事,但现代的科学家和哲学家都认为所谓的树只是现象----粗细,颜色,形状等等,用不着假设那棵看不见,听不见的“真正”的树,只要现象就够了。
你把这个例子琢磨明白,哲学算是启蒙了。这是哲学中比较基本的“现象与实体”问题。
谈谈对目标管理的认识,谈谈你对目标管理基本思想的理解
1楼 象牙塔商业经 对目标管理的评价 目标管理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首创,1954年,他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 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的主张,随后在《管理 任务 责任 实践》一书中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 企业的使...
谈谈你对心理学的认识和理解,谈谈你对心理学的认识
1楼 匿名用户 就是一个精神 抑郁 忧虑 表面正常 老师的人,教着一群向往这样的学生 够精华的吧 谈谈你对心理学的认识 2楼 囮育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一词 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 因为古代原始...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1楼 匿名用户 科学发展观是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 。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