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修除障法能消除众生的业障吗,如何消除业障?消除业障的方法都有哪些?

2021-01-12 06:11:32 字数 6444 阅读 4616

1楼:8万4千法门

净空法师----念念为自己,这是业障,这是恶业。

有些同修遇到我,告诉我:“法师,我业障很重。”我说:

“我知道,你业障是很重。”他问:“我要怎么样忏悔业障?

”“恐怕忏不了。”我问他:“你有什么业障?

”他说不出来。

简单地说,业是造作,造作的范围非常广大,我们身体一举一动,身在造作,叫“身业”;我们一天到晚遇到人会说话,说话是“口业”;我们心里面有妄想,有念头,一天到晚它都不断,这叫做“意业”。造作里面有善有恶。我们想一桩好事,什么是好事?

利益众生的事叫好事,这叫善业。我们想一桩坏事,什么叫坏事?念念为自己,这是业障,这是恶业。

也许同修们听到很不高兴,为自己有什么不好?你起心动念为自己,这就有障,你造的这个业障碍你超越三界、障碍你明心见性,障碍你成佛、成菩萨。

《金刚经》里面就把业障讲得很清楚: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我相”就是你着了相,念念都有我。

你着了“我相”,这就是我执,我执不破,别说菩萨,阿罗汉果也得不到。佛法修学的成就,最低的果报是阿罗汉。我执破了,你才有资格证得阿罗汉;法执破了,就证得法身大士,就明心见性,证菩萨果位。

所以佛教给我们,始终是破我执、法执这二种执着而已。

我们起心动念都想自己,这是天天在增长我执,这怎能出得了三界?所以你想想看,这是善还是恶?当然是恶。

为什么说念念为众生是善?诸位要知道,人起心动念都想别人,想一切大众,“我”慢慢就忘了,我执就破了。所以佛教我们把心量拓开,起心动念想众生,不想自己。

如何消除业障?消除业障的方法都有哪些?

2楼:情缘魅族

念经不如持咒,持咒不如念佛。因凡夫心乱,如方法复杂,就难契入一心。

念佛,念阿弥陀佛功德最大。千经万论都说:阿弥陀佛,佛中之王,光中极尊。所以要取法乎上,适得其中。要修最高的法门!

为什么?

善导大师: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

《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

《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

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圆满,故功德最少。

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弥勒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经中说,阿弥陀佛现是觉圆果满,超诸地位,所称念者功德最多。弥勒现是菩萨位中,未超诸地,果未圆故,称念之者功德狭少。

净界法师开示:念阿弥陀佛跟念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有什么差别?每一个佛菩萨都有他的愿力,所以他的加持是有所不同的。

你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圣号引导你到观世音菩萨的愿力,得到观世音菩萨愿力的加持;你念地藏王菩萨,得到地藏王菩萨本愿的加持。阿弥陀佛加持的特点,是带业往生,横超三界。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消业障,但是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往生到观世音菩萨的国土吗?

不能的!因为他没有临终十念救拔的愿。你念阿弥陀佛的功德跟念观世音菩萨的功德绝对不一样!

因为你跟两个不同的佛结缘,结果怎么会一样呢?这两个佛因地所发的愿是不同的,这样的愿产生救拔的力量自然也就不同!他的圣号的成就来自于他的愿力,他的愿力不同圣号产生的功德怎么会一样呢?

1、出自罗什译《法华经观音菩萨普门品》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

"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2、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善男子。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摩诃萨所。于百劫中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

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满足。

观自在即观音菩萨。

关于消业障,最有效的是念佛。

观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

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

】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

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

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

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故而千经万论共指净土

佛经述说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之经典众多,但专论净宗,而为净宗根本主要依据的经典,有三:无量寿经。本经为净宗群经之首要与纲要,被称为中本华严,亦名大阿弥陀经。

佛说阿弥陀经。本经是一切大乘经典中唯一无人请示发问,也无人能发问,是世尊主动自说的一部经,在我国流通颇广,故各宗寺院与信徒多列为早晚课持诵,也称为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也称为十六观经。

另楞严经中《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与华严经中《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二经虽非专论,今亦列入净宗主要依据之经典。

其他净宗所依据之经典甚多,现择其要者简述于下,将有助对「信、愿、行」三资粮之充实与坚定不移,必利往生极乐净土志趣之完成。

一、观佛三昧经之一:

「佛告父王:“诸佛出世有三种益。一者二者(略),三者,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

”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遣**行之?”佛告父王:

“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

二、观佛三昧经之二:

「尔时会中即有十方诸大菩萨,其数无量,各说本缘,皆依念佛得。佛告阿难,汝今善持,慎勿忘失。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皆说如是念佛三昧。

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证无上菩提,得一切种智。」念佛三昧即宝王三昧,一切三昧之王。

三、大宝积经:

「释迦劝父王净饭,并六万释种,皆求生净土。」

四、般舟三昧经:

「佛世尊言:菩萨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

五、大集念佛三昧经:

「当知如是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

六、法华经: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一称即一念净信至诚心称,佛道即菩提亦即大觉。

七、法华三昧观经:

「十方众生,一称南无佛者,皆当作佛。唯一大乘,无有

二、三。一切诸法,一相一门,所谓无生无灭,毕竟空相。」

八、佛名经:

「一闻佛名,灭无量生死之罪。」佛名即阿弥陀佛。本文中所称佛名,皆是阿弥陀佛之圣号。

九、大悲经:

「一称佛名,是以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涅槃界即不生不灭的境界,也就是极乐世界。

十、称扬诸佛功德经之一:

「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持讽诵念…,其人当得无量之福,永当远离三途之厄。命终之后,皆得往生彼佛刹土。」刹土即极乐世界或净土或国土。

十一、称扬诸佛功德经之二:

「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命欲终时,一心信乐,念不忘舍,阿弥陀佛将诸众僧,住其人前,魔终不能坏斯等正觉之心。」

十二、阿弥陀鼓音声王陀尼经之一:

「安乐(极乐)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议。神通现化、种种方便,不可思议。若有能信如此之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亦不可思议。」

十三、阿弥陀鼓音声王陀尼经之二:

「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见得见。见已,寻生庆悦,倍增功德。

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纯处鲜妙宝莲华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奕。」

十四、十往生经之一:

「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十五、十往生经之二: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正信是经,爱乐是经。观导众生,说者听者,悉皆往生阿弥陀佛国。若有如是等人,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

行住坐卧,无问昼夜,常得安稳。」是经乃指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十六、悲华经:

「临终之时,我当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其人见我,即于我前,得心欢喜。以见我故,离诸障阂。

即便舍身,来生我界。」临终之时,是指若闻阿弥陀佛名号,发愿欲生极乐世界之众生。来生我界,即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十七、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人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乃指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之众生。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此为净宗念佛法门之精髓。

十八、守护国界主经:

「若人命终之时,预知时至,正念分明,洗浴着衣,吉祥而逝。光明照身,见佛相好,众善俱现。定知此人决定往生净土。」若人是指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之人。

十九、法鼓经:

「若人临终,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作往生意,亦得往生。」但知彼方有佛,是指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

二十、千手经:

「若于此陀罗尼生疑不信者,当知其人永失大利。百千万劫中,轮转恶趣,无有出期。常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陀罗尼是指净土法门。

世尊在三部专论经典中,详实地开示「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法门,又在众多经典中,屡说不倦地开示此一普被三根,万类齐收,最简易、方便、直捷、稳妥、圆顿,而可横超三界,带业往生,不可思议之奇特法门,吾辈行人皆当深体世尊彻底悲心之意,应拳拳服膺,恪遵实行。

《无量寿经》: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七宝华中。住不退转。

《无量寿佛经》: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大本弥陀经》: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

《文殊般若经》:系心一佛。专持名字。念念相续。即是念中得见过去现在诸佛。

《楞严经》: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宝积经》:他方众生。闻阿弥陀佛如来名。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彼国者。随愿往生。得不退转。直至成佛。

《随愿往生经》:普广菩萨白佛言。何故经中赞叹阿弥陀佛刹。

七宝诸树。宫殿楼阁。诸愿生者。

皆悉随彼所欲。应念而至。佛告普广。

汝不解我意。娑婆世界。

人多贪浊。信向者少。习邪者多。不信正法。不能专一。令诸众生专心有在。是故赞叹彼佛国土。悉随彼愿。无不获果。

《目连所问经》:我说无量寿国。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六邪道。我说是人。名无眼人。名无耳人。

《十往生经》: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观佛三昧经》:文殊菩萨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

《华严经行愿品》:普贤菩萨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楞伽经》:佛告大慧。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起信论》:马鸣菩萨云。最胜方便。专意念佛。即得往生。终无有退。

《智度论》:有诸众生。谤般若。堕恶道。虽修余行。不能得出。后遇知识。教行念佛。方得解脱。

永明寿禅师。得无碍辩才。住石宗门。而作四料简。偏赞西方。上品上生。敬及冥府。

永明寿禅师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差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古德言。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佛。其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一声佛。其福胜彼。

庐山远法师。悟摩诃般若深旨。号东方**菩萨。六时念佛。三睹圣像。往生净土。

天台智者大师。妙悟法华。一家教观。万代宗祖。而生即面西。辩十种疑。疏十六观。极谈净土。

百丈大师。马师传道嫡子。天下丛林共宗。而祈祷病僧。化送亡僧。悉归净土。

清凉国师。绍华严祖位。称文殊后身。而指示弥陀即卢舍那。亦疏观经。弘扬净土。

死心新禅师。继席黄龙。宗风大振。而切意净业。著劝念佛文。令人发哀起信。

真歇了禅师。嗣丹霞澄公。洞下一宗。至师大显。而卓庵普陀。专意西方。有净土集行世。

慈受深禅师。大悟倩女因缘。一偈融通五教。而谓修行捷径。无如净土。建西方道场。苦心劝众。

圆照本禅师。道续天衣。宗弘雪窦。法雷震地。师表两朝。而净业兼修。标名上品。

中峰本禅师。得法高峰老人。学者仰如山斗。而云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有怀净土诗百首。劝人念佛。

观想出来的佛像为什么能帮众生消除业障

1楼 地狱空恶魔在凡 观想出来的金刚萨垛为什么有能力帮众生消业? 金刚萨垛在因地的时候发过愿 凡是持受我名者,一切堕罪得以清净,若不清净,我不成佛。 他在因地时发的愿,现在已经实现了,因为他已经成佛了。 他成佛的时候是回归法界,但是还要从法界中显现。 金刚萨垛佛就是以这种愿力而显现的。他的显现就是帮...

人业障特别的多,念诵大明咒可以消除吗

1楼 陈磊 肯定可以,只要你亲近佛法,念什么都能消业障,我们常说的准提咒 地藏王菩萨 百字明都是消业障殊胜的。六字大明咒消业障也非常好,可是现在的人分别心太重,希求福报之心过甚总是忘记这个咒语。 佛教六字大明咒太好了 给我念哭了! 2楼 佛经 僧伽吒经 但凡。见 。或佛菩萨。衣毛为竖。或泪出者。皆是...

希望我能先消除自己身上的业障,为什么每次念经都好热

1楼 匿名用户 估计你对经书不熟悉,急的!我看庙里 们天天念,好像没人怎么热,冬天做早课还冷得很。 抄般若波罗蜜心经也可以消除业障吗?我看过说要像学佛 必须要先消除自己前世的业障也才可以 是这样的吧? 2楼 一身三影 学佛的本身复就是在消业制障,积福报,修功德。。。 我们只要去学佛,就是在消业了。如...